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

隨着時間的推移,吐蕃軍的攻勢一天猛過一天。

不過還在西都城城高池深,地處湟水河谷,易守難攻,皇甫惟明也是身經百戰的宿將,佈置得宜,吐蕃軍雖然一連攻打了兩日,風雨飄搖的西都城還是勉強守了下來。

這些天來,李瑁從未覺得時間竟能過得如此緩慢,兩日的時間說來不長,但李瑁卻覺得恍若過了兩年一般。

又是一日守城事畢,李瑁卸下厚重的明光鎧,換上常服,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到了府衙,準備回屋中歇息。

“噌、蹭、噌。”

一陣陣細碎的磨劍聲在李瑁耳邊響起,李瑁循聲望去,只見在府衙內院的角落,皇甫瑛娘手中正握着一把鐵劍,在月光下在仔細地磨着。

“瑛娘,你這是何意?”李瑁走過去,指着皇甫瑛孃的鐵劍問道。

“磨劍,以備不時之需。”皇甫瑛娘在鐵劍上澆了些水,並沒有停下手上的動作。

李瑁不禁笑道:“臨陣磨劍,難道你也擔心本王和皇甫將軍守不住西都城嗎?”

皇甫瑛娘柳眉微蹙,感嘆道:“阿爹從軍二十年,我從未見過他如近日這般焦慮,我也只是做些準備罷了。”

李瑁從皇甫英娘手中拿過長劍,趁着月光細細端詳了片刻:“這劍做工倒是不錯,可惜這鐵質差了些,不過是個花架子罷了。”

皇甫瑛娘見李瑁這樣說她的劍,沒好氣地從李瑁手中拿回了長劍,嘟囔道:“我們不過是尋常人家出身,憑着阿爹的軍功纔有今日的氣象,哪能和殿下這些含着金湯匙出身的皇子相提並論,隨隨便便就能得到承影這樣的神兵利器。”

李瑁笑道:“本王在長安的武庫中尚有許多好劍,俱是出自名家之手,此次本王若能凱旋,定帶你去府中挑上幾把你喜歡的。”

“真的?你竟這麼大方?”李瑁身家無數,又貴爲親王,能被他收藏的劍器自然不是凡品,一柄少說也在千金之上,皇甫瑛娘聽李瑁這麼說,心頭一喜,便脫口而出道。

李瑁聽了皇甫瑛孃的話,也猜出了她話中的意思,玩笑着問道:“怎麼?之前有誰和你說本王是吝嗇的人?”

皇甫瑛娘豈會承認,連忙否認道:“沒有,只是我自己隨口一說罷了。”

皇甫瑛娘是皇甫惟明的女兒,皇甫惟明又是李亨的心腹,皇甫惟明身邊的人對李瑁的評價能好了纔是怪事,李瑁都不用想,就知道這些話是誰說的了。

李瑁也不點破皇甫瑛孃的話,只是若有若無地說道:“以容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凡事總是眼見爲實,耳聽爲虛的。這世上流言最是傷人,有些東西你還得自己看,不能總聽旁人說的話。”

皇甫瑛娘母親早亡,她又自幼長在將門,一向心直口快,她見李瑁似乎很是和藹,並沒有傳聞中的那般獨斷,於是腦袋一熱,問道:“無風不起浪,世上關於殿下的傳聞總不能都是假的吧。”

李瑁貴爲皇子,久居上位,這些年來已經極少有人在他面前這樣正面指摘他了,他聽皇甫瑛娘這麼一說,臉上頓時露出了些許奇色,這皇甫家的小娘說話倒是率真可愛地很。

皇甫瑛娘看了李瑁地反應,一下子也意識到了自己話中的失禮之處,皇甫惟明於李瑁而言尚是君臣關係,更何況是她?她如何能這樣當面質疑李瑁。

不過好在李瑁並未因此動怒,反倒激起了他的興致。

他拉着皇甫瑛孃的手臂走到了空曠的庭院正中,指着天空皎潔的一輪明月,對皇甫瑛娘問道:“日升月落,日落月升,太陽和月亮相互交替,萬古如此,你覺得他們誰更偉大。”

皇甫瑛娘雖不知李瑁所言何意,但還是如實回道:“太陽澤披萬物,繁衍蒼生,自然是太陽更加偉大。”

李瑁接着問道:“那月亮和同月亮一同出現的滿天繁星也會如此認爲嗎?”

皇甫瑛娘搖了搖頭道:“月亮和星星從未見過太陽,恐怕不會這麼認爲吧。”

“不錯!”

李瑁清喝一聲,看着滿天的星辰,目光堅定如山,朗聲道:“本王就是那白日裡的太陽,而那些非議本王的人就那些暗淡的星辰,他們只見過月亮微弱的光亮,何曾見過本王的萬丈光芒,他們不懂,所以非議本王自然也是常有的。”

皇甫瑛娘看着月光下正在豪言壯語的李瑁,彷彿他的眼睛真的就如太陽般散發着光熱,幾乎要將自己融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李瑁以太陽自喻,將太子李亨比作月亮,把那些非議他的人視爲繁星,言語間可謂狂妄,但皇甫瑛娘看着他卻絲毫不覺得反感,似乎像他這樣的人天生就該如此。

“殿下,這便是你與甘願冒死留下守城的原因嗎?”皇甫瑛娘知道,李瑁本可以安然離開的,但他自己選擇留了下來,她看着李瑁激動的樣子,感慨地問道。

李瑁回了看了看她,只見秋風乍起,吹起女子的裙襬,皇甫瑛娘身上的衣服顯得有些單薄,她不自覺地裹了裹身上的衣服。

李瑁脫下自己的錦袍,輕輕地披在了她的身上,

“以非常人行非常事,自打本王決定走這條路開始,前途就註定了坎坷。但本王如此,不爲權,不爲勢,更不爲名,爲的只是這天下萬民和自己心中的抱負。”

抱負,皇甫瑛娘已經許久沒聽到這個詞了。

她依然記得她年幼時,她阿爹的仕途剛剛起色,她時常能從阿爹的口中聽到這兩個字,但隨着阿爹權位越來越高,這個詞他已經許久沒聽到了。

“殿下的抱負是什麼?是成爲皇帝嗎?”皇甫瑛娘忽然對眼前這個男子產生了無盡的好奇,鬼使神差地問道。

“不!當然不。”李瑁斬釘截鐵地否決道。

“那是什麼?”皇甫瑛娘接着問道。

李瑁看着皇甫瑛娘,他也不知道自己今日爲何會和她說這樣一番話,但李瑁還是回答了她的問題。

“如今大唐於邊鎮盛行節度使制,各節鎮冗兵嚴重,早已積重難返,如此下去,枝強於幹,不出二十年,大唐必受禍亂。當今解決之道,唯有一雄主橫空出世,以雷霆手段劈斬亂麻,重整乾坤,而本王的抱負,便是要成爲那個整頓山河的雄主。”

李瑁的話音方落,皇甫瑛孃的身子猛地一顫,這樣的話他也曾聽阿爹和叔父王忠嗣提及,只不過在他們眼中,這個力挽狂瀾的雄主應該是太子李亨罷了。

皇甫瑛娘不自覺地將眼前的李瑁和記憶中的李亨對比了起來,李瑁不過二十有餘,而李亨卻已年近四旬,樣貌、能力,還是氣度,皇甫瑛娘已經在不自覺中有些傾向,只不過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罷了。

吐蕃連日攻城,李瑁心裡壓抑了許多,經與皇甫瑛娘這麼一說,心裡竟暢快了許多。

不過李瑁依舊沒有忘記皇甫瑛孃的立場,臨走前他還是囑咐了一句:“你是皇甫將軍的女兒,本王本不該同你說這些,但一時感慨,竟就說了出來。今日之話出得我口,入得你耳,希望你替本王保密,若是再有第三個人知道,本王是決計不會承認的。”

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七章 入城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四章 密信第十四章 平亂第十六章 人選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章 稱帝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章 神箭終章 盛世再起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四十章 建佛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十五章 提點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八章 瑛娘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四章 徵前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章 心機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十七章 論志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九章 決裂第四章 提詩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五章 提點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七章 論戰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十三章 贈劍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
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七章 入城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四章 密信第十四章 平亂第十六章 人選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章 稱帝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章 神箭終章 盛世再起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四十章 建佛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十五章 提點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八章 瑛娘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四章 徵前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章 心機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十七章 論志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九章 決裂第四章 提詩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五章 提點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七章 論戰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十三章 贈劍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