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鎖拿

楊家勢大,楊暄的姨母是皇后,阿爹是宰相,親族中更是高官雲集,尋常的公主自然開罪不起他,就算吃了虧也只能如廣寧公主那般自食苦果,可他今日卻偏偏惹了那個他最不能惹的公主——咸宜公主李淑。

咸宜公主乃武惠妃所出,自幼受盡李隆基疼愛不說,她更是大唐最爲顯赫的親王,天策上將、靖王李瑁的嫡親姐姐。且不說在李隆基的心中,咸宜公主和廣寧公主的地位不同,光是看在李瑁的份上,咸宜公主就不是楊暄惹得起的。

楊暄如法炮製,指揮着下面的僕從推搡着公主的儀仗人員,時不時地還揮兩下鞭子,但不知怎的,他總是覺得眼前這位公主的隨從似乎要比廣寧公主的隨從要難纏上許多,打鬥起來也要兇狠上數倍。

只是楊暄不知,廣寧公主的護衛是從金吾衛中隨意挑出的,這些大多久在京城,連關中都很少外出,自然少了幾分血性。

而咸宜公主的護衛則不同,咸宜公主的護衛都是李瑁從劍南戰場上退下的精銳中精心挑選的,無一不是身經百戰,忠心耿耿,打起架來自然不是尋常的府軍可以相比的。

楊暄覺得楊家的奴僕雖然人數佔優,但卻遲遲推不開公主的隨從,覺得面子上掛不住,在狐朋狗友的攛掇下,提着短刀,邁着虛浮的步子便要親自上陣。

楊暄一邊往前走着,一邊口中還唸唸有詞:“本官讓你們退,你們竟敢不退,是不是看不起我們楊家,是不是不想...”

“咻!”

楊暄的話還未講完,一陣利箭破空的聲音在他的耳邊響起,他心中猛地一顫,緊接着又聽見“叮”地一聲脆響,楊暄手掌發麻,手中的短刀竟落到了地上。

“哐當!”一聲,短刀應聲落地,楊暄低頭望去,一隻禁軍制式的破甲箭正插在青石地板上,尾部還在嗡嗡作響,而原本結實的青石地板已經被刺地崩裂開來,碎作了幾塊。

楊暄見狀,後背頓時浸滿了冷汗,雙腿不自覺地打擺子,就連酒也醒了八分。

這一箭若是射在他的身上,他豈有命在?

楊暄先是恐懼,但緊接着便是怒火,他乃權勢煊赫的楊家子,對方既然不敢射他,想必還是畏懼他楊家聲勢的。

楊暄擡起頭,便準備向對方問罪,可當他擡頭看清來人身份後,又一下子憋住了嘴,來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姑父,天策上將,靖王李瑁。

“籲。”

李瑁一身錦袍,騎着通體雪白的照夜玉獅子走到楊暄的面前止住了馬。

楊暄雖然自大傲慢,但無論是輩分還得官爵,他在李瑁面前都是硬氣不起來的。

“姑父日理萬機,怎的有時間來此?”他見李瑁在前,於是連忙走上前去,準備套個近乎,詢問原由。

可他還沒等到李瑁回話,倒是原本安安靜靜坐在宮車中的公主先發話了。

“是十八郎來了嗎?”一陣好聽地如黃鸝輕唱的聲音從宮車中傳來出來。

楊暄聽見宮車裡傳出的話,心裡頓時咯噔一下,暗叫不妙。

李瑁的身份獨特,比起一般的皇子更顯尊貴,就算公主見了也要執禮相待。大唐公主雖多,但能稱呼李瑁爲十八郎的卻只有一人,那就是李瑁的嫡親姐姐,咸宜公主李淑。

果然,楊暄的猜想一點沒錯。

李瑁聽到了宮車中女子的問話,竟巴巴地走了過去,親自爲車內的公主掀起了車簾,將她扶了出來,普天之下能叫李瑁如此尊敬的,除了李淑還能有誰?

“阿姊可還安好,可有被嚇着?”李瑁將咸宜公主從宮車中扶出,問道。

李淑倒也不是矯作之人,他緩緩走下宮車,搖頭道:“十八郎來的及時,這些渾人倒也沒傷着我。”

方纔還趾高氣昂的楊暄,如今竟被人當面稱作了渾人。

可偏偏楊暄也沒什麼脾氣,或者說是不敢有什麼脾氣。

楊暄走到咸宜公主的面前,拱手拜道:“下官右相長子楊暄,不知是咸宜公主鳳駕,多有冒犯,還望公主恕罪。”

楊暄?

聽到這個名字,咸宜公主的眉頭微微皺了皺。

她本以爲失禮的興許是哪家勳貴子弟,沒想到竟是楊國忠的長子,這可就有些難辦了。

楊家勢大,若是嚴懲了楊暄,勢必會叫楊國忠臉上難堪,到時恐怕會叫李瑁爲難,咸宜公主左右也沒有受傷,想了想,便準備饒過了楊暄,可還沒等她開口,倒是李瑁突然發話了。

“好大的狗膽,公主鳳駕豈是你能隨意衝撞的,爲儆效尤,今日之事本王絕不輕饒。”

李瑁一邊說着,一邊背對着楊暄,朝咸宜公主眨了眨眼。

咸宜公主見李瑁對自己使眼色,心中頓時明白了過來,此事李瑁想必自有打算,自己還是不要干擾他了。

咸宜公主道:“有些事情我們女子不便出頭,此事就交由十八郎全權處置吧。”

李瑁本就是一副要嚴懲楊暄的樣子,楊暄一聽咸宜公主這麼說,頓時慌了,忙求情道:“小侄絕非有意冒犯,還望姑父看在姑姑的份上放小侄一馬。”

李瑁有意將事情挑大,全然不理楊暄的話,對身後的王府親衛吩咐道:“拿下!本王要親自帶他入宮請父皇治罪。”

“諾!”

王府親衛一聲應下,當着楊家奴僕的面將楊暄拿了下來。

楊暄見李瑁竟然真的鎖拿自己,生怕自己有性命之憂,連忙對身後的家奴叫道:“你們快回府向阿爹報信,快!”

楊府家奴不敢從李瑁手中搶人,得了楊暄的令,連忙撒腿跑回去了。

--------

楊國忠方纔拜相,正是朝中官員紛紛上門道賀的時候。

楊國忠在相府燈火通明的正院中大擺宴席,宴請前來道賀的同僚,正是春風得意之時。

楊國忠的目光在院中轉了轉,沒發現楊暄的身影,正準備安排下人外出尋找,就在這時楊府的家奴竟跌跌撞撞地跑了進來,當着許多官員的面大叫道:“相爺,公子被靖王拿下了,您快去看看吧。”

楊國忠看着衆位官員奇異的眼神,覺得顏面大失,臉上火辣辣地燙。

第十章 阻撓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章 阻撓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章 緣起第九章 論戰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七章 救人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九章 春獵第十七章 論志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十三章 威嚇第六章 盧婠婠第十章 阻撓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章 請封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十八章 襲城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章 衝突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一章 叛亂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章 胡兒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九章 激將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四十章 建佛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十章 衝突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
第十章 阻撓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章 阻撓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章 緣起第九章 論戰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七章 救人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九章 春獵第十七章 論志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十三章 威嚇第六章 盧婠婠第十章 阻撓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章 請封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十八章 襲城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章 衝突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一章 叛亂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十章 胡兒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九章 激將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四十章 建佛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十章 衝突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