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賜汝王冠

第171章 賜汝王冠

多年以後,纏綿於病榻的源義持總會想起第一次見到李顯穆的那個上午,那一日風和日麗,天日微醺,北海道的寒風還不曾吹過京都,藝伎的腰肢纖軟,他二十三歲,正年輕。

這是李顯穆第一次見到別國君主,不是那些人口不足十萬的小部落,而是千萬人口的中等大國君主。

源義持在瞧着李顯穆,第一眼就只覺尊貴,眉眼如天日,從上到下的姿態無一不彰顯着尊貴,比那些腐朽的公卿強無數倍。

源義持長相很普通,但雙臂瞧着很有力,帶着武士階層特有的謙恭與狂野,踏着中原早已淘汰的木屐,帶着高冠。

收回視線,李顯穆拱手作揖肅然道:“大明外臣李顯穆參見日本王殿下。”

“李君請坐。”

李顯穆知道日本奉行古代中國的跪坐禮,但問題是中國的跪坐禮屁股下面是有支撐的,可日本是真跪坐,於是一坐一個羅圈腿。

秉持着入鄉隨俗,李顯穆於下首跪坐,再次拱手道:“我朝皇帝陛下親切詢問日本國境遇,身爲宗主,若殿下有難,可往我朝求助。”

雖然雙方都知道李顯穆此行是爲了什麼,但該有的寒暄總是要過一遍,源義持口中謝過皇帝后,微微嘆了口氣。

“李君有話便直言吧,本王會盡量協助李君。”

李顯穆聞言眼神立刻肅然起來,“外臣此番前來日本,的確有事對殿下相求,可亦是爲襄助殿下而來。”

襄助我?

源義持聞言頓時有些茫然,“李君此言何意啊?本王並未對大朝有何相求之處。”

“殿下熟知中原文化,想必知道什麼叫做未雨綢繆,我朝經過安南國事後,便對藩國內務更加盡心。

當初我朝欽封的安南國王被權臣弒殺,甚至僞造了文書說上一任國王傳位給他,導致我朝被矇騙,竟然冊封了亂臣賊子爲王。”

源義持更懵了,這和他有什麼關係?

但他很快就反應過來,“李君難道是說本王會被弒殺嗎?那李君實在是多慮了。”

李顯穆從容道:“據外臣所知,殿下不是日本第一任徵夷大將軍,在室町前還有諸時代,臣下過強,殿下難道不爲之憂心嗎?

倘若殿下真不擔心,爲何明明願意和我大明通商貿易,卻聽從那些老臣之言,閉關自守呢?”

一句話戳到源義持痛處,讓他頓時變了臉色,“這是我日本之內的事務,就不勞煩李君了。”

“鎌倉源氏經歷了三代,而後是藤原兩代,最後是四代親王,其後殿下的祖先建立了如今的室町政權,到殿下這裡是第四代,殿下覺得還能有多少年?

有朝一日,足利家名湮滅,難道那是殿下所希望的嗎?”

源義持、足利義持已然深深皺起了眉頭,他再次深深的審視起了這位來自大明的年輕貴族,厲聲道:“看來李君是有備而來啊,難道是禍亂我日本國事嗎?”

李顯穆感覺腿有些麻,稍微活動了一下,面對源義持的厲聲質問卻輕輕笑起來,暫時擱置了這個話題,轉而問道:“殿下知道石見國有銀礦嗎?”

根據《石見銀山舊記》一書所載,早在1309年(元朝至大二年)時,周防國大名大內弘幸往訪石見國時,在參拜北斗妙見大菩薩之際便有采銀的紀錄。

李顯穆突然轉話題讓源義持一愣,而後聽到李顯穆所言,皺起了眉頭,“偶然聽說過,有人在其中挖掘銀礦,難道大朝是爲了石見國的銀礦?”

事實上日本也不知道石見銀山產量有多大,當然,以現在日本的挖礦技術和冶煉技術,就算是知道也沒用。

李顯穆直接將銀礦之事告知源義持,原因很簡單,他必須要讓源義持明白大明的決心,這就叫迫之以大勢。

“大明很缺白銀,所以在全天下尋找銀礦,殿下應該知道我大明剛剛建立就征討雲南,因爲雲南有黃金、白銀和銅,任何人膽敢阻止,我大明都不死不休。

我朝既然知曉了日本石見國有白銀,就必然要得到它,鄭掌印第一次來,被殿下拒絕,這一次是外臣來,依舊爲此事,若殿下再拒絕,下一次就是我朝皇帝陛下親自來,來的就不是如今停靠在港口的兩萬人。

而是征討蒙古時的五十萬。”

源義持手一抖,厲聲呵斥道:“李君這是在威脅本王嗎?”

李顯穆依舊從容道:“外臣不敢,但白銀事關我朝生死,正如先前外臣所言,任何人膽敢阻止,我大明都不死不休,這不是針對殿下。”

源義持氣的手都在抖,“若是本王說不呢?”

“殿下說不,無非便是大明和日本間開戰,只是不知道若殿下的軍隊在和大明的戰爭中消耗殆盡,日本國王之位、徵夷大將軍之位,還能夠保得住嗎?”

源義持頓時一滯,李顯穆抓住了分封制度最大的缺點,刺出了這一劍,源義持是日本最高統治者,但實際上他是最大的諸侯,賴以生存的是直轄領地和效忠於他的大名,而這一切都建立在他的軍隊上。 “殿下,你和外臣並不需要如此的劍拔弩張,外臣記得你是很願意和大明保持通商貿易關係的,只是其下臣子不滿纔不得不拒絕大明的提議,這便是外臣所說的,這次外臣是來幫助殿下的。”

李顯穆使出了縱橫家慣用伎倆,“殿下願意和大明通商貿易,自然能從中得到足夠多的好處,可外臣看來,那些好處不夠,遠遠不夠,殿下應該獲得更多。

若殿下願意真心誠意的做大明的藩屬,幫助大明得到石見銀礦,外臣將許諾殿下比現在多十倍的好處!”

聽李顯穆談起利益,源義持也平復了先前有些激盪的心情,面無表情道:“李君說笑了,本王實在不知道大明能爲本王帶來什麼好處。”

李顯穆語不驚人死不休,爲剛剛平靜了些許的談話,再次拋下一枚巨石,激起千層浪,“殿下可知,若日本就這樣下去,大明和日本之間必有一場滅國之戰嗎?”

!!!

源義持方纔有些疲懶的神態幾乎在瞬間汗毛直立,他猛然睜大了眼睛,簡直難以置信自己方纔所聽到的,若非刀不在手邊,他必然會立刻拔刀,即便如何他也用前所未有嚴厲的口吻怒道:“李君,你在說什麼?我日本和大明無冤無仇爲何會發生滅國之戰?”

源義持雖怒極,可李顯穆卻能夠從中聽到一絲深深潛藏的俱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對大明發起的滅國之戰無所謂!

“僅僅因爲一個不知產量的銀礦……”

“自然不是!”李顯穆豁然站起,肅然望向源義持,厲聲道:“是因爲貴國中竟然有悖逆之輩,敢稱以天皇!”

啊?

源義持愣住,作爲日本人,他已經習慣了天皇的存在,並不覺得什麼不妥,他不明白中原王朝的法統,自然不明白李顯穆的憤怒,更不明白爲何因此就要發動滅國之戰。

“天上只有一顆太陽,地上只有一個皇帝,那就是我大明皇帝,其餘諸國、諸藩,所奉的命,只有中原皇帝所賜,所奉的旨,只有中原皇帝所賜。

誰敢稱皇帝,便是要和我中原一爭高下,不死不休,直到一方皇冠落地!

殿下可明白了?

爾日本的天皇,犯了我朝最大的忌諱,若不退位,他便必須死!

絕無幸理!”

李顯穆一字一句頓聲向源義持而言,其中滿溢着濃濃的殺機,以及絕不留任何情面的堅決,讓源義持知道這不是玩笑,而是明朝上上下下所有人的意志。

源義持自然是不在乎天皇的死活,可面對着殺氣騰騰的李顯穆,他不由呢喃道:“這也太過於霸道了……”

“我大明疆域,南北縱橫八千里,東西縱橫八千里,生民一萬萬,帶甲兩百萬,大明皇帝高居神座有問題嗎?

現在膽敢有人僭越稱皇,殿下覺得該不該死?”

源義持沉默不說話了,這中原皇帝和日本天皇的恩怨,管他屁事,天皇死了反而還幫他省事了。

誒?

他眼中突然一亮,急聲問道:“方纔李君說因爲日本天皇,所以大明朝要對日本發動戰爭,可若是日本無皇呢?”

李顯穆深深看了源義持一眼,果然是上道,淡淡說道:“可自去皇位,稱王即可,不過外臣聽說天皇自號爲神,真能退位嗎?”

事實上是退不了的。

日本天皇從很久前,本質上就變成了祭祀家族,剝奪神性是最不可能的事情。

源義持更激動,他已經大概猜到明朝的意思了,“大明願意給本王更多的支持?”

李顯穆臉上終於再次露出的笑意,“殿下有大智慧,外臣一來就說過,是來幫助殿下的。

現在殿下還覺得不需要大明的幫助嗎?”

“大明皇帝陛下是如何說的?”源義持想要知道皇帝明確的意思,而不僅僅是李顯穆的意思。

李顯穆肅然道:“我朝皇帝有言:封汝爲王,賜汝真冠,扶桑之國,肅服汝名!

僭越汝上者,必以血償還!

大明皇帝,天日共鑑!”

有若神聖。

於殿中張揚。

(本章完)

第86章 奪嫡之爭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28章 意滅靖寧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49章 國有名王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21章 學府諸生第48章 元宵之夜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46章 當廷爭辯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44章 最後一夜第47章 不足與謀第99章 哀榮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22章 心、理之學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63章 入宮第39章 勢在必行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68章 日本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18章 斬九卿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6月底病中隨筆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53章 掛冠而去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72章 永樂天下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
第86章 奪嫡之爭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28章 意滅靖寧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49章 國有名王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21章 學府諸生第48章 元宵之夜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46章 當廷爭辯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44章 最後一夜第47章 不足與謀第99章 哀榮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22章 心、理之學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63章 入宮第39章 勢在必行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68章 日本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18章 斬九卿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6月底病中隨筆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53章 掛冠而去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72章 永樂天下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