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學府諸生

京中拂面而過的風中,已帶着深深寒意。

院中落了滿地的柳葉,枯黃泛着流離之意。

李祺推開窗戶,耳邊是系統喋喋不休的聲音。

【你在京中百姓、士子中的聲望增加了,聲望+1,當前聲望56。】

【你在國子監中聲名大噪,聲望+3,當前聲望59。】

【你在士林中聲名鵲起,想要一睹你風采的士子洶涌而來,聲望+6,當前聲望65】

【由於你的聲望增加,官位提升,皇帝給予了你更多的信任,天下人更加重視你的家族,李氏家族聲望+20,當前聲望-30。】

通往巔峰的道路上,總是屍山血海,累累白骨。

朝堂之上的大事傳到了民間,兩位尚書一朝滿門被斬,牽連到的京中官吏有四十六家,李祺的聲名藉着這累累骨血,在京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隨之而來的是士林中的滾滾聲望。

幾乎每一個瞬間,都有【聲望+0.0000001】在系統中跳出,只不過沒達到1點不會通知他而已。

“駙馬,今日是去東閣,亦或諸部?”

一陣沁香之氣自身後襲來,而後溫柔的擁住李祺。

李祺如今的職事官是東閣大學士,這是主職,只是身上還兼着諸多的差使,所以他既可以去東閣點卯,又可以去諸部衙門清查。

“詹李之案方纔了結,此時不宜再有大事發生,恰好國子監祭酒邀爲夫往國子監講學,正合爲夫心意,父皇想必也樂見其成。

畢竟,李原名死在了一場學問辯論中,士林正駐足而視。”

清查蒙元舊俗之事,本就是從楊靖案中來劍指詹徽、李原名二人的藉口。

最重要的是打擊士林和宗族,繼而讓李祺自己揚名立萬,聚攏門徒,成爲當世儒門大宗師。

最終爲兒子李顯穆鋪路。

閣老的兒子被稱爲“小閣老”,聖人的兒子被稱爲“小聖人”很合理吧?

等到李顯穆長大就可以直接繼承李祺的士林地位,繼而成爲一腳踏士林,一腳踏朝堂的真正的大佬!

既有聲望,又有官位,到了那個時候,李氏纔算是真正復興!

如今國子監祭酒送來拜帖,請李祺去大明最高學府講學,這便是給李祺揚名的機會,再進一步便是進宮爲皇帝講經,以及著書立傳。

這是明顯的示好,又是考驗。

屆時會有許多翰林院的士子前往,在一衆英才之中,能否卓然而立,那是要憑藉真本事的。

“太子兄長從洛陽送信回來,過年時不回京城,就在洛陽停留,待開春大地消解後再回京,大致是二月末三月初時。”

李祺手一頓,輕嗯一聲以做應答。

他能看得出來朱標有意將自己收入太子宮,如同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鴻學大儒,作爲將來建文天下的班底。

可惜。

天意如刀!

古來英豪多憾事,朱標建文天下的大願,終歸是鏡中花,水中月,一場空而已。

李氏不會站在一艘註定沉沒的船上。

……

作爲如今京城中輿論的焦點人物,李祺剛出府,消息就已經傳的到處都是,公主府前甚至有不少人在特意等着他。

見他出府,立刻上前來。

“景和公安好。”

“景和公痛斥李資善,我河北士子無不振奮。”

“李資善妄爲天下儒宗,不過笑人耳。”

李祺笑着一一回應。

這些人大多數是北方士子,自清查蒙元風俗以來,李祺的政治站位便逐漸明確。

他是在有意識的針對江南文人,即江西、直隸、浙江三省,這是大明科舉最興盛的三個省,號稱奪盡天下文氣、處處書院、家家詩書,每年科舉中,七成以上的進士,都來自這三個省。

這是從南宋時期就沉澱下來的底蘊。

李祺的政治站位,自然而然的讓江南之外的士子開始向他靠攏,在他三言兩語逼死李原名後,這種靠攏到達了巔峰!

因爲他是大明建國以來,可能出現的,第一個學識深厚、出身江南之外的大儒!

大儒掌握着儒家經書的解釋權,是儒門正宗大道,其他的便是八百旁門。

在地域意識極其明確的古代,大多數的北方士人想要拜師大儒是非常難的。

而現在,士林中將有一尊巨頭是來自江南之外的!

雖然他出身外戚、家族身負大罪,讓他有些不夠完美,但在這種江南文人橫壓天下的時代,已經足夠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這位駙馬的官職太低了,只是一位正五品的大學士。

若是一位正二品的尚書,能夠在官場上爲門徒保駕護航,那就完美了。

希望李祺能夠證道的士子,堪稱茫茫多。

“還請諸位讓出條行路來,同僚相邀,不好遲往。”

衆人嘩啦啦讓出通路,李祺的車架往國子監而去。

“同去國子監!同去國子監!”

士子們呼朋應伴往國子監而去,甚至翰林院以及諸部亦有許多人往國子監而去。

真可謂,一人動,而引滿城風雨。

李祺坐在馬車中,聽着車外的喧囂聲音,他看到了那些在街頭巷尾的錦衣衛緹騎,他知道那都是朱元璋派來的人。

朱元璋性格就是如此多疑,縱然對自己的兒子也是如此。

朱標大概是歷史上少有的,東宮府臣完全由皇帝大臣擔任的太子。

那些人都是他父皇的臣子,不是他的。

所以他阻止不了朱元璋做任何事,只能戰戰兢兢,而後垂淚。

有時候不得不感慨造物主的神奇,朱元璋和他的子孫,真是完全不同。

朱元璋之後,朱家的皇帝大部分皆是有情之人,厚待功臣的永樂,只娶一妻的弘治,唯愛萬貞兒的成化,這些朱家皇帝對信任的人是真的好。

“統御着整個帝國的巨龍,已然蒼蒼老矣,卻依舊牢牢把握着每一絲權力,再偉大的人物,暮年也不過如此,曾經那個高喊着光復中原,重開唐宋之天的英雄,再也回不來了。”

李祺一直期待着朱元璋去世,即便等到那時,他也不剩幾年能活,但他依舊期盼着。

因爲——

他也想舒服的活着,哪怕只有一日。

馬車停了下來。

國子監到了。

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54章 大勢人心第55章 李祺之爲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65章 燕王何意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48章 元宵之夜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54章 痛斥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26章 聖君無過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59章 榮耀第190章 五年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76章 有三問罪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39章 勢在必行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31章 尊位大成6月底病中隨筆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67章 建文有罪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45章 燕王世子第25章 儲君之位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99章 哀榮第21章 學府諸生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28章 意滅靖寧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60章 皇帝后悔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
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54章 大勢人心第55章 李祺之爲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65章 燕王何意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48章 元宵之夜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54章 痛斥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26章 聖君無過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59章 榮耀第190章 五年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76章 有三問罪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39章 勢在必行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31章 尊位大成6月底病中隨筆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67章 建文有罪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45章 燕王世子第25章 儲君之位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99章 哀榮第21章 學府諸生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28章 意滅靖寧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60章 皇帝后悔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