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圈套

潼關坐天險而守,又爲天下雄城,哥舒翰的兵馬雖比不得安祿山來的精銳,但畢竟人數在這裡,哥舒翰自己也是一員宿將,憑關而守自然不是問題。

安祿山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他要想擊敗唐軍,在潼關城一定不可能,必須要將唐軍引出潼關才行。

哥舒翰身經百戰,乃當世良將,想要哄騙他上當自然不易,但安祿山還有一個更好的選擇,那就是讓李隆基逼哥舒翰出關。

而要想讓李隆基逼哥舒翰出關,自然還需要從關外做起,而安祿山現在正在做這個局。

隨着潼關大戰的日益激烈,李瑁已經將大軍的駐地由漢陽轉至了更靠近潼關的襄陽。

安祿山自打渡河以來,便一路順風順水,沒打什麼硬仗,而這一次的潼關卻絕對是橫亙在安祿山面前的巨石,就算安祿山最後將這塊巨石搬開了,也註定要被砸的滿頭包。

李瑁也原以爲潼關之戰不會那麼快有結果,可就在他剛到襄陽的第二天,天色初亮之時,卻被前方傳來消息的斥候給擾了清夢。

“咚、咚、咚。”

“啓稟殿下,前方斥候持崔將軍軍令緊急求見。”天剛矇矇亮,南霽雲便敲響了李瑁的房門,請示道。

崔乾佑一向沉得住氣,也知曉分寸,若非十萬火急,崔乾佑絕不會下這樣的命令。

李瑁從睡夢中醒來,聽到南霽雲的話,頓時沒了睡意。

他看了看身旁人在熟睡的盧婠婠,輕輕地起身後,仔細地爲她掖好了被角,自己披上外袍,跟着南霽雲來到了內堂。

此事的內堂中斥候已經在堂內等候。

“崔將軍着你前來所爲何事?”李瑁問道。

斥候呈上崔乾佑的書信,恭敬地回道:“啓稟殿下,南陽郡北三十里,昨夜出現大批叛軍,約莫十萬衆,似乎有南下之意,崔將軍命小人速來稟告。

十萬大軍,李瑁聽到這個消息,頓時一陣錯愕。

如今安祿山的叛軍大多集於三處,在河東和郭子儀的朔方軍混戰的史思明部;在睢陽圍攻張巡的尹子奇部,還有就是親自率軍攻打潼關的安祿山。這三處人馬已經佔去安祿山幾乎全部的兵力,他從何處來能調來十萬大軍進駐南陽,與自己過不去?

“崔乾佑可有探查出這些人馬來自何處?河東,潼關,睢陽,亦或是安祿山自范陽新徵的士卒?”李瑁凝眉對斥候問道。

斥候回道:“崔將軍已經派人前往潼關還有睢陽探查,一時間還未得結果。”

崔乾佑做事,自然不必李瑁操心,不過等到崔乾佑查出了這十萬人馬的來歷,至少也是三日之後,三日的時候已經足夠發生很多的事情,這一點倒是叫李瑁極爲擔憂的。

李瑁左右猜不出安祿山的意圖,於是沉思了片刻後,對斥候道:“你即刻回去傳令崔乾佑,告訴他,本王着他遣輕騎前往挑釁襲擾敵軍,徹夜不停,試出敵軍的意圖來。他們到底是戰是守,是當真要背水一戰,還是裝模作樣,一有消息,馬上回稟本王!”

潼關未下,睢陽未下,安祿山這個時候和李瑁的劍南邊軍硬砰硬絕非明智之舉,這樣非但會把安祿山的生力軍打光,而且還會讓他陷入泥潭,到時安祿山想抽身都是難題。

不過這種做法雖不合理,但安祿山的人馬已經派駐到了南陽,無論是不是衝着李瑁來的,至少都是威脅到了李瑁的側翼,李瑁絕不會坐視不理,自然要知道他們的意圖。

“諾!”斥候應了一聲,帶着李瑁的命令退了下去。

李瑁從來沒有睡回籠覺的習慣,既然已經醒了,李瑁也就不會再繼續睡了,於是李瑁便回到內室,準備洗漱更衣。

就在李瑁緩緩推開內室的房門時,卻發現盧婠婠已經穿着整齊,在整理他的衣服,準備洗漱之物。

“你醒了。”李瑁走進內室問道。

盧婠婠回道:“殿下出門時婠婠便醒了,怎麼了?可是前方戰事有異?”

盧婠婠出生七宗五姓之一的范陽盧氏,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名門世家。

范陽盧氏門第之高,盧氏嫡女之貴,比起皇室公主也絲毫不讓,就連多少皇族欲娶五姓女亦不可得。

盧婠婠少時居於長安時,就有不少皇子皇孫對她有意,但她卻從不拿正眼看待他們。

皇子再尊貴,也入不得盧婠婠的眼,她真正看得上的是李瑁這種覆雨翻雲,動輒攪動天下的男人,這也是盧婠婠爲何千里迢迢來尋李瑁的原因。

李瑁回道:“沒什麼,不過是北邊過來的戰報罷了。”

盧婠婠聽李瑁這麼說,雖然心中好奇,卻也沒有再繼續問下去。

能叫南霽雲進門打擾李瑁休息的絕非小事,必然是戰事的變故,不過李瑁既然沒有說,那便是不希望盧婠婠知道,盧婠婠自然也不會自討無趣地追問。

盧婠婠只是隨口道:“如今潼關戰事緊張,安祿山已經在河北大肆徵糧,找這樣的趨勢下去,恐怕殿下在襄陽也待不了幾天了。”

盧婠婠說着無意,但李瑁卻聽了心裡去,李瑁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叛軍人數衆多,日耗嚴重,而眼下秋收的新糧尚未入倉,安祿山已經在老巢河北不顧民心大肆徵糧。軍糧如此緊缺,安祿山又何來的餘糧招募新軍,所以南陽的大軍必然是從別處調來的。

而安祿山做事如此隱秘的原因無非就是營造一種假象,而這種假象想要騙的未必是李瑁,更可能是心急的李隆基。

李瑁在襄陽是待不下去了,難道李隆基在潼關就能安坐嗎?

佯裝退軍,借李隆基之手逼迫哥舒翰出城決戰,這本就是歷史上崔乾佑對付哥舒翰的法子,只是如今換了個樣子罷了。

一想通這些,李瑁頓時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安祿山若是調睢陽尹子奇進駐南陽,擋住李瑁北上的去路,而後誘騙哥舒翰出城決戰,一舉全殲唐軍,攻入關中。

一旦到了這個時候,長安已然無兵可用,是一座不設防的都城,而李瑁又被尹子奇擋在南陽,那長安甚至整個關中就成了安祿山的了,而李瑁坐收漁利的計劃也會隨之告破,安祿山便會成爲最大的贏家。

“南八,即刻傳令整軍,本王要急赴南陽!”李瑁對着門外的南霽雲吩咐道。

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十六章 謀退第十章 逐鹿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二章 緣起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七章 試探第十五章 授首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十六章 大捷第十四章 重賞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六章 請帖第六章 鳳棲梧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六章 謀退第十九章 回京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九章 城破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三章 心機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九章 回京第十六章 中毒第九章 春獵第十一章 盤算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十六章 謀退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六章 人選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一章 勸進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八章 瑛娘第九章 封后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
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十六章 謀退第十章 逐鹿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二章 緣起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七章 試探第十五章 授首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十六章 大捷第十四章 重賞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六章 請帖第六章 鳳棲梧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六章 謀退第十九章 回京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九章 城破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三章 心機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九章 回京第十六章 中毒第九章 春獵第十一章 盤算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十六章 謀退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六章 人選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一章 勸進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八章 瑛娘第九章 封后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