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陛前問罪

第66章 陛前問罪

話說自燕王發下教令,城中百官自然惴惴不安,可與歷史上唯一所不同者,大概是那些曾準備爲建文直接殉難的文官們,沒有死在漆黑的夜中。

既然燕王要問罪,那便問一問罪過,辯一個是非對錯,正衣冠、着朝服,而後進宮,按照教令之日,宵禁一開,諸官府邸、宅院便依次大開,馬車往宮中而去,竟似流水如織,成列如龍!

臨近宮中的長安街上已然看到了井然有序的燕軍士卒,旗幟高揚,轉過白虎橋,從西安門入,轉過西華門、武英門,繞過武樓,入目所見的是儀仗、傘蓋、華蓋,而後是燕軍軍旗,以及王旗大纛,立在原奉天殿所在。

自朱允炆自焚,這還是諸臣第一次進宮來,卻已然是物是人非,見到那燒爲白地的奉天殿,頓時便有不少建文忠臣,竟痛聲哭泣起來。

不過大部分官員只是眼觀鼻、耳觀心低頭瞧着地面,不發一言,生怕被燕王打爲建文一黨,無論是失了前途,還是性命,都不是他們所能夠承受。

嘩啦啦。

一陣鐵鏈摩擦地面之聲從諸臣身後而來,羣臣回頭望去,頓時大驚失色,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人俱被拷着枷鎖,腳間亦是碗口粗的鐵鏈鎖着,由一行士卒押解而至。

“齊公!方公!”

那些效忠於建文的大臣幾乎立刻便想要衝上前來,卻被押解士卒明亮中閃着寒光的刀刃逼退,衆卒持刀齊聲喝道:“敢有上前者,立斬之!”

方孝孺慨然道:“諸君莫要上前,不過是死難殉國而已,又有何懼之?”

黃子澄亦傲然道:“燕逆既然要在天下人面前問罪,那我等便與其好好論一論這個是非對錯,看看我等是奸臣,還是他是個反賊!

縱然死在這裡,史冊亦知曉,天下四海亦知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諸君,黃泉路上,我等忠臣一同前行,方不負皇恩厚報!”

此言既出,奉天殿前頓生一陣附和之聲,但更多的是沉默,齊泰望去,面露譏諷之色,“食君之祿,卻不忠君之事。

胡廣,昔日你以平藩王之策而被陛下點爲狀元,可謂深受陛下皇恩,如今爲何訥訥無言,難道要跪迎弒君的逆賊嗎?”

胡廣他早已在前幾日便前往城外拜謁燕王,齊泰既知道此事,還故意如此,便是故意要羞殺胡廣,可他錯了,胡廣的確是羞愧,可更多的卻是憤怒,憤怒於齊泰如此毀他名聲。

“燕王殿下靖難,爲的是除去爾等禍國的奸臣,只是可惜,爾等奸佞沒死,卻連累了陛下受難,燕王殿下今日問罪,問的便是爾等,今日還敢在此犬吠!”

真是無恥啊,羣臣心中皆是震驚的望向胡廣,可誰也不敢說出來。

嗒嗒嗒。

一行馬蹄聲自宮裡而來,羣臣皆色變,再無餘聲。

燕王朱棣剛一出現,便有官員叫罵起來,甚至想要上前,而後迅速被侍立在兩側的士卒按倒在地,並將一團布塞入其口中,只在地上按着,卻不帶走。

李祺一眼掃過衆人神情,便猜到方纔發生了何事,情理之內,意料之中,不值一提之事,無需在意。

朱棣、李祺一行人於羣臣之前下了馬,而後一步步登上臺階,立於燕王大纛之下,回身居高臨下的俯視着階下衆臣。 當此之時,天際蔚藍澄澈若琉璃,天光降在宮中的金黃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輝目之光,自上而下望去,士卒森森,軍容林立,大纛之下,燕王朱棣扶刀而立,左右兩側俱是隨之出生入死的戰將。

君王、戰將、士卒,大纛、儀仗、軍旗,似是交融於一體,將那些文官困在其中。

朱棣虎目掃視而過,望着那黑壓壓的人頭,那便是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以及京城萬民之心,一想到那日李祺與他所言之事,他心中頓生一股豪邁之氣。

迎着略帶蕭瑟涼意的秋風,朱棣指着立於兩側的諸軍中文士道:“諸君想必都已知曉本王今日何意,正是問罪於天下,問罪於諸臣,這些便是記錄今日之事的文士。”

階下頓時生出一些騷動,誰都不曾想到燕王竟然玩的這麼大,這是要記上史書的節奏啊。

朱棣掃視諸臣,而後目光落到了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人身上,衆人目光隨之落過,只聽燕王慨然道:“本王有一問,洪武三十一年,爾等向建文獻策削奪燕藩之時,本王何罪?”

士卒將三人嘴中的布條取下,黃子澄怒斥道:“看看你今日所爲,難道不該削奪嗎?”

朱棣聲若雷霆般怒吼道:“本王問你,洪武三十一年時,本王何罪?!”

此聲一落,他身側衆人齊聲按刀喝問:“吾王何罪?!”

列於奉天台兩側的數千衛士亦隨主官齊聲喝問:“吾王何罪?!”

這等場景實在是羣臣此生所不曾見,竟然有若上天在質問,威嚴蒼蒼,縱然是黃子澄亦在一瞬間被此聲奪去氣勢,愣在當場。

待隆聲散去,方孝孺回想起往日朱棣被他逼迫的醜態時,纔再度生出譏誚之氣,“自然是你陰謀奸刻,早有謀逆之心,若不削之,必將反之!”

“好!原來本王果真有罪!此乃漢之腹誹之罪也!”

朱棣朗聲大笑,笑着衆人心慌,轉而又望向方孝孺厲聲道:“既然是腹誹之罪,那本王亦可認爲爾等三人,意圖竊取大明社稷江山。

故而做出這構陷宗家之舉,意圖先斬皇帝羽翼藩屏,而後架空朝堂、威凌主上,效曹魏司馬家故事!”

方孝孺臉色大變,腹誹之罪是早就被拋棄的理論,他不過是被情勢所迫才貿然出口,可經燕王這一言,他便失了先機。

可他不願意服輸,咬牙道:“自古以來藩王俱作亂,我等爲陛下帝位穩妥,才獻上削藩之策,豈是你這犯上作亂的逆賊所能相比,撓撓之言,便欲堵上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嗎?簡直做夢!”

“秦檜以莫須有之罪在風波亭冤殺岳飛時,亦是以前朝武將之事作比,亦是於趙構之前腹誹岳飛,你說你是建文的忠臣,秦檜難道不是趙構的忠臣嗎?”

再py一本書:《今天毀滅世界了嗎?》:

一本不錯的科幻文

(本章完)

第46章 當廷爭辯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58章 道衍和尚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60章 皇帝后悔第53章 掛冠而去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81章 直入宮中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53章 掛冠而去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44章 最後一夜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57章 艱難困苦第26章 聖君無過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30章 分省定額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63章 入宮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63章 入宮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38章 胥吏潘三第24章 喪鐘已鳴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51章 但行好事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59章 榮耀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59章 榮耀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63章 入宮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
第46章 當廷爭辯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58章 道衍和尚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60章 皇帝后悔第53章 掛冠而去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81章 直入宮中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53章 掛冠而去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44章 最後一夜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57章 艱難困苦第26章 聖君無過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30章 分省定額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63章 入宮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63章 入宮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38章 胥吏潘三第24章 喪鐘已鳴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51章 但行好事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59章 榮耀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59章 榮耀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63章 入宮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