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

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

李顯穆怒斥衍聖公無恥之事,必將風行於天下,並在大明掀起一陣陣催人的狂風驟雨。

在此之前,從不曾有正二品的高官,況且是儒門子弟,對衍聖公這等公然不敬。

李顯穆無暇顧及未來風雨,只同壽春侯一路追殺白蓮教衆。

白蓮教於山東傳教百年,自然也並不是好相與的,官兵即便能憑藉着優勢每每得勝,可在羣衆基礎強大的白蓮教面前,卻總抓不到白蓮教高層,不多時便又是洶涌人羣人海。

得勝卻不能推進戰線,己方精銳還一直損耗,每日糧草等消耗皆是天文數字,讓壽春侯頗爲頭疼。

李顯穆敏銳意識到,朝廷是困頓於民心之上,即便不願意承認,可在山東,白蓮教比朝廷更得普通百姓的民心。

“權力沒有空白之處,官府不去佔領,非官方的團體組織就會進入。”

李顯穆意識到,現在的山東就是如此。

往日裡有豪強大族作爲朝廷觸手還不明顯,可如今朝廷在山東的基層統治力量崩潰後,白蓮教建立了以教團爲核心的基層組織。

於是白蓮教反而能汲取民間的力量,朝廷陷入了百姓的汪洋大海之中。

於是李顯穆果斷開始收攏流民,重新建立戶籍,將府、縣百姓皆納入管控之中。

用政治、經濟手段和軍事相結合,纔算是斷了白蓮教恢復之根,官兵開始節節獲勝,並取得明顯戰果。

如此這般,朝廷又與山東蜂擁而起的各路義軍大戰三次、小戰九次,終於打散了、剿滅了大部分本就是臨時起意的義軍,抓獲大大小小的賊匪首領二十多人,悉數往京城押送而去。

最後只剩下戰鬥力最高、組織最嚴密、反抗意志最堅決的白蓮教。

同時也是這次山東大亂中,最讓李顯穆、壽春侯等人爲之忌憚的。

三次大戰中,有兩次都是和白蓮教廝殺,先後破了其十數萬大軍,如今已然是強弩之末,被圍困在山東過濟寧的塔山和高平山之間,依靠天險來抵擋朝廷大軍。

但誰都知道,缺衣少糧的白蓮教,盤踞在山上,是絕對熬不過這個冬天的,而下山是不可能的。

山東已經漸漸在恢復正常秩序,不再是李顯穆剛剛巡撫山東時那般混亂,塔山和高平山的山下則堅壁清野,白蓮教得不到任何補給,又時不時有官兵騷擾,等到朝廷官兵搬來攻城的大炮、投石車等物,怕是等不到冬天,他們的死期就要到了。

對白蓮教而言,局勢可謂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生死存亡之時。

李顯穆和壽春侯等人穩紮穩打,絕不給賊匪半點機會,一門門火炮從京城以及各處衛所調集來。

既然白蓮教不下來,那朝廷便轟山,把那些建立在山上的據點,砸個稀巴爛!

塔山山寨。

一衆白蓮教高層皆垂頭喪氣,眼中已經漸漸充斥絕望之色。

“教主,官兵實在厲害,兄弟們衝不下去,只能白白送死,這可如何是好?”

“是啊教主,眼見寒冬將至,山上本就清冷,弟兄們沒有厚衣服,怕是風寒就能凍死一片人,糧食也快要耗盡了,實在堅持不住。”

“若勢不可殆,屬下就帶着兄弟們和官兵們拼了,好過在這裡白白等死。”

李顯穆從一開始就說過,其他義軍只要不做下大惡,便只誅首惡,而白蓮教則一個不留。

這種殘酷的態度,讓白蓮教戰鬥意志高昂,可對於切斷白蓮教的力量供給,也有奇效。

白蓮教主臉上也滿是疲憊之色,感慨道:“數月前,我們在山東起事,旬月之間,便聚嘯了十萬大軍,在山東縱然交錯,那時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北上京城、南下江南,頗有天下在手之感。

可沒想到從李顯穆入山東,局勢陡然變差,僅僅短時,這裡竟然搖身一變,要成爲我們的葬身之地了嗎?

我不明白!

這明廷在山東民心盡失,無生老母、聖主明王明明已經眷顧了我,爲什麼要又殘忍的收回,難道現在還不是建立地上國的正確時機嗎?”

這一番話讓堂中衆人情緒更加低落。

白蓮教主身側坐着個姿容清麗的女子,瞧着二十餘歲,環佩着白蓮教聖女特有的服飾,見老師以及衆人低落,當即振聲道:“老師、諸位同道,如今未必就沒有生機,須知我們手中還扣着明廷的衍聖公。

他是聖人的後裔,天下讀書人的名望所在,我們白蓮教自然不在乎,可明廷卻不敢不在乎,那些儒生最是虛僞,若是我們以衍聖公威脅,必然可以求得一條生路。

山東還有無數信徒,是朝廷殺也殺不完的,只要能離開塔山,我們便可化整爲零,深藏於山東,等待日後再起事!” 白蓮教的組織特性確實殺不完,這個教派就像是一個開放了源代碼的程序,誰都能拿來用。

如今白蓮教主和白蓮聖女等一羣人被困在塔山上,可在山東民間,可能還有十幾個、二十幾個白蓮教主,他們可能叫什麼“聞香教”、“青陽教”,但實際上都是白蓮教。

隨着白蓮聖女的言語,衆人眼中燃起了一絲希望之光,“聖女,那個衍聖公真能那麼有用?”

“諸位同道對儒門讀書人瞭解還是少了些。”白蓮聖女輕撩眉間碎髮,肯定道:“這些儒門讀書人最是虛僞,即便心中對衍聖公再如何看不上,但面上也要尊崇着,畢竟衍聖公是他們祖師爺孔子的後代,他們把孔子捧成了功勞萬世的聖人,那就得善待孔子的後代。”

白蓮教主遲疑道:“可聽聞那位山東巡撫李顯穆,對衍聖公很是不屑,甚至在曲阜公然批評衍聖公不殉國是貪生怕死。”

“那他敢讓衍聖公出事嗎?”白蓮聖女極有把握的輕笑道:“衍聖公殉國不殉國,那時衍聖公的事,他縱然批評,可他敢親自把衍聖公弄死嗎?

若是衍聖公因爲他而死,天下的讀書人都饒不了他,即便狗皇帝再寵信他,也要顧及天下讀書人的想法,不得不懲戒他。

李顯穆這次巡撫山東,已經立下了大功,回京後一定會被提拔,可若是衍聖公死了,他不僅不會被提拔,還會受罰。

他那麼聰明,不可能想不到,所以必然受我們脅迫。

除非他真的忠誠到,願意爲了明朝廷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和名聲。

但可能嗎?

我們已經沒有威脅,他又抓了那麼多綠林好漢,義軍首領,殺不殺我們已經影響不大。

他若是選擇保全衍聖公,既能受到天下讚譽,又能得到潑天的功勞,何樂而不爲呢?”

白蓮聖女這一番分析有理有據,不僅僅考慮到當前現實,甚至還考慮到了人心、權謀,可謂是人生的高光。

白蓮教主和一衆白蓮教高層幾乎瞬間就被她說服了。

“就依照聖女之言,派人下山去和李顯穆商議,若是願意放我等一條生路,便將衍聖公放歸,否則,便玉石俱焚!”

白蓮教使者很快下山入了明軍大營中,將白蓮教的訴求向李顯穆等明軍高層敘述了一遍。

軍帳中一片寂靜,白蓮教使者被帶離帳中,在帳外等候。

良久李顯穆施施然問道:“侯爺如何想?”

壽春侯所思所想完全和白蓮教聖女一樣,躊躇道:“白蓮教大隊被斬斷,只剩下這些殘兵剩勇,翻不了天,衍聖公事關我朝文脈,若是有失,怕是要被責難,本侯以爲,答應白蓮教的訴求,可以。”

壽春侯後,李顯穆又問了其他帳中諸人,所有人想法都和白蓮教聖女所想如出一轍,認爲換回衍聖公是可行的,白蓮教已經掀不起風浪來。

事實上從李顯穆問這個問題時,就不會有其他答案,正如白蓮聖女所設想的,在大明朝的臣子中,幾乎沒人敢承擔讓衍聖公死的責任,換用衍聖公幾乎是唯一一條路。

衆人皆將目光投向李顯穆。

卻見到李顯穆沒說話,好像在走神,有人試探問着,“撫臺?”

這次山東的軍政最高總指揮是山東巡撫李顯穆,一切命令都要他下令。

別看現在帳中衆人都齊聲一致,但李顯穆完全可以否決,本來衆人都覺得李顯穆不會否決的,可現在望着李顯穆的神情,心中卻升起一絲絲不安。

當初曲阜之時,他們以及整座天下,現在都知道李顯穆對衍聖公很不滿,可再不滿,也不能這個時候犯渾啊!

難道真要手中沾染衍聖公之血嗎?

不會吧?

那些親近李顯穆的人,心中不安愈發濃重,終於忍不住道:“撫臺,不如我們往京城向聖上呈上奏章,詢問聖上的意見?”

說是詢問聖上的意見,可誰不知道,聖上無論心中怎麼想,都只能有一個意見——換回衍聖公!

“不可!”

一直沒說話的李顯穆幾乎立刻出聲否定了這個辦法,“聖上派本官來山東,便是處理大事的,若是事事都推諉於聖上,豈非失職?”

他心中暗道:尤其是這等事,告知聖上,豈非讓聖上背鍋嗎?

(本章完)

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63章 入宮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54章 大勢人心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59章 飲馬長江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63章 聖朝以孝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21章 學府諸生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54章 痛斥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48章 元宵之夜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58章 道衍和尚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75章 請重修史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63章 入宮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62章 面見朱棣第89章 立地成聖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56章 愛子情深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58章 大勢已定大寫一個慘,住院了
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63章 入宮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54章 大勢人心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59章 飲馬長江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63章 聖朝以孝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21章 學府諸生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54章 痛斥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48章 元宵之夜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58章 道衍和尚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75章 請重修史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63章 入宮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62章 面見朱棣第89章 立地成聖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56章 愛子情深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58章 大勢已定大寫一個慘,住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