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

洛陽,春深似海。

宮牆內的梨花開得正盛,如雪般覆蓋了飛檐翹角。

微風過處,花瓣紛揚,落在太極殿前的青石板上。

幾隻黃鸝在枝頭跳躍,啼聲清脆,爲這莊嚴的宮闕添了幾分生氣。

劉備此時已從河南巡縣回來了,歷時將近三月。

他心情大好,不僅僅是因爲河南民生恢復的很好。

更重要的是,他樂見着自己的兩個兒子把封地治理的井井有條。

尤其是樑王劉理,年紀輕輕,表現得十分出色。

這令身爲父親的劉備,感到十分地欣慰。

此刻,他正在後花園的涼亭中,面前擺着一張紫檀木案几。

几上陳列着幾樣西域進貢的珍饈——

一盤晶瑩剔透的葡萄,一碟蜜餞無花果,還有一壺葡萄酒。

身後兩名宮女執扇輕搖,送來陣陣涼風。

“陛下,李相求見。”

內侍輕步上前,躬身稟報。

劉備正拈起一顆葡萄放入口中,聞言微微頷首:

“宣。”

不多時,李翊身着紫色官袍,步履穩健地穿過花徑而來。

行至亭前,整肅衣冠,深深一揖:

“臣翊參見陛下。”

劉備擡眼望去,臉上露出笑意:

“子玉來了,不必多禮。”

“來,陪朕坐坐。”

他指了指對面的席位,“嚐嚐這西國的葡萄,甚是甘甜。”

李翊再拜謝恩,方入席而坐。

他見劉備神色愉悅,心下稍安,卻也不敢貿然提及政事。

只順着劉備的話道:

“臣聞西域葡萄自張騫通西域後傳入中原,然品質終不及原產地。”

“陛下今日所享,想必是龜茲國新貢?”

“正是。”

劉備點頭,將琉璃盤向李翊推了推。

“子玉也嚐嚐。”

“朕記得你曾言,治國如品葡萄,不可急功近利,需待其自然成熟。”

“此言甚美。”

李翊恭敬地取了一顆,細細品味,道:

“甘而不膩,汁多核小,確是上品。”

他轉念一想,曹丕就很喜歡吃西域進貢過來的葡萄。

葡萄串幾乎不離手的。

但西域諸國,一般都是向中原政權朝貢。

曹丕這輩子怕是沒這口服了。

劉備聞言大笑:

“子玉此言,倒令朕想起當年在徐州最艱難時,連尋常瓜果都難得一嘗。”

“如今坐擁天下,反倒懷念起那段清貧歲月來。”

他目光悠遠,似在回憶往昔。

李翊察言觀色,見劉備心情甚佳,便斟酌着開口道:

“陛下仁德,天下歸心。”

“今年年初,臣奉詔隨駕巡視河南諸縣。”

“見百姓安居,市井繁榮。”

“較之章武初年,已是大不相同。”

劉備心念一動,當下已猜到李翊來此的目的了。

“是啊,河南諸縣已復舊觀。”

“洛陽城外,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城內商賈雲集,百工競巧。”

“尤其潁川、汝南等地,學堂復興,士子誦經之聲不絕於耳。”

“百姓皆言,朝廷仁政,方有今日太平。”

“朕每聞此語,亦是感慨萬千。”

說着,面露欣慰地看向李翊,表揚道此:

“此乃衆卿之功也。”

“朕只是順應天命,不敢獨貪這參天之功。”

言罷,舉杯輕啜一口葡萄酒。

李翊見話題已近正事,便順勢言道:

“陛下聖明,臣今日覲見,正爲商討伐吳事宜。”

他從袖中取出一卷奏章,雙手呈上。

“益州密報,曹魏境內南蠻復叛,攻佔鍵爲、朱提數郡。”

“曹丕調兵遣將,疲於應付,短期內無力北望。”

劉備接過奏章,卻未立即展開,而是放在案几一角,淡淡道:

“南蠻反叛之時,朝中早有計較,南中叛得倒也快。”

“子玉之意是?”

李翊深吸一口氣,直言道:

“臣以爲,此乃天賜良機。”

“魏國既困於南蠻,吳國孤立無援。”

“我大漢正當興兵伐吳,一舉平定東南!”

亭中一時寂靜,唯有風吹花瓣落地的細微聲響。

劉備凝視着杯中酒液,良久方道:

“子玉啊,朕知你心繫天下,然河南初定,民生尚需休養。”

“此時興兵,恐非良策。”

“陛下此前巡行河南之時,也看到了那裡的民生。”

李翊拱手道,“雖仍不及當年之盛,但已基本復了舊觀。”

“國家的軍糧儲備還算充足。”

“且我軍養精蓄銳多年,將士求戰心切。”

“若錯失此機,待魏國平定南蠻,吳魏再結盟好,則我大漢又將陷入兩面受敵之境。”

“豈不聞古人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劉備聞言,站起身來。

走到一株盛開的梨花前,輕撫花瓣。

“花開花落,人生幾何?”

“朕若能在有生之年見天下歸一,倒不失在人間走一遭。”

“只是有些事,即便是子玉你也不會明白的。”

李翊亦起身,深深一揖:

“陛下,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

“今曹魏內亂,吳國勢孤,乃天賜良機。”

“今日失之,悔之無窮矣。”

劉備轉過身來,凝視李翊良久,忽然笑道:

“子玉啊子玉,世人皆道朕固執倔強。”

“現在看來,你比朕固執的多。”

他走回案几前,拿起那杯未飲盡的葡萄酒,一飲而盡。

“好!子玉今日三番五次來諫朕,朕若再不允。”

“倒顯得朕不納忠言了。”

“明日早朝,便與衆卿商議伐吳之事吧。”

李翊長舒一口氣,道:

“既如此,臣這便下去準備相關事宜。”

劉備扶起李翊,溫言道:

“不急。”

“今日春光正好,陪朕再飲幾杯。”

李翊從之,坐下陪劉備簡單喝了幾杯。

……

次日,早朝。

文武百官分列兩側。劉

“衆卿可有本奏?”

劉備聲音平靜,目光掃過羣臣。

李翊手持玉笏,穩步出列:

“臣有本奏。”

劉備微微頷首,“講。”

李翊深吸一口氣,聲音洪亮:

“昨日臣與陛下議及伐吳之事。”

“今曹魏困於南蠻,吳國孤立無援,實乃天賜良機。”

“臣請陛下決斷,興王師,伐東吳,爭取早日一統天下!”

此言一出,殿中頓時騷動。

劉備不動聲色,只是輕輕敲擊案椅,目光掃過羣臣問:

“衆卿以爲如何?”

話音剛落,

一位年約五旬,面容清瘦的官員便急步出列:

“臣以爲不可!”

衆視之,乃京兆尹杜畿也。

杜畿,字伯侯。

出身於京兆大姓的杜氏。

此人頗有才幹,爲政有道。

既寬惠愛民,又清靜無爲。

地方政績極爲出色。

沒過幾年便被升任到了洛陽當京兆尹了。

杜畿持笏正色諫道:

“我朝新立不過六載,河南、關中初定,民生尚需休養。”

“此時興兵,恐非良策。”

宗正劉琰緊隨其後:

“杜公所言極是。”

“吳據長江天險,水軍強盛。”

“我朝雖據淮南、荊州,然水軍實力尚不足以滅吳。”

“若強行徵調民夫建造戰船,必致民怨沸騰。”

太常羊衜也出列附和:

“陛下,臣觀天象,今歲不宜兵事。”

“且孫氏據江東已歷三世,百姓歸心。”

“強行征伐,恐違天和。”

一時間,朝堂上反對伐吳的聲音愈來愈多。

好像此時出兵,便是有傷天和、人和似的。

按理來說,滅吳之後,手下人也能跟着得到封賞。

這應該是一件皆大歡喜之事,爲何會有這麼多人反對呢?

其實,對於如今的齊漢政權而言,

不論是滅吳也好,滅魏也好,從來都不是軍事問題。

而是政治問題。

確切地說,是權力分配問題。

參考一下,歷史上的西晉滅吳。

蜀漢滅亡以後,司馬昭曾定下三年之內滅吳的計劃。

可現實卻是,吳國足足挺了十七年才被滅掉。

這是爲何呢?

難道是因爲吳國很強嗎?

可當時的吳國,除了陸抗以外,已經沒一個像人的了。

甚至還出了赫赫有名的暴君孫皓,使勁折騰百姓。

當時的吳國已經是日薄西山了。

再看後來晉朝出兵滅吳時,深陷黨爭內鬥,管理一塌糊塗。

結果就這樣,還是把吳國給滅掉了。

而且基本上是一路平推。

沒錯,問題出就出在當時的黨爭。

司馬炎是開國君主裡面,威望倒數的存在。

所以他迫不及待地希望滅吳,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威信。

但朝中以賈充、荀勖、裴秀爲首的一衆大臣全部反對伐吳。

這其實大大出乎司馬炎的預料。

因爲他也認爲,開疆拓土的事對大家都有利。

應該沒幾個人反對。

結果朝堂半數的大臣都反對,而且還是他老爹一朝的功勳名臣。

司馬炎這個剛剛登基的新君,根本就鎮不住他們。

有人反對,就有人支持。

除了司馬炎這個渴望建立威信的新君之外,以羊祜、杜預、王濬爲首的主戰派都支持伐吳。

其實你仔細一對比主戰派與主和派的人員名單,就不難發現其中的端倪了。

沒錯,

反對伐吳的人,全部是司馬昭一朝的開國元勳。

朝中話語權極重,有權有勢。

而支持伐吳的人,在當時的朝堂上根本沒有話語權。

難以撼動賈充這幫主和派在朝內的影響力。

那麼,爲什麼反對伐吳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那就是賈充這幫人要捍衛自己的既得利益。

如果當真滅了吳國,那麼司馬炎的威信必然上漲,其皇權必然會進一步鞏固。

這對這幫功勳老臣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在滅吳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新人憑藉軍功上位,獲得封賞。

繼而從他們這些老油條手裡分割利益蛋糕。

甚至搞不好,他們這些老臣還得在新貴面前靠邊站。

故而,出於對自己利益的維護。

朝堂上老牌功勳,便要集體反對滅吳。

這種情況其實並不是西晉纔有的。

在人心利益面前,賈充這種人反倒很常見。

他在司馬昭面前是一條忠犬,讓幹啥幹啥。

把司馬昭熬走了以後,仗着資歷,變向欺負一下新登基威望小的小皇帝。

而像李翊這種既得利益者,仍然願意爲了國家民族大義,把格局打開的人其實反而是極少數。

當然,李翊的眼界確實遠比朝中許多人要長遠的多。

他看得多,想得多,所以也能捨棄很多東西。

但一人之力並非是無窮盡的。

任憑李翊如何努力,也是不可能改變本時代人的歷史侷限性的。你不能站在後世者的角度,去批評本時代的人三觀。

且換位思考,

又有哪個既得利益者,真正願意爲了大局着想,主動割讓自己的利益蛋糕呢?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劉備是純白手起家,而且打得太快了。

在白馬過隙的軍旅生涯中,將一路諸侯又一路諸侯一一干碎。

期間,便出現了一大幫功勳大臣。

並且,劉備早已具備滅吳、滅魏的實力。

可他現在,卻不得不放慢腳步。

因爲他不像劉邦那樣,可有沒有心理負擔的,

將韓信、陳豨、英布、彭越等一幫開國功臣全部宰了。

你先甭管這幫人死的冤不冤,反正是宰了。

所以他們也就威脅不到皇權與中央集權。

但劉備性格仁厚,莫說手下兄弟沒有造反。

即便他們真的有一些囂張跋扈的行爲,劉備也不見得就會殺他們。

正因爲如此,劉備手下的軍功階層其實已經嚴重飽和了。

伐吳,就意味着現有的權力結構會被打破。

站在頂點的元勳,不想讓下面人上來分蛋糕。

下面的新人卻嫌老東西站在頂點太久,搶佔了他們的發展空間。

說到底,權力的盤子總共就那麼大。

你不管怎麼封,職位的名稱怎麼改。

都永遠只能在那個職權範圍裡去定,去分。

這就是劉備目前所面臨的困局。

他不想成爲劉邦,也不想讓劉禪像漢文帝那樣上位那麼艱難。

難道二代君主上位,就非要流自己人的血嗎?

劉備不信這個邪。

他一定要在自己的餘生裡,想出一個好辦法。

既能讓跟隨自己創業的老兄弟能夠安享晚年,也要讓劉禪平穩的從自己手中接過皇位。

君臣之間,上下和睦。

就像劉備跟李翊那樣。

但望一眼朝堂上已經按捺不住的年輕一輩將領,劉備便知道事情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

只見關興大步出列,聲如洪鐘:

“諸位大人此言差矣!”

“吳狗背信棄義,襲取荊州,害慘了江陵百姓。”

“此仇不共戴天!今既有機可乘,正當興兵雪恨!”

張苞也上前一步:

“關兄所言極是。”

“我等年輕將領,日夜操練,就爲有朝一日能爲國效力。”

“今既有良機,豈可坐失?”

趙廣、太史亨等年輕將領紛紛出列請戰,殿中一時喧譁。

劉琰冷笑一聲:

“黃口小兒,不知兵兇戰危!”

“滅國之戰,豈是兒戲?”

“琰公此言差矣。”

一個沉穩的聲音響起,衆人望去,正是因戰功升任徵東將軍的張遼。

他雖已年過五旬,卻仍精神矍鑠。

“末將曾也曾與吳軍交鋒過幾次,深知其虛實。”

“今我朝兵精糧足,將士用命,確有勝算。”

徐晃也出列道:

“張將軍所言不虛。”

“且吳軍水師雖強,然陸戰非其所長。”

“若我軍能出奇兵,未必不能取勝。”

張郃亦連來呢撫須點頭:

“正是正是,陛下若欲興兵伐吳,老臣願爲先鋒!”

軍功階層中除了年輕一輩渴望上升之外。

還有一派人也渴望伐吳。

自然便是以張遼、徐晃、張郃爲首的軍功中高階層的將領。

他們的軍功遠遠達不到李翊、關羽、陳登、張飛的高度。

也就是說,他們依然有上升的空間。

而且如果當真興兵伐吳,那他們極大概率是要被委以重用的。

畢竟資歷擺在那裡,不可能給年輕人打下手。

一時間,武將行列中請戰之聲此起彼伏。

劉備目光掃過衆人,在關羽身上略作停留。

這位開國四公之一,已是位極人臣。

此刻雖沉默不語,但輕撫着長鬚,眼中戰意熊熊。

顯然,關羽到老也是一個直率的人。

他可不在乎什麼既得利益。

如果有年輕人想要上位,他很樂意讓賢,前提是你能證明自己。

杜畿見狀,急忙向光祿大夫荀諶使了個眼色。

荀諶會意,出列奏道:

“陛下,老臣以爲,即便要伐吳,也當時機成熟再議。”

“如今國庫雖充盈,然若大興兵戈,恐難以爲繼。”

“不若再養精蓄銳數年,待國力更盛,再圖東吳不遲。”

李翊聞言,冷笑一聲:

“荀公此言,看似持重,實則誤國!”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今曹魏內亂,正是伐吳良機。”

“若待其平定南蠻,吳魏再結盟好,我大漢又將腹背受敵!”

他轉向劉備,拱手道:

“陛下,臣已命內閣覈算,現有存糧可供十萬大軍一年之用。”

“若節制用度,再徵調部分民間存糧,足支兩年。”

“至於戰船,荊州現有樓船三百餘艘,若加緊建造,半年內可再添二百艘。”

“足以與吳軍水師一戰。”

劉琰急忙反駁:

“李相此言差矣!強徵民糧,必致民變!”

“且造船需大量木材、工匠,勢必影響農事。”

“今春耕在即,豈可因戰廢農?”

“琰公多慮了。”

李翊從容不迫,轉向劉備,作揖到:

“臣已規劃妥當:徵糧只取大戶存糧,不動小民口糧。”

“造船工匠專從河北調遣,不誤中原農事。”

河北畢竟是李翊的老巢,在那裡深耕多年。

根基、人脈、門生故吏全都在那裡。

想要調人,那真就是動動嘴皮子的事兒。

劉琰見李翊準備充分,語塞片刻,忽而話鋒一轉:

“即便糧草、戰船充足,然滅吳之後,如何安置降臣?”

“如何治理新土?吳地風俗與我中原大異,恐難馴服。”

“屆時叛亂四起,又將如何?”

李翊早有準備:

“此事易爾。”

“可效秦王滅六國後,遷吳地豪強入關中,同時徙中原大姓填吳地。”

“如此互相牽制,十年之內,必能融合。”

朝堂上爭論愈烈,兩派各執一詞。

反戰派以荀諶、羊衜爲首,多是文官顯貴,擔心伐吳成功後新貴崛起,威脅自身地位。

主戰派以李翊爲帥,既有渴望建功的年輕將領,也有希冀更進一步的張郃等中層將領。

甚至包括已位極人臣卻仍懷壯志的關羽、張飛等老將。

“夠了。”

劉備終於開口,聲音不大卻令殿中立刻安靜下來。

“衆卿所言,皆有道理。”

“伐吳與否,關乎國運,不可輕決。”

“容朕再思三日,屆時再議。”

李翊深深一揖:

“……陛下聖明。”

“然戰機稍縱即逝,望陛下早作決斷。”

劉備起身,一揮手:

“退朝。”

說罷轉身離去,留下滿朝文武面面相覷。

退朝後,反戰派們聚在府中密議。

“看陛下之意,似已被李翊說動。”

“若真伐吳,我等處境危矣。”

“無妨,陛下年事已高,未必有精力操持滅國之戰。”

“而當今太子闇弱,耳根子軟,只要咱們撐到太子登大位。”

“好日子才真正到來。”

“到時候,咱們只要團結一致,李翊縱有通天之能,也難撼動朝局。”

“……不錯,不錯,陛下不止一次說過,不會像高祖皇帝對待淮陰侯那般,對待手下功臣。”

“即便將來太子登位,仍是李翊把持朝政,又豈敢違背先帝之言,濫殺功臣呢?”

衆人計較已定,各自彈冠相慶。

另一邊,李翊回到相府時,天色已暗。

府中燈火通明,僕役們見他歸來,紛紛行禮。

他剛踏入內院,便見甄宓立於廊下,一雙明眸透着關切。

“夫君回來了。”

甄宓迎上前,輕聲道,“今日朝議如何?陛下可曾決斷伐吳之事?”

李翊眉頭微皺,搖了搖頭:

“……不好說。”

“朝中反對者甚多,杜畿、劉琰等人極力勸阻,陛下似乎興致不高。”

甄宓輕嘆一聲:

“這些人,無非是怕新人上位,分了他們的權柄。”

李翊尚未答話,麋貞與袁瑩已從內室走出。

麋貞溫婉一笑:

“夫君操勞一日,先用膳吧,國事再急,也不差這一時半刻。”

袁瑩嬌俏地挽住李翊的手臂,嗔道:

“就是,下了朝還談政事,夫君也不嫌累?”

李翊失笑,拍了拍她的手:

“好,先用膳。”

一家人剛入席,還未動筷,府中管事匆匆來報:

“相爺,張郃、徐晃、張遼、陳到等諸位將軍求見!”

李翊聞言,脣角微揚:

“果然來了。”

袁瑩撇了撇嘴:

“都這個時辰了,還談政事?”

李翊卻已經起身,安撫衆女道:

“你們先用膳,我去見見他們。”

李翊步入書房時,張郃、徐晃、張遼、陳到等人早已等候多時。

見他進來,衆人紛紛起身行禮:

“參見相爺!”

李翊笑着擺手:

“諸位將軍不必多禮,坐。”

衆人落座,李翊見他們神色凝重,便道:

“想必諸位還未用膳,來人,備些酒食上來。”

侍從很快端上酒菜,可衆將卻無人動筷。

陳到性子最直,忍不住先開口:

“相爺,今日朝堂之上,那些文臣分明是怕我們這些武將再立功勳,搶了他們的位置!”

“我反正是自徐州起就跟隨陛下打天下的,中間不知受過多少傷。”

“今日與這幫酸腐文人一朝共事,深感恥辱!”

“哼!文臣誤國!文臣誤國!”

張郃輕咳一聲,提醒道:

“叔至,慎言。”

他衝陳到使了一個眼色,提醒他,咱們的李相爺也是文臣。

你說話注意點兒分寸。

陳到卻哼了一聲:

“我說錯了嗎?他們反對伐吳,無非是怕關興、張苞這些年輕一輩崛起。”

“怕俺們這些老將再進一步!”

張遼沉聲道:

“叔至所言雖直,卻也不無道理。”

徐晃亦嘆道:

“相爺,我等跟隨陛下征戰多年,所求不過天下歸一。”

“如今魏國內亂,吳國孤立,正是伐吳良機。”

“可朝中那些文臣卻百般阻撓,實在可恨!”

呵呵……

李翊微微一笑,看破並不說破。

徐晃、張郃這幫人都是標準的職場人。

混跡職場多年,他們這根油條可一點兒不比朝堂上那幫人老多少。

朝堂上那幫元勳,怕新人上位搶佔他們的利益蛋糕。

但不敢明說,所以只能以國庫虧損,百姓受罪等理由來反對。

張郃這幫還想往上升的中高層將領也是同理。

他們肯定不能明說,自己渴望更進一步。

只能以盼天下早日一統,這樣民族大義,道德制高點的理由來主戰。

都是各懷心思,爲了各自的利益罷了。

“諸位全都主戰嗎?”

李翊揹着手,微微笑道。

衆將紛紛起身,齊齊拱手,大聲道:

“我等皆主戰!”

“誓要誅滅吳狗,盼神州早日一統!”

嗯……

李翊輕輕頷首,見衆人決心已定,便道:

“好,不瞞諸位,我亦欲主戰。”

“請諸位先回去吧,回頭我自有計較勸陛下伐吳。”

張郃等人大喜,連連向李翊作揖。

稱讚他深明大義,盛德巍巍,簡直是周公伊尹在世。

隨後,李翊請衆人喝了酒杯薄酒,然後親自送他們出了府門。

送出去沒多久。

又有下人來報——

“稟相爺,杜畿、荀諶幾位大臣來了。”

……

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77章 上架感言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342章 有大漢朝廷當靠山,就是不一樣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345章 恭喜李治同學作文得獎,作文的題目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345章 恭喜李治同學作文得獎,作文的題目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
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212章 龐統:馬超竟是先生的迷弟?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380章 秦以白起對趙括,我漢爲何不能替換掉敵國的廉頗?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00章 屠滅司馬氏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77章 上架感言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342章 有大漢朝廷當靠山,就是不一樣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87章 君不見,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345章 恭喜李治同學作文得獎,作文的題目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81章 今天下英雄惟玄德與操耳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第345章 恭喜李治同學作文得獎,作文的題目第124章 老劉:不差錢兒,他要多少我給多少!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