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棄城者死

乾旱燥烈的風穿堂而過,吹得屋中衆人口乾舌燥,卻又驚惶無措,心中生出無盡的埋怨。

埋怨那些刁民,爲什麼不能安安靜靜的去死。

埋怨李顯穆,不過是死了幾個刁民,爲何非要揪着不放呢?

讓他們給那些刁民償命,這不是在開玩笑嘛,地上骯髒的泥巴怎麼和天上漂盪的雲彩相提並論。

可他們不敢說,媚上者必欺下,反過來也成立,不把下面人當人的,在更高級的權貴面前也不把自己當人。

濟南知府汗津津的說不出話來,心中卻生出一絲絕望來,知道自己這番話搞砸了,在和其他人的競爭中已經落了下風。

他強行收起膽寒之心,諂媚賠笑道:“撫臺說的是,百姓造反的確和我等山東官吏施政不力有關,下官願以功補過,以全名節。”

其餘衆人頓時色變,向濟南知府怒視過去。

皆心中暗罵濟南知府,自己捱了批評,眼看在競爭中落在下風,竟然選擇把他們全都拖下水。

伴隨着濟南知府這句話,屋中氣氛又是一變,從先前的凝滯已經徹底變成了互相猜疑。

李顯穆對這種狗咬狗的行爲不置可否,只微微點了點頭,便示意青州知府繼續講,六個知府以及兩個直隸州的知州紛紛講述着轄區內所瞭解的情況。

ωωω▲тт κan▲C〇

“撫臺,如今賊匪勢大,聚嘯山東,已經是生靈塗炭的局面,且每時每刻局勢都在崩壞,唯有儘早平定賊匪,才能還山東太平,您也好早日向陛下交差啊。”

“平定山東賊匪之事,本官心中自然有定計,爾等所要作爲的便是儘快聯繫那些縣中的豪強大族,值此艱難之時,那些士紳大族該爲了保衛鄉土而出分力。”

李顯穆將手中茶盞放在桌上,便見衆人都露出難色,自古以來驅馳大族是最難的,其中的利益勾結不知有多少,相對而言,壓榨百姓就容易的多。

“本官不論你們怎麼去做,又去做什麼,但本官這裡只看糧食和人,一切平定後,本官要看黎民百姓生計如何,其他的本官不管,你們……便好自爲之。

都下去籌集物資吧,爲了你們自己的命和滿門性命。”

平淡的說出這種殺全家的話,讓衆人又是一陣不寒而慄,紛紛臉色難看的出了巡撫衙門。

衆人走出去後,才各自低聲說着,“撫臺方纔的話……”

“要錢、要糧,又要百姓安定。”

“這就是逼着我們去找大族籌集糧草啊。”

李顯穆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很明顯,你們若是願意用自己和滿門的命去換治下大族的命,那也沒什麼。

濟南知府慘然笑道:“你們難道以爲我們還有別的選項嗎?若是有,我方纔在李顯穆面前又如何那般卑微呢?

還怕什麼得罪大族?

以前擔心得罪大族是因爲不願意沾染些事,以免日後影響了風評,繼續影響升遷和官位。

如今山東鬧的這麼大,就算是能位列前一半人活下來,難道你們以爲我們還有什麼前途嗎?

不過也就是苟延殘喘的活着罷了。”

他一句話戳破了所有人的幻想,何止沒有別的選項呢?

就算是能留下性命,日後也算是前途盡毀了,既然如此,又有什麼可顧忌的呢?

用那些大族的性命求一條生路不正是最正常的事嗎?

巡撫衙門中。

一衆欽差使團之人皆聆聽李顯穆訓話,甚至就連主導此番山東戰爭的壽春侯也在這裡。

李顯穆先對壽春侯拱手道:“侯爺,顯穆對軍事不太精通,具體排兵佈陣就交給侯爺了。

但關於此番戰爭,顯穆有些想法。”

幾人走到山東省的堪輿圖籤,李顯穆指着地圖說道:“在來山東前,陛下已經下令山東相鄰的幾個省紛紛做好抵禦的準備。

山東已經糜爛,卻絕不可再往其他省波及,所以此番我軍便要先尋機和賊勢主力作戰,將其主力擊潰後,大勢就掌握在我等手中。

在如今山東的各項賊匪勢力中,成分相當複雜,其中有被官府壓榨而不得不造反的百姓,還有本就是綠林中人,趁勢而掀起大亂的,前者尚且可以只誅殺首惡,原諒其餘人,後者則早已是泯滅良心的賊人,要全部誅殺才是。

但是。”

李顯穆聲音沉重了起來,“這二者問題都不大,對朝廷而言只不過一時之亂,真正問題大的是白蓮教!”

這三個字說出來,瞬間就讓屋中衆人難以呼吸,滿是凝重之色,“這些以教派凝聚的妖人,慣會迷惑人心,且其中教衆難以教化,又有極強的意志和嚴密的組織,是國朝的大敵,若是一個不慎,就會造成大禍。

須知,山東雖然廣泛傳有白蓮教,可並不是說其他地方就沒有,若是山東這裡久攻不下,必然會引發其他地方的應和。所以我們首先圍攻的便是號稱白蓮教的這幾股力量,要毫不留情的斬盡殺絕,搗毀其會壇,滅絕其教衆,而後將一切經書等全部焚燬,只要做到這一點,此番山東之事就不會鬧大!

我計劃從這裡將兩股白蓮教的賊匪擊潰,而後將其一路順着濟水往這裡追殺,到這裡便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再一舉殲滅,侯爺覺得如何。”

壽春侯望着堪輿圖上的山川形勢,先是點點頭,而後又低聲問了一句,“撫臺,從軍事角度來說,這沒有什麼問題,但是……”

“侯爺又何擔憂之處,儘可直言。”

壽春侯也不再猶疑,嘆息道:“曲阜在這條路上,若是這般驅趕賊匪,必然會導致曲阜招致危難,這等大事,末將不敢隨意做主啊。

前些時日衍聖公還送來信件,請求朝廷大軍前往保護孔府和孔廟,以免遭遇賊人的侵擾,可現在朝廷大軍沒到,賊匪卻過去了,這若是怪罪下來……”

即便是錦衣衛指揮使和東廠掌班也悚然一驚,縱然他們和文人一向不對付,但那可是衍聖公啊!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所以很多時候都要考慮政治因素。

有時候在戰爭中,明顯奪回都城不是最有利的決策,但爲了彰顯大勢,卻必須奪回都城,以告訴全天下,朝廷依舊有足夠的能力,唐朝便是如此。

再比如京城城牆極高極厚,其實是作爲誘餌的好城池,但若是誰真的敢把京城當作誘餌,那就該死了。

此番曲阜也是同樣的道理,從政治上來看,讓曲阜陷入危險之中,是相當不利的。

壽春侯有此擔憂也是正常。

李顯穆卻毫不在意的振聲道:“衍聖公深受皇室大恩,三代衍聖公皆受大明恩厚,豈能不知什麼是大事,什麼又是微末之節?

縱然遭遇些兵災又能如何?

此事由本官做主,若是陛下怪罪下來,本官一力承擔,侯爺不必擔憂,便按照本官所言去做就是。”

來山東的聖旨,李顯穆是可以節制一切人的,即便壽春侯也在他節制之中。

如今既然李顯穆願意承擔責任,壽春侯自然沒什麼可再說的,當即聽命行事。

李顯穆又琢磨了一下,想起了當初父親和自己說過的一件事,當即向各府、縣的官員發下了巡撫令,言辭頗爲嚴厲。

“自古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朝廷拜爲一地鎮守,守百里、千里之地,此乃重責,須知守土有責,王土不可讓,但凡諸縣令有棄城而逃者,死!家人流放!

戰死者,給予撫卹,擇一子蔭庇。”

這道命令瞬間在山東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棄城而逃就要死,不管你願不願意,都只能以身殉國。

從前這種規矩只在守城的將領身上用過。

現在李顯穆卻把他用在文官身上,這是從前未曾出現過的規矩,當即就有很多人不滿。

用很多人可能不夠準確,應該說九成文官都不滿意,甚至就連很多還沒有做官的讀書人都不滿意。

可李顯穆扣得帽子太大了,“爲臣者,當秉忠貞之節,城池失守而己身存,世上便有流言,言稱苟且偷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爲諸位所憂慮啊,城破殉國,豈非忠貞之舉?想必諸官生皆慨然願從也!”

想必你們都很願意爲大明殉國吧,李顯穆這麼說,誰難道還能說句不願意嗎?

只能暗地裡咒詛李顯穆。

就你李顯穆忠心,就顯着你對朝廷有忠貞之心,差不多就得了,真把大明當成你家自己了?

這是人家朱家的天下,和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一樁樁一件件發生在山東的事,李顯穆發佈的命令都被有心人傳回了京城,準備攻訐李顯穆。

但朱棣知曉了李顯穆在山東頒佈的這些命令,卻大笑出聲,連連稱讚,尤其是關於讓州縣文官和城池共存亡之令。

他當即讓內閣製作了聖旨,往大明兩京一十三省都發了一遍,徹底將這件事定爲日後的定例。

而後又發聖旨到山東大大讚揚了一遍李顯穆。

山東之中,如今卻正處於戰爭前的風雲欲來的凝重之中,朝廷精銳拿着那些大族賣血出的糧食,正士氣高昂。

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23章 格物大道第90章 太子尊位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68章 日本第52章 殿中抗辯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39章 勢在必行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6月底病中隨筆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48章 元宵之夜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9章 宗族社稷第55章 李祺之爲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57章 艱難困苦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27章 深藏功名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18章 斬九卿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38章 胥吏潘三第53章 掛冠而去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60章 皇帝后悔6月底病中隨筆
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23章 格物大道第90章 太子尊位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68章 日本第52章 殿中抗辯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39章 勢在必行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6月底病中隨筆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48章 元宵之夜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9章 宗族社稷第55章 李祺之爲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57章 艱難困苦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27章 深藏功名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18章 斬九卿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38章 胥吏潘三第53章 掛冠而去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60章 皇帝后悔6月底病中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