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大風起兮

第184章 大風起兮

皇宮。

朱棣聽聞禮部之事,亦有些愣神,咧了咧嘴呲牙,“竟然能鬧的這麼大。”

“洪保。”

“微臣在。”

“這些讀書人可不是好相與的,把東廠的人也撒出去,若是局勢失控速速來報。”

自誅殺紀綱後,朱棣就設立了東廠來監視錦衣衛,如今內廷權勢已然不可同日而語。

“是,陛下。”

洪保肅然應聲,若是以前他也瞧不上只會誇誇其談的文官,可隨着朱棣登上大位,他見識多了,便愈發覺得文官可怖,殺人於無形中。

待洪保出了華蓋殿,朱棣一邊批着奏章,一邊在思索此番禮部之事,他沉吟了一番,甚至墨滴都落在了奏章上,還是說不出哪裡不太對。

京城中一股微徹的清泉,落在地方上便是足以掀翻山河的巨浪,伴隨着禮部巡查諸省學道,其真實的目的,路人皆知,風暴狂聚,可這就是陽謀,禮部有巡查學道的權力,無人可指摘,這便是在規則範圍內,讓人無話可說。

若是有人指摘說:“這豈不是脅迫嗎?”

李顯穆便能堂而皇之的回覆——“如諸位所言,但凡爲心學發聲者,便是諂媚阿諛之人,但凡爲理學發聲者,便是正義剛直之人,那這等辯論宴也不必再開。”

這一招可謂是攻守兼備,讓那些保守派明知李顯穆要做什麼,可卻阻止不了,只能硬生生吃個啞巴虧。

……

浙江提督學道衙門。

一個小廝侯在後堂中,屁股只坐着半個,桌上的茶水動也沒動,稍傾,王艮匆匆走進堂中,小廝立刻起身拜道:“李九拜見王老爺。”

“坐。”

王艮一指,而後肅然道:“師弟讓你千里迢迢親自來,可是有要事?”

按理說有事修書一封即可,可現在卻派了心腹親自過來,這是不願意紙上留痕,那事情可就大了。

“回王老爺話,主人派小的來,是擔心消息走漏。”李九湊上前去,低聲道:“主人從禮部發往諸省的使者都在路上,其中江南乃是重中之重,主人想請王老爺在浙江把這件事鬧大,若是能鬧出大亂來,是最好的。”

鬧出大亂?

王艮聞言頓時大驚失色,可他亦是絕頂的聰明,立刻就明白了李顯穆的想法。

他師弟李顯穆只是單純要將心學推上科舉教材的位置。

從禮部尚書胡英下臺後,禮部已經落在了心學一脈的手中,只要皇帝首肯,推行這件事便算是成了。

可現在問題來了,皇帝不願意讓這件事停下,他要利用心學打擊理學。

但是李顯穆在搞掉胡英後,想要見好就收,現在還並不想和理學真正全面開戰。

如今的局面表面上是心學和理學在爭,實際上卻成了和皇帝在爭,李顯穆想停下,皇帝不願意。

那就只有一個辦法,把事情徹底鬧大,鬧到皇帝都覺得過火的地步。

這就叫——“廢掉一件事最好的辦法不是直接反抗,而是極端化、擴大化它。”

“如果浙江做的事太明顯,會被察覺,你家主人怎麼說?”

“回王老爺話,主人說除了浙江外,還有五個省會同時發動,但規模一定比不上浙江,只是爲了給浙江之事做掩護。”

王艮沉着臉,眼底深處有一絲擔憂,沉吟片刻後,還是下定了決心,對李九沉聲道:“你回去和你家主人說,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李九毫不耽擱,在一拱手轉身就走。

王艮坐在堂中,桌上的茶水漸漸轉涼,他一動不動,深深寒意逐漸從眼底浮現,繼而佈滿了全臉。

端起那早已涼透沒有一絲熱氣的茶,一飲而盡。

……

自李祺在浙東初成聖,其後又有黃淮入心學一黨,這個當初理學最頑固的大本營,就漸漸向心學敞開了懷抱,其後李顯穆坐斷江南,雖然重點打擊了南直隸,但浙江也被清理了一遍。

而後王艮入浙江,在浙江地面上,他自然權勢不如三巨頭,可誰都知道他背景深厚。

理學雖然強,可卻分成各個支脈,而心學是擰成一團的。

作爲心學領袖之一,他官職較低,卻不意味着地位低,是以浙東三巨頭也對王艮不敢呼來喝去。

這諸般緣由之下,心學早就在浙江遍地開花,隱隱有蓋過理學之勢,王艮當初和李顯穆所說的——“於理學核心的江南之地破開桎梏”算是初步達成。 這也是如今李顯穆選擇在浙江搞事的緣由,這裡已經不僅僅是理學的大本營,同時也是心學最強的一個省。

正如戶部尚書夏原吉所猜測的那樣,即便有禮部衙門派人強壓,可依舊有超過半數的省,那些省學道選擇不屈從禮部。

但那些本就是煙霧彈,李顯穆真正的目光只放在浙江省,在京城中等待着派往各省的幹吏送回消息。

距離京城比較近的北方諸省已經開始,而南方諸省則落後一步,京中關注此事的雖然極多,可大明朝事務繁雜,卻不可能因這一件事停下。

臨近年關,內閣極其繁忙。

因爲又到了各個衙門彙總一年支出的時候,再加上要提前申報一些明年需要用到的大型支出。

於是各衙門不得不和李顯穆接觸,可京中以及天下諸省的風波愈演愈烈,幾乎每一日都會有許多失真的消息通過各個渠道傳到京城。

從這些消息中看來,各個省的士林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各種攻訐的亂象層出不窮。

即便沒有李顯穆故意讓事情擴大化,沒有故意去點火,也已經漸漸有些失控的跡象。

東廠方面已經向皇帝彙報過各地的亂象,朱棣笑的很開心,認爲完全達到了他要的效果,狠狠地殺了殺士紳銳氣,並且一切都還在掌控之中。

於是沒有太過於在乎地方上的各種亂象。

朝廷中有些大臣看不過去,希望能早日停止這種相爭鬥之事,也都被忽視。

形勢到了這種地步,不加速到極點,怎麼能停下?

永樂十年的大明財政會議就在這種詭異的氛圍中召開了。

依照慣例第一個彙報的依舊是戶部,而後是海道漕運衙門。

戶部尚書夏原吉從一開始臉上的笑容就沒停下,頗爲輕鬆的說道:“今年是個豐收年啊,從去年開始江南的糧食走海運以來,運到京城的糧草便多了兩百萬石,永樂七年和八年欠的京官俸祿,今年初算是全部補上了,同僚們都感激着聖上的恩德,今年能過個好年。”

現在已經沒人再敢多說一句海運不好的事了,朱棣也頗爲高興,“當初是顯穆力主推行海運,讓京城再不缺糧。

還舉一反三,在交趾設置了港口,用海運來爲大軍運輸糧草,這次張輔征討安南,省卻了三分之一的糧草。

朕就需要這樣的臣子,不僅能看出來問題,還能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爲國家分憂,你們都要學習一番。”

“微臣不敢當陛下盛讚。”

“自永樂八年開始,除了征討安南外,朝廷沒什麼對外的戰爭,只有前幾個月往日本派兵,支取了兩百萬石糧食。

因糧食走河運較少,去年工部修繕運河的費用也少了很大一筆,今年頗有些盈餘。”

夏原吉心中滿是感慨之意,真是不容易啊。

從永樂元年開始他就擔任戶部尚書,到現在整整十年,終於有了盈餘,他都不知道過去那些年過的都是什麼苦日子。

封建王朝最大的開支無非就是以下幾項:戰爭、修宮殿修運河修長城、賑災、皇子公主大婚就藩。

恰好從永樂八年後,這幾項基本上都沒有,所以大明的財政纔能有盈餘。

望着夏原吉臉上發自內心的笑容,李顯穆暗暗搖了搖頭,他真想和夏原吉說一句,你高興的太早了。

當初皇帝答應三年之內不開戰,現在朝廷國庫有盈餘,那估計北征又要提上日程了,上次把韃靼打的太狠了,導致瓦剌現在又跳了起來。

以皇帝的脾氣自然不可能忍,而且也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很有可能,皇帝會等開春後就出發,那時恰好是遊牧剛剛度過冬天,最虛弱的時候。

朱棣果然手指開始輕輕敲打着椅子把手。

他是真的好戰,喜歡那種在戰場上馳騁的感覺,哪怕帶着軍隊去外面巡視一圈,也比待在京城更讓他快樂。

過去三年,因爲朝廷的財政撐不住,所以才強行按捺住躁動的心思。

現在夏原吉一說,他就已經有點忍不住想要出去了。

畢竟休養生息,就是爲了有錢可以打仗!

他就是這麼一個純粹的人。

想到這裡,朱棣望着其他人的神情都緩和了幾分,恰好今年各部的工作也都比較順利,聽的朱棣不住點頭。

“我的大明正在蒸蒸日上,比洪武朝強了不止一星半點,更別提建文朝,果然當初父皇不選我繼承皇位是錯的。”朱棣心中暗道。

正當禮部左侍郎鄭歡要開口時,殿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而後有人跪在簾子外,急躁顫聲道:“陛下,東廠有江南急報!”

(本章完)

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30章 分省定額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54章 大勢人心第75章 請重修史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18章 斬九卿第52章 殿中抗辯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35章 統合!第39章 勢在必行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57章 艱難困苦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54章 痛斥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63章 入宮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54章 大勢人心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99章 哀榮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40章 李祺教子第34章 東宮相邀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52章 殿中抗辯第45章 燕王世子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24章 喪鐘已鳴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59章 榮耀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59章 榮耀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35章 統合!
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30章 分省定額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54章 大勢人心第75章 請重修史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18章 斬九卿第52章 殿中抗辯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35章 統合!第39章 勢在必行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57章 艱難困苦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54章 痛斥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63章 入宮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54章 大勢人心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99章 哀榮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40章 李祺教子第34章 東宮相邀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52章 殿中抗辯第45章 燕王世子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24章 喪鐘已鳴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59章 榮耀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59章 榮耀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35章 統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