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

樊川韋氏,乃京兆一帯數一數二的世家門閥,其族人多有與皇室成婚者,所以有諺言之:“城南韋杜,去天五尺。”

不過韋氏雖是當時頂尖的世家之一,比起皇室還是多有不如,而且李瑁堂堂靖王,天策上將,朝中武臣之首,也不是韋昭訓區區一個正四品的左衛中郎將所能夠隨便宴請的,韋昭訓親自遞帖宴請李瑁,心裡終究還是有些忐忑。

近來李瑁聲勢正隆,長安城中想要結交他的達官權貴不知多少,按理說,李瑁對於這樣的請柬大可置之不理,然後將其束之高閣,但當李瑁想起那個在芙蓉園中見到的那個如初荷般清麗文秀的韋清兒,他的心卻不禁一動。

她本該是她的女人,這一世卻要陰差陽錯地嫁到廣平王府。

廣平王府並非善地,廣平王正妃崔凝霜的嘴臉和手段李瑁也是見過的,韋清兒若是入了廣平王府,恐怕也難以保全。

這世家大族嫁女與兩國和親無異,只要能夠攀上夫家的高枝,誰又會在乎一個女子的死活?畢竟在他們眼中,家族的存續和利益纔是第一位的。

但不知怎的,李瑁每每想起韋清兒的樣子,心中總有一種莫名的情感,於是李瑁思慮之下,終於還是下了決定,親自到韋府看看。

靖王李瑁凱旋返京,連權臣李林甫和楊國忠,還有心腹章仇兼瓊和李光弼等人都還沒有會見,便先應了韋昭訓的邀,親自駕臨韋府,這對他來說本就是一種榮幸。

長安城南,韋府內院,韋氏三房嫡女韋清兒的閨房中,韋清兒正正對着銅鏡,抿着一對紅脣,仔細地描畫着自己的眉毛。

“蓮兒,你快幫我看一下,我眉妝畫得正不正。”韋清兒一邊照着鏡子,一邊對身後的丫鬟蓮兒道。

“正、正、正,小姐,你從今晨到現在已經畫了一個多時辰了,能不正嗎?現在還未到午時,靖王殿下還要一個時辰才能過來,小姐是不是太擔心了?”蓮兒和韋清兒自幼一起長大,名爲主僕,情同姐妹,蓮兒看着韋清兒一遍又一遍地詢問自己,玩笑道。

此次韋昭訓宴請李瑁地目的人盡皆知,又如何瞞得過自家人,但韋清兒畢竟是大家閨秀,怎能聽得蓮兒說這些話,頓時臉被羞地通紅,忙解釋道:“蓮兒你胡說什麼呢?靖王殿下初次拜訪,我總不能蓬頭垢面地去見他吧,這樣多不好,會失了韋家體面的。”

蓮兒笑道:“我家小姐生地極美,簡單梳妝便可美貌動人,到時不要迷住靖王纔好,哪裡會失了韋家的體面。”

韋清兒對自己的容貌也頗有信心,她聽了蓮兒的話,心中一甜,但頓了頓,隨即又擔憂但:“我聽聞靖王妃貌若天仙,豔絕長安,靖王殿下平日裡看慣了王妃那般美貌,到時該不會沒眼看我吧。”

蓮兒不假思索地搖了搖頭道:“小姐多慮了,那靖王妃已經年近三十,而且還育有子嗣,就算容顏再好又如何,怎能比得上我家小姐雙十年華,韶華正好?”

楊玉環雖然美名在外,但畢竟比不得自己年輕,韋清兒聽了蓮兒的話,心裡的擔憂終於放下下來,反倒閉起雙眼,回憶起李瑁颯爽的英姿,還有那些癡情的詩詞。

————————

一個時辰後,韋府前廳,李瑁如約而至。

韋昭訓大開中門,親自出門相迎,拱手笑道:“靖王親至,韋府蓬蓽生輝。”

李瑁回笑道:“韋氏乃京兆名門,本王早欲拜會,只可惜以往韋堅當家,本王想要親近而不得,一直到如今纔有機會。”

韋昭訓忙回道:“殿下之言末將惶恐,昔年韋家之女嫁爲太子妃,兄長之舉也是時事所迫,還望殿下勿怪。”

李瑁擺手笑道:“無妨,本王並非量小之人,以後靖王府與韋家多加親近便好。”

“一定,一定,正堂宴席以備,還請殿下隨末將前往。”韋昭訓一邊笑着,一邊將李瑁引進正堂。

李瑁看着韋昭訓恭敬的的態度,心裡也隱有一絲惡趣味。

世家,這就是所謂的世家,李亨失勢,李瑁崛起,再加上虎視眈眈的楊玉瑤、李林甫,韋家隨時又被清算的危險,在這種朝不保夕的環境下,這些清高的世家也只能彎下自以爲尊貴的脊樑,去奉承權勢。

和雷厲風行而又霸道的皇權相比,世家的影響力來的綿軟也緩慢地多。

李瑁和韋昭訓步入正堂,分主賓落座,廚中新做的菜餚便紛紛呈上,等到上菜上地差不多了,韋昭訓這才拍了拍手,喚過外面伺候的婢女道:“去內院將小姐請來爲殿下奉酒言謝。”

“諾。”婢女應了一聲,往內院去了。

婢女走後,韋昭訓朝李瑁拱了拱手道:“早前在芙蓉園中,小女還多賴殿下搭救,小女回來後便一直說要當面謝恩,如今總算是有了機會。”

韋昭訓派人先去傳喚,過了片刻,韋清兒穿着一身素雅的碧紗裙,溫婉可人地便走進了李瑁的視線。

“小女子韋清兒,拜見靖王殿下。”韋清兒走到李瑁地身邊,盈盈拜道。

今日韋清兒身上的衣服清素典雅,如一朵初夏小荷般沁人心脾,與她周身的氣質正是吻合,叫人不自覺眼前一亮。

李瑁起身將韋清兒扶起,只是稍稍地看了一眼,便笑着讚歎道:“清兒姑娘眼色清麗,楚楚動人,好一個集樊川靈氣於一身的韋家女郎。”

韋清兒知道李瑁對自己印象不差,但沒想到李瑁竟會當着阿爹的面這樣毫不掩飾地誇讚自己,頓時面色一紅,忙着謙虛道:“小女子不過蒲柳之姿嗎,未料竟能入殿下之眼。”

李瑁笑道:“若連清兒姑娘都是蒲柳之姿,也不知這世上還有幾人能算的美人了。倒是本王那李俶侄兒好福氣,竟能納清兒姑娘爲妃。”

李瑁地話音方落,韋清兒似乎極爲在意李瑁地看法,忙解釋道:“殿下切莫誤會,清兒與廣平王的婚事不過是族中長輩一廂情願,清兒並不知情,而且這樁婚事還未過了納采便被廣平王妃否掉了,算不得數的。”

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三章 心機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五章 立儲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十七章 小道第十一章 定議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六章 人選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五章 提點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十七章 新軍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八章 回府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十八章 鎖拿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九章 城破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八章 鎖拿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十六章 謀退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六章 謀退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七章 新軍第一章 勸進第二章 緣起第十三章 贈劍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九章 論戰第三十九章 勸降
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三章 心機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五章 立儲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十七章 小道第十一章 定議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六章 人選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五章 提點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十七章 新軍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八章 回府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十八章 鎖拿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九章 城破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八章 鎖拿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十六章 謀退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六章 謀退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七章 新軍第一章 勸進第二章 緣起第十三章 贈劍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九章 論戰第三十九章 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