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

成都天策府,也就是新建的芙蓉別苑,坐落於成都城東,佔地百畝,方圓數裡之內俱是天策府的範圍。佔據了整整一條街道。

整座別苑廣植芙蓉,不過眼下還不是芙蓉花期,所以芙蓉花並未盛開,開着的都是正當時的夏花。

成都的芙蓉園雖是爲李瑁所建,但畢竟是民間工藝,論起恢弘自然比不得長安的皇家園林,也不如入苑坊的王府,但卻別有一番蜀中韻味,精緻典雅。比起劍南節度使不知寬敞舒適了多少倍。

正是夏日午後,李瑁正躺在樹蔭迴廊下的胡牀上納涼,身後兩個婢女在給他扇着風,他自己則拿着詔書正看得津津有味。

這封詔書正是自長安而來,冊封新出生的次子李儀的詔書。

李儀是李瑁次子,李隆基的皇孫,按慣例當在其加冠後封爲郡王,之藩外地。但因爲李瑁的緣故,李隆基待李儀也不同於尋常的皇孫,雖未如李儴般直接給李儀冊封郡王,但也先行將他冊封了國公,只是這爵位卻着實叫李瑁深思。

李儀的爵號不是別的,正是李瑁過去的王號“壽”。壽國公,封於淮南壽縣,食邑三百戶。

李瑁看着這個封號,無奈地搖了搖頭。

薑還是老的辣,李隆基果然了得,光憑着一道冊封聖旨,就讓李瑁陷入了兩難。

普天之下如此多的封號,李隆基別的不封,偏偏封一個壽字,若說是無意的,李瑁決計不會相信。

一個封號,傳遞出一種李儀子承父業的意思,給韋家希望,挑撥天策府內楊家和韋家勢力的內鬥,爲了不讓李瑁閒着,李隆基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不過好在李瑁早有安排,穩住了楊玉環和韋清兒的心思,不然家宅不寧,他可就有的頭疼了。

“蹬蹬蹬。”

一串兒腳步聲在在迴廊中響起,南霽雲走了進來。

“殿下,門外有一人拿着皇后娘娘的信物求見。”南霽雲躬身道。

“皇后娘娘派來的人?讓他進來。”李瑁雖然不知楊玉瑤好端端地找他何事,但李瑁還是將來人傳了進來。

跟隨南霽雲入內的是一名樣貌白淨的中年男子,男子走到李瑁地身前,行了一個標準的宮禮,拜道:“小人奉皇后娘娘之命,特來拜見殿下。”

李瑁擡頭望了一眼,見這男子眼生的很,想必是楊玉瑤悄悄培植的心腹,於是問道:“閣下眼生地很,本王倒是未曾見過。”

這男子躬身道:“小人是仙居殿的宮人葉玄。”

李瑁聽他這麼說,這才明白了過來,難怪這男子面白無鬚,長相陰柔,原來他竟是宮中的太監。

李瑁瞥了他一眼,笑道:“現在這是怎麼了,娘娘主持後宮,連太監都可以隨意出宮了嗎?”

葉玄聽李瑁這麼說,臉上頓了頓,過了一會兒才恭敬地回道:“小人是奉皇后之命外出公幹。”

李瑁劍眉一挑,問道:“皇后娘娘遣你千里前來所爲何事?本王忙得很,可沒什麼閒工夫聽什麼家書。”

李瑁的樣子明顯是一副納涼的模樣,哪像是一副要事在身的樣子?

葉玄雖然看得出來,但也不敢說破。

葉玄能被楊玉瑤派來送信,自然不會是愚鈍之人,葉玄笑了笑回道:“殿下乃朝中要臣,娘娘要尋殿下自然也是爲國事。”

李瑁看了他一眼道:“怎麼?太監現在也可以商談國事了嗎?”

李瑁的話咄咄逼人,一副和楊玉瑤不對付的模樣,但無奈葉玄有要務在身,又有求於人,只得佯裝無事,繼續道:“殿下乃國之柱石,位高權重,小人哪敢和殿下商談國事,小人說穿了只是個跑腿傳話的罷了。”

李瑁道:“那你倒是說說看,皇后娘娘讓你來傳什麼話了。”

葉玄回道:“小人此來是奉娘娘之命,邀請殿下一同彈劾太子的。”

“彈劾太子?”

李瑁眉頭微蹙,不解地問道:“據本王所知,太子近來行事低調,深入簡出,就連朝政都甚少涉及,他何處做的不妥,竟叫娘娘抓住了把柄?”

葉玄笑道:“殿下近來忙於劍南軍務,興許對朝政不太瞭解。太子次妃張良娣藉助太子名頭,爲其弟安排官職,收受下面人的賄賂,已經被御史臺所知。娘娘自知能力有限,太子又樹大根深,貿然彈劾恐怕難以奏效,所以娘娘想邀殿下一同上書,參倒太子。”

李瑁聽了葉玄的話,不禁笑道:“要本王幫皇后娘娘參太子,當真可笑,難道皇后忘了本王是爲何來了這劍南嗎?本王去歲離京,可都是皇后和楊國忠所賜。”

葉玄見李瑁一副不悅的樣子,臉上倒也沒有露出慌張之色,反倒平淡道:“殿下和太子素有過結,娘娘和太子也從來不合,既然殿下和娘娘都想對付太子,何不聯起手來,一同將太子拉下來,倒是這太子之位誰來坐,還不就在娘娘和殿下掌握之中嗎?”

不得不說,這葉玄能被楊玉瑤從無數宮人中引爲心腹,派來和李瑁商談,的確與尋常太監不同,頗有幾分定力和見識。

李瑁雖然明知葉玄說的話都一派胡言,但無意的心裡還是有些激動,拉下李亨,李瑁自然有機會登上儲君之位,但眼下的儲君之位真的就這麼好嗎?楊玉瑤會讓他如願嗎?

如今楊家掌控朝堂和內廷,在朝堂上幾乎說一不二,朝堂半數的官員都是楊黨,在這種情況下李瑁想要和楊玉瑤爭奪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李瑁也不會那麼輕易地就被葉玄說動。

李瑁搖了搖頭道:“本王也很想幫皇后這個忙,無奈本王人微言輕,恐怕力有不逮啊。”

李瑁堂堂靖王,天策上將,天下武臣之首,又身兼劍南節度使,門下章仇兼瓊、李光弼。馬璘等人又俱是當朝重臣,若說李瑁還是人微言輕,這天下還有誰能說的上話?

葉玄見李瑁遲遲不肯鬆口,只能拿出了楊玉瑤交代給他的東西。

葉玄從懷中取出一個錦囊,交到了李瑁地手中道:“殿下,這是娘娘命小人親手交給殿下之物,還望殿下一觀。”

李瑁不知葉玄所拿何物,好奇地接了過來,打開一眼,便一下子明白了過來,原來這裡面放的竟是當初李瑁提詩的半片肚兜。

楊玉瑤這是何意?警示,威脅,抑或說情誼?不管如何,李瑁都的要小心謹慎地對待此物了,畢竟這個東西關係他的名望和性命。

“來人,立刻傳長源來書房見本王。”

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七章 論戰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八章 襲城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十二章 賜婚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十五章 退封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八章 瑛娘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十二章 危機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五章 離間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九章 論戰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一章 勸進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六章 請帖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二十章 賑災第七章 試探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章 稱帝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四章 徵前第十二章 斬將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一章 叛亂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十五章 官學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章 稱帝第三章 心機第十章 衝突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十五章 退封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十四章 請戰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
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七章 論戰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八章 襲城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十二章 賜婚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十五章 退封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八章 瑛娘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十二章 危機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五章 離間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九章 論戰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一章 勸進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六章 請帖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二十章 賑災第七章 試探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章 稱帝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四章 徵前第十二章 斬將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一章 叛亂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十五章 官學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章 稱帝第三章 心機第十章 衝突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十五章 退封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十四章 請戰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