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閱卷若何

題目大概意思如下——

“鮮卑、契丹、女真、蒙古,都是小族,整個族羣的人口,甚至不如中原王朝的一個省多,但卻能夠建立北朝、遼、金、元這樣的朝代,甚至總是比南朝更加強大,乃至於有蒙元滅宋之事,這是爲什麼?”

這個問題聽起來很大,有無數的原因可以貼上去,但在場衆人都是從科舉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自然不會跑題。

蒙元滅宋這裡是有典故的,那便是“張弘範滅宋於此”,這纔是破題點,這次再來回看這道題目,清晰的點明瞭“小族”和“人口”,出題人的思路就很明確了——

這些小族之所以能夠長時間和南朝對峙,甚至佔據上風,乃至於最後覆滅南朝,都是因爲有北方漢人的支持!

這個結論有錯嗎?

自然是沒錯的,無論鮮卑、遼金、蒙古,都是漢人提供賦稅、糧草,給了政權長期維持的資本,在遊牧軍隊迅速被中原腐化墮落後,大量漢人世侯加入軍隊成爲北朝的主力,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李祺給江南學子出這道題,簡直就是在當面開大,你們不是瞧不起北人嗎?

我偏偏就要你們自己親手寫下,過去一千年你們是怎麼被按着錘的。

我就是要讓你們自己親手寫下北方至關重要的文章。

解縉都能猜到考生捏着鼻子寫這道題的時候,心裡該多難受,他心中忍不住想笑。

李祺自然知道解縉在想什麼,但他的題目可不僅僅是這些東西,還有更深層次的東西在裡面。

那些深層次的東西,纔是他真正的目的。

至於整治江南文人,不過是順手而已,手段他這裡多的是,而且在平日裡都言傳身教給了李顯穆,江南文人的福氣還在後面呢!

看到了題目後一衆同考官滿足了好奇心,開始閱卷,作爲主考官的李祺只需要看那些被選上來的上等考卷即可,端坐在太師椅上,朗聲道:“諸位閱卷時,務必要注意考生的傾向,我等爲朝廷選士,要選那些中正平和之人,要心向陛下,那些悖逆之人,都要將其黜落!”

什麼是悖逆之人?

在一衆同考官的想法中,當然是不按照出題人思想答題的,也就是那些不唱讚歌的都要黜落。

解縉聞言遲疑道:“景和,這……”

李祺平靜道:“諸位聽本官的即可,本官行事,自有道理。”

這下聲望極高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李祺這句話一出口,屋中衆人頓時熄了再詢問的心思,紛紛垂下頭開始批改考卷。

佐吏不斷來回將那些被暫時評爲優等的試卷送到李祺面前,衆人觀察着李祺的神情,明顯是沒有讓他滿意的,這讓衆人都覺得有些惴惴不安。

這些學子大部分都是按照李祺的想法作答的,爲何李祺還是不滿意呢?

江南學子的水平一向是很強的,解元更是會元和狀元有力競爭者,這其中有一些文章的水平甚至得到了解縉這個大才子的認可。

駙馬到底是想要什麼樣的試卷呢?

但李祺不說,他們也猜不到李祺的心思,只能繼續悶頭閱卷。

不多時解縉拿着一張考卷走過來道:“景和,我這裡有一張卷子拿捏不準,你要不要看一下?”

“竟然有讓解翰林都摸不準的卷子?”

衆人都有些震驚,紛紛圍了過來,畢竟讓大才子解縉都拿捏不準的考卷,那可真是稀罕之物。

李祺接過後,解縉糾結道:“這張試卷的文采一般,本該歸爲中等卷黜落的,但他的內容又……”

解縉剛剛說到這裡,李祺已經將此文讀罷,朗聲笑道:“就是此文,雖然沒有完全領悟本官題中之意,但他出身江南,能有這樣的見識,也算是不錯了。

這纔是本官要的東西,文采之類的東西,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若是沒有其他人,便將此人點爲解元!”

這下衆人更是好奇,到底是什麼文章,能夠得到李祺的盛讚,於是這張試卷便在衆人手中通傳。

看罷之後,衆人都有些沉默,這是不是有一點偏題了?

李祺心情很好,指着這篇文章笑道:“諸位可能都會奇怪,相比於其他考生通篇論證北方對於國家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反而寫的很少,更多的篇幅在讚美陛下收服燕雲的功績,似乎是跑題了。

但本官不這麼認爲!

其他考生洋洋灑灑的論證北方對國朝的重要,卻比不上此文中的‘漢唐故土,豈可分割’八個字。

本官很喜歡‘收復燕雲’這四個字,自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它已經離開了中原王朝四百年,用‘收復’二字,明確的點出了燕雲乃至於整個北方的必要性。

況且他說收復燕雲乃是陛下的大功大德,將漢人黎民納入漢人王朝的統治中,徹底光復漢人江山自然更是神功聖德了。

本官認爲他說的很好,想必陛下也很高興能夠看到這篇文章。

其次,這文中還有四字,乃‘生民百姓,猶如骨肉,同室操戈,天下遂亡’。

這纔是本官在題中點出張弘範的真意,本是漢人卻覆滅漢人王朝,以此爲功績誇耀,爲何?

因爲宋朝不能恢復漢人江山,於是南北二分,南人、北人互相爲敵,不以爲同族骨肉,而相殘至今。

本官痛惜!

是以,本官認爲這名考生,對本官策問的理解,遠超過其他的考生,所以僅憑此點,本官要給他一個解元!”

李祺此言,不偏不倚,煌煌如大日,任誰來都只能稱讚一聲,真乃君子也!

解縉是知道李祺有彌合南北之大願,當即慨然道:“景和之言,當列榜貼出,以免有些人無端尋釁,亦當讓那些攻訐景和無容人之量的人看看,什麼叫做天下之觀,什麼叫做真正的一視同仁!”

衆考官齊聲拱手道:“下官等惟服膺駙馬!”

李祺束手。

大漢民族主義的種子,將會在大明生根發芽,而李氏會是它的守護者,直到它成長爲狂風驟雨不可摧折的參天巨木!

————

忍奪中華與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

鐫功奇石張弘範,不是胡兒是漢兒。——《登崖山觀奇石》【明·陳獻章】

第50章 慨然赴死第72章 永樂天下第35章 秋闈之事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76章 有三問罪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37章 李祺收徒第31章 尊位大成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34章 東宮相邀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57章 艱難困苦第61章 朱允炆死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44章 最後一夜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40章 李祺教子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90章 五年第32章 七星寶刀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46章 當廷爭辯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42章 皇帝所託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62章 面見朱棣第32章 七星寶刀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90章 太子尊位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64章 當問何罪第72章 永樂天下
第50章 慨然赴死第72章 永樂天下第35章 秋闈之事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76章 有三問罪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37章 李祺收徒第31章 尊位大成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34章 東宮相邀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57章 艱難困苦第61章 朱允炆死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44章 最後一夜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40章 李祺教子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90章 五年第32章 七星寶刀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46章 當廷爭辯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42章 皇帝所託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62章 面見朱棣第32章 七星寶刀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90章 太子尊位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64章 當問何罪第72章 永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