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

李祺回到公主府中,臨安公主還不知道方纔之事。

她抱着已經三個月大的李顯穆來到書房中,“駙馬,今日太子哥哥送信來,說你上次寫的《蒙元風俗考》新穎有趣,讓他大開眼界,稱讚你是當世第一元史大家,待來年開春他回京後,讓你在宮中開經筵,好好爲皇子皇孫們講講前朝之事。”

陡然聽到朱標的名字,李祺一時竟有些恍惚。

金陵、應天、南京乃是歷朝古都,號稱有興王之氣,但唐朝劉禹錫曾寫下“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之詩,又因金陵王朝總是短命,讓此地蒙上幾層陰影。

朱元璋早有遷都之心。

於是派朱標出巡西安洛陽,考察遷都事宜。

但人算不如天算。

李祺知道,來年開春朱標回來後,就會一病不起,於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病逝,仔細算算,竟然只剩下幾個月了。

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情,他也只能提前做好準備,以應對即將到來的政壇大變。

況且藍玉案是個清剿仇人的大好機會,靖寧侯府逼死他三妹妹的事情,他永遠不會忘記。

“駙馬!夫君!”

臨安公主見到李祺竟然出神,又喚了兩聲,李祺回過身來笑道:“等太子回來再談,這次進宮父皇可有說什麼?”

臨安公主爲李祺親手奉上熱茶,道:“父皇說最近國子監學子在不斷聯名上書,彈劾你的官員級別也在變高,不過他都沒有理睬,讓你繼續辦案即可。”

詹徽加上那些宗族培養出來的官員都在發力,如同雪花般的彈劾奏章飛往宮中。

但一直沒能將李祺逼出來,所以纔有了今日國子監學子直接面對面逼宮之事。

李祺知道,皇帝對他這麼快就能引來大批士子反對是非常滿意的。

他是皇帝手中的刀,若是他和士林一團和氣,那皇帝就要降下雷霆之怒。

而現在這種情況,主動權則握在皇帝手中,他想要保李祺,就可以用威望按下不表,想要殺李祺,就可以“順從民意”。

朱元璋自然也看過蒙元風俗考,對李祺想要做的事情大致明白,接下來只等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上鉤,做李祺的對手即可。

對皇帝來說,任何一個享譽士林的人都可以充當李祺的對手,他的目的是在士林中立起一杆皇旗!

可對於李祺而言,這個人只能是李原名!

所以他搞出了劉三娘子案,要牽連李原名,只是這還不夠,此案的作用是打草驚蛇,讓李原名生出報復之心,真正的殺招還在後面。

李祺的手指落在一張宣旨之上,上面寫着三個鐵鉤般的字——“繼承法”。

щшш _тTk Λn _¢o

“李原名,你這隻陰溝裡的老鼠,竈臺下的蟑螂,永遠都見不得天光,這次就讓你最信任的學生,來把你趕到青天白日之下!”

……

李府,正堂。

李原名坐在堂中,左右各坐着五六人,有身着官服的,有身着國子監監生服飾的,皆是李原名的弟子。

“老師,李祺步步緊逼,若是再讓劉三娘子案發展下去,豈不是綱常不在?道理不存?”

“李祺此番在京中揚名,聲勢必然大振,那些北方蠻子若是都聚集在他麾下,豈不是道統衰微之相?”

皇帝對李祺的迴護之心昭然若揭,而李祺要麼在公主府,要麼在刑部,無論怎麼罵都不露面,讓衆人無可奈何。

今日前往逼宮,卻讓李祺揚名,衆人越想越氣。

李原名沒想到李祺沒有被逼出來,反而自己的學生先上門逼自己上書了。

他是不想這麼快親自出手的,這樣只會讓李祺有防備之心,但細細想來,竟然不得不親自出手。

今日之事他已知曉,李祺的確是有驚人的才華,若是再發展下去,定然是一尊能夠聚攏門生的大儒。

尤其是那些本就處於邊緣的北方學子,定然會主動拜到他的門下。

他本來以爲只要御史彈劾,加上國子監學子聯名上書,李祺就不得不現身迴應,而後他便能用深厚的學識,將李祺擊潰。

但皇帝將這些都壓下來了。

今日李原名的學生上門找他出山,是因爲大明朝堂上的一條規矩,平日王不見王,但一旦九卿級別的官員親自上書彈劾,那另外一人就必須要回應。

詹徽之所以不出手,是因爲他乃是現任的吏部尚書,出手有結黨的嫌疑,讓李原名這個已經致仕又有巨大聲望的大儒出手,再好不過。

“我等皆是人微言輕之輩,不被上位重視!

老師聲望著於四海,德行昭如日月,曾高居廟堂之上,乃是九卿之首,執掌天下禮教,又於士林著書,天下不知多少學子仰慕。

如今天下之人皆在看着老師,若是老師願意振臂一呼,天下士子必將羣起響應,上位必將重視,李祺也不再能躲躲藏藏,只能露面!

老師!

爲了朱子之學,爲了天下大道,爲了綱常倫理,還請老師出山啊!”

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話,頓時引起衆人熱血翻騰,齊齊朗聲道:“請老師出山!”

可李原名在猶豫!

他揪着自己精心打理的鬍鬚,深深皺着眉頭,猶豫不決,難以下斷。

他認爲自己是籌畫的謀士,是帷幄中的利刃,是一言而勝百萬軍的智者,而不是衝鋒陷陣的莽夫,不是持刀泣血的武將。

他在血腥的洪武年間一路走來,身邊的人來來去去。

當初在士林中聲望遠勝過他的宋濂,被流放至死;當初權力遠勝於他的胡惟庸被賜死;當初根本瞧不上他的李善長,亦在他的推動下公府覆滅,家破人亡。

只有他最終安然致仕,享受着天下學子的敬仰。

人總是會美化自己,李原名一輩子玩弄陰謀詭計,躲躲藏藏,他只覺得自己聰慧了得,不會覺得自己懦弱不堪。

沒想到,臨了卻被李祺用堂皇大道逼迫到了這裡。

古來那些足智多謀的謀士爲何只能屈居人下!

因爲能夠引領天下作爲領袖的,要有一馬當先的勇氣。

陰謀終究是小道。

朱元璋爲何欣賞李祺,因爲不論李祺懷着何種心思,可他敢於上陣一搏!

李原名往日極是享受學生仰慕的目光,可今日卻只覺灼灼若流火。

今日若是不答應衆多學子的請求,他可能會大失人望!

又想到那些因爲劉三娘子案而牽連下獄的官員,李祺鋒刃的寒芒幾乎已經要指到他的面目之上。

百般計算,猶豫躊躇,最終李原名還是隻能應下,“爲師會親自上書陛下,請求嚴懲李祺!”

堂中頓時響起一陣歡呼,而後歸爲齊齊一聲:“弟子爲老師賀!”

……

吏部尚書府,詹徽正在用餐,管家匆匆走進將李原名決定上書的事情傳來。

詹徽感受着鋪面而來的寒意,輕聲自語道:“資善公,希望你一個人就能收拾掉李祺,若是本官也要出手,那事態可就不容易控制了。”

他擔心皇帝的視線會垂落下來。

院中有寒鴉悽切,俄而響起下人驅趕的聲音,聲聲入耳縈繞不絕。

詹徽只覺心中有絲絲寒意。

————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爲?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國風·鄘風·相鼠》

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18章 斬九卿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47章 不足與謀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20章 千里孤墳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20章 千里孤墳第43章 前奏之曲第37章 李祺收徒第31章 尊位大成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
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18章 斬九卿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47章 不足與謀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20章 千里孤墳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20章 千里孤墳第43章 前奏之曲第37章 李祺收徒第31章 尊位大成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