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贈劍

公孫大娘的劍法半數承自家傳,半數學自大唐劍聖裴旻。

裴旻人稱劍絕,劍法之高,當今天下不做第二人想。裴旻擇徒嚴苛,一生不過兩三弟子,公孫大娘一介女子能入裴旻的法眼,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體現。

當然了,李瑁自然是個例外,裴旻願意將劍法傳給李瑁純粹是因爲他皇子的身份,自己輕易開罪不起罷了。

公孫大娘乃是女子,若是跨馬而戰,沙場之上陣前廝殺,公孫大娘未必能以一敵三,但若是腳踏實地,任意出招,以公孫大娘的劍術想要擊敗他們並非難事。畢竟以她弟子的功夫都能一招克敵,制服孫英,更何況是她本人呢?

不過這裡畢竟是左武衛的場子,裡裡外外地圍了上前左武衛將士,那三個將領也拉不下臉來真的就三人齊上。

其中一個身材魁梧,膀大腰圓的將軍舞着一杆六十斤重的障刀便斬向了公孫大娘。

這將軍力氣本就極大,再加上他這臨空斬下之力,這一刀之下怕不得有兩百斤之力。看着衆人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心想着這嬌滴滴的小娘子可別傷在了這大老粗的刀下。

不過公孫大娘劍藝精絕,氣力內斂,早已達到了舉重若輕的境界,豈會將着尋常的一刀看在眼裡。

公孫大娘的臉上卻沒有絲毫的驚色,反倒冷冷地看着他,嘴角還隱隱有一絲不屑。她自幼苦練劍藝,更是拜裴旻將軍爲師,技藝純熟,最看不上的就是這些戰場上摸爬滾打來的野路子。

果然,那將軍一刀斬來時,公孫大娘只用劍尖輕輕一挑,便稍稍撥開了障刀的刀路,接着,在那將軍反應不及的時候,縱身一躍,雙腳重重的踢在了他的肩上。

“哼。”

那將軍發出悶哼了一聲,那將軍竟被踢地連退幾步,仰面倒了下去。

“鐺!”

清脆的響聲在衆人耳邊響起,將軍手中的障刀落在了地上,而公孫大娘則氣定神閒,輕飄飄地落回了地上。

一招制敵。

靜,鴉雀無聲的靜。

衆人預想中的畫面沒有發生,反倒是那個看似勇武的將軍被踢翻在地。

“好!”短暫的安靜之後,一陣喝彩聲在人羣中爆發了出來。

“壽王府果真是藏龍臥虎之地,殿下身邊的一個女護衛竟也這般了得。”李瑁的身後,左武衛右郎將李光弼由衷嘆道。

“光弼也是個中高手?”李瑁聽見李光弼的聲音,回頭問道。

李光弼擺了擺手,笑道:“殿下玩笑了,末將武藝尋常,不過粗通而已,不過末將對於兵法倒還略有見地,這兩人比試與陣前對敵並無二致,都是一個道理。”

“願聞其詳。”李光弼可是兵法大家,當世名帥,李瑁聽李光弼這麼一說,頓時來了興致。

一提到兵法,李光弼的眼中頓時來了神采,樣子也比方纔自信了許多。

李光弼指着校場上的幾人道:“孫子兵法有云:夫用兵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殿下的這個女護衛動如脫兔,靜如處子,一靜一動,一徐一急,正得兵法之妙,豈有不勝者?”

“哈哈,光弼好一個動如脫兔,靜如處子,深得本王之心。來日若得機會,本王一定與你同上戰場,爲本王排兵佈陣。”李瑁聽了李光弼的話,放聲笑道。

“末將願爲殿下效力。”李光弼拱手拜道。

李瑁方纔之言一出,左武衛衆人看向李光弼的眼神便大不相同了。有了李瑁這句話,李光弼將來青雲直上興許只是時間問題了。

“李光弼這廝因禍得福,竟能的殿下青眼,何其幸也。”

衆人現在恨不得當初被拿進御史臺的不是他李光弼,而是自己了。

場外衆人心思所想不一,場中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自打那個手拿障刀的將軍被公孫大娘一招擊敗後,另外兩人已經收起了先前的輕視之心,一刀一劍,聯手圍攻上了她。

不過公孫大娘本身劍藝精絕,以一敵三尚且十拿九穩,更何況還是兩個人。不過片刻的功夫,原本還氣勢洶洶的兩人就已經被公孫大娘壓着打了。

公孫大娘融劍入舞,融舞入劍,劍姿即是舞姿,舉手投足間宛若驚鴻飛舞,研美非常,與被打得手忙腳亂的兩人相比簡直仿似九天玄女,吸引着所有人的矚目。

過了不多時,後來齊上的兩個將領也都紛紛落敗了。

“好!”李瑁見公孫大娘挑落了兩人的兵刃,高聲喝起了採。

“今日之後,你們可還敢小視旁人?”李瑁將落敗的三人叫到了身前,微笑着問道。

三人連忙搖着頭道:“今日之敗末將心服口服。”一邊說着,三人便將先前湊好了三百貫錢送到李瑁地手中。

李瑁卻擺了擺手,將錢推了回去:“今日之事本王旨在鞭策衆人勤練之心,豈是衝着這區區三百貫錢,你們且將錢拿回去,以後好生習練便是。”

一百貫錢對財大氣粗的李瑁來說興許算不得什麼,但對於尋常的將士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數字,說不得還是他們半年的薪餉。幾人聽李瑁這麼一說,頓時面色一鬆,拱手拜道:“謹遵殿下之命。”

李瑁今日借公孫大娘這麼一激,的確稍稍收住了左武衛的驕橫之心,但卻也得罪了一個人,那就是充任李瑁護衛的公孫大娘。

左武衛府衙的內室中,公孫大娘將手中的長劍摔在地上,面容羞怒地負氣道:“莫非在殿下眼中奴家就是一個隨意耍弄的戲子,只要殿下願意,隨時都可以叫奴家在衆多男子面前賣弄?”

方纔在衆人面前李瑁用公孫大娘和人對賭,考慮到李瑁的面子,公孫大娘雖未當場拒絕,但心裡已是極爲不悅。

李瑁看着公孫大娘的樣子,連忙解釋道:“本王並無此意,公孫大家切莫誤會。”

公孫大娘委屈道:“誤會?殿下若非輕視奴家,又豈會拿奴家與人賭博,殿下拿奴家當什麼了,賭坊中的篩子嗎?”

李瑁聽公孫大娘這麼一說,臉上頓時露出了一絲緊張。李瑁原本只想着如何鎮住左武衛那羣驕兵,卻忘了考慮公孫大娘的感受。

李瑁彎腰將公孫大娘擲在地上的長劍撿起,賠罪道:“此事確實是本王失了考量,還請恕罪。”

若是換做旁人,公孫大娘興許就負氣而去了,但公孫大娘來到李瑁身邊卻是帶了崔琳安排的任務的,由不得她的自己的性子來。

公孫大娘看了眼李瑁遞過來的長劍,沒好氣道:“此劍比不得殿下的承影,那些當兵的力氣大,劍鋒都被砍鈍了,還要它作甚。”

李瑁低頭看了看劍鋒,公孫大娘的鐵劍的確鈍了許多,劍身中段甚至還有了幾個缺口。

“這不過是尋常的鐵劍,用多了難免會有缺口,公孫大家劍藝卓絕,豈能用這尋常鐵劍,本王送你一把便是,定不必本王的承影差了。”李瑁將鐵劍置於一旁,笑道。

公孫大娘看着李瑁一副隨意的表情,不禁好笑道:“殿下的承影劍乃商天子三劍之一,普天之下名劍雖多,承影劍媲美的卻寥寥無幾,殿下怕是在調笑奴家吧。”

“你等着。”

李瑁走到屏風的後面,取出了一個狹長的木盒,遞到了公孫大娘的手中:“本王一諾千金,豈會食言於你。”

公孫大娘見李瑁一副鄭重其事的模樣,心裡也不禁來了好奇。

以李瑁的身份和家世,就算這木盒中的劍比不得承影,應該也不是凡品。

公孫大娘從李瑁手中接過木盒,輕輕打開,拿起盒中的長劍,緩緩地抽了出來,頓時一室清輝。

“這,這是含光劍?”公孫大娘劍藝卓絕,自然識得天下名劍,她不敢置信地看着手中的長劍,連聲嘆道。

李瑁點了點頭,笑道:“含光與承影生而一對,總能媲美本王的承影了吧。”

含光劍和承影劍同爲商天子三劍之一,自然能夠媲美承影劍的美名。

公孫大娘臉上帶着滿滿的喜悅和欣賞,但隨即又露出了一絲不捨和決絕。

公孫大娘將含光劍退回李瑁的手中,回絕道:“含光劍乃天下名劍,實在是太貴重了,奴家一介樂籍女子受用不起,殿下還是收回吧。”

李瑁見公孫大娘推辭,皺了皺眉,故作不悅道:“你當本王是什麼人,本王送出去的東西豈有在收回的道理。”

接着,李瑁又將含光劍交到了公孫大娘的手中。

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三章 心機第四章 提詩第八章 提點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章 緣起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三十章 請封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一章 激將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五章 再遇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章 韋清兒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六章 封后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二章 神箭第八章 起兵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十四章 重賞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一章 責罰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五章 離間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六章 請帖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九章 高仙芝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一章 水淹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章 位次之爭
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三章 心機第四章 提詩第八章 提點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章 緣起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三十章 請封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一章 激將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五章 再遇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章 韋清兒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六章 封后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二章 神箭第八章 起兵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十四章 重賞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一章 責罰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五章 離間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六章 請帖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九章 高仙芝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一章 水淹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章 位次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