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

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

李顯穆對朱棣的反應並不例外,沒有經濟學常識是這樣的,他也是跟着他父親學習了幾年,才能明白財政制度的核心。

他並不打算論述的太複雜,於是問出了一個非常淺顯的問題,“陛下,您認爲一枚銅錢變得更加值錢,對百姓好,還是一枚銅錢貶值對大明的百姓更好呢。”

“對大明的百姓更好嗎?”

朱棣沉吟道:“應該是錢值錢更好吧,這樣同樣的錢就可以買到更多的東西了,盛世的標準不就是糧食價格很低嗎?”

李顯穆並不反駁,而是微微一笑,“那臣再問陛下一句,是有錢的人錢越多越好呢,還是大明的普通百姓手裡錢越多越好呢?”

這下朱棣毫不猶豫斬釘截鐵道:“自然是普通的百姓手裡錢越多越好,這樣他們就不會造反,我大明的江山才能穩固。”

“好,那臣回到上面的那個問題,富人之所以是富人,就是手裡的錢多,現在我們做一個非常簡單的算術問題。

假如富人手裡有100文錢,窮人手裡有10文錢,富人是窮人的10倍。

如果錢變值錢了,比如以前10文錢可以買1斤糧食,現在10文錢可以買兩斤糧食,這說明付錢的人錢增加了一倍,而百姓手裡的糧食便宜了一半,佔據大明最廣大的農民是不是就受到了巨大損失呢?”

朱棣先是一愣,而後立刻反應過來反駁道:“但不僅僅是糧食,其他的東西也變便宜了,那錢不還是那麼值錢嗎?”

“好,陛下已經想明白了這個問題,那現在您知道,一個月前一斤糧食10文錢,一個月後,一斤糧食5文錢,那您是會現在購買這些糧食呢,還是會等更便宜之後去買呢?”

“自然要等他更便宜的時候纔去買。”

朱棣的臉色已經很不好看了,甚至有點鐵青起來。

“既然陛下會選擇更便宜的時候去買,那百姓也會這樣選擇,那賣糧食的農民,以及販賣鹽、香料、布帛等東西的小商販,都在等着對方降價。

他們賺不到錢,又怎麼去獲得自己需要的活着必須的物資呢?

總有人會活不下去。

這麼下去,只有錢很值錢,土地、商鋪、商品、糧食都會變得很便宜,那這個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朱棣微微閉上眼,而後緩緩睜開,艱難道:“富人趁機購買。”

朱棣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僅由李顯木說了這些,立刻就聽懂了,甚至想到了那慘烈的場景,大明將陷入民不聊生的一個狀態。

“對,有錢的地主富戶通過升值了很多的銅錢,以一個極低的價格從農民手中獲得了土地,農民今年賣掉了土地,那明年又怎麼交賦稅呢?

人頭稅,攤派雜稅,各項徭役,數不勝舉。

這僅僅是錢升值的一個壞處,現在陛下還認爲缺錢是一件小事嗎?

或者說,這不是真正的缺錢,而是要讓錢流動起來,一文錢經過了農民的手,到了小商販手上,這樣糧食和商品就經過了一次交易,二人都得利。”

朱棣簡直坐立難安了,“這些不都是荒年纔會發生的嗎?賤賣土地,賣兒賣女,賣身奴婢,怎麼會僅僅缺錢就會如此呢?”

“陛下認爲維持一個王朝,不會陷入真正的崩潰所依靠的是什麼呢?”

“自然是賢明的君王,賢明的臣子,以及安居樂業的百姓。”

“那陛下認爲百姓安居樂業所需要的是什麼呢?賢明的君王和賢明的臣子,給百姓所帶來的東西又是什麼呢?

是錢!

是利!

是過去的先賢所鄙視的銅臭之物!”

李顯穆的聲音變得高亢起來,他明明說着這些離經叛道之言,可朱棣能夠從他的聲音中聽到異常的堅決和對過去的批判。

“荒年災年的確是非常的可怕,可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這些荒年災年的賑災手續已經非常的完善,只要不是連續十幾年的大災難,朝廷都能夠安穩的度過,可如果一個國家的制度從根子上就出現了問題,那纔是沒有任何挽回的餘地!

唐朝爲什麼會發生藩鎮之亂,而宋朝就沒有呢?這不就是因爲唐朝對待武夫的制度和宋朝不一樣嗎!

宋朝爲什麼對外如此的孱弱,而漢唐又如此的強勢呢?不就是因爲宋朝和漢朝唐朝的制度不一樣嗎!

唐朝的滅亡不就是因爲江淮地區被黃巢破壞掉了嗎?

收不上來稅,於是唐朝就徹底沒有了任何復興的希望。

錢錢錢!

一個帝國的輝煌不就是在於錢嗎?

如果沒有足夠的錢,陛下您北征的大軍從何而來呢?

去年的財政會議纔剛剛結束沒有幾天,難道您忘記了在會議之上被臣子詰問財政時候的窘迫了嗎?

這都是赤裸裸、血淋淋的經驗和教訓!

現在大明收稅的制度,一定會導致我大明的稅收越來越少,現在是您統治的年代,我可以斷言,現在就是我大明最爲昌盛的時候,往後只會越來越虛弱!

我大明必須有一套能夠持之以恆,將稅收從富人以及窮人手裡一起收上來的手段,而不是僅僅的去搜刮窮人!”

李顯穆起身,而後又向皇帝深深的躬身拜倒,他的聲音越來越高亢,他的語氣越來越激動,他的眼睛明亮的像是天上的太陽,照着朱棣都只覺自己心中的那一絲陰暗消散無形。

“洪武年間的時候,有鳳陽造反的賊寇,被解押到金鑾殿上,先帝問他爲什麼要造反,他反問陛下當初爲什麼要造反!

先帝沒有回答,但是誰又不知道呢,因爲活不下去!

後來先帝將鳳陽中都的貪官污吏全部剝皮填草,這便是知道那賊人所說的是真的!

那是洪武朝的事情,而現在到了永樂朝這樣的事情難道少嗎?

我大明現在就沒有人造反嗎?

難道這些人就真的是因爲心懷奸刻嗎?

是因爲他們活不下去了!

既然在大明朝盛世的時候就活不下去了,那就說明現在的制度逼着他們活不下去。

民間有貪官污吏在害他,可那些貪官污吏害他們,也是因爲我大明的制度有缺陷,想要完全杜絕貪官污吏,您知道這是不現實的。

所以我們只能從制度方面逐漸的收緊,儘量的讓他們少有一些可乘之機,這纔是真正正確的手段!

否則大明一定會亡於農民造反,摧毀整個帝國,陛下現在明白臣爲什麼這樣的迫切進宮來進言嗎?”

朱棣被李顯穆的這一番話說得完全驚住了,從他繼位以來,所聽到的幾乎全部都是讚揚,李顯穆還是第一個說現在大明的制度有問題,如果不改就會導致亡國,他如何能夠不爲震驚呢?

“你的膽子這麼大嗎?竟然敢在朕的面前說這些話!

你就不怕朕治你一個不敬之罪嗎?”

“臣不怕,臣一點都不怕!

正是因爲陛下是陛下,臣知道陛下是古往今來少有的聖君,是能夠聽得進諫言的聖主,所以纔敢說這些話!

如果當朝的皇帝,是防民之口,勝於防川的周厲王,是濫殺建言大臣的隋煬帝,那臣絕對不會在他的面前說這些話!”

李顯穆再次深深地拜倒,而後擡起頭來,他望着皇帝的眼睛,朱棣從李顯穆明亮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李顯穆誠摯的說道:“陛下,臣身上流着大明皇族的血脈,往後的三百年、五百年、甚至一千年,或許這不是最後一次姻婭帝室,李氏是大明世襲的貴族,普通的百姓改朝換代,不過就是換個皇帝而已!

而臣呢?

臣的父親配享於文廟之中。

臣按照現在這樣發展下去,日後或許能夠配享於您的太廟之中。 臣的後代也會像臣這樣。

臣只希望大明能夠千秋萬代!

所以如果大明的朝政有不對的地方,臣就要指出它,這世上再也沒有比大明的社稷更重要的東西了!

陛下!”

李賢穆深深地拜倒在朱棣面前。

但他所說的那一番番話卻如此的振聾發聵,這世上最讓人震撼的文字就是帶着誠意的又有道理的大實話,而朱棣就從李顯穆的話語和聲音中聽到了這些東西!

“顯穆,你就是上天賜給我大明的麒麟之臣啊,如果現在大明還有宰相的制度,又豈能不以你爲宰相呢?

如果未來朕駕崩的話,大明又怎麼能夠不交到你的手裡去輔佐皇帝呢?

朕已經徹底明白了缺錢的害處!

顯穆,你來這裡不僅僅是爲了告訴朕這項制度的缺陷吧,我想你一定有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手段!

就在這裡!

就在華蓋殿上!

就在朕的面前!

將你的所有的設想全部說出來,朕必然將竭盡全力的、用盡所有的手段,甚至超越北征蒙古的堅決,去支持你的設想。

讓你我君臣,爲大明的千秋萬世,添上一把填上一把濃濃燃燒的焰火吧!”

李顯穆面上不動,心中卻大爲欣喜,他知道自己成功了!

他不僅僅讓皇帝同意了他頗有些瘋狂的計劃,最重要的是,他此刻在皇帝心中的信任度再次大幅的提高了。

對於一個強勢的皇帝來說,這是李顯穆攫取更多權利的唯一方式。

“陛下,臣方纔在剛剛進殿的時候,就說之前是去見了日本的使者。

因爲臣偶然得知了在日本曾經的銀見國中,有一座銀見山裡面有極其豐富的白銀礦!

如果朝廷能夠掌握這一座白銀礦,那麼就可以直接鑄造出大量的銀錢,而這些銀錢投入到我大明之內,就相當於朝廷在鑄造銅錢,但是其成本卻遠比鑄造銅錢要低!

陛下,您應該知道這代表的是什麼!”

朱棣的眼中突然亮起了閃亮的光彩!

“日本那個蕞爾小邦真的有大量的白銀嗎?”

哪個皇帝不希望能夠多鑄造一些銅錢呢?

誰又能不知道鑄造銅錢對整個國家都有好處呢,但是鑄造銅錢就意味着虧損,久而久之,朝廷就不願意去製造銅錢,而改用寶鈔去收刮民間的財富。

如果現在有白銀可以納入朝廷的管控的話,朝廷就不需要用寶鈔這種廢紙,冒着被百姓唾罵的風險,也可以名正言順的獲得民間的物資。

朱棣從興奮的狀態中回過神來,又頗爲疑惑地說,“可是找到白銀礦就能夠解決大明缺錢的問題嗎?

朕一直都覺得民間的銅錢應該是非常富裕的,這無數年來各個朝廷尤其是宋鑄造了那麼多的銅錢,但是市面上卻沒有銅錢,那些銅錢都去了哪裡?換成白銀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嗎?”

李顯穆臉上露出了笑容,“陛下,您的顧慮非常的正常,白銀是一種價值很高的金屬,遠比銅錢的價值要高。

所以即便是那些碎銀,它的價值也很難讓百姓在平時的生活中去使用,畢竟一文錢就能買炊餅,一文錢該對應多少的銀子呢?

如果這些銀子全部分割成小塊,它的成色就會出現問題,最後落到和銅錢一樣的下場。

所以白銀的出現,真正的目的是把市面上的銅錢全部激活出來!

如果現在朝廷從海外運來了一船的白銀,然後向天下人宣佈,朝廷發現了一座礦產極其豐富的礦脈,來彌補現在銅錢不足的狀況。

那那些在地窖中在各種地方儲藏了大量銅錢的權貴,富有的商人,他們會怎麼做呢?”

“白銀的價值肯定會貶值,但是銅錢也會大量的貶值,尤其是他們不確定白銀到底有多少,甚至能否代替銅錢的情況下,他們一定會把銅錢拿出來買東西。

可這樣的話,和濫發寶鈔的結局是一樣的,百姓受到的傷害會是最大的,他們手中本就不多的銅錢會大量的貶值,這問題就大了!”

“那就要看一下陛下能不能下得了狠心,如果您願意減免許多地區的賦稅,甚至今年不收,那麼普通的百姓就能夠擁有足夠的糧食等儲蓄,扛得過這一年,到明年的這個時候,民間的銅錢就已經完全交換過一次了。

而且古代就已經有均輸平準,朝廷完全可以根據新的物價去制定這些政策,以幫助最普通的百姓度過最艱難的一年,只要錢活動起來了,大明的財政狀況就會顯著的變好。

以後老百姓的手中有了銅錢和白銀,大明就不需要再收各種實物的稅,而是可以直接收銅錢和白銀,就像是宋朝一樣。”

李顯穆的描述實在是太過於美好,讓朱棣在華蓋中急着來回轉,而後過了一會兒,他轉頭望向李顯穆問道:“那個石見國在哪裡?

朕要立刻派人前往,看看那裡到底有沒有大量的白銀,如果真的有,顯穆,這又是你的一件大功!”

“石見國的具體位置就要問日本使臣了,但臣確定它和我大明隔海相望,距離朝鮮更加近,臣確定石見國是一定有白銀的,但是那座石見山以及銀礦具體的大小,還需要後續的探測。

白銀不僅僅是我大明想要,日本的那些諸侯也不會放棄!

陛下,如果你想要獲得這個白銀礦,就要做好戰爭的準備。”

朱棣先是輕蔑一笑,而後帶着深深的蔑視傲然道:“我大明天下無敵!

最不怕的就是戰爭,就連蒙古人面對我大明的天威,都只能遙遙而逃,區區日本有何懼哉?

若是他們乖乖的交出銀礦山那就罷了,若是不願意,鄭和大概很願意率領着下西洋的大軍,往日本走一趟吧!

石見國?石見山?

那就往那裡建立一個衛所吧!”

朱棣的語氣中滿是理所當然,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大明朝!

軍事方面絕對的世界第一!

……

李顯穆走在出宮的路上,回想起方纔在殿上發生的那些事情,他的慷慨激昂以及皇帝的堅決。

既是有些振奮,又頗有些遺憾。

按照父親曾經的說法,無論是用黃金還是白銀亦或銅錢,都不是最好的方法,大明寶鈔這樣的紙幣,才更加的優秀。

可惜大明朝或者說任何一個皇帝至高無上的王朝,紙幣都註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他也只能放棄了這樣的想法,選擇了對現在的大明來說比較好的以白銀爲主要貨幣,銅錢輔助的制度。

雖然這個制度在後續也必然會遭到破壞,但那已經是全世界的白銀礦都挖掘完畢的時候了。

他突然有些異想天開的想到,“父親說紙幣的關鍵在於信用和準備金,李氏可能是這個世上最有信用的家族,如果有一天,李氏經過一兩百年,信用爲天下人所共知,李氏能不能自己發行一些紙幣呢?”

僅僅想一想,李顯穆只覺身體都在震顫,那是興奮,亦是恐懼!

——————

永樂年間,李顯穆突然不知從何得到了日本有巨量銀礦的消息,

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90章 五年第66章 陛前問罪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35章 秋闈之事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6月底病中隨筆第21章 學府諸生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64章 當問何罪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34章 東宮相邀第57章 艱難困苦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6月底病中隨筆第54章 大勢人心第86章 奪嫡之爭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68章 廢帝而立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89章 立地成聖第76章 有三問罪第22章 心、理之學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54章 痛斥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35章 統合!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
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90章 五年第66章 陛前問罪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35章 秋闈之事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6月底病中隨筆第21章 學府諸生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64章 當問何罪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34章 東宮相邀第57章 艱難困苦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6月底病中隨筆第54章 大勢人心第86章 奪嫡之爭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68章 廢帝而立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89章 立地成聖第76章 有三問罪第22章 心、理之學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54章 痛斥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35章 統合!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