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飲馬長江

建文三年元月,朱棣從痛苦的失敗中掙扎了出來,他重整旗鼓,召開戰前會議,要再次南下,此後的歲月中,他無數次的回想起那一天,那是決定他命運的時刻!

李祺大概也不曾想過,他見到了道衍和朱高熾,然後說了一些話,便讓這二人的思維改變了一丁點,於是他這隻蝴蝶掀起的風颳到了北平,繼而影響深遠。

……

燕王府中,朱棣環視着自己的屬下,又回想起了那些死去的人,他出身天潢貴胄,從來順風順水,可起兵靖難以來,他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沒有一日無憂,他無數次的險死還生,這是一條無比艱難的道路,他走啊走,卻看不到光明的盡頭,曾經唾手可得的未來,似乎越來越遙不可及!

“打了這麼久的仗,本王贏過也輸過,可最後總是隻能退回到北平城中,如何才能夠攻破濟南,諸位都說說吧。”

屋中頓時一片沉默,濟南是靖難之役的轉折之地,一路高歌猛進的北軍進攻濟南失敗後,一敗再敗。

在經歷了這麼久的戰爭後,朝廷軍已然發現,他們甚至不需要嬴,只要不輸就夠了,以一地戰一國,即便是諸葛武侯也只能憾然而終。

如果有攻破濟南的辦法,現在他們就不會坐在這裡商討計策,而是已然南下飲馬長江!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又是道衍站了出來,古來能夠成就偉業的帝王身邊總會有一個這樣的人,他說話很少,但每次都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刻,決定整個集團的戰略走向!

他平靜的注視着所有人,而後道:“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呢?

難道是如同王朝更替那樣,顛覆整座天下,然後將舊王朝的宗王、勳貴、文臣、武將全部都殺死換上我們的人嗎?

自然不是!

諸王是殿下的兄弟,外戚勳貴是殿下的親朋,武將是殿下的袍澤,文臣則只奉命做事,我們的目標只有皇帝!”

所有人都知道,靖難是個幌子,他們就是在造反,可這麼赤裸裸的說出來,還是讓衆人如坐鍼氈。

可道衍和尚姚廣孝不在乎,他學了一身的屠龍術,就一定要捧一條新龍出來!

他沒有後代,不在乎榮華富貴,所以他無法無天,“從一開始,我們攻城略地的思維就是錯誤的。

八百年前,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提着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頭告訴皇帝李淵和整座天下,現在你們只有一個選擇!

而現在,勝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個!

那就是直撲應天,殺死皇帝,告訴天下人誰纔是天下之主!”

打開一扇門的辦法不僅僅是開鎖,還可以直接砸碎它,偌大的天下,南下的道路不僅僅是山東一條,古代攻城是因爲擔心繞過重城後被截斷糧道,可歷史上有多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城,繼而奠定勝局之事呢?

若是能夠突襲應天,而是攻入城內!

朱棣的眼睛亮了起來,可能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濟南尚且攻不下,堅固的應天怎麼可能攻得下來呢?

一旦久攻不下,糧道被斷,前後夾擊便是死無葬身之地。

可對他來說,應天才是最容易攻破的!

“此戰只有一次機會,有去無回,要麼死在路上,要麼攻進應天加冕爲帝,再無其他僥倖,整軍!南下!”

任何一個偉大的人,都有一種在絕境中敢於孤注一擲的勇氣,而那些在關鍵時刻退縮的人,只會成爲王者的踏腳石。

……

盛庸、鐵鉉、平安等人靜靜的在濟南等待着燕王的再次南下,伴隨着大勢的偏移,他們已然有絕對的信心讓朱棣再次折戟於此。

可很快他們就驚恐的發現,燕王朱棣竟然繞開了濟南,而是轉道渡河徑直撲向了徐州,那裡是中原門戶。

所謂自古彭城列九州,龍爭虎鬥幾千秋,無論是南下還是北上,古來多少英雄在此處爭鬥!

稍有常識之人,誰不知道,燕王劍指徐州,意在應天!

徐州位置如此險要,自然是城防堅固的重城,按理說足以抵擋燕軍,可圍魏救趙的關鍵難道在軍事上嗎?

徐州乃是應天門戶,倘若出現意外呢?

如果燕王再繞過徐州,繼續向南呢?

皇帝陛下的安危豈不是要受到威脅?

幾乎沒有猶豫,早已在濟南做好萬全準備的朝廷大軍放棄了所有的守城利器,星夜疾馳往徐州追趕燕軍。

終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朱棣重新將戰場拉回到了自己最擅長的野戰中,在藍玉死後,他便是天下第一的戰將,沒有了城牆的保護,又心焦皇帝安危,平安、盛庸等人頓時迎來了迎頭重擊。

朱棣在曾經的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他已經真正的瞭解了自己的敵人,明白他們的弱點,在廣袤平坦、一望無際的淮海,他率領着天下最精銳的騎兵,向南軍發起了一次次的進攻。

縱然他已然在戰略上佔據了主動,可戰場之上的情況瞬息萬變,他也遭遇了失敗,可命運終究垂青了他!

神奇的命運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死禍福,陳友諒不會想到他會死於流矢之下,劉邦不會想到胸口中了一箭竟然沒死,那些歷史上躊躇滿志的帝王,不會想到自己會英年早逝。

古來英雄豪傑信任自己的能力,可最終回首過往時,他們都會感嘆一句,“此天將興我!”

在靖難之役中,朱棣一次次的藉助突如其來的大風反敗爲勝,而今他到了山窮水盡之時,命運再次眷顧了他,擊敗了他的魏國公徐輝祖被調回京城,而盛庸等人則失敗了一個巧合。

長江以北最後一座重城揚州,竟然不戰而降!

這一樁樁的巧合,誰又能不說一句天命在身呢?

沉沉的黑暗恍然已然過去,大明的京城應天就在長江之後,那是流淌着光明與溫暖的天上之城。

他在許多年前離開了那裡,曾以爲終生不能回返,可現在他回到了這裡,帶着千軍萬馬。

無數的血與火在眼前閃過,那些死去的人,那些還活着的人,臉上都帶着如釋重負的神情。

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67章 建文有罪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21章 學府諸生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89章 立地成聖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76章 有三問罪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72章 永樂天下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68章 廢帝而立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48章 元宵之夜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35章 統合!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24章 諫言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34章 東宮相邀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
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67章 建文有罪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21章 學府諸生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89章 立地成聖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76章 有三問罪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72章 永樂天下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68章 廢帝而立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48章 元宵之夜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35章 統合!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24章 諫言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34章 東宮相邀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