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

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

面對甩鍋的皇帝,李顯穆不僅沒有害怕,甚至還頗有幾分興奮。

而高居九天之上的李祺則收到了來自系統的消息。

【二代家主李顯穆再大朝會上據理力爭,駁斥皇帝,在諸大臣中的聲望提高,聲望加5,當前聲望65。】

李顯穆興奮是因爲他已經感受到了周圍臣子的眼神變化,他想到了父親曾說過的,“自古以來積攢聲望最快的辦法就是懟皇帝、太子、高官貴卿,這些人都是上好的聲望刷子,但胡亂刷也是不行的,必須要有理有據的去刷。”

大臣又不是傻子,你要是真的衝着刷聲望去,他們反而低看你一眼,或許還會嗤笑、嘲諷。

只有像是當初李祺在金鑾殿上怒懟建文,還有李顯穆現在這樣爲正道發聲的情況,才能真的刷聲望。

在振奮之中,李顯穆微微冷靜了下來。

首先朱棣是一定要派出鄭和的,這根本就阻止不了。

甚至皇帝要重用宦官,之前就已經好幾次派出太監去鎮守和監軍了,這也是大勢改不了。

重用宦官,他就不提了,只要不讓鄭和正式擔任外朝官,就足夠了。

“陛下,微臣以爲,鄭掌印的確是主管海運衙門的不二人選,但不能以正式的從三品外朝官身份執掌。

鄭掌印本就是內廷正四品太監,當初下西洋時,陛下任命其爲掌下西洋事,如今依舊可以效仿,使鄭掌印以本職掌海運衙門事,海運衙門中的從二品、從三品大員皆不設置。

待翌日朝廷可以選出執掌海運衙門的人選,再撤去鄭掌印之差遣,如此之爲,陛下既不曾打破慣例,又可以讓鄭掌印執掌海運衙門。

豈不是兩全之事。”

朱棣沉吟了片刻,轉向殿中諸大臣,“諸卿以爲呢?”

殿中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細細想來,這大概是唯一的辦法了。

當今聖上信任當初和他一起靖難的太監,多次派出太監做事,甚至就連下西洋這種事都交給鄭和去做,可見一斑。

他們反對也是無效。

如今能把宦官伸到外朝的手斬斷,已然是足夠了。

不多時,朝中諸臣無論心裡願不願意,皆認可了這一決議。

散朝後,李顯穆第一次接受着心學以外衆人的恭維,而後皇帝身邊的太監總管便帶着笑走到他身邊,“李學士,陛下召你去後殿。”

李顯穆一咯噔,心中暗道:皇帝不至於這麼小氣吧,竟然還要打擊報復不成?

他一進殿,就見到一本奏章衝着他面門而來,而後響起一道沒好氣的聲音,“你小子今日在殿上可真是大顯威風了,有這麼好的計策,一開始怎麼不說,偏偏要在大朝會上說。”

李顯穆揉了揉有些發木的臉,把奏章從地上撿起來,從聲音中他判斷皇帝有些生氣但不多,於是苦笑道:“陛下,臣也不知道您會不提前商議就在大殿上把這麼重要的事說出來啊。

臣本來也準備退朝之後再說的。

但當時陛下您都要直接下決定了,臣也是沒有辦法,才只能在大朝會上說出來的。”

皇帝臉上稍緩,算是認可了李顯穆的說辭。

李顯穆暗自慶幸自己在皇帝這裡的信任度足夠高。

正在這時,狄胖胖朱高熾竟然拖着不便的身體走進了殿中,他是聽說一下朝李顯穆就被皇帝叫走,怕李顯穆出點什麼事,連忙趕來。

一看到殿中二人氣氛,頓時鬆了口氣。

可李顯穆卻只覺警鈴大作,頗感不妙,太子什麼時候來不好,偏偏這個時候來。

這不是讓皇帝懷疑他和太子之間的關係嗎?

還不等他反應,皇帝已然冷聲道:“太子這是聽到了什麼風聲,這麼急匆匆的跑來,難道是擔心朕對自己的外甥不利嗎?

倒是不勞太子費心了,朕還沒有無情到那等地步。”

朱高熾胖胖的臉幾乎瞬間煞白,滴滴冷汗爬滿了他的脖頸,他知道自己好心辦壞事了。

皇帝這番誅心之言,幾乎擊垮了朱高熾的防線,他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辯駁。

在這電光火石之間,李顯穆轉向了太子,嘴脣微動,朱高熾眨了兩下眼。

李顯穆接收到了信號,立刻出聲道:“陛下,我一下朝就來到了這裡,太子殿下回東宮的路線並不相同,怎麼會知道臣來到這裡呢?

是以太子殿下來陛下這裡,並不是因爲微臣,想必是殿下尋找陛下有事。”

朱棣還在氣頭上,又在李顯穆和太子之間轉移着視線,眼中有些懷疑,“他能有什麼事?

太子你說。

說不出來,朕絕不輕饒!”

朱高熾跪在地上,從懷中取出一枚紋路精美的平安符來,“父皇,這是兒臣爲父皇所求的平安符,需要親自敬香九九八十一日,今日是初九,乃是八十一日的最後一日,需要父皇親自佩戴,兒子擔心誤了時辰,父皇一下朝兒子就匆匆往後殿趕。”

朱棣一怔。 將平安符取過,再一看上面的日子,果真是九九八十一日,恰好今日初九。

這竟然真的是一個誤會!

再看太子方纔被呵斥後煞白的臉,以及滿滿的惶恐,朱棣頓時心中很不是滋味,開始反思自己對這個大兒子是不是太過於苛刻了。

這個孩子除了不像他之外,其實沒有什麼大問題,以前的李祺就說太子仁善又有決斷,讓朱高熾做太子,對大明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朱棣又想到太子過去的仁孝之舉,心中的那一絲懷疑早已飛到了爪哇國去,只剩下滿滿的愧疚。

“唉,剛纔是朕錯怪了你。”

朱棣拍了拍朱高熾的肩膀,他是個性情中人,滿是愧疚道:“你說吧,想要什麼賞賜,朕都補償給你。”

朱高熾依舊憨厚搖了搖頭,“是兒子行事太讓父皇誤會了,兒子應該自省纔是,怎麼能夠向父皇討要賞賜呢?”

朱棣也知道朱高熾的性子,沒在勸,打算一會兒讓貴妃從私庫裡面掏幾件好東西給東宮送過去。

父子二人說完這番話,朱棣纔想起來地上還跪着一個人,轉向李顯穆道:“顯穆你說的對,是朕錯怪了太子,你先起來吧。

如果不是你,朕險些要誤會太子有不軌之爲了。”

李顯穆一邊謝恩起身,一邊笑道:“太子仁孝,朝野皆知,所以臣纔有所猜測,這是大明之福,自古天家之內,哪有如我大明這等父慈子孝的呢?

臣爲陛下有太子這般仁孝的子嗣而賀。”

朱棣亦感慨道:“太子的確是孝子,朕把大明交給他,是可以放心的。”

方纔冷汗浸溼了後背,朱高熾現在都覺得後背涼颼颼的,可現在聽到這番話,又不由火熱起來,他很少能夠聽到父皇這樣的讚許。

二人往殿外而去。

朱高熾低聲道:“表弟,今日若非有你,我便有難了。”

“若非殿下擔心微臣,又豈會匆匆而至呢?說來這還是微臣所惹出來的禍事。”

朱高熾聞言一樂,被冷汗浸透的衣衫,緊緊貼在後背上,頗有些不爽利,但他卻覺得很舒坦。

“你對我很重要,我不能坐視你陷入險境。”

“太子殿下日後不必擔心,臣畢竟是陛下的外甥,陛下還能殺了臣不成?

無非就是貶謫流放而已。”

說着這番話,李顯穆同樣是冷汗涔涔。

今日之事,李顯穆比朱高熾還要緊張,若是因爲這件事引來皇帝的懷疑。

那他在永樂朝就要寸步難行了。

雖然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不能參與政治,那和殺了他又有什麼區別?

幸好李顯穆早就擔心會有突發狀況,早就安排了許多後手,這平安符就是其中之一。

太子每日換衣服時,都會攜帶一枚,隨身攜帶,每日銷燬,不假於人手,爲的就是這種情況發生,沒想到還真的發生了。

方纔李顯穆和太子對視一眼就是確認他帶了平安符。

後面自然便順理成章。

政治鬥爭這種事情,其實沒有那麼玄乎。

漢王能佔據優勢,就是因爲皇帝喜歡他、寵愛他,而後他又收買了很多人說太子的壞話,讓皇帝對太子越來越討厭、越來越懷疑。

那李顯穆反其道而行之,喚起皇帝對太子的父子之情,自然就能穩固太子的位置。

“我受姑父大恩,現在又受顯穆你的幫助。”

朱高熾嘆息道:“日後若真有登臨九五之日,我必爲李氏復韓國公爵,使顯穆你能於家族之中,彰顯名目,而爲世人所讚歎。”

“太子殿下要有信心,你就是陛下不二的繼承人,大明這萬里江山,未來唯一的主人!”

李顯穆誠摯道:“這不僅僅是臣一人所想,而是舉朝所傾慕,天下盼望一位仁君聖主,已然很久了。”

————

洪熙元年,大宴諸臣,酒過三巡,憶及潛邸時,帝頗潸然,慨然曰:“往日艱難,幸賴諸卿用命,以忠以誠,而功第一者,朕之姑父,功次之者,朕之弟,顯穆也!”

諸卿歎服,皆飲之,以爲賀。——《明史·仁宗本紀》

(本章完)

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23章 格物大道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6月底病中隨筆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09章 大朝會上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34章 東宮相邀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54章 痛斥第154章 痛斥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46章 當廷爭辯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24章 諫言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6月底病中隨筆第65章 燕王何意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53章 掛冠而去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28章 海洋時代6月底病中隨筆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59章 飲馬長江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20章 千里孤墳第43章 前奏之曲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29章 耆老進京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77章 禮部衝突
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23章 格物大道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6月底病中隨筆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09章 大朝會上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34章 東宮相邀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54章 痛斥第154章 痛斥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46章 當廷爭辯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24章 諫言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6月底病中隨筆第65章 燕王何意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53章 掛冠而去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28章 海洋時代6月底病中隨筆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59章 飲馬長江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20章 千里孤墳第43章 前奏之曲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29章 耆老進京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77章 禮部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