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耆老進京

李祺主職乃是東閣大學士,是以大部分時間都在宮中當值,間或去國子監以及翰林院教授。

同時他派人去查靖寧侯府的坐法之事,這一查便查出了累累之事,其條目之多,科目之雜,簡直駭人聽聞。

剋扣士兵鹽鈔軍糧、上位賞賜、屯種產出,這都算是平常之事,他還逼令得罪了他的士兵自縊,有士兵前往京城告狀,卻半路被抓回去處死,至於麾下“奸宿”士兵妻子的就太多了。

他還從軍中抽調士兵充當家僕夥計幫自己做買賣,以及充當苦力使用,這一條反而不算是什麼,因爲所有勳貴都在幹,李善長也幹了。

最離譜的一件事,他曾在駐守廣西期間壓迫地方官府,榨取地方百姓,導致廣西百姓造反三次,他反而藉着鎮壓叛亂而升官加爵。

他的爵位官帽上皆是累累大明百姓的骨血!

李祺深吸一口氣,果然!

這些勳貴每個人的身上都是累累血債,殺個十次、百次,不成問題。

“這些事若是捅到御前,葉昇豈有再生之理?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要讓誰來將這些事捅到御前了。”

李祺自然不會自己去做,楊靖、詹徽、李原名三人密謀構陷韓國公府之事,無人知曉。

其他人只以爲是政治鬥爭,而不會想到是復仇,但葉昇不一樣,誰都知道李祺和靖寧侯府有血仇。

李祺在這件事上要避嫌。

若是大明的其他時期,可能需要御史彈劾,但在洪武時期,還有一羣更好的人選——

耆老!

“葉昇,迎接狂風暴雨吧。”

……

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初三,一羣來自廣西的耆老乘着車,叩響了皇宮的大門,狀告靖寧侯葉昇!

此事迅速引起了皇帝的重視,派人將一衆耆老接進了宮中,又下令將靖寧侯葉昇收捕,押入錦衣衛詔獄。

任誰都沒想到,僅僅十日之後,宮中便降旨,要三法司、諸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通政司等閣部重臣進宮庭審靖寧侯。

實際上在得知有耆老進京告御狀時,整座京城就已經沸騰起來了。

實在是大明朝的耆老太過特殊,不是前朝那些禮儀性的稱呼,而是實實在在的統治階層。

由於朱元璋對大明官僚極其失望,於是寄希望於鄉賢耆老,他曾經說:“耆老年紀大,經歷的事、聽過的事都多,善惡、難易的事情,他們都知道,用他們來處理問題就能讓社稷昌盛。”

朱元璋給予這些耆老許多特權,比如耆老有權推舉“孝廉”,還有司法權,可以處理鄉間的官司糾紛,以及最重要的監督官員的權力,即,後世在網上盛傳的大明百姓可以綁縛官吏進京告狀之權。

李祺本人對這項制度是相當的嗤之以鼻,但凡一個後世之人,都知道這些所謂鄉賢擁有了權力之後,根本不會監督官員,只會和基層官吏勾結起來,變本加厲的殘害普通百姓。

可惜這項制度同樣出自至高的皇權,歷史上是朱元璋駕崩後才廢除的。

作爲皇帝秘書的大學士,李祺自然奉旨進宮,三三兩兩的官員在宮門前踱步,不多時羣臣進宮,陛至奉天殿中。

奉天殿中已然候着一羣老者,個個鬚髮灰白,臉上滿含疲態,衆人心知這便是來自廣西的耆老。

李祺只遠遠瞧了一眼,就收回了視線,好似此事與他全無干系一般。

待羣臣皆以入殿,皇帝從後殿走出,李祺隨着衆人山呼萬歲,靖寧侯葉昇便被五花大綁的提上殿來。

李祺微微眯眼,葉昇再也不復當日奉天殿外的桀驁尊貴之狀,頗爲狼狽,渾身上下處處是傷,以及乾涸的血跡和疤痕。

羣臣看到葉昇的慘狀,皆是一驚,心知陛下這次是動了真怒,靖寧侯可能要完了。

“十日前廣西耆老狀告葉昇,朕便派遣錦衣衛去查了一番,真是不查不知道,這葉昇可真是朕的好臣子啊,竟敢瞞着朕做下那麼多喪盡天良之事!

把葉昇的罪狀當着滿朝大臣的面都讀一遍,讓他們都好好聽聽,這就是大明的公侯!”

聽到皇帝甚至自稱爲“朕”,羣臣更是駭然的訥訥垂首,心中則紛紛給靖寧侯判了死刑。

伴隨着太監陰陽的聲音響徹在殿中,一條、十條,密密麻麻,簡直念都念不完,聽的一衆文臣只覺膽戰心驚,紛紛震驚的望向靖寧侯。

腦海中只有一個想法——“靖寧侯這是瘋了?怎麼敢這麼做?你以爲你是皇子嗎?”

而殿中的千戶、百戶中則不少人冷汗涔涔,因爲靖寧侯做的事之中,有的他們也在做。

出宮後就安排人,趕緊把首尾都處理掉!

靖寧侯被堵着嘴說不出話來,但臉上驚恐的神情已經證明這些都是真的。

太監將罪狀宣讀完畢,殿中氣氛幾近凝固,靜的幾乎落針可聞,皇帝的怒氣在積攢,羣臣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生怕因爲君前失儀而成了皇帝的出氣筒。

良久。

朱元璋猛然從上首將銅令拋下來,直接重重砸在了葉昇身上,怒吼道:“這就是咱欽封的公侯!

葉昇!

世襲罔替的爵位厚祿給了你,是要你扶保社稷,忠誠皇室天下,可你這孽畜,所作所爲,可有一丁點爲天下而爲的嗎?

你辜負了咱!”

葉昇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只能不住的磕頭,希望皇帝能夠看在過往功勞的份上留他一條命。

李祺束手,漠然而視。

此事由他一手推動,乃是依大勢而爲。

朱元璋本就準備要尋個理由將葉昇拿下,如今這上好的刀子送到面前,又哪有棄之不用的道理呢?

李祺此局,上承皇帝天心,下順萬民之意。

葉昇所犯之事,一旦廣播朝野,必將引天下羣情激奮,請殺葉昇無窮,絕不會有人膽敢爲之求情,皇帝只需要順勢而爲即可。

葉昇之事,其餘諸勳貴亦多有。

必然心生懼意,暗室籌謀,便生反意,又有黨徒相連,淮西勳貴便能牽連至盡。

藍玉黨案將是一樁有確切證據的大案,皇帝定然能夠想到這一層。

而一切的開端便是——葉昇要死!

李祺只要葉昇死,一是報仇,二是拿成就值,至於淮西勳貴中其餘各家的下場,本來也活不了,與他無關!

韓國公府早已覆滅,如今的李氏,走的是士林之道,是詩書傳家之路。

殿中衆臣只將目光落在葉昇身上,李祺卻嗅到了滔天的血海洶涌而來。

藍玉案。

開始了。

這輩子誰能活,誰會死,只有天子才知道了。

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35章 秋闈之事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35章 統合!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40章 李祺教子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47章 不足與謀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63章 入宮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6月底病中隨筆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42章 皇帝所託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18章 斬九卿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57章 艱難困苦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51章 但行好事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22章 心、理之學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06章 破局之道
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35章 秋闈之事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35章 統合!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40章 李祺教子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47章 不足與謀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63章 入宮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6月底病中隨筆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42章 皇帝所託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18章 斬九卿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57章 艱難困苦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51章 但行好事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22章 心、理之學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06章 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