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

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

“東明精舍大逆,試問大逆者又何止東明精舍呢?

朝廷不欲加無端之罪於士人,然悖逆之言、禍亂之語豈能入煌煌九天乎?

自今日起,籍貫浙東之人,不得科舉、不得入仕朝廷,着武英殿大學士李祺,清查其中有所關聯之人,待確認其與東明精舍別無干係,再解除此禁令!”

這堪稱是明朝般黨錮的旨意一下來,整個士林都炸了,和東漢黨錮之禍完全不同的是,這道旨意有理有據啊。

浙東士林自己都不敢說皇帝無理。

而且朝廷這次最絕的是,打擊範圍很小很小,僅僅只有浙東,這是什麼意思呢?

浙江省的名額是沒有減少的,浙東沒人科舉,那就浙西補上唄?

聽到旨意的時候,浙東自然是如喪考妣,但浙西的士子估計臉都要笑爛了。

在浙江省中,浙東本就是勝過浙西的,現在朝廷直接把浙東給禁了,真是太好了!

浙東士子則直接傻眼了,李祺倒是沒說謊,朝廷不追究此事了,他們的確是沒有生命危險,但不能科舉、不能做官,那和死了又有什麼區別?

寒窗苦讀十年,卻直接被禁錮,還不如一刀把腦袋砍下來,或許十八年後,還能投生到其他省份去。

不過這些浙東士子並沒有徹底放棄,朝廷的旨意中說了,只要大學士李祺認爲他們的學說和東明沒有干係,就可以爲之赦免。

在洶涌的士子們催促下,那些出身浙東的大佬,無論是士林中的大儒,還是朝廷上的官員,一刻也待不住,紛紛來找李祺求情。

投入公主府的拜帖已經淹沒了前堂,這等場景就連門庭若市都難以形容了。

最終從公主府中只傳出一道消息,李祺會親自往浙東一趟,若是有事相商,便在那時。

這條不尋常的消息頓時讓京中爲之一靜,李祺要去浙東?

京中許多人突然告了假,有許多大人物都望向了浙東,包括皇帝的目光,他亦是好奇,李祺會在那裡說些什麼。

爲大明的千秋萬業!

……

前往浙東的人很多。

因爲李祺的舉動太過於不同尋常。

浙東自南宋時期就已經是儒門的大本營之一,一向是很熱鬧的,但今日的浙東格外熱鬧,因爲這裡聚集了來自天南海北的士子。

浙西學派的話事人擺脫了先前聽聞旨意後的興奮,率領着不少弟子來到了山下。

這裡是一片極其平坦的地勢,可以同時容納許多人,在中間列着一條小溪,或許在古代這裡也曾有人曲水流觴。

江南三省之中,以江西最爲繁盛,此時亦有許多人來到這裡,爲首的乃是當今江西人中的翹楚之一,翰林學士解縉。

還有應天府的許多士子,李祺的弟子王艮,在一衆年輕士子中卓有名望。

其他南方各省都有士子來到這裡,準備看看李祺這位北人領袖,會如何對待一向與他爲敵的浙東士子,在已然大獲全勝的姿態下。

而後衆人見到了一羣蜂擁而至的北人,他們很是沉默,到來之後就找了一個地方坐着,不說話。

今日這等場景,縱然是一衆大儒也很少能夠見到,因爲這不是國子監,不是士子的聚集之地,今日來到這裡的皆是自發,今日無論會發生什麼,都註定會是儒門士林的一件盛事。

今日之事的主人公之一,浙東學派的諸位卓有聲音的大儒都來了,帶着他們的門人弟子。

其中甚至有不少已然退隱僅僅在家鄉教書的儒生,曾經也在世間有些名聲。

若非知道這裡放不下那麼多人,還會有更多的人來到這裡,浙東文氣昌盛,讀書人何止數千?

這麼多人來了這裡,於是便顯得有些嘈雜,不少人都在和相熟的人閒聊着,在想今日李祺會怎麼處置浙東學派,是原諒他們,還是給予最嚴酷的懲罰。

這一切的討論,隨着一輛馬車出現在視線盡頭都慢慢停了下來。

而後所有人都看到,李祺從馬車中走了出來,春風恰好撫動了他鬢間的髮絲,吹動了他的衣襬,帶起一陣烈烈之色。

而後衆人便見到李祺手中高高舉起了一封物件,是聖旨。

早已是一片人海的山下,紛紛然跪下行禮,如同潮水一般,李祺持着聖旨走到人羣之中,他環視周遭衆人,而後朗聲道:“聖旨中之事,前次已然在京中宣讀,今日不再宣讀,諸位請起。”

於是如同潮水的人海恢復了參差之色。

“本官沒想到今日會有這麼多同道前來,我儒門有今日之盛,孔聖若是泉下有知,想必甚是欣慰。”

這是李祺的第一句話。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若是孔聖知道今日諸位以及本官來到此地的原因,想必會痛罵後輩不肖吧。”

這是李祺的第二句話!

一句話讓人自豪,一句話讓人收起笑容,這數千人的場合,此刻靜悄悄的。 “東明精舍犯下了何等罪過,想必諸位都已經知道了,冒犯先帝,卻不僅僅是冒犯先帝,而是和天下爲逆!”

李祺一錘定音,比冒犯先帝還要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污染道統傳承。

“自元史案發,本官一直在想,爲什麼會出現東明精舍這等事,爲什麼宋濂、王禕、方孝孺這種舉世公認的大儒,竟然會認賊做父,竟然能不分敵我,竟然會致此身、此骨、此血、此魂、此靈,而造下這等大孽!”

一時之間,山水之間,竟然只有李祺一人的聲音在迴盪,他像是在國子監講課,所有人都是他的學生,又像是秉持着所有先賢的聲音,在質問。

“本官想清楚了,就像是本官曾經說過的那樣,因爲我儒門道統在元朝時出現了問題,因爲我儒門道統已然出現了紕漏,於是便有這等人出現。

當今天下四海五湖,於儒門之中,本官若是自認第二,怕是沒有人敢認第一了。

是以本官覺得,有些話若是本官不來說,那便再無人可說了!”

李祺的話引發了一陣騷動,他們自然不是對李祺自認第一有異議,要知道李祺的第一是真正的打出來的。

在儒家經義等幾乎所有的辯經中,沒有人是他的對手,甚至現在根本就沒人想和他嘗試對抗,李祺流傳出來的經義,一看就深邃,這上去打不就是送菜。

他們是沒想到李祺玩的這麼大,他要重新闡述道統,這不就是要成聖嗎?

唐朝的韓愈,在重視佛道的大唐,在儒門衰微的時候,重新扛起了唐中期的儒門道統,於是被尊稱爲韓子。

而後到了宋朝之後,又有一大批儒門精英,張載被稱爲張子,程朱理學的程子、朱子,而現在李祺也要做這件事!

要藉着元史之事,要藉着威壓浙東學派之事,重新理清道統傳承,若是真的成功,那日後就要尊稱一聲李子了。

想想就覺得恐怖!

要知道歷史上的其他聖人,大多數都是死後很多年,由學生慢慢講學,擴大學派影響力,而後才一步步的成爲聖人的。

可李祺才用了多少年,從流放江浦悟道,到返回京城開始聲名鵲起,滿打滿算也不過是十二年。

十二年從一個普通人到成聖,這簡直就像是話本故事一樣。

李祺環視周遭諸人,而後緩緩問道:“浙東諸人可在?”

浙東諸人向前而來,臉色已然有些不好看,方纔聽李祺之言,好像是要殺雞儆猴,難道浙東真就就此沒落了嗎?

“景和公,我等俱在此受訓。”

“景和公……”

人羣中,一個頭發花白、身着舊儒衫的老者,忽然掙脫了旁人的攙扶,踉踉蹌蹌地撲到前面,“撲通”一聲跪倒在冰冷的土地上。

他身邊緊跟着一個面容清秀、約莫十六七歲的少年,想要拉他起來,卻被老者死死按住。

“景和公!景和公明鑑啊!”

老者涕淚橫流,聲音嘶啞,用盡全身力氣高喊,“老朽……老朽乃紹興府一老童生,科場蹭蹬一生,早已絕了念想!可我這孫兒……我這孫兒不同啊!”

他用力拉扯着身邊的少年,彷彿要將他展示給所有人看,“他三歲識千字,七歲能屬文,十歲通讀經史!鄉里譽爲神童!他……他自幼便有報效國家之志,常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景和公,您看看他,他眼神清亮,心懷赤誠!他若得入仕途,必是一介清正廉明、爲國爲民的好官!我……我們祖孫三代,皆是安分守己的讀書人,與那東明精舍從無半分牽扯!求景和公開恩!求景和公手下留情啊!”

老者泣不成聲,額頭重重地磕在地上,發出沉悶的響聲,沾滿了塵土:“老朽……老朽願來生結草銜環,爲景和公做牛做馬,爲門下牛馬走!只求……只求給我孫兒一個機會!一個報效朝廷的機會啊!求您了!”

那少年早已淚流滿面,緊緊抱住祖父,哽咽着說不出話:“祖父!孫兒……孫兒不考了!我們回家!我們回家!”

浙江諸人先前還稍顯正常,隨着此老者後,便是一大片連綿而起的哀悽之聲,這件事對浙東的打擊比想象中還要大。

“朝廷的旨意,是讓本官爲諸生做保,可本官卻不能爲之。”

李祺環視衆人,他這一句話讓浙東衆人臉色大變,其餘各地之人臉上則神情各異,“東明精舍之事,絕不是孤例,本官知曉,你們也知曉,聖上亦知曉!”

場中頓時又陷入了沉默之中。

在這種嚴肅的場合中,強詞奪理自然是無用的。

“但畢竟你們不像是東明精舍那樣狂悖,竟然敢光明正大的在元史中,辱及先帝,是以聖上爲了不錯殺無辜,特意降旨賜恩,給予你們一條生路,此時爾等應該先面向北邊,叩謝皇恩纔是。”

數百浙東士子立刻往北叩謝皇恩浩蕩。

剛剛從洪武時代過來的衆人,亦是發自內心的認爲這是皇恩浩蕩,畢竟若是在洪武時期,發生了這件事,如今這現場籍貫浙東的人,至少已經死一半了。

“聖上讓本官查爾等之中與東明精舍有無干系,實話說,本官是做不到的,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大奸似忠、大忠似奸之人古來皆是不少,爾等心中是奸刻、還是誠忠,本官亦不能萬分肯定!”

(本章完)

第51章 但行好事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21章 學府諸生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6月底病中隨筆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90章 五年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40章 李祺教子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68章 日本第51章 但行好事第99章 哀榮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29章 耆老進京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40章 李祺教子第23章 格物大道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45章 燕王世子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90章 五年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81章 直入宮中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37章 李祺收徒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20章 千里孤墳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35章 統合!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38章 胥吏潘三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
第51章 但行好事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21章 學府諸生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6月底病中隨筆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90章 五年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40章 李祺教子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68章 日本第51章 但行好事第99章 哀榮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29章 耆老進京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40章 李祺教子第23章 格物大道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45章 燕王世子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90章 五年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81章 直入宮中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37章 李祺收徒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20章 千里孤墳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35章 統合!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38章 胥吏潘三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