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蠱惑

“安祿山久攻潼關不下,已經放棄攻城,轉而南下和靖王決戰,陛下已經着哥舒大帥統兵東進,不日便將收復東都,這場打不了多久了,最多再要二十日,陛下就該回京了。”潼關李隆基行宮的花園中,尹鳳祥趁着李隆基在外議事,對新晉的美人林婧道。

“什麼潼關戰事竟然結束地如此之快?”林婧聽到尹鳳祥的話一對墨翠色的柳眉不自覺地皺了起來。

按照尹鳳祥的說法,唐軍大勝在即,要不了幾日,待前線大捷,收復東都,李隆基便該班師還朝了。

一旦回到了長安,長安大明宮中鶯鶯燕燕無數,又有皇后楊玉瑤坐鎮,李隆基還會在她的身上浪費時間,花費心思嗎?

恐怕到了那個時候,她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她瞬間便會被打回原形,重新成爲那個苦守皇宮的苦命女子。

失去聖寵甚至都還算是好的,若是叫楊玉瑤知道了她的事情,萬一起了妒意,爲了免除後患,要了她的小命,那她又能如何?

正如林婧所擔憂的那般,尹鳳祥道:“潼關戰事已然大定,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你若是不能在陛下返京前懷上龍種,回京後,你的處境就很難堪了。”

楊玉瑤深得李隆基寵愛,又極爲善妒,而此次隨行的宮人裡面必然有楊玉瑤的眼線,楊玉瑤可能已經知道了潼關這邊的情況,正等着自己回宮,殺雞儆猴,好好給自己點顏色看看呢。

林婧一想到這些,心裡就莫名地擔憂,不安地對尹鳳祥道:“尹公的意思小女也曉得,只是潼關之戰將結,左右不過二十日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想要懷上龍種,哪裡來得及呀。”

林婧說着,一雙細長的眉毛已經皺成了一個川字。

尹鳳祥看着林婧的反應,嘴角隱隱泛出一絲得意的笑容,但隨即便被掩蓋了下去。

“林美人放心,我既然來了這裡,和你說了這些事兒,自然就有解決的法子。”尹鳳祥看着林婧,自信道。

林婧聞言,忙問道:“還請尹公直言,小女若能得償所願,必不忘尹公大恩。”

此事的林婧,儼然是一副大河中溺水將死之人的模樣,只要有生還的希望,便會竭力地抓住能夠抓住的一切,哪管伸過來的是稻草還在枯枝。

林婧的反應似乎也在尹鳳祥的預料之內,他在心中暗自想着:“這林婧雖是世家出身,但畢竟年少,而且還是一介女子,我只是稍稍恐嚇便唬地她驚慌失措,任由擺佈了。”

尹鳳祥從袖中緩緩取出一個白色的小瓷瓶,輕輕地塞進了林婧的手中,低聲道:“此乃能夠幫助林美人得償所願的良藥,林美人只需每日晚間將其中的一粒悄悄放入陛下所飲的葡萄美酒當中,不出五日,林美人能夠成功懷上龍子。”

區區一顆藥便能助她懷上龍子,林婧低頭看了眼尹鳳祥手中的藥瓶,臉上浮現出一絲疑色,顯然林婧也難以說服自己全然相信尹鳳祥的話。

尹鳳祥看着林婧的反應,心知她必然是生了疑心,於是故作出一副不滿的樣子,對林婧沉聲道:“怎麼?難道林美人信不過我嗎?”

尹鳳祥這麼一說,林婧一下子慌亂了起來,連忙解釋道:“小女絕無質疑尹公的意思,只是小女就在深閨,孤陋寡聞,從未曾想過竟還有這等神藥罷了。”

尹鳳祥聽了林婧的解釋,臉上的神色稍稍好看了一些,尹鳳祥對林婧道:“皇宮中的東西,你不知道的還多着呢,你只需按照我的意思來便好,我保你成功。”

林婧雖然年紀不大,但她出身下邳林氏,亦是世家女,何等精明聰慧,豈會被尹鳳祥這麼幾句話就不明不白地誑住,但林婧又擔心自己言語不當惹惱了尹鳳祥,於是斟酌了片刻,才道:“小女與尹公不過萍水相逢,尹公便能如此關心小女,小女實在不知在如何答謝纔好。”

正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常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尹鳳祥這種在宮中廝混了數十年的老人精?

就算是剛剛入宮數年的林婧都知道,要想在皇宮中安全地生存下去,最要緊的便是多聽、少說、少做,尹鳳祥豈會不知。

林婧的事情本與他沒有半點關係,但尹鳳祥卻主動爲林婧出謀劃策,擔上干係,還給了林婧這等靈丹妙藥,難道他就不怕林婧將來出了事,將尹鳳祥供出去嗎?尹鳳祥何必要冒這般大的風險,寧願得罪楊玉瑤也要去幫助一個和他素不相識的林婧?

尹鳳祥是安祿山的人,他刻意地接觸林婧自然是奉了安祿山的意思,但這些都是不足爲外人道的。

尹鳳祥也聽出了林婧話語中的質疑,於是尹鳳祥微微一笑,拿出了他那套早已準備好的說辭:“我早年因爲某些事情得罪過皇后,皇后一直有意除掉我。這些年來我爲了不叫皇后抓住把柄,做事一直小心謹慎。但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我與其在這裡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幫助林美人你奪得陛下的恩寵,然後你我一同聯合對抗皇后,方有勝算。”

尹鳳祥的話儼然已經將自己描述成了一個無路可退的賭徒,他幫助林美人不是爲了別的,就是爲了能夠擁有一個能夠對抗楊玉瑤的盟友。

這話聽上去也着實有些道理,林婧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她點了點頭對尹鳳祥道:“尹公苦心小女明白,只是這藥丸當真能有效嗎?”

尹鳳祥道:“林美人放心,這藥丸乃是宮中秘方,我花了大價錢才從宮中尋得,傳聞皇后當年便是給皇上吃了這個藥丸,才懷上的英王。”

尹鳳祥自然不知,其實英王李珺是楊玉瑤和李瑁的孩子,但同樣的,林婧也不知道。

林婧聽了尹鳳祥的話,再三地思量了一陣,終於將手中的藥瓶塞進了懷中,對尹鳳祥道:“小女多謝尹公相助,尹公大恩,小女來日必償。”

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章 韋清兒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七章 試探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四章 徵前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八章 起兵第三章 心機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九章 破城第十八章 襲城第九章 劍舞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五章 提點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十章 決策第二十章 賑災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八章 提點第九章 封后第十六章 大捷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八章 提點第三十章 籌糧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八章 瑛娘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八章 襲城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十章 請封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九章 寧王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十六章 人選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七章 閿鄉城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十九章 回京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五章 出關第四章 交易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十章 逐鹿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章 胡兒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章 徵前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四章 請戰第十二章 危機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八章 議政
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章 韋清兒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七章 試探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四章 徵前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八章 起兵第三章 心機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九章 破城第十八章 襲城第九章 劍舞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五章 提點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十章 決策第二十章 賑災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八章 提點第九章 封后第十六章 大捷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八章 提點第三十章 籌糧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八章 瑛娘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八章 襲城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十章 請封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九章 寧王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十六章 人選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七章 閿鄉城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十九章 回京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五章 出關第四章 交易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十章 逐鹿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章 胡兒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章 徵前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四章 請戰第十二章 危機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八章 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