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王賁的教導

少府留下來的卷宗有很多,其中也有不少繁雜的賬目。

以前就算自己任職少府丞,其實也很少能夠看到這些賬目。

有內侍不斷送來卷宗,一卷又一卷地放在了公子扶蘇的桌案上。

這些卷宗幾乎都快要將公子扶蘇淹沒了。

直到入夜,扶蘇依舊在書寫着,其中有許多賬目都是以前沒有接觸過的。

王棠兒看着丈夫一卷卷地翻閱竹簡,而且目光極其快,看完一卷之後做好記錄,而後立刻看第二卷。

直到夜色深了,見到扶蘇擱下了筆,王棠兒這才端着一碗熱乎的麪條上前。

她低聲道:“這麼多竹簡,都快堆成山了。”

扶蘇回頭看了一眼,小道:“我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賬目沒有處置。”

翌日,公子扶蘇的大婚剛過去兩天,章臺宮依舊是休朝的,今天也沒有人來廷議。

扶蘇來到少府的官衙,推開的時候見到府內空空,今天沒有官吏來這裡值守?

不過多走了兩步,扶蘇注意到了一個人影正坐在府內打着瞌睡。

再上前兩步,扶蘇看清了對方,低聲呼道:“程邈。”

聞言,程邈稍稍睜開眼,有些懵地看了看眼前的人,而後忙提起精神行禮道:“公子。”

扶蘇將幾卷書放在上座,那是少府令平時所坐的位置。

而後,扶蘇開始看整個少府,巧就巧在這個少府的隔壁就是丞相府,兩個府是連在一起的,就隔了一堵牆。

即便是朝中休朝了,隔壁的丞相府也有不少人在走動,只要這個國家還在運轉,丞相府應該就不會關門。

扶蘇道:“你怎麼在這裡了?”

程邈回道:“自公子成婚之後,右相就讓臣來這裡了,如今臣任御府令,乃少府之官吏,聽從少府令與少府丞吩咐。”

見公子正在看着這裡的書架陳列,他又道:“右相還說了,若公子有何需要的,臣也可以告知右相。”

扶蘇道:“右相有心了。”

程邈尷尬一笑,他又指一個距離少府令最近的位置,道:“公子之後就坐在這個位置,這是少府丞坐的。”

而後,他自己坐在另一側,面帶笑意地道:“這是臣的位置。”

看他還頗有一種新官上任的勁,大概是平日裡程邈沒什麼朋友不說,看起來喜歡這裡,至少比御史府好。

扶蘇又想到大爺爺嬴傒,好像大爺爺真的只是讓我這個公子行冠禮,行了冠禮之後,他老人家的任務就完成了。

扶蘇又認清了一個現實,其實自己與大爺爺並不親近,從小到大沒見過幾次。

況且,若不是因冠禮,大爺爺多半會一直留在雍城,從此不問世事。

大抵,現在的大爺爺應該是也不會再過問世事了。

事實就是事實,秦王的宗室依舊是冷酷且沒有感情的,大爺爺還活在當年,還活在與呂不韋作鬥爭的當年,他老人家從來就沒有想過往前看。

正在思量着,就聽到府外傳來了腳步聲。

王賁大步朝着這裡走來,扶蘇行禮道:“少府。”

程邈也跟着行禮。

如今再見到公子扶蘇,王賁也不會再有以前那樣的焦慮,更像是已經懸着的心放下了。

王賁道:“今天早晨,有人送來消息,說是公子昨天看了一天的文書,臣就過來看看。”

“都整理好了,這是這兩年遺留下來的賬目。”

“都整理好了?”

扶蘇頷首。

王賁遲疑了片刻,但還是坐在上座,看着公子帶來的卷宗,越是看着神色越是懷疑,整整兩年的賬目都給整理好了。

見到這位岳丈的神色不太好看,扶蘇詢問道:“是有哪裡寫錯了?”

“無錯,該是無錯的。”王賁深吸一口氣,道:“這些事本不用公子做的。”

扶蘇道:“既然看了,又不好不管。”

王賁又道:“這裡的人手還是挺多的,他們平日裡有十餘人每天都在看這些賬目,每天看個三兩卷,寫個三兩卷。”

扶蘇越聽越覺得不對勁,大概意思就是這本來是別人的活,別人每天都做一些,會比較慢,但那是別人的差事。

你現在一天把別人幾個月的工作都做完了,你讓別人做什麼去。

岳丈的話語很婉轉了。

但扶蘇聽得明白,也很想解釋自己真不是故意的。

王賁擱下手中的卷宗,又道:“有勞公子了。”

扶蘇又道:“舉手之勞。”

“公子讓臣帶給婁敬的話都帶到了,他還不好給出回話,說不定還要過些天才能寫好方略交予公子。”

扶蘇道:“我不急。”

王賁的目光又看向後方的程邈,道:“老夫還有族中事要處置,程邈你多協助公子。”

程邈再一次行禮。

扶蘇道:“不知……”

看公子要問,王賁解釋道:“是頻陽老家的事,老夫走一趟去應付幾個親眷。”

扶蘇送別王賁,蹙眉站在原地,還在想着這位岳丈的囑咐,人終究還是要聽勸的,你公子扶蘇也不能把別人的事都做了。

人在這秦廷做事,扶蘇受到了來自岳丈的第一課,做好自己的事,不要管別的人事,閒着沒事也不用隨意去幫助別人。

王賁雖是武將,但扶蘇能夠感受到對方傳遞的意思。

站在府內,扶蘇想着自己的職責,負責秦廷的日常行政調度。

放在國家程度而言,就是需要種出更多的糧食,開墾更多的田地,那就是成功的。

餘下的時間,扶蘇翻看着這裡的文書,在這裡甚至還有兵馬調度的記錄。

等外面都已是黃昏天時,扶蘇再看向一旁的程邈,道:“走了。”

聞言,程邈才轉醒,意識到已是下值的時辰了,待公子也離開之後,他幫着關上門,也離開了這裡。

咸陽宮內傳聞,宮裡有專門用來呈放六國戰利品的宮殿,秦每每東出滅了一國,就會在宮裡設一座宮殿,用來存放六國的戰利品。

此刻的一座幽暗的宮殿內,這裡點着一個火盆,一堆岩石與骸骨混在一起的東西堆砌在一起。

嬴政走入這裡,目光盯着這些已融入岩石中的骨骼痕跡,還能看到一塊巨大的石板內有一個巨大頭骨鑲嵌着。內侍來稟報道:“公子今天去了遞交卷宗,見了少府令。”

嬴政看着眼前這些骸骨,依舊沉默。

又有內侍前來稟報,說着近來發生的事,以及公子扶蘇成婚之後,第二天就開始處置政事了。

嬴政多看了一眼這些骸骨,走到宮殿外,又道:“給這裡上鎖吧,以後不用派人在這裡守着了。”

聞言的侍衛依言照辦。

看來是始皇帝對這些骸骨徹底失去了興趣,也不會再過問了。

公子扶蘇成婚的半月之後,咸陽又恢復瞭如常。

這個時節的人們多數時候都是忙碌的,一家人往往可以在田地裡忙碌一整天。

渭南大荔縣,章邯伸手從敬業渠中捧起一些水,拍在了滿是汗水的臉上。

他身後還有一羣同樣忙碌的民夫,衆人趁着枯水期又將暗渠加固了一遍,到現在才忙完,才從暗渠中走出來。

這暗渠幾乎每每遇到大水就會被沖塌,而後每年都要加固好幾次。

趁着今年,章邯知道這是暗渠的支撐結構薄弱,今年增加了不少石材來夯實底部來支撐邊沿,應該會穩固不少。

見身後十餘個民夫還站着,章邯擺手道:“都回去吧,去找郡丞領糧食。”

一旁的縣吏走上前,招呼了兩句,就領着衆人去了敬業縣。

章邯還站在河渠邊,擦去臉上的水。

只是剛一轉頭,餘光就見到了一人站在邊上,其人穿着黑色的粗布的衣裳。

章邯回頭看去,見是司馬欣,對方沒有穿着官服,平素這般樸素的模樣倒是少見。

章邯接着道:“你來做什麼?”

司馬欣行禮道:“華陰縣是渭南郡治下,我身爲縣令是來向郡守稟報的。”

章邯邁步走過河渠上方的棧橋,來到對岸的田埂邊,又道:“何事?”

司馬欣行禮道:“不知道郡守爲何要讓華陰縣拿多餘的田地種蔥。”

章邯依舊走在田埂邊。

司馬欣腳步跟着。

“華陰縣能種豆子,也能夠種麥子,或者也能種一些菜,可這些別的縣也能種。”

聞言,司馬欣點頭。

章邯道:“大荔縣有棗種着,頻陽縣也種着不少棗,兩地水土不同,種出來的棗也不同。”

司馬欣還是安靜聽着。

“若華陰縣能夠種出更多的大蔥,與關中其他各縣交換糧食,則華陰縣富。”

司馬欣又一次行禮道:“謝郡守告知。”

章邯對他道:“非是章邯厚此薄彼,各縣的地利不同,定會有別的縣更富,或者你的縣貧瘠,但全看治理本事。”

“司馬欣受教了。”

言罷,司馬欣便又離開了此地,朝着華陰縣而去。

章邯在原地站着,自從敬業渠修建而成之後,公子扶蘇便很少親自來過問,而自己幾乎每一天都會寫下建設進展,送去咸陽。

偶爾幾天公子扶蘇會讓人送來文書,都是幾句囑咐,或者對決策上有不對的地方,將其糾正過來。

公子是一個敢於嘗試且能夠糾正錯誤的人。

譬如說敬業縣的田畝分配,一開始是按照家庭來分田地,可一家的人口有多有少,還涉及了老人與孩子,如此一來勞動力與田畝產出會出現問題。

章邯幾次向咸陽遞交了文書,公子將這個錯誤糾正過來,之後按照田租的方式來分田,誰家的人口多,就多得一畝田,但田越多上交的田租就更多了,是別人家的兩倍往上。

就比如說三畝田的人家只要交三鬥麥的田租,但四畝田的人家則要交五斗,六畝田的要交十鬥。

叔孫通對此的看法是公子在進行均多寡,不在以人口增減田租,若將田畝算作家產,公子是在按照每個家僕的財產來收取田租。

田租多少與人口無關,只與家產有關。

但這些舉措也僅僅只限於敬業縣,叔孫通對這種舉措很好奇。

今年敬業縣就會試行,他打算好好看看是否可行。

畢竟,敬業縣的人都是公子的家僕,如何安置,如何安排,家僕能得多少都是公子的說了算,甚至家僕本身的命都是公子的。

章邯望着在田地裡勞作的人們,他覺得這一次分田租肯定還會再出問題。

但現在的敬業縣不怕出問題,公子會將錯誤糾正過來,用公子的話來說,治理國家從不是一兩句話的事,治理一縣更如此,要用耐心要勇於糾錯,哪怕一路磕磕絆絆,也不要害怕。

好像在公子的內心,公子一直堅信這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哪怕我們現在所做的都是錯的。

章邯回到了敬業縣,他見到自己的兒子,正睡在小車上,一旁的大狗正坐在地上。

見到章邯來了這條大狗叫喚了兩聲,示意章邯將他的兒子抱走。

而自己的妻子就在邊上正在主持場面,安排衆多婦人織布。

章邯抱起自己的兒子,繼續往村子裡走着,往前走了幾步,就快要走到商顏山的時候,這裡就有不少孩子。

叔孫通剛結束了今天一天的課,正坐在書房內看着書。

章邯走入屋內,道:“司馬欣來過了。”

叔孫通問道:“他來做什麼?”

章邯拿起一旁的水壺,倒出一碗涼水灌入口中,涼水入口又長出了一口氣,解釋道:“他有些困惑耕種之事。”

叔孫通低聲道:“若關中的人要吃蔥了,現在的關中的蔥是不夠吃的。”

言至此處,叔孫通又道:“老夫將公子的田租之策反覆看了好幾遍。”

章邯抱着兒子,看兒子笑着,他也跟着笑了。

“老夫以爲,若公子將這田租之策在頻陽使用,也不知如今的頻陽公得知會作何感想,他的田地是關中最多的,他的家產放眼關中,還沒有哪戶人家會比他頻陽公富有。”

眼看章邯正一味地哄着孩子,多半是沒有在聽。

叔孫通嘆息一聲,依舊繼續看着手中的竹簡。

關中入夜,如今的潼關已頗具規模,從去年的冬天修建至今,城牆已是像模像樣。

司馬欣從潼關路過,一路回了華陰縣。

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35章 侷促之人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89章 軍報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23章 冷流雪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20章 登山第117章 徐福第120章 登山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79章 善意第67章 設宴第55章 學荀子者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6章 戍邊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12章 權與利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8章 叔孫通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67章 設宴第49章 將來的郡第74章 回咸陽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8章 金車第117章 徐福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79章 善意第8章 立夏的雨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43章 挖通第53章 刀與火第98章 又聞第30章 共同經歷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79章 善意第81章 相會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28章 賀禮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11章 暴雨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13章 東去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49章 將來的郡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82章 有關張良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47章 貧民入關第96章 稂與張良第33章 橋建成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4章 選擇第20章 老秦人第18章 叔孫通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20章 登山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64章 選擇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8章 叔孫通
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35章 侷促之人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89章 軍報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23章 冷流雪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20章 登山第117章 徐福第120章 登山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79章 善意第67章 設宴第55章 學荀子者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6章 戍邊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12章 權與利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8章 叔孫通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67章 設宴第49章 將來的郡第74章 回咸陽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8章 金車第117章 徐福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79章 善意第8章 立夏的雨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43章 挖通第53章 刀與火第98章 又聞第30章 共同經歷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79章 善意第81章 相會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28章 賀禮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11章 暴雨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13章 東去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49章 將來的郡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82章 有關張良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47章 貧民入關第96章 稂與張良第33章 橋建成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64章 選擇第20章 老秦人第18章 叔孫通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20章 登山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64章 選擇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8章 叔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