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

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

羣臣很是震驚。

他們震驚的不是李祺認爲大明是第一等得國,而是震驚李祺要怎麼說服皇帝以及所有人認同他的想法。

公道自在人心,有些事不是你胡亂說一通,別人就要認,強行往自己臉上貼金,除了丟人沒有任何用處。

若非說出這番話的是李祺,此刻他們早就羣起而攻之了。

朱棣本來只是準備配合李祺演戲,把元史之事推進下去,可卻沒想到元史之事竟然搞出這麼大的陣仗,此刻他真心實意的問道:“李卿,若蒙元不是中國呢?”

李祺並未再次長篇大論,因爲他能聽出皇帝的聲音中已然充斥着焦躁,他平靜的、用所有人都能夠聽到的聲音昂然道:“那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便是重建中國之人!

古來諸聖王、諸賢君、諸聖人,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之君,能於後世紀念,乃至於列於帝王廟中,皆我太祖高皇帝之盛功大德也!”

一言祭出,宛如九霄雲動,震的殿中羣臣訥訥不能言。

這一場朝會已然時間不短,有明亮的光灑落進來,照在殿中諸公卿烈烈的朱紫之衣上。

寒冬之日亦不能讓朱棣心中的火焰稍落下。

他重重的捏着皇位的扶手,若非御座是金鐵製成,在他強大的手勁之下,簡直要被捏碎,即便如此,他依舊控制不住澎湃的心緒。

“諸位能穿漢家舊服於此,乃高皇帝之功也;天下萬民能用漢字而不是數字爲名,乃高皇帝之功也,如此種種,已然不可枚舉。

誅滅元朝,難道是改朝換代便能夠涵蓋的嗎?

誅滅元朝,難道是天命改換便能夠形容的嗎?

誅滅元朝,難道是五德始終而能夠明晰的嗎?

祺在這九重天闕之上,請問諸臣工,我大明得國之正,豈弱於夏朝乎?”

殿中一時竟寂靜的落針可聞,下一瞬解縉、陳英、朱高熾還有許許多多的大臣已然高聲道:“我大明不弱於夏!”

殿中衆聲一詞,如同潮水般,自殿中而出,至殿外聲聲不息,人活一口氣,所謂食氣者神明而壽,一口氣甚至能吊住一個王朝的命,譬如唐末一曲秦王入陣曲,打爆叛軍的故事。

待這番浪潮過去,皇帝如同金鐵鑄就的聲音自御座之上而落,“着李祺、解縉爲總裁官,重修宋末以來史冊。”

聖諭有若雷霆,毀滅一切,而又塑造一切。

這不僅僅是一道修史的聖旨,而是對過往千年以來的意識的修改,這是大明王朝底層意識形態的改變。

大明從何而來,爲何可以合理合法的統治天下臣民,在今日都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

今日殿上的羣臣或許還有些懵懂,如今天下萬民、那些普通百姓,或許根本不知道九天宮闕上發生了這樣的大事。

即便是知道了也不會在意,只關注今日米價如何,今日肉價如何,稅收能不能少一些,能不能存些錢和糧食度過這個冬天。

可這世上本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這只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在任何時代,從上而下的改變是最快的。

人的集體意識是會改變的,隨着李祺學說的蔓延,這些思想會慢慢的深入人心。

一個真正的民族的塑造就是一件漫長的事!

李祺並不着急,他後繼有人,李顯穆會繼承他的遺志,一代代傳承下去。

李祺和解縉領旨。

當初元史的總裁官是宋濂和王禕,當時的天下文人魁首,而現在新的總裁官是李祺和解縉,這讓浙東學派的一衆大臣很是抓狂。

尤其是宋濂、方孝孺、王禕所在的東明精舍一脈,這個從元朝初年就起勢的學派,現在眼睜睜看着元朝要被重重打擊,以後再不能借故諷刺大明,簡直心都在滴血。

可經過方纔的解縉三問,以及李祺歷數諸朝得國之事,他們都知道大勢風向已然轉變,壓蒙元、振中華,乃是現在的國策,絕不容他們再作聲。

誰若是敢擋在這股風潮之前,即便是諸親王,亦要粉身碎骨,再無活路。

可惜他們都不知道,讓李祺和解縉重修元史,他們也沒活路,這是李祺設下的天局,前後左右,他們都得死。

作爲穿越者李祺是很厭惡滿清文字獄的,可元史裡面這件事,和文字獄半點關係都沒有,這不動手李祺都覺得對不起宋濂留下的破綻。

朱棣沉吟了一下後又扔出了一件重磅之事,“李祺今日進言,使我大明煌煌如光耀,朕心甚慰。

其父韓國公曾經被捲入胡惟庸案之中,朕與韓國公亦有舊,以爲韓國公雖有些許戀權之心,卻無謀逆之意。

陳英,朕將清查胡惟庸案之事交予了你,可查出什麼沒有?”

皇帝在大朝之上,攜威勢而問,羣臣哪裡還不知道他要做什麼,一時間望向李祺的眼神都有幾分豔羨,皇帝可真是看重李祺啊。

陳英出列連聲道:“啓奏陛下,胡惟庸案浩大,頭緒繁雜,但臣重點察查了韓國公府之案,認定是前錦衣衛指揮使毛驤、前刑部尚書楊靖構陷,此二賊皆已伏誅。” 其實陳英根本就沒查,畢竟皇帝剛剛傳去消息,東明學派的浙東文人就開始阻止,否則也不至於提前發動元史之案,還搞出了今日在朝堂之上的這一場風波。

但是這重要嗎?

清查胡惟庸案本就是走一個過場,本來就是爲了李祺一家翻案用的,他要是真的查出其他家是被冤枉的,那不是出事了?

朱棣對陳英這番話非常滿意,笑道:“果然不出朕所料啊,韓國公畢竟是潛邸的老臣了,還不至於有造反謀逆的心思。”

李善長有沒有謀逆的心思,衆大臣不知道,但人都已經死了,現在怎麼說都是皇帝說的算。

既然皇帝說李善長是被冤枉的,那便算是冤枉的吧。

這般想着目光還是不由自主的投向了李祺,這就是爲什麼要有後人的原因吧,現在李善長能平反,不就是因爲李祺出息嗎?

再看看其他的各家開國勳貴,一個個都還在逆臣錄上呢。

“今日乃是國朝的大喜之日,朕便在這裡直接宣佈吧,將李善長一家從昭示奸黨錄和逆臣錄中摘出,恢復李善長的名譽,爲李善長追封戶部侍郎,禮部那邊出一個諡號,呈遞到朕這裡來。”

這下就連李祺都有些震驚了,朱棣對親近之人的待遇真是沒的說。

他本來以爲能給家族平反,恢復清白的庶人之身就算是可以了,沒想到還能追封戶部侍郎,不過轉念一想,這個官職大概是爲了給李善長上諡號而用的。

畢竟一個庶人是沒有資格獲得諡號的。

李祺毫不猶豫的跪在地上,向着朱棣三拜九叩,泣淚道:“臣李祺叩謝皇恩,聖上萬歲萬安!”

朱棣朗聲笑道:“李卿,這都是你應得的,從此之後再也沒人能用此事來羞辱你了。”

皇帝這話讓不少人心中一凜,沒想到皇帝竟然連此事都知道,而且朱棣對李祺的親近,可真是不凡啊。

朱高熾胖胖的臉上帶着真摯的笑意,他是真的發自內心的爲李祺感到高興。

朱高煦則微微眯起了眼,他是一向有奪嫡心思的,此刻看到李祺這麼被老頭子看重,自然心中就起了拉攏的心思。

【恭喜宿主徹底擺脫罪族稱號,成就值+500,當前成就值1900。】

【李氏家族擺脫罪族稱號,家主聲望上限已取消,上限100,當前聲望90。】

【家主李祺在金鑾殿上震驚天下,聲望+4,當前聲望94。】

【李氏家族擺脫罪族稱號,鑑於家主李祺聲望突破90,李氏威名遠揚,前途遠大,家族聲望+60,當前家族聲望70。】

一連串的系統消息在這時同時出現幾乎將李祺淹沒,李祺早就猜到擺脫罪族稱號後變化會很大,卻沒想到會這麼大。

【族長:李祺(士大夫)

家族等級:士族(普通士族)

嫡系子弟:1(李顯穆)。

族長聲望:94

家族聲望:70(普通士族,在一定範圍內有一定名望)

香火值:0(未開啓)

成就值:1900】

數據面板已然完全不同。

尤其是家族聲望,得益於李氏現在仕途上限已經打開,再加上他這位幾乎是當世聖人的存在,現在的李氏也算得上是頗有幾分名聲了。

不過這種家族聲望主要還是因爲李祺的存在,一旦李祺去世,瞬間就會跌落,而且家族聲望70基本上就是頂峰了。

明清時期的特點就是沒有長盛的家族,幾乎所有的家族都依賴領頭人,一個家族聲望的積累是需要長年累月的富貴。

提起這個家族時,即便不特意提起某一個人,依舊油然而生一股敬意,那纔是真正的家族聲望!

不過現在的李氏,相比較李祺剛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已經好了太多,他雖然一直沒有真正執掌中樞大權,可藉着特殊的時代節點,依舊做下了不少大事。

將這樣一個李氏留給自己的兒子,李祺覺得自己已然是不負任何人了!

縱然是寒冬之日,可天上的陽光落在人身上,帶着絲絲暖意,李祺嘴角勾起一絲笑意,未來的李氏、未來的大明,都會更好。

(本章完)

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57章 艱難困苦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63章 入宮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47章 不足與謀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6月底病中隨筆第159章 榮耀第64章 當問何罪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36章 閱卷若何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63章 入宮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68章 日本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62章 面見朱棣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35章 統合!第190章 五年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21章 學府諸生第57章 艱難困苦第21章 學府諸生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54章 痛斥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18章 斬九卿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63章 入宮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68章 日本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
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57章 艱難困苦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63章 入宮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47章 不足與謀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6月底病中隨筆第159章 榮耀第64章 當問何罪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36章 閱卷若何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63章 入宮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68章 日本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62章 面見朱棣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35章 統合!第190章 五年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21章 學府諸生第57章 艱難困苦第21章 學府諸生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54章 痛斥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18章 斬九卿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63章 入宮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68章 日本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