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

自從周王朝建立以來,已過去八百年了,之後就是列國紛爭,戰爭起起落落,又是數百年。

歷代周天子中,第二代周天子周成王,封禪泰山。

至今八百多年,多少代人過去了,人們真的還能記起當初周天子行泰山封禪之禮是什麼樣的?

對此,扶蘇依舊抱有懷疑的態度。

田安將浸泡着紅豆的水盆放在邊上。

翌日,高泉宮做了紅豆沙,今天扶蘇打算做甑糕吃,因在雪後,頻陽公讓人送來了一些江米。

扶蘇用這些江米做了甑糕。

剛出來的甑糕還熱乎,王棠兒吃着甑糕,好吃得都眯起了眼。

扶蘇將甑糕放入食盒中,便出了高泉宮,一路朝着章臺宮而去。

關中的大雪剛結束,天氣終於晴朗了三兩天,雖說寒風依舊,但總能讓人們安心不少。

當扶蘇走上臺階,來到章臺宮的殿前,就見到丞相李斯正在殿內,他向始皇帝似乎在解釋着。

殿前的侍衛道:“公子入殿吧,不用通稟的。”

扶蘇頷首走入殿內,便聽到了丞相李斯正朗聲說着有關泰山封禪的事。

這件事終究還是被放在了始皇帝的案前議論。

現在正是休朝的時節,父皇與丞相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將這件事大張旗鼓地放在廷議上討論。

見是公子扶蘇來了,李斯這才停下了話語。

扶蘇將食盒中的甑糕放在父皇的案前。

嬴政道:“今日,怎麼做這吃食了?”

扶蘇回道:“雪災剛過,各縣子民安好,才做了甑糕,以求往後也能平安。”

聞言,嬴政已將甑糕分爲三塊。

殿內的君臣父子三人各一塊。

隨後李斯又說起了封禪之事。

扶蘇道:“周天子上一次登泰山,到現在也有八百年了,這八百年間可還有人再登泰山?”

距離上一次周天子登泰山封禪的天子是那位周成王。

時隔八百年終於又重提泰山封禪的事,並且始皇帝或許是這八百年間,最有資格的一位。

八百年的歲月極爲漫長,是整個周王朝到春秋戰國,至今一統天下的全部歲月。

換言之,也算是接近一千年了。

對於一個農耕文明來說,一千年的歲月太容易讓人們忘記一些事,好就好在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中,還是留下了一些歷史的,而這些歷史,就是這個農耕文明之所以是文明的證明。

李斯回道:“當年,傳聞周穆王西巡見西王母,未奔赴泰山。”

扶蘇頷首。

“當年天子周宣王,忙於平定北方與西方的邊患,因定戎患,而無法東巡。”

扶蘇聽得認真。

李斯接着道:“周平王東遷之後,諸侯已對周天子漠視,之後再無周天子重登泰山。”

見父皇還在吃着甑糕,扶蘇又問道:“那麼當年列國諸公可有登泰山封禪之事?”

李斯又回道:“當年齊桓公想要登臨泰山,卻被當初的管仲勸住,而當時各地諸侯皆還在,又會因對周天子不敬,擔憂各地諸侯討伐,便作罷。”

李斯吃下一口甑糕,再道:“之後也有各地諸侯對封禪之事有過念想,但無一人成功。”

嬴政道:“這泰山風光如何?”

聞言,李斯神色一變,道:“臣請皇帝泰山封禪,告知天下,天命更替。”

可能是父皇真的只是好奇泰山上的風光,隨口一說,但在李斯的眼中這是一個無比重大的決定。李斯忽然站起來,他的神色激動,甚至行了一個大禮。

扶蘇站起身道:“父皇,兒臣也願陪着父皇登泰山。”

嬴政吃着甑糕,沒有發言,只是擺了擺手道:“你們兩人退下吧。”

李斯還站在原地,頗有一種始皇帝不答應就不離開的架勢。

“朕會考慮的。”

聽到這話,李斯與扶蘇這才退出章臺宮。

扶蘇正要走下臺階,看向丞相,問道:“若要登泰山,那些齊魯博士恐怕是要以周禮來要求。”

李斯停下腳步,眼神中多了幾分堅定,道:“當年周天子被囿於洛邑已是無力改變正在紛爭的諸侯,當年齊桓公望着泰山之巔興嘆,那些齊魯博士既會要求始皇帝行周禮,還想讓始皇帝成爲那個只能望着泰山興嘆的齊桓公。”

扶蘇反問道:“難道登泰山就一定要依照周禮嗎?”

現在的始皇帝是不會聽那些齊魯博士所謂周禮的,正如李斯所言,那些齊魯博士多半是希望始皇帝成爲第二個齊桓公,讓始皇帝也只能站在泰山下,望峰興嘆。

而扶蘇從李斯眼中看到的,則是堅定。

“憑什麼要聽他們的?”這大概是扶蘇從李斯眼中看到的情緒。

扶蘇跟着李斯來到了丞相府,正值休朝時節,只有張蒼與程邈。

丞相府內很安靜,李斯一回到了這裡,就開始主持丞相府的國事。

自秦召那些齊魯博士入秦,齊魯博士就與秦制度的不和睦,並且日復一日的加劇,扶蘇能夠感受到,父皇與丞相李斯對齊魯博士的耐心也在消減。

扶蘇在丞相府坐了兩個時辰,覺得無事可做就離開了。

回到高泉宮時,這裡依舊寧靜,尤其是這裡的鹿羣,讓高泉宮增添了幾分生氣。

扶蘇見到田安正在擦拭着華陽太后靈位前的桌案,見到王棠兒正在給尚未出生的孩子準備襁褓與衣裳。

晴朗了三五天之後,關中再一次迎來了大雪。

田安時常看到公子扶蘇坐在殿前,望着漫天的雪不語。

每每見到公子那凝重的神色,田安就會覺得今年這雪沒完沒了,很是煩人。

當身在隴西郡的都水長送來文書時,距離上一次與父皇,老師在章臺宮吃甑糕,已過去了半個月。

這漫長的冬季依舊沒有結束。

扶蘇的身邊放着一摞竹簡,這都是御史府關於節氣的記錄,秦有四立,但列國也有他們自己對節氣的理解。

最近,扶蘇在往來的齊魯博士中看到了一個名字,有個博士叫徐市,是去年才入博士府的,齊地琅琊人。

此人向丞相府遞交了一卷天文書,扶蘇纔想起這個人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他叫徐福。

說起天文與節氣,扶蘇覺得關中的冬季與夏季極爲漫長,但從春秋戰國以來,各國的風土習俗不同,人們對時節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很少有一個統一的說法,而秦的歷法又不夠細緻。

扶蘇思來想去,並不信任徐福。

將這個想法寫了下來,想問問張蒼,有關節氣與曆法是否可以再完整一些,甚至扶蘇還用了相關的天文與氣象學知識來推論節氣的劃分,並且送信問詢張蒼。

信是送出去了,但是接連幾天,張蒼都沒有給回信。

改曆法與節氣應該是一件極其漫長的事,早在去年的時候,扶蘇住在潼關的黃河邊時,就有這種想法了。

那時就給張蒼送去信,他則一直沒有給回覆。

這位老師並不會回答所有問題,也總有一些是他回答不上來的。

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43章 挖通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9章 頻陽公第117章 徐福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8章 立夏的雨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8章 渠與田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42章 劍拔弩張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1章 一定還清第62章 婁敬第42章 劍拔弩張第67章 設宴第114章 韓舊地第39章 民夫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13章 東去第112章 權與利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89章 軍報第20章 老秦人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86章 羣鹿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23章 冷流雪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14章 韓舊地第117章 徐福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26章 一老一少第26章 一老一少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38章 渠與田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62章 婁敬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53章 刀與火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20章 登山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
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43章 挖通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9章 頻陽公第117章 徐福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8章 立夏的雨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8章 渠與田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42章 劍拔弩張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1章 一定還清第62章 婁敬第42章 劍拔弩張第67章 設宴第114章 韓舊地第39章 民夫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13章 東去第112章 權與利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89章 軍報第20章 老秦人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86章 羣鹿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23章 冷流雪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14章 韓舊地第117章 徐福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26章 一老一少第26章 一老一少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38章 渠與田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62章 婁敬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53章 刀與火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20章 登山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