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心結

李恪依李世民之命,不得着甲冑入大安宮,於是先回王府換了身常服後,才往大安宮而去。大安宮位處太極宮西,與延康坊相去倒不甚遠,待李恪到了大安宮時正是正午時分。

www● Tтkā n● c○

大安宮舊名宏義宮,本爲武德五年間李淵爲時爲秦王的李世民所建,待貞觀四年,唐軍北伐大勝,李世民自東宮搬進了太極宮後,太上皇李淵便搬出了太極宮,將宏義宮更名,做了太上皇的寢宮。

大安宮本就是爲親王所建,規制所在,自然遠比不得太極宮來的氣派,大安宮宮室較卑小,宮室內外也要潮溼些,李淵在此住了四載,其實也不甚舒坦。不過好在宏義宮還有些山林勝景,頗爲雅緻,廖存幾分慰藉。

“孫兒李恪、孫媳媚娘拜見祖父。”大安宮,垂拱殿中,李淵正在殿中歇息,李恪和武媚娘走到窗前俯身拜道。

“媚娘和虎頭來了。”李淵擡起頭,看了眼身前的李恪和武媚娘,緩緩道。

李淵的聲音很輕,但聽着卻覺得很是吃力,似乎就這短短几個字,已經耗費了李淵許多的氣力。李淵這幅虛浮無力的模樣,與上次李恪見着的模樣相差甚多,全然不是一個人了。

一時間,李恪看着瘦削了許多的李淵,竟有些語塞了,原本想好的話也堵在了喉中出不來,只是道:“孫兒在外督邊,未能及時回京探望祖父,還望祖父勿怪。”

李淵聞言,輕聲對李恪玩笑道:“你父皇說的對,你的性情太過板正了些,照我說,你還是別回來地好,你一回來,連帶着原本善談多言的媚娘都沒了話了,我豈不是枯燥了許多。”

在李恪的眼中,李淵從來都是那個深居大安宮,除了朝中大宴甚少出宮的太上皇,李恪和李淵談不上親近,甚至連話都說的不多,今日李淵一見李恪,便能同李恪玩笑,着實叫李恪覺得訝異。李恪仔細想了想,多半也是因爲武媚孃的緣故。

李恪也笑道:“祖父豈不聞民間有言:‘虎老威尤在’,祖父雖已年邁,但早年征伐天下,威服海內,積威甚重,孫兒豈敢放肆。”

李淵聞言,臉上的笑意愈重了,顯然他對李恪的話也頗爲受用。

李世民登基八載,南征北戰,功勳甚著,甚至滅國突厥,據有陰山,成百年來數朝未有之功,有了天可汗的盛譽。

這些年來,無數的功歌頌德之下,多少人已經忘了他李淵是誰,忘了誰纔是立大唐國之基業的開國皇帝。

李淵想到這裡,突然對李恪問道:“虎頭文武雙全,又在地方爲官,想必見聞比之其他皇子更要豐富上許多,若依虎頭看來,待我故後,史官和天下百姓又該如何論我呢?”

李恪沒想到李淵竟會這麼問他,臉上露出難色,李淵的話並不好回,若是光挑揀着好話說,李淵不會當真,甚至還會覺着李恪敷衍,若是說了不好聽的話,只會惹地李淵不悅,李恪也吃不消。

李恪說好也不是,說不好也不是,只得道:“祖父乃是長輩,孫兒卻是晚輩,豈能犯上,長輩功過,孫兒不敢妄加議論。”

李恪行事一向穩妥,他的回答,倒也在李淵的意料之中,李淵道:“小小年紀,正是風華之時,怎的做事如此畏縮,難不成你在軍中也是如此,你是如何服的衆?”

李恪解釋道:“孫兒在軍中只管依規行事便是,不必顧及其他,可祖父乃是孫兒至親,叫孫兒怎敢輕斷。”

李淵道:“無妨,這是我於你的旨意,你只管直言便是,你若是真能說中了點,我還能助你一事,必定於你助益極大。”

李淵能賞給李恪什麼,李恪不知道,也猜不着,但李恪看着李淵的模樣,李恪知道,今日之事只怕他是推不過去了。

李恪頓了片刻,而後才問道:“祖父想聽真話,還是好話?”

李淵不假思索地回道:“自然是真話,若只是好話,我聽來作甚?”

李恪道:“這真話,好聽,也不好聽,若是有難聽之處,惹惱了祖父,還望祖父勿怪。”

李淵一口應道:“到了我這一步,最是難得的便是聽到真話,更何況你又不是外人,好端端地我怪你作甚。”

李恪道:“既如此,那孫兒便直言不諱了。”

李淵道:“你只管說便是。”

李恪稍稍思慮了片刻,看了看殿中,確認並無旁人後,才終於開口小聲道:“唐皇創圖,勢若摧枯。國運神武,家難聖謨。言生牀笫,禍切肌膚。《鴟鴞》之詠,無損於吾。”

李恪的話傳入李淵的耳中,李淵的心中先喜,後急,而後聽到最後一句話時神色竟爲之一鬆,似有些釋懷的意思。

李恪所言,一共四句話,前一句半是在誇讚李淵開國之功,英明神武,後一句話卻是在說李淵家宅不安,親子相殘,最後一句頗爲折中,不貶不褒。

所謂“《鴟鴞》之詠”,即指爲世人非議。《鴟鴞》一時出自詩經,乃是周文王之子周公旦寫於周成王的詩,詩中所言乃是母鳥飛歸、子去巢破的景象,詩中既有悲涼,也有面對悲涼的堅韌。

至於“無損於吾”半句,便是道盡了李淵面對世人所言的態度,既寬豁,又隨性,頗有幾分開國帝王的曠達心胸。

“《鴟鴞》之詠,無損於吾。《鴟鴞》之詠,無損於吾。哈哈哈,虎頭所言甚好,這纔是帝王心胸,甚得我心,甚得我心。”李淵品了片刻李恪的話,竟一下子笑了出來,似乎放下了什麼,朗聲笑道。

李淵原本究竟在糾結着什麼,李恪此前不知,但現在李恪明白了,李淵原本糾結的,放不下的就是當年的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一事,李淵失去了自己的長子,也丟掉了權位,他不止爲眼下,他也常常想着百年之後旁人又該如何去看待他這個開國皇帝。

李世民文才武略,舉世無雙,作爲李世民之父,雖有開國功業,但也難免被李世民掩蓋光芒,再加之玄武門之事,便更是如此了。

不過李恪所言,卻又叫他想開了許多,他堂堂開國帝王,起於亂世,又何必去在意那些市井之言?

“咳咳咳...”

李淵剛笑了兩聲,又咳嗽了起來,平息了許久方纔止住了咳嗽。

“祖父仔細身子,切莫輕動喜怒。”李恪一面輕輕爲李淵撫着後背,一面道。

李淵輕聲笑了笑,拍了拍李恪的手臂,對李恪道:“你說的很好,想不到使我沉鬱數載的心結竟叫你短短几句便解開了,早知如此,我便該早些問你。”

李恪聞言,笑着回道:“若非眼下如此,孫兒怎敢同祖父說這些話,若是眼下如此,孫兒縱是說了這番話,祖父又如何聽得進去。”

李淵聞言,先是一愣,而後也明白了李恪的意思,點了點頭道:“不錯,你說的也是。”

接着李淵頓了頓,又對李恪道:“我答應助你一事,便一定會做到,只不過不是現在,再過幾日,你便該知道了。”

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三十章 圈套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九章 奪河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五章 汗庭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六章 岑長倩第十七章 仙娘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十七章 急招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七章 和親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二十章 初定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六十章 密信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四十章 墜馬第十二章 夷男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三章 奏對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四章 祿東贊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七十章 騙鉞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九章 飲酒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十五章 拒婚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六章 拜府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十章 落雕弓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十七章 仙娘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三章 李世民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
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三十章 圈套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九章 奪河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五章 汗庭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六章 岑長倩第十七章 仙娘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十七章 急招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七章 和親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二十章 初定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六十章 密信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四十章 墜馬第十二章 夷男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三章 奏對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四章 祿東贊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七十章 騙鉞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九章 飲酒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十五章 拒婚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六章 拜府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十章 落雕弓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十七章 仙娘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三章 李世民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