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如果你們父親不是皇帝,不是首相,

由於得到了劉備的支持,李翊很快便敲定了發行新貨幣的具體流程。

相府內,銅爐薰香嫋嫋。

李翊正批閱各州錢法司的奏報。

甄堯手持賬簿,恭敬立於案前。

“首相,各州錢法司已初步設立。”

“只待首相一聲令下,國家便能夠執行新幣兌舊幣的事宜了。”

甄堯頓了頓,又道,“然下官還有一慮,不知當講與否?”

李翊頭也不擡:“講。”

甄堯拱了拱手,沉聲說道:

“景元錢面值較舊五銖甚高,縱使朝廷嚴打私鑄,恐怕仍有奸商鑽營牟利。”

他擡眼觀察李翊神色,“下官便出身商賈,深知利之所在,人必趨之。”

甄家雖是河北首富,但並沒有爲富不仁。

早在河北大旱之時,年僅十二歲的甄宓就曾勸母親開倉放糧,賑濟四方鄉鄰。

絕對的商界良心。

面對新幣的暴利,甄堯也是以自己家族從商多年的經驗提醒李翊。

李翊乃停下毛筆,反問道:

“甄商監以爲,當今天下,可還有貪官?”

被李翊突如其來的這麼一問,甄堯背脊一涼,忙道:

“陛下與首相治國有方,吏治清明,貪墨之徒自然……自然……”

“有,還是沒有?”

李翊聲音不輕不重,卻讓甄堯額角沁汗。

“……呃,儘管陛下神文聖武,萬姓傾心。”

“然畢竟統合四疆,地方偶有一兩個貪官污吏,也屬正常。”

甄堯求生欲極強,他知道在面對李翊這樣的政治強人不能夠耍小聰明。

你說沒有,那就是睜着眼睛說瞎話。

可直接說有,又顯得過於唐突。

爲此,甄堯只能選擇相對委婉的方式說出來。

“陛下最恨官員不作爲,也恨官員貪腐。”

李翊擱下筆,鄭重地說道,“然爲何卻仍有官員鋌而走險,冒着殺頭之罪,受賄逐利?”

甄堯硬着頭皮答:

“利令智昏……”

“且朝廷監察全國,不能看到各個角落,故終有疏漏。”

“正是。”

李翊突然拂袖而起,“吾等誅貪官,非爲絕貪腐——”

“而是要讓他們知道,伸手必被斬!”

“譬如治水,堵不如疏。”

“私鑄、貪腐,如同泥沙,可遏不可絕。”

“但只要大江奔流的方向不變,幾處暗渦何足道哉?”

李翊的意思很明確。

我們的打擊私鑄政策,與反腐倡廉政策的內核是一樣的。

殺貪官反腐敗,不是爲了杜絕貪污現象。

因爲這是不可能杜絕得了的。

但我們這樣做,卻可以打擊這種現象。

讓官員至少不敢明目張膽找你索賄。

新幣也是如此,我們發行後,儘管採取了嚴厲打擊私鑄的措施。

但在利益面前,依然會有人鑽法律的漏洞。

我們是統治階級,永遠是從國家層面,從宏觀的角度出發。

而地方官員貪腐也好,私鑄錢幣也好,那都是微觀的私人角度。

這種現象不可能杜絕,我們打擊的目的,只是爲了減少社會上的這種風氣。

因爲於整個國家的運轉而言,這是無傷大雅的。

還是那句話,

大江奔流的方向不變,幾處暗渦何足道哉?

“甄商監。”

李翊忽然逼近,“你可知爲何讓你這商賈執掌商相之位?”

“下官……下官……”

“因你懂商賈心思。”

李翊笑道,“賊知賊,吏知吏,商知商,故用汝爲商相耳。”

“記住。”

李翊拍了拍他的肩膀。

“水至清則無魚。”

“朝廷要的,是讓魚知道——躍出水面,就會死。”

甄堯面色一動,旋即定住心神,答:

“下官明白了!”

“好,依本相看,這新政策就先從洛陽開始罷。”

“天子腳下,最易辦成此事。”

李翊決定先在首都推行,然後以首都爲基點,向全國進行擴散。

又過旬日,朝廷詔令正式下發。

各州郡官吏聞風而動。

洛陽東市,錢法司的差役挨家挨戶收繳舊錢,銅鑼敲得震天響。

“奉內閣鈞令,即日起禁用舊五銖!”

“限期一月兌換新錢,逾期不候。”

“一月之後,市場上不得用五銖錢交易。”

“違者,依律論處!”

百姓們攥着磨損的銅錢,面色惶然。

“官爺,這.這新錢輕了些,買米會不會虧啊?”

一個老農顫巍巍問道。

差役冷笑道:

“這是朝廷定的價,俺們只是負責執行。”

“你愛換不換!”

“不過別怪某不提醒你,一月之後,你若是仍敢用五銖錢去買米買粟。”

“休怪兄弟幾個,將你拷回大牢去。”

老農無奈,只得將積攢多年的銅錢倒進官府的木箱。

換回幾枚嶄新的“景元通寶”。

他摩挲着錢幣上清晰的紋路,喃喃道:

“輕是輕了點但總比那些剪邊的強。”

洛陽畢竟是天子腳下,算是朝廷掌控力最強的地方了。

官員基本上是按律辦事,平民百姓也犯不着跟當官的起衝突。

基本都隨大流換了。

至於洛陽的一些世家豪族,他們也大多老實。

畢竟劉備成爲天子,靠的可不是他們。

真要收拾他們,跟玩兒似的。

他們可不會傻到跟新君作對。

但洛陽之外,朝廷掌控力相對薄弱的地方。

就不乏有人想鑽法律的漏洞了。

……

豫州,潁川。

韓氏族長韓珪將茶盞重重砸在案上。

“李翊這是要斷我們的財路!”

韓氏是潁川四大家族之一。

祖上是西周的韓侯,而韓珪的爺爺韓韶更是赫赫有名的潁川四長之一。

所以韓家是潁川妥妥的頂級門閥。

管家低聲道:

“家主,如今朝廷嚴打。”

“咱們的私鑄坊.是不是先停一停?”

“畢竟曹公已經不在了。”

潁川從前是曹操的文官集團核心。

兩家是相互支持,相互合作。

曹操也默許了各大家族,開設私鑄坊,條件是他也要喝一口湯。

本來兩邊合作的算是相當愉快。

直到後來曹操與劉備爭霸失敗,遁逃到西川。

潁川自然失去了曹操的庇護。

從前,作爲曹氏集團的核心,韓家是魏國的頂級門閥。

如今漢室三興,劉家人重新掌握國家權力。

作爲“前朝餘孽”,自然要被劉家人冷處理。

劉備雖未對潁川開刀,但也採取了政治邊緣化處理。

使得潁川在全國的地位漸漸下降。

當然,彼時的曹操治所就在潁川,重點發展潁川很正常。

如今劉備定都洛陽,也沒道理重視潁川士人。

“停下來?”

“你以爲這是想停就能停的嗎?”

韓珪冷聲笑道:

“你知道我們一年靠私鑄賺了多少?”

“這私鑄之利,又豈是獨我們韓氏一家所得?”

衆下人默然不能答。

韓珪沉吟許久,眯起眼睛說道:

“去,給錢法司的督鑄使送三萬錢。”

“讓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管家剛要領命,門外突然傳來一陣喧譁聲。

“潁川督鑄使到——!”

韓珪臉色一變,連忙起身相迎。

“尊使到訪,韓某有失遠迎。”

“恕罪恕罪!”

見一衆官兵闖入家門,韓珪心知來者不善。

“若尊使不嫌寒舍鄙陋,請入內喝茶相敘如何?”

“不必了!”

督鑄使擡手止之:

“本督是奉命來執行公務的,辦完公事就走。”

“……呃,不知是什麼公事?”

督鑄使乃從懷間取出一封公文,面無表情地展開,大聲宣讀:

“韓氏私鑄劣錢,證據確鑿。”

“奉內閣令,查封所有冶坊,家主韓珪押赴洛陽問審!”

韓珪聞言,勃然大怒:

“放肆!我韓家世代簪纓,豈容你等污衊!”

督鑄使冷笑:“簪纓?”

他一揮手,“搜!”

韓珪見此,面色大變,連忙喝斥道:

“我家好歹是世代公卿,豈容爾等放肆。”

“你們這是私闖民宅!”

“韓某定要告你們御狀。”

“告御狀?呵呵。”

督鑄使冷聲笑道,“我等本就是奉朝廷命令來查你韓家。”

“你韓家當年與曹賊勾結,犯下數條罪狀。”

“不過本督只負責查私鑄坊,你落在本督手裡,已是莫大幸運。”

“怎還敢拒不配合?”

話落,朝身後甲士一揮手,示意他們立刻進去。

韓珪遮攔不住,被衆甲士如狼似虎地衝入後院。

不多時,擡出幾筐未及熔鑄的銅料和私錢模子。

“韓珪,證據在此。”

“你還有何話說!”

韓珪面如死灰,心道完了,完了。

一切全都完了!

賈詡將潁川的奏報遞給李翊。

“首相,韓珪已經押入大牢,其父韓融在徐州聞訊,連夜遞了請罪書。”

李翊淡淡掃了一眼,隨手丟在案上:

“聽說這韓融是贏長韓韶之子,前朝大臣。”

“如今看來,倒還算識相。”

“省得本相,多費精力收拾韓家。”

龐統笑道:

“經此一事,各地豪強應該都老實了。”

“只是不敢明目張膽。”

李翊搖頭,“還不夠。”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

“傳令各州,所有銅礦收歸官營,私採者以謀逆論處!”

冀州,中山。

時任商監的甄堯回到了故鄉。

見着了母親張氏,還有家族裡的姐妹們,甄姜、甄脫等姝。

他此次回家,既是榮歸故里,也是爲了讓甄家帶頭配合朝廷政策。

甄堯站在自家商號前,冷眼瞧着差役將一箱箱舊錢擡走。

管家低聲道:

“家主,咱們囤的那些剪邊錢.”

“熔了。”

甄堯淡淡吩咐道,“朝廷這次是鐵了心,咱們沒必要觸黴頭,得罪內閣。”

管家有些不甘心,說道:

“可咱們少賺了多少啊……”

甄堯深吸一口氣,嘆道:

“掙得多,掙得少,都不影響咱們甄家吃飯。”

“如今內閣已經定下嚴令,我們中山甄氏還是做出表率的好。”

沿海邊上,錢法司的大手亦伸到了此處。

一名漁夫扛着一筐魚到市集上去賣,卻見魚販搖了搖頭說:

“今日只收新錢。”

“可俺只有這些.”

漁夫掏出幾枚鏽跡斑斑的五銖,攤手錶示無奈。

那魚販嘆氣道:

“去錢法司換吧,晚了可就作廢了。”

那漁夫無奈,只得扛着魚筐,跋涉十里到縣衙兌換。

回來時,魚已臭了一半。

於是那漁夫破口大罵,朝廷瞎折騰,只會害咱們老百姓。

罵歸罵,那漁夫最後還是老老實實地把剩下半筐魚拿到市場上買去了。

次日,拿着新幣易市,漸漸將昨日之事給忘卻了。

整個新幣政策的實施過程,大體如此。

各州官吏,從民間收回舊五銖,然後上交到錢法司。

然後各州的錢法司,再統一發回洛陽朝廷。

最後由洛陽朝廷親自出面,將舊錢回爐重鑄,熔爐日夜不息。

工匠們將銅液倒入錢範,一枚枚景元通寶逐漸成型。

然後再將這些景元幣,重新發回市場。

以形成貨幣流通。

起初實施之時,給百姓帶來了不便,多有怨懟之聲。

但隨着市場上的貨幣逐漸統一,怨聲也隨之漸漸平息。

百姓們發現,新錢雖輕,但成色足,不易磨損。

買賣時不再需要一枚枚驗看。

商賈們也鬆了口氣——至少不用再擔心收到一堆剪邊的廢銅。

而世家豪強在官府的嚴厲打擊下。

不少人都默默地將私鑄的銅器給熔了,老老實實上交官府。

雖然亦不乏有心存僥倖之人,藉着這股東風,私鑄錢幣。

但在錢法司的高壓打擊下,畢竟難成氣候。

未央宮。

李翊正將各州錢法司的奏報呈遞於劉備案前。

“陛下,景元錢推行順利。”

“各州舊錢收繳已逾八成,市面流通漸趨穩定。”

劉備翻閱奏章,滿意頷首。

“子玉辦事,朕向來放心。”

他忽的擡頭,“對了,令郎李治近來如何?朕許久未見了。”

因爲從前李翊走到哪兒,都是把兒子帶在身邊的。

所以朝官們也習慣稱之爲“大李”、“小李”。

李翊拱手解釋道:

“回陛下,犬子現於洛陽南郊紙坊做工。”

劉備執筆的手一頓,挑眉道:

“首相之子,就這般安置?”

“正因他是臣之子,更需歷練。”

李翊神色平靜,“生於富貴,若不識民間疾苦,將來何以治國?” Www★ ttκa n★ C○

在李翊看來,出身富貴,便容易脫離羣衆。

倘若不深入基層,便無法回到更進一步的成長。

劉備聞言,若有所思。

是也,自己早年間買草鞋,後來結識關張兄弟。

大家都是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

知道底層百姓有多不容易。

可阿斗這孩子卻是含着金鑰匙出生長大的,一生都沒怎麼受過挫折。

甚至可以說一輩子都一帆風順。

他出生時,徐州政局基本穩定。

懂事之時,就封了世子。

然後又去富庶的河北,接受李翊的教導。

沒幾年,又封了太子。

他的一生實在是太順利了。

這孩子品性倒是不壞,就是恐怕容易被人騙。

畢竟朝堂之上,充斥着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念及此,劉備忽的輕笑:

“愛卿所言有理。”

他擱下筆毫,“既如此,不如讓阿斗也隨令郎去歷練幾日?”

李翊眸光微動,“太子金尊玉貴,只怕他受不了犬子那苦。”

“朕的兒子,難道比首相之子嬌氣?”

劉備擺手打斷,“你我同起於草莽,沒道理子孫後輩便吃不得這苦。”

“此事就這麼定了——明日讓阿斗也去紙坊,與令郎同吃同住。”

“不得特殊關照!”

李翊便道:“其實紙坊工人,並不知那是臣之犬子。”

“哦?愛卿便如此放心?”劉備挑眉問。

歷練歸歷練,但真跟一羣大老粗天天生活在一起。

難免會受到欺負,萬一真有個三長兩短。

那確實得不償失。

“陛下放心,紙坊裡安排了臣的眼線。”

“他們自會照看犬子。”

“當然,臣囑咐過。”

“不到萬不得已,不許透露犬子身份。”

劉備聞言大喜,連道:

“善!善!甚善!”

“愛卿做事一向穩妥,有此保障,朕無憂矣。”

於是,即命人將劉禪叫到未央宮來。

俄頃,太子劉禪至。

劉備端坐案前,手持《春秋》,目光落在劉禪身上,問:

“阿斗,‘鄭伯克段於鄢’,何解?”

劉禪暗想父皇專程叫自己來,果然是考校功課的。

於是撓了撓頭,支支吾吾答道:

“就是……鄭莊公打敗了他弟弟共叔段。”

見父親眉頭微皺,急忙補充,“因共叔段驕縱不法,所以……所以該打!”

“勉強算你合格。”

劉備擱下竹簡,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比之從前背個《論語》都背不全,總算有些長進。

“那兒臣能去蹴鞠了嗎?”劉禪眼睛一亮,出聲問道。

“整日就知嬉戲!”

劉備拍案,忽又緩下語氣,“明日爲父給你安排了個新去處。”

“洛陽南郊紙坊,你去當半月工匠。”

劉禪眨眨眼,“紙坊?是看匠人造紙嗎?好玩嗎?”

劉備見他滿臉期待,不禁失笑。

“好玩,當然好玩。”

轉而正色道,“但記住——不許透露太子身份。”

“還有到了那裡,不準說你是當今聖上的兒子。”

“監工安排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

“在那裡,沒有人管着你。”

“半月時間不到,不許回來見朕!”

“噫!太好了!”

劉禪歡呼雀躍,“宮裡那些人整天‘殿下長殿下短’,兒臣不勝其煩。”

“如今既是父皇首肯,准許兒臣出宮。”

“還無人問管,兒臣自是歡喜無限。”

劉備點了點頭,見兒子對此沒意見他就放心了。

因爲他一開始還以爲劉禪會對此很排斥,自己會費一番功夫勸他去。

見劉禪對此竟是欣喜若狂,那他便再無顧忌,可以放心他派他“下鄉”了。

“對了,父皇。”

劉禪突然想起寫什麼,“對了,表兄是不是也在那兒?”

“正是。”劉備意味深長地說道,“你倆正好作伴。”

次日清晨,劉禪換上粗麻短褐。

臨行前,劉備親手爲他繫緊草鞋。

“記住,若吃不得苦,現在反悔還來得及。”

“父皇放心!”

劉禪拍着胸脯保證,“兒臣定能舂出全洛陽最好的紙漿!”

劉備望着兒子蹦跳遠去的背影,搖頭輕笑:

“這小子……怕是以爲去遊山玩水呢。”

李翊揹着手,說道:

“臣以爲,陛下做得對。”

“與其將阿斗這孩子養在深宮裡,不如讓他去民間歷練。”

一個王朝到了中後期就會走向衰落。

這與國君與底層羣衆脫節是脫不開關係的。

因爲當皇帝不是能夠教出來的,而是親身實踐出來的。

同樣是守成之君,孫權就是在派系鬥爭中殺出來一條血路。

並通過一系列的任免和暗殺,建立一套新的平衡體系。

這使得孫權的政治理念非常成熟。

而相比無需奪嫡,拱手放權的劉禪。

和奪嫡成功之後得意忘形,稱帝后無限壯大士族的曹丕。

孫權無疑要比劉禪、曹丕掌控能力強得多。

這也是李翊一方面力主削減皇權,一方面又鼓勵皇子到民間去歷練的原因。

只有切身感受到基層的苦,

才能讓他們意識到,脫去貴族的光環後,他們什麼也不是。

劉備這才恍然大悟,笑罵道:

“昨日愛卿還說阿斗金尊玉貴,適應不了紙坊工作。”

“原來是欲擒故縱之策也。”

李翊亦還以笑,答道:

“臣可從未建議過讓太子去紙坊做工。”

“是陛下提出,臣不敢抗旨不遵耳。”

呵呵。

劉備微微一笑,道:

“無妨,這本就是朕之本意。”

“朕平日裡忙於國事,疏於對孩子的關心陪伴。”

“送他去民間歷練,對他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

洛陽南郊,紙坊。

由於紙坊裡有李翊安插的眼線,提前打了招呼。

加上紙坊招童工很常見,因爲這活計相較於其他工作更加輕鬆。

所以劉禪的加入,並未引起太大反應。

晨霧未散,紙坊內的梆子聲已響過三遍。

劉禪揉着惺忪睡眼,便被李治拽着衣袖拖進了蒸料房。

溼熱的水汽混着腐木味撲面而來,他猛地打了個噴嚏。

“拿着。”

李治塞給他一根包漿的木杵,指向前方石臼,“今日要舂完這筐楮皮。”

劉禪探頭一看,石臼裡泡着的樹皮還帶着青苔。

他撇撇嘴:

“表兄何必當真?父皇讓我們來體驗民生,又沒說真要幹活。”

說着從袖中摸出個油紙包,“嚐嚐,東廚見新制的蜜漬梅子。”

李治頭也不擡地繼續捶打楮皮,並不理會他。

“巳時前舂不完,午飯就別想了。”

“你!”

劉禪見李治駁斥自己的好意,正要發作,忽聽得身後一聲暴喝:

“兩個小崽子嘀咕什麼!”

轉頭見個滿臉橫肉的漢子大步走來,腰間皮鞭隨着步伐啪啪作響。

劉禪不以爲意,反倒揚起下巴:

“本”

話到嘴邊突然想起父皇叮囑,乃硬生生改口,“我們正在幹活。”

監工眯眼打量二人,突然一把奪過劉禪手中的油紙包。

“偷帶零嘴?”

話落,他將梅子盡數倒入口中,嚼得汁水四濺。

“今日加舂五斤料!”

“你敢!”劉禪漲紅了臉。

在宮中,東廚的糕點他吃半塊扔半塊,何曾受過這等氣?

被人生生搶奪。

平日宮裡的人對他都是低聲下氣,小心翼翼,生怕說錯話。

何曾被人如此吆五喝六過?

“啪!”

皮鞭抽在青石板上,火星子濺到劉禪腳邊。

此時無聲勝有聲,這聲鞭響便是那監工的警告。

李治急忙按住他肩膀,低聲道:

“忍忍。”

劉禪強忍怒意,老老實實回到了崗位上。

整個上午,劉禪的虎口漸漸磨出血泡。

楮皮的纖維混着鹼水,將傷口蜇得生疼。

他偷眼去看李治,卻發現表兄的掌心早已結滿厚繭。

劉禪見此大驚,心道表兄這段時間是經歷了什麼,手纔會變成這樣!

這簡直比他身邊的下人都要慘。

“表兄,你這是……?”

“噓,安心做工。”

李治示意劉禪閉嘴,安心工作。

一開始時,李治也曾因工作量太大受不了,一度想要回相府。

但李翊堅決不許他回去。

李治只能強行忍耐,隨着時間推移。

也漸漸適應了這裡的工作。

午時梆子響起,劉禪累得癱坐在草垛上,捧着發顫的雙手直抽氣。

李治默默遞來半塊粗餅,他甫一接過,頓時皺眉:

“此餅粗糲不能下嚥,如何食得?”

李治則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塊朵頤起來,一邊吃一邊說道:

“若是不食,便要餓死。”

劉禪聞言,眉頭緊皺。

又看了眼粗餅,肚子頓時咕咕的叫了起來。

到底還是忍不住,將粗餅放在嘴裡咀嚼了起來。

餅尚未吃完,忽聽得監工在曬場那邊叫罵:

“喂!那新來的!”

“誰準你歇息了?去搬漿桶。”

劉禪裝作沒聽見,自顧自啃起粗餅。

不料眼前一黑,整個人被揪着領子提了起來。

“反了你了!”

監工滿嘴酒氣噴在他臉上,“今日不把你收拾服帖,乃公跟你姓!”

“放肆!我乃……”

“乃什麼乃?”

監工掄圓了胳膊,“你一乳臭未乾的黃口小兒,也敢稱乃公乎!”

言罷,“啪”的一鞭抽在他背上。

щшш◆ t t k a n◆ C 〇

衣褐應聲裂開,露出道血紅鞭痕。

劉禪疼得眼前發黑,耳邊嗡嗡作響。

恍惚間看見李治撲過來擋在身前,第二鞭結結實實抽在了表兄背上。

“請息怒!”

李治忍着疼賠笑,“我這兄弟初來不懂規矩.”

“哼!”

監工一腳踹翻漿桶,白漿潑了二人滿身。

“記住,沒有下次了!”

劉禪狼狽不已,李治則閉上眼睛,靜靜地將臉上的白漿擦乾淨。

暮色漸沉,劉禪蜷縮在通鋪角落。

背上的鞭傷火辣辣地疼,耳邊是其他童工此起彼伏的鼾聲。

月光透過破窗,照見他掌心血痕中嵌着的楮皮纖維。

李治悄悄挪過來,遞上半碗傷藥:

“敷上吧,明日還要曬紙。”

劉禪突然抓住他的手腕:

“表兄手上的繭.”

“三個月前,我也跟你一樣。”

李治輕聲道,“第一日就哭着想回府。”

“後來呢?”

“父親說,要麼留下,要麼去嶺南戍邊。”

“唔!相父對你可真狠。”

劉禪嚇得腿一哆嗦,“要是父皇也這般待我,真不知我該怎麼辦。”

“行了,說再多也無用,快睡罷。”

“明日還要早起做工呢。”

李治撂下一句話後,自己卻不曾睡。

而是盤坐在角落,就着油燈修補明日要用的竹簾。

劉禪可沒李治那精力,倒頭便要睡。

可在宮裡睡的那都是上好的牀榻。

在這茅草鋪上,劉禪是輾轉難眠。

背上的鞭傷火辣辣地疼,稍一翻身就牽扯得倒抽冷氣。

月光透過窗櫺,照見李治的背影。

他背上也有一道鞭傷,卻是因爲自己挨的。

“表兄……”劉禪聲音發啞,“你難道就不疼嗎?”

李治並不回頭,只是澹澹說道:

“疼,但簾子破了不補,明日曬紙就會漏漿。”

“那個監工……”

劉禪忍不住問,“爲何敢這般欺辱我們?”

“因爲他掌着記工簿。”

李治咬斷線頭,“他說誰偷懶,誰就領不到餉錢。”

劉禪攥緊草蓆,“有權力便能肆意妄爲?“

油燈“噼啪”爆了個燈花。

李治終於擡頭,眉骨投下的陰影遮住了眼睛。

“三日前,有個童工被蒸鍋燙傷。”

“監工準他歇息,還給了傷藥。”

“這……”

“權力像把刀。”

李治摩挲着竹簾的毛邊,“能砍人,也能削出趁手的犁杖。”

權力既可以隨便欺負人,也可以去保護別人不受欺負。

關鍵看你怎麼運用。

夜風穿堂而過,帶着楮皮發酵的酸味。

劉禪突然想起去年冬至時,自己隨口抱怨句“魚子羹太淡”,次日東廚就換了三十餘人。

“原來我早就在用權……”他喃喃道。

李治突然掀開衣襟,露出腰間淤青。

“這是初來時偷懶挨的板子。”

又指向牆角水缸,“那日我打翻漿桶,王翁偷偷幫我重舂了一臼。”

他聲音低下去,“父親說得對,世上哪有非黑即白的公道。”

月光流轉,照見李治眼角水光。

劉禪這才發現,表兄身上那種年少氣盛的鋒芒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某種沉靜的力量。

“若能回到相府……”

李治突然說,“我定要給父親他老人家磕頭認錯。”

“從前我笑他處事圓滑,不夠正直。”

“卻不知他肩上擔着多少人的性命。”

遠處傳來梆子聲。

劉禪望着表兄映在牆上的剪影,恍惚看見了個陌生又熟悉的人。

那個曾爲阿若與巡城尉據理力爭的少年,如今學會了在規則裡周旋。

那個敢與李翊辯論正義黑白的的愣頭青,終於懂得了權力是雙刃的。

“表兄,你回到相府後,就不想找那監工報仇嗎?”

劉禪聲音裡帶着些不甘。

即使善良如他,也忘不了今日之辱。

李治正在修補竹簾的手指微微一頓。

昏黃的燈光下,他的側臉顯得格外深邃。

“找誰報仇?”他輕聲反問。

“當然是白天那個抽我們鞭子的監工!”

劉禪撐起身子,眼中燃着怒火。

“等本太子回到東宮,定要讓他也嚐嚐鞭子的滋味。”

李治放下手中的竹簾,轉頭看向劉禪。

月光從破敗的窗櫺間灑落,在他臉上投下斑駁的陰影。

“你以爲天下只有這一個監工嗎?”

他的聲音平靜得可怕。

劉禪愣住了。

“因爲我父親是首相,你是太子,我們自然能找那個監工報仇。”

李治的手指輕輕撫過自己背上的鞭痕。

“可如果我們不是呢?你難道要把天下所有的監工都殺光?”

草棚外傳來守夜人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又漸漸遠去。

劉禪的拳頭不自覺地攥緊又鬆開。

“那……難道就這麼算了?”

李治重新拿起竹簾,針線在指間靈活地穿梭。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運用好手中的權力。”

他的聲音很輕,卻字字千鈞。

“讓這天下少幾個仗勢欺人的監工,多幾個像王翁那樣願意幫人舂料的老人。”

劉禪怔怔地望着表兄。

月光下,李治的輪廓彷彿鍍上了一層銀邊。

那個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眼中沉澱着超越年齡的沉穩。

有那麼一瞬,劉禪彷彿在表兄臉上看到了相父的影子。

至少有那麼點兒像了……

遠處傳來更夫的梆子聲,在寂靜的夜裡格外清晰。

李治吹滅了油燈,輕聲道:

“睡吧,明日還要早起曬紙。”

夜風穿堂而過,帶着楮皮發酵的酸味。

劉禪望着窗外的殘月,忽然想起昨日在宮中,自己還因膳房做的杏酪不合口味而摔了碗。

一滴淚砸在草蓆上,很快被吸乾了。

……

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358章 偷彭祖八百壽,孔明延年;開海上絲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77章 上架感言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83章 百里長街送孔明第352章 合肥有我,便無敵!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352章 合肥有我,便無敵!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346章 不用七星燈,孔明也能續命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
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358章 偷彭祖八百壽,孔明延年;開海上絲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341章 李翊出任內閣首相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77章 上架感言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383章 百里長街送孔明第352章 合肥有我,便無敵!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388章 英雄們戰勝了長江,百萬雄師過大江!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352章 合肥有我,便無敵!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346章 不用七星燈,孔明也能續命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302章 《一剪梅墨染更籌夜未央》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