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心、理之學

大明國子監。

雄踞於大明士林的巔峰,全大明七成以上的進士出自這裡。

又因爲朱元璋規定,凡是落第的舉人都要進入國子監學習,即便是中不了進士的也能外放做官。

大明九成的縣丞以及各部主事、學諭皆是從國子監中選出。

誰在這裡成道,誰就握住了士林。

誰掌握了這裡,誰就控制了天下。

而朱元璋,即便他是皇帝,也從不曾真正控制這裡,否則今日李祺也不會來到這裡,代皇帝出刀。

李祺從車中步下,遙望國子監的大門,有些感慨,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李善長曾經也兼領過國子監之事,還在洪武十八年平息了第一次國子監之亂。

監門前立着一老者,見李祺下車後,拱手道:“久聞李學士之名,今日一見,果真芝蘭玉樹之屬,天門貴種!”

李祺心知這便是國子監祭酒,上一任國子監祭酒宋訥在洪武二十三年病逝,這位如今的祭酒名爲胡季安。

歷史上對他記載不多,但他是劉三吾的好友,且參與了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最終被凌遲處死,可知他亦是江南一派。

“下官本是凡俗孽種,不過是幸得陛下垂憐,尚配天家貴女,故有幾分運道罷了。”

人設的打造,要時時刻刻,不能忘記。

隨着李祺隨祭酒走近,所有人都在觀望着這位在朝堂之上,一戰成名的韓國公之子、當朝駙馬。

而後,幾乎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被李祺的眼睛所吸引。

他的眼睛,如山如海。

並不如同傳說中那樣渾身帶着尖刺,灼灼傷人,也不是那般銳利,而是柔而堅韌,就像是夾縫中生存下來的雜草,帶着無窮的生命力。

衆人再次想起了前些時日傳出的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怪不得能寫出這等明瞭善惡之語,真是不凡吶,縱然是與李祺敵對之人,也不禁暗歎。

待衆人簇擁着祭酒和李祺入了國子監學堂後,氣氛又是一變。

國子監中的士子已然各自安坐,烏壓壓一大片,皆着監生服飾,而後又不斷有人前來,坐於兩側,神情各異。

不時有監生交頭接耳,“翰林學士解縉竟然來了!”

“那個難道是東宮侍講齊泰?”

“那是……”

“竟然來了這麼多翰林院的學士!”

“他們雖然皆是有才之士,但若論儒宗學問,尚遠不如李學士,今日來此不足爲奇。”

“李學士乃是天縱之才,豈非常人能比。”

伴隨着鐘聲響徹,堂中頓時安靜下來,衆人都在等待李祺講經。

來到國子監,自然和朝堂上不同,先講經,後論道,無關乎生死,沒有那麼急切的要駁倒誰,講究的是道理,公理自在衆人之心。

李祺望着堂中黑壓壓的人羣,並沒有什麼緊張,他已經準備了很久,“今日講心理之辨,善惡之分。”

程朱之學乃是當今正統官學,而明朝最出名的聖人莫過於王陽明的心學。

而對於李祺來說,他認爲這兩種學問都有巨大缺陷,程朱之學主張由道問學,強調格物致知,即窮物理,強調學習知識的重要性。

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但離譜的在後面,程朱理學中,學習知識是爲了增強人的道德水準!

朱熹認爲人的道德水平必將隨着知識的增長而增進。

這簡直就和開玩笑一樣,這造成了理學的儒者最擅長誇誇其談,而且互相攻擊道德。

於是王陽明提出了心學,認爲不需要去格物學習知識,善惡道德,就在心中,這便是四句教。

心學是典型的唯心主義,接受了幾十年唯物主義教育的李祺,自然不可能全盤接受。

相比較來說,李祺更贊同朱熹的理學,不斷學習知識比感悟什麼心重要的多。

只要把學習知識的目的從增長道德水平,改成做事能力、發現客觀規律即可。

不過心學中關於善惡之體,以及知行合一致良知,李祺認爲相當的有價值,這種融合了心學做人和理學做事的學問,便是李祺今日所講的心理之辨!

“若學問愈盛則人愈善,那死於大明律的就不該是貪官污吏,而是黔首愚氓,自大明興盛以來,十數萬官吏死於坐法,欺民虐民,難道是他們不曾讀聖人之言嗎?”

“劉三娘子案,京中百姓多憐惜其遭遇,痛斥李氏宗族之惡毒,若一人之心如此,尚不知何爲善,然而千萬人之心皆如此,又是爲何呢?

不過是人心中的一點善意良知,使其生不忍之心,而這一顆人之天性不忍之心,卻在諸學子心中不見,何其謬也!”

“善惡之理,道德之教,在人心中,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爲聖賢。”

“此所謂,善惡之體!”

李祺所言,堪稱利劍刺芒,刺的堂中衆人坐立難安,即便是還沒有到論道辨問環節,也已經有人忍不住了。

“敢問李學士,依你之言,難道我等讀書明理還錯了嗎?”

李祺方纔所講種種,所舉的各種例子,實在是讓他們沒法反駁,現在也只能問這種刁鑽古怪的問題。

這個問題一出,實際上就已經承認李祺說的對,只不過想要讓李祺給讀書人一個臺階下罷了。

畢竟,你李祺自己也是讀書人啊!

李祺微微一笑道:“讀書明理自然沒錯,但要知道明的是何理,將理簡單的歸結於善惡道德,這纔是不對的。

凡夫俗子只有存在於本心中的一點良知,只於人有益,於國無用,這是小義、小善,稍縱即逝。

而讀書能夠知曉大義,通曉學問,治國平天下,這是大善。

從書中學習治國平天下之大道,這纔是朱子所說,格物致知,讀書明理。

若一個人要將終生都汲汲於尋求道德之教,吾便要問了,該是何等天生惡人,聖賢學說教化數十年,竟然依舊不能得善!

孔聖曾言,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這等不可雕的天生惡人,豈不當殺,以正世道乎?”

一言落下,滿堂皆靜!

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76章 有三問罪第35章 秋闈之事第23章 格物大道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90章 五年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25章 斡難河畔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27章 深藏功名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26章 聖君無過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68章 日本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23章 格物大道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57章 艱難困苦第49章 國有名王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32章 七星寶刀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30章 分省定額第67章 建文有罪第59章 飲馬長江第68章 廢帝而立第44章 最後一夜第44章 最後一夜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42章 皇帝所託第36章 閱卷若何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69章 何爲忠臣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54章 痛斥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45章 燕王世子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
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76章 有三問罪第35章 秋闈之事第23章 格物大道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90章 五年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25章 斡難河畔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27章 深藏功名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26章 聖君無過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68章 日本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23章 格物大道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57章 艱難困苦第49章 國有名王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32章 七星寶刀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30章 分省定額第67章 建文有罪第59章 飲馬長江第68章 廢帝而立第44章 最後一夜第44章 最後一夜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42章 皇帝所託第36章 閱卷若何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69章 何爲忠臣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54章 痛斥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45章 燕王世子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