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泰山秋雨

正說着的時候,屋外傳來了話語聲。

田安先是看了看公子,又看了看跪伏在地上且現在名叫徐福的徐市,而後他快步走到屋外問話,“怎麼了?”

“這位博士要見公子。”

“你是哪位博士……”

屋外傳來了話語聲,田安再一次走入屋內稟報道:“公子,有一位叫韓終的博士求見。”

扶蘇重新坐下來,道:“徐福,你站着說話吧。”

聞言,徐福緩緩站起身,但也不敢擡頭,低着頭,躬着身。

面對公子扶蘇,徐福是真的心虛。

是因公子原本就是一個十分磊落的人,與其相比,徐福自覺得他不過是說着一些他都不能確鑿的故事,說着說着,他自己都信了……大概諸如此類的人。

得到公子的眼神示意,田安頷首將人領了進來。

扶蘇道:“你也坐吧。”

聞言,徐福在自己剛坐的位置上重新跪坐下來。

田安領進來的這位齊魯博士也是一箇中年人,其年紀看起來與徐福相仿,其人走入屋內十分恭敬地行禮道:“臣韓終見過公子。”

扶蘇道:“我知道你,你也是以方術士入秦任職博士的人之一。”

韓終道:“臣師承鄒衍。”

自詡師承陰陽家鄒衍的人太多了,先前的盧生也是這麼自稱的,只不過韓終入秦的年月很早,是與叔孫通那一批齊魯博士一起入秦的。

當初沒有將韓終送去上郡的原因,是因其人還挺本分的。

扶蘇道:“你們齊地的博士中,師承鄒衍的人還挺多,我也沒想到陰陽家的學說,在齊地相傳如此之廣。”

“公子,非是陰陽家學說在齊地相傳甚廣,是在稷下學宮有不少學子都學過陰陽家之典籍。”

扶蘇反問道:“齊地的尋仙之風很重嗎?”

聞言,韓終沉默了片刻,不知道該如何作答,目光求助的看向了徐福。

徐福回道:“公子,尋仙之風只在我等學子與當年的舊貴族之間有所盛行。”

“田安,賜酒。”

聞言,田安端來了酒壺。

韓終發現公子扶蘇十分平易近人,而且公子見識似乎很廣。

在尋仙一事上,韓終察覺到,公子似乎帶着些許鄙夷與輕視的態度,他便不再多言。

尤其是身側的徐福,他在面對公子的問話時顯得十分謹慎,對東海之事不敢多言。

韓終不知這種詭譎的氣氛是怎麼回事,但還是陪笑着。

扶蘇道:“我覺得知識是好的,但首先知識應該對社稷有用。”

徐福忙行禮道:“公子所言極是。”

既然公子賜酒,徐福與韓終不得不多喝幾碗,卻見公子滴酒不沾,兩人也不敢有二話。

直到公子讓兩人可以離開了,這兩位博士走到這處宅院外,才長出了一口氣。

午後,秋日裡的泰山,每當山風吹過時,還能聽到山林的沙沙聲,在泰山有一種花崗岩,眼前就有一塊漂亮的花崗岩,聽說是從泰山的頂上擡下來的,它被製成一塊石壁,此刻就鑲嵌在牆中,被父皇與丞相觀察着。

這塊石壁在陽光下竟然還泛着青銅的光澤。

見到是公子來了,李斯停下了話語,而是看向公子道:“公子與徐福談得如何?”

扶蘇解釋道:“談得不少,說起了當年陰陽家的鄒衍,還說了五德與九州之見,或者是黃老之術。”

李斯解釋道:“臣還記得,當年的燕昭王的老師就是鄒衍。”

嬴政的目光依舊看着石壁沒有開口。

扶蘇想起了老師所說的這位燕昭王,鄒衍有一個好弟子,這個好弟子是燕昭王,燕昭王重用蘇秦,樂毅,聯合數國伐齊,是造就燕國最鼎盛時期的國君。

鄒衍有這麼一個好弟子,他在稷下學宮的聲望自然是高。

或許李斯是看不上陰陽家的學說。

但李斯向來是敬重政治高手的,在當年列國縱橫之時,燕昭王能夠重用蘇秦與樂毅,在列國之爭中讓燕國強大的起來的燕昭王,是值得他敬重的。

扶蘇沒再多言了,也沒有再提仙山的事。

父皇望着眼前的泰山石壁,正出神,多半是在考慮着泰山封禪之事。

扶蘇覺得這樣就挺好的,沒有盧生與侯生來向始皇帝宣揚長生,徐福也沒有請命始皇帝出海求仙。

至於餘下的齊魯博士,扶蘇覺得不足爲慮。

“將士們一路走來,辛勞了。”

始皇帝低沉的話語聲傳來。

李斯與扶蘇一起行禮。

嬴政又道:“扶蘇,你安排將士們好生休息,一切所需不必稟報朕,你可自行安排。”

“兒臣領命。”

“李斯。”

“臣在。”

“你告訴那些齊魯博士,朕最多給他們半月,回泰山觀禮。”

李斯道:“臣領命。”

回到車隊的徐福與韓終走在一起,當車隊一到此地時就有不少齊魯博士離開,這些齊魯博士說是探親也好,還是探望朋友,又或者是爲秦尋找願意效命的博士,這些人離開之後接連幾天都沒有回來。

而現在的齊魯博士隊伍,也沒什麼人走動,只有十餘人坐在這裡。

徐福擡眼看去,他見到這些博士當年在博士府時都還很安分,但到了這裡的之後,這些博士一個個各懷心思。

相較於李斯與始皇帝手下的臣子,還有公子扶蘇手下的那些人,似乎得到重用的人都有一樣的目的,那些人都能齊心協力爲秦戰鬥。

而這些博士呢,他們或多或少都有想着自己。

徐福自嘲一笑,他當初與皇帝說那些話,難道就不是爲了自己的私念嗎?

又看向身側心情不錯的韓終,當初在大家一起在博士府任職,韓終就是一個極其擅長察言觀色之人。

以至於,韓終在其餘齊魯博士之間,被尤爲孤立。

秦徵辟六國博士,與當年列國時期的各國不同,秦請六國博士入咸陽,不會看對方的身世與背景,只看會做什麼,擅長什麼。

徐福道:“你往後莫要再向公子與皇帝說尋仙與長生之道。”韓終壓低嗓音,小聲道:“你可還記得被派去上郡,逃亡之後又被軍法處置的侯生與盧生。”

徐福微微頷首。

韓終小聲道:“聽說這兩人死得很慘,你說起長生求仙,我纔想起來,我與他們當初是一起混跡在齊地的方術士,此二人以前就頗沉迷此道。”

徐福看着餘下的齊魯博士,低聲道:“以後公子讓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他們這些齊魯博士要做什麼,與我無關。”

韓終小聲道:“那我們是否要幫助公子,對付他們。”

“聽公子吩咐。”

言罷,徐福坐在一旁不再言語了。

韓終追問道:“公子扶蘇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徐福道:“公子是一位學識十分了得之人。”

在知識的廣度上,徐福是這麼猜測的,或許自己所懂得且知道的,公子都懂。

再甚者自己不懂的,公子說不定還能作出解答。

當公子說出黑潮暖流以及東海島嶼時,徐福便沒有再面對公子的勇氣了。

所謂渡海,徐福也不過是知道一些星象與節氣,海洋暖流的關係,他所知道的僅此而已。

這又不是什麼玄而又玄的仙術,只不過是每年的節氣到了,就必然會發生的暖流與天象。

公子扶蘇想要拆穿自己很簡單。

可能公子不屑於這麼做,才讓徐福更覺得不敢冒犯且不敢自以爲是。

或者說,公子說過的那句話,知識該是對社稷有用的。

軍中開始用飯了,這一次每人一張餅,至於肉食要不自己去尋,要不就是吃自己帶的肉乾,餅中夾了一些蔥以及有一些鹽味,這是一路兒來的吃食。

相較於以前軍中,現在的軍中有餅吃,都算是很好的吃食了。

徐福吃着餅,他看到了有幾個齊魯博士正在收拾,他們好像要將一些竹簡與書運出去,但又被秦軍攔下了。

徐福漠然地看着這些人,當初他應該與這些齊魯博士一樣,一起反對始皇帝的郡縣制。

現在,徐福該爲他自己考慮。

夜裡,扶蘇與妻子坐在一起,兒子就躺在田安所造出來的嬰兒車內,王家婆婆尤其喜歡這個嬰兒車,她覺得這纔是造福社稷的好東西。

眼前生着火,扶蘇道:“還有多餘的竹子嗎?”

田安打磨着嬰兒車的邊沿,又道:“有的。”

“多準備一些竹子,我想做傘。”

“傘……”

田安想了片刻,就讓人去拿竹子。

只要是公子吩咐的事,不用等第二天,即便是晚上也要連夜將竹子帶來。

近日來,扶蘇一直在研究防水的材料,又想到了自己上輩子,傘不難做,大秦的公子想要做一把傘可以調動巨大的人力物力。

現在扶蘇也想送始皇帝一把傘,以及現在的人們。

聽說傘是魯班發明的,而且還有典籍記載,扶蘇也能夠合理地拾人牙慧了,想必魯班他老人家在天之靈,不會錯怪的。

過了五天,齊魯博士們陸續回來了,接着就連淳于越也跟着回到了隊伍,不過這些人並沒有得到始皇帝的召見。

今天卻發生了一件事,皇帝派兵前往山上,似乎做好了登山的準備。

徐福看了看天色,意識到現在是雨季。

但當徐福急匆匆去尋公子,才聽太尉王賁說公子扶蘇與皇帝,丞相正在泰山上走動,今天並不是要正式登泰山,而是去山上走一走。

徐福擡眼看向泰山,他想要來告訴公子,現在正值雨季,這天就要下雨了。

過了一個多時辰,也沒見公子與皇帝下山,而正如徐福擔憂,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天空已是陰雲密佈了。

在走上泰山的小徑上,這裡有一片銀杏樹的樹林,每當風吹過是,這裡的落葉就像是雨水那樣落下。

嬴政身邊的兒子與丞相,他停下腳步道:“要下雨了。”

秋雨初霽,雲漫南天門,說得就是泰山的秋雨。

幾滴雨水落下,落在手掌上還能感受到雨水的冰涼。

李斯望着四周,他想要尋一個躲雨的地方,可是放眼望去,只有四周護衛的甲士,卻見不到一處能夠躲雨的地方。

不過,扶蘇不緊不慢地從身後的田安手中接過竹竿,分別給了一旁的父皇與丞相。

而後扶蘇撐開竹竿的機括,便是一把傘。

嬴政與李斯各自撐開了雨水,最後田安也撐開了他的傘,四把傘在山間小道上打開。

正好秋雨落下,這些雨水都落在了傘面上。

扶蘇道:“這雨傘是兒臣從魯班典籍中學來,平日裡無事便會想着做出來,曾有人在典籍記錄,魯班常常外出勞作,他將竹子劈成細條,做了一種避雨之物,傳聞收攏如棍,張開如蓋,不過這些都是傳聞,兒臣按照典籍中所記錄的傳聞,做出了此物。”

田安知道,這把傘其實很精巧,公子在分水與防水的巧思上,頗爲了得。

嬴政一手提着傘,聽着大雨落在傘面上的聲音,雨水順着雨傘的邊沿而下,落在眼前成了水簾。

大雨覆蓋了整座泰山,唯有這條山間的小徑上,四把漆黑如墨的雨傘,立在雨中。

站在傘下的嬴政邁步從小徑走下山,只有衣袍的下襬溼了些許。

扶蘇挺滿意自己做的雨傘,就是重了一些,大了一些,也好在又重又大,誰能想到泰山的秋雨也會這麼大。

隨着始皇帝開始走下山,四周的甲士也紛紛下山。

正順着石階走着,嬴政道:“上山的路可都修好了?”

李斯回道:“先前送祭器上泰山時修了一段路,如今祭器是在山上了,這大雨下過怕是剛修好的山路又會毀壞,臣會再安排人上山修繕。”

嬴政道:“等雨季一過,就登山封禪。”

“臣領命。”

幾人從小徑走下了山,剛到山腳下,就有內侍腳步匆匆而來,行禮道;“稟皇帝,博士們回來了。”

嬴政頷首,徑直朝着不遠處的宅院走去。

站在路邊,正淋着雨的徐福癡癡愣在原地,他見到撐着黑傘在雨中閒庭散步的始皇帝,心中升起肅然敬意,在雨中躬身行禮。

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71章 秦人古都第82章 有關張良第40章 渠中骨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0章 老秦人第49章 將來的郡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51章 一定還清第70章 臘日之前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49章 將來的郡第57章 兩年南征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55章 學荀子者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11章 暴雨第89章 軍報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38章 渠與田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23章 老秦軍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2章 有關張良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23章 老秦軍第65章 選誰都好第68章 金車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67章 設宴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40章 渠中骨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53章 刀與火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62章 婁敬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51章 一定還清第90章 丞相三思第99章 頻陽公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67章 設宴第98章 又聞第18章 叔孫通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2章 齊魯博士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27章 封賞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20章 登山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68章 金車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87章 田與棗第64章 選擇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38章 渠與田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
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71章 秦人古都第82章 有關張良第40章 渠中骨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20章 老秦人第49章 將來的郡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51章 一定還清第70章 臘日之前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49章 將來的郡第57章 兩年南征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55章 學荀子者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11章 暴雨第89章 軍報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38章 渠與田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23章 老秦軍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82章 有關張良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23章 老秦軍第65章 選誰都好第68章 金車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67章 設宴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40章 渠中骨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53章 刀與火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62章 婁敬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51章 一定還清第90章 丞相三思第99章 頻陽公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67章 設宴第98章 又聞第18章 叔孫通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2章 齊魯博士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27章 封賞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20章 登山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68章 金車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87章 田與棗第64章 選擇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38章 渠與田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