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
羣臣很是震驚。
他們震驚的不是李祺認爲大明是第一等得國,而是震驚李祺要怎麼說服皇帝以及所有人認同他的想法。
公道自在人心,有些事不是你胡亂說一通,別人就要認,強行往自己臉上貼金,除了丟人沒有任何用處。
若非說出這番話的是李祺,此刻他們早就羣起而攻之了。
朱棣本來只是準備配合李祺演戲,把元史之事推進下去,可卻沒想到元史之事竟然搞出這麼大的陣仗,此刻他真心實意的問道:“李卿,若蒙元不是中國呢?”
李祺並未再次長篇大論,因爲他能聽出皇帝的聲音中已然充斥着焦躁,他平靜的、用所有人都能夠聽到的聲音昂然道:“那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便是重建中國之人!
古來諸聖王、諸賢君、諸聖人,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之君,能於後世紀念,乃至於列於帝王廟中,皆我太祖高皇帝之盛功大德也!”
一言祭出,宛如九霄雲動,震的殿中羣臣訥訥不能言。
這一場朝會已然時間不短,有明亮的光灑落進來,照在殿中諸公卿烈烈的朱紫之衣上。
寒冬之日亦不能讓朱棣心中的火焰稍落下。
他重重的捏着皇位的扶手,若非御座是金鐵製成,在他強大的手勁之下,簡直要被捏碎,即便如此,他依舊控制不住澎湃的心緒。
“諸位能穿漢家舊服於此,乃高皇帝之功也;天下萬民能用漢字而不是數字爲名,乃高皇帝之功也,如此種種,已然不可枚舉。
誅滅元朝,難道是改朝換代便能夠涵蓋的嗎?
誅滅元朝,難道是天命改換便能夠形容的嗎?
誅滅元朝,難道是五德始終而能夠明晰的嗎?
祺在這九重天闕之上,請問諸臣工,我大明得國之正,豈弱於夏朝乎?”
殿中一時竟寂靜的落針可聞,下一瞬解縉、陳英、朱高熾還有許許多多的大臣已然高聲道:“我大明不弱於夏!”
殿中衆聲一詞,如同潮水般,自殿中而出,至殿外聲聲不息,人活一口氣,所謂食氣者神明而壽,一口氣甚至能吊住一個王朝的命,譬如唐末一曲秦王入陣曲,打爆叛軍的故事。
待這番浪潮過去,皇帝如同金鐵鑄就的聲音自御座之上而落,“着李祺、解縉爲總裁官,重修宋末以來史冊。”
聖諭有若雷霆,毀滅一切,而又塑造一切。
這不僅僅是一道修史的聖旨,而是對過往千年以來的意識的修改,這是大明王朝底層意識形態的改變。
大明從何而來,爲何可以合理合法的統治天下臣民,在今日都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
今日殿上的羣臣或許還有些懵懂,如今天下萬民、那些普通百姓,或許根本不知道九天宮闕上發生了這樣的大事。
即便是知道了也不會在意,只關注今日米價如何,今日肉價如何,稅收能不能少一些,能不能存些錢和糧食度過這個冬天。
可這世上本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這只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在任何時代,從上而下的改變是最快的。
人的集體意識是會改變的,隨着李祺學說的蔓延,這些思想會慢慢的深入人心。
一個真正的民族的塑造就是一件漫長的事!
李祺並不着急,他後繼有人,李顯穆會繼承他的遺志,一代代傳承下去。
李祺和解縉領旨。
當初元史的總裁官是宋濂和王禕,當時的天下文人魁首,而現在新的總裁官是李祺和解縉,這讓浙東學派的一衆大臣很是抓狂。
尤其是宋濂、方孝孺、王禕所在的東明精舍一脈,這個從元朝初年就起勢的學派,現在眼睜睜看着元朝要被重重打擊,以後再不能借故諷刺大明,簡直心都在滴血。
可經過方纔的解縉三問,以及李祺歷數諸朝得國之事,他們都知道大勢風向已然轉變,壓蒙元、振中華,乃是現在的國策,絕不容他們再作聲。
誰若是敢擋在這股風潮之前,即便是諸親王,亦要粉身碎骨,再無活路。
可惜他們都不知道,讓李祺和解縉重修元史,他們也沒活路,這是李祺設下的天局,前後左右,他們都得死。
作爲穿越者李祺是很厭惡滿清文字獄的,可元史裡面這件事,和文字獄半點關係都沒有,這不動手李祺都覺得對不起宋濂留下的破綻。
朱棣沉吟了一下後又扔出了一件重磅之事,“李祺今日進言,使我大明煌煌如光耀,朕心甚慰。
其父韓國公曾經被捲入胡惟庸案之中,朕與韓國公亦有舊,以爲韓國公雖有些許戀權之心,卻無謀逆之意。
陳英,朕將清查胡惟庸案之事交予了你,可查出什麼沒有?”
皇帝在大朝之上,攜威勢而問,羣臣哪裡還不知道他要做什麼,一時間望向李祺的眼神都有幾分豔羨,皇帝可真是看重李祺啊。
陳英出列連聲道:“啓奏陛下,胡惟庸案浩大,頭緒繁雜,但臣重點察查了韓國公府之案,認定是前錦衣衛指揮使毛驤、前刑部尚書楊靖構陷,此二賊皆已伏誅。” 其實陳英根本就沒查,畢竟皇帝剛剛傳去消息,東明學派的浙東文人就開始阻止,否則也不至於提前發動元史之案,還搞出了今日在朝堂之上的這一場風波。
但是這重要嗎?
清查胡惟庸案本就是走一個過場,本來就是爲了李祺一家翻案用的,他要是真的查出其他家是被冤枉的,那不是出事了?
朱棣對陳英這番話非常滿意,笑道:“果然不出朕所料啊,韓國公畢竟是潛邸的老臣了,還不至於有造反謀逆的心思。”
李善長有沒有謀逆的心思,衆大臣不知道,但人都已經死了,現在怎麼說都是皇帝說的算。
既然皇帝說李善長是被冤枉的,那便算是冤枉的吧。
這般想着目光還是不由自主的投向了李祺,這就是爲什麼要有後人的原因吧,現在李善長能平反,不就是因爲李祺出息嗎?
再看看其他的各家開國勳貴,一個個都還在逆臣錄上呢。
“今日乃是國朝的大喜之日,朕便在這裡直接宣佈吧,將李善長一家從昭示奸黨錄和逆臣錄中摘出,恢復李善長的名譽,爲李善長追封戶部侍郎,禮部那邊出一個諡號,呈遞到朕這裡來。”
這下就連李祺都有些震驚了,朱棣對親近之人的待遇真是沒的說。
他本來以爲能給家族平反,恢復清白的庶人之身就算是可以了,沒想到還能追封戶部侍郎,不過轉念一想,這個官職大概是爲了給李善長上諡號而用的。
畢竟一個庶人是沒有資格獲得諡號的。
李祺毫不猶豫的跪在地上,向着朱棣三拜九叩,泣淚道:“臣李祺叩謝皇恩,聖上萬歲萬安!”
朱棣朗聲笑道:“李卿,這都是你應得的,從此之後再也沒人能用此事來羞辱你了。”
皇帝這話讓不少人心中一凜,沒想到皇帝竟然連此事都知道,而且朱棣對李祺的親近,可真是不凡啊。
朱高熾胖胖的臉上帶着真摯的笑意,他是真的發自內心的爲李祺感到高興。
朱高煦則微微眯起了眼,他是一向有奪嫡心思的,此刻看到李祺這麼被老頭子看重,自然心中就起了拉攏的心思。
【恭喜宿主徹底擺脫罪族稱號,成就值+500,當前成就值1900。】
【李氏家族擺脫罪族稱號,家主聲望上限已取消,上限100,當前聲望90。】
【家主李祺在金鑾殿上震驚天下,聲望+4,當前聲望94。】
【李氏家族擺脫罪族稱號,鑑於家主李祺聲望突破90,李氏威名遠揚,前途遠大,家族聲望+60,當前家族聲望70。】
一連串的系統消息在這時同時出現幾乎將李祺淹沒,李祺早就猜到擺脫罪族稱號後變化會很大,卻沒想到會這麼大。
【族長:李祺(士大夫)
家族等級:士族(普通士族)
嫡系子弟:1(李顯穆)。
族長聲望:94
家族聲望:70(普通士族,在一定範圍內有一定名望)
香火值:0(未開啓)
成就值:1900】
數據面板已然完全不同。
尤其是家族聲望,得益於李氏現在仕途上限已經打開,再加上他這位幾乎是當世聖人的存在,現在的李氏也算得上是頗有幾分名聲了。
不過這種家族聲望主要還是因爲李祺的存在,一旦李祺去世,瞬間就會跌落,而且家族聲望70基本上就是頂峰了。
明清時期的特點就是沒有長盛的家族,幾乎所有的家族都依賴領頭人,一個家族聲望的積累是需要長年累月的富貴。
提起這個家族時,即便不特意提起某一個人,依舊油然而生一股敬意,那纔是真正的家族聲望!
不過現在的李氏,相比較李祺剛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已經好了太多,他雖然一直沒有真正執掌中樞大權,可藉着特殊的時代節點,依舊做下了不少大事。
將這樣一個李氏留給自己的兒子,李祺覺得自己已然是不負任何人了!
縱然是寒冬之日,可天上的陽光落在人身上,帶着絲絲暖意,李祺嘴角勾起一絲笑意,未來的李氏、未來的大明,都會更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