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

孔明燈在大唐,尤其是東都洛陽這樣的地方並不少見,守城士卒注意力大多在達奚珣父子身上,就算是偶有看見孔明燈的,也只當是哪家孩童貪玩未睡,也不會覺得驚訝。

可城上的守軍雖然不明就裡,但對已經埋伏在城中暗處的李峴而言,這卻是城外背嵬軍準備登城的信號。

達奚珣和達奚都父子在城下追逐了有一會兒了,達奚珣畢竟年邁,比不得達奚都的身子骨,追着跑了兩圈便開始氣喘吁吁,靠在相府的馬車旁歇息,大口地喘着粗氣。

這守城校尉的佩刀還在達奚珣的手中,他見達奚珣靠在車旁休息,於是上前道:“達奚相勿怒,貴公子年少,難免貪玩,一時失了性子也是有的,達奚相大可不必爲此傷了身子。”

達奚珣道:“這逆子,老夫早晚被他活活氣死。”

說完,達奚珣似是隨手一丟,將校尉的佩刀丟在了馬車的廂板上。

校尉見達奚珣丟了他的佩刀,他總不能叫達奚珣親自送過來,於是自己走到了馬車旁準備將佩刀收回,就在他剛剛站在馬車旁,準備拿刀時,馬車的內部傳出了一絲微小的聲響。

校尉本想着這車內坐的想必是和達奚珣同來的府內女眷,也未曾多想。然而就在他將佩刀收回刀鞘,準備辭別達奚珣繼續回去守城的時候,馬車前面的門簾竟突然被掀了起來。

掀起簾子的這隻手看起來粗糙無比,絕不是一個嬌生慣養的相府女眷該有的手,相反的,倒是像極了一雙常年接觸刀劍的手。

校尉心中猛覺不對,堂堂宰相深夜怎會與男子同車?

過往車輛正在守軍覈查範圍之內,校尉發現異常,剛想伸頭進去查看,可車內竟突然伸出了一隻手,重重地揮向了他的脖頸。

校尉本能地想要伸手去擋,可這手掌揮下的速度遠比他想象地要快的多,不過眨眼的功夫,便拍在了他的脖頸上。

“有刺...。”

校尉的見有人襲擊自己,心知不好,連忙開口想要提醒守城的士卒,可他的嘴巴剛剛張開,還爲來得及把話講完便已經被擊昏了。

“快來人,你們將軍昏倒了!”達奚珣見校尉被擊昏,於是對着城上叫道。

守城的士卒一聽說主將昏倒,連忙上前查視,可就在此時,街邊的巷道中突然竄出數十名身着黑衣的男子,對着下城的士卒便是一頓猛射。

“保護宰相!”

這些守城的士卒不明就裡,只當這些黑衣人是衝着達奚珣來的,於是盡數下城,一邊護衛達奚珣,一邊是捉拿那些放箭的黑衣人。

這些黑衣人人數少上許多,顯然沒有和守軍正面廝殺的意思,不過放了一波見便逃開了。

“追,速追,他們必然是劍南軍的刺客,務必要將他們拿下。”達奚珣指着這羣人喝道。

主將已昏,宰相下了令,這些士卒哪敢違抗,連忙各自追趕起已經散落城中的黑衣人。

城門處的一陣騷亂,給了城外背嵬軍寶貴的時間。趁着這些功夫,背嵬軍已經利用鉤鎖雲梯等物攀上了城牆,

這些新近招募的士卒如何能殺橫行西南的背嵬軍的對手,背嵬軍一入城,北門的城防瞬間易手,等到背嵬軍從城上衝殺下來,這些守城的士卒還宛在夢中。

看着背嵬軍出現,這些士卒先是猛地一驚,接着便要廝殺守城,但隨即宰相達奚珣一聲高喝,竟命他們盡數放下兵械投降了。

“臣河南尹達奚珣拜見靖王殿下。”達奚珣曾爲大唐要員,自然是識得李瑁地,達奚珣走到了敵軍主將的面前,口稱舊職,躬身跪了下來。

李瑁看着達奚珣的樣子,笑了笑,親自將他扶了起來:“達奚大人爲國盡忠,甘背污名,實在是難得地很,達奚大人快快請起。”

“臣謝殿下。”

李瑁一入城便兌現了自己的承諾,非但沒有追究他投敵的罪過,還將獻城的功勞推到了他的身上,達奚珣終於鬆了口氣,站起了身子。

眼前的一幕看地燕軍目瞪口呆,他們萬萬沒想到,眼前這個男子竟是唐軍主帥,靖王李瑁,而他們尊貴無比的大燕宰相竟然就這樣降了。

當朝權貴尚且如此,他們下面這些連飯都不管飽的小卒還拼殺個什麼勁兒,於是嘆了口氣,一個個都把手中的刀槍丟在了地上,投降了。

李瑁見燕軍俱都器械投降,於是對李晟道:“立刻放信號,命崔乾佑攻城。”

“諾!”李晟躬身應諾,命人又放出了一盞孔明燈。

於此同時,在南面的長夏門蟄伏已久崔乾佑終於收到了李瑁的信號,立刻下令劍南軍徹夜攻城。

北門畢竟唐軍人少,動靜還不算大,但洛陽城的長夏門卻快掀翻了天。

白日攻城的不過是三萬胡軍,到了深夜,八萬劍南精銳盡數出動,顯然是動了真格。

值守南門的田承嗣見了這般詭異的動靜,哪裡還坐的住,連忙派人向正在睡夢中的安慶緒報告。

報信的使者直奔安慶緒的晉王府而去,拿着田承嗣的令牌一直到了內院。

“啓稟王爺,劍南軍趁夜攻城,南門快擋不住了,請王爺速速調兵增援。”

安慶緒半夜被擾醒,原本來有些昏沉,可他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醒了過來,打了一個哆嗦。

“什麼!李瑁瘋了嗎?”

唐軍午時方到,又攻城一個下午,怎麼這麼快又攻城了?

“來人,給本王披甲,本王要親自上城。”安慶緒心中大急,對門外的婢女道。

婢女入內爲安慶緒着甲,可還沒等衣甲穿好,北門那邊的消息也過來了。

“啓稟王爺,李瑁和達奚珣裡應外合,親自率人夜登安喜門,已經往王府殺來了。”

安慶緒聽到這個消息,已經不止是清醒了,險些連命都嚇掉了半條。

在他看來,以李瑁如今的身份,自然不會輕易涉險,既然李瑁已經進了城,那想必唐軍的主力也進了城,劍南軍精銳,人數又佔優,豈是他麾下的人馬能夠正面抵擋的?

“傳令下去,立刻開西門,撤軍!”

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三章 軍情第四章 結盟第十九章 破城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十一章 挑撥第六章 封后第十四章 平亂第十七章 論戰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八章 議政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十一章 激將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章 胡兒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五章 再遇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八章 瑛娘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九章 劍舞第十八章 鎖拿第九章 春獵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四章 交易第十四章 危局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四章 交易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十八章 襲城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十五章 授首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五章 離間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九章 寧王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
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三章 軍情第四章 結盟第十九章 破城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十一章 挑撥第六章 封后第十四章 平亂第十七章 論戰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八章 議政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十一章 激將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章 胡兒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五章 再遇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八章 瑛娘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九章 劍舞第十八章 鎖拿第九章 春獵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四章 交易第十四章 危局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四章 交易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十八章 襲城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十五章 授首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五章 離間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九章 寧王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