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皇室私密

離開了登州之後,滿載着金銀人口的船隊在海面上己經行駛了五天,這時己經到達了揚州海面,再有一天時間,就可以到達目地地杭州了。

而就在這一天,商毅也收到了杭州送來的消息,在馬士英等人的擁立下,南京衆臣接受福王朱由崧繼位的事實,五月一日,史可法代表南京的官員,迎接朱由崧進入南京,以內守備府爲行宮,接受各官朝見。於五月三日就任監國,南明朝廷也正式成立了。

這也基本在商毅的預料之中,不過這個消息當然要告訴給朱媺娖。

朱媺娖和朱媺婕姐妹兩人都乘坐着商毅的座船“銀河” 號,朱媺婕到底還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對於亡國之痛並沒有太深的感觸,雖然在崇禎死後也難過了一段時間,但過了一個半月之後,悲痛也差不平息了大半。加上又是第一次坐船出海,對什麼都覺得新鮮,而且少了宮裡的約束,反到覺得更加愉快。

只有朱媺娖依然對亡國喪親耿耿於懷,眉宇之間,總是帶着一股憂鬱的神情,因此商毅毎天都要陪她說一會話,安慰一番。當然也少不了一些親密的舉動,好在兩人現在己經定下了婚約,早晚都是夫妻,朱媺娖對這些親密的動作並不排斥,相反還十分享受。一來可以感受商毅對自己的愛意,二來也可以借身體上的刺激,暫時忘記心裡的悲痛。

不過朱媺娖到底是從小受的正統婦道教肓,雖然身心己都對商毅開放,但始終守着最後一關,好在商毅也不是無女不歡的人,因此也沒有強求。不過儘管如此,兩人的關糸也在這五六天的時間裡飛速發展,如膠似漆。同船的王徳化、沈揚等人雖然都心知肚明,但也都十分知趣,誰也沒說什麼。

把這個消息告訴朱媺娖之後,朱媺娖的臉上果然出現了一些喜色,按血統來說,朱由崧是崇禎的堂兄,也就是朱媺娖的堂伯父,這親戚關糸是非常近的,她當然還不知道,在朱由崧就任監國的背後,經歷了何等複雜的鬥爭。不過朱由崧就任監國,不僅可以把明朝的宗室繼續延續下去,對死去的崇禎皇帝來說,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安慰。雖然在朱媺娖心裡,對朱由崧這個皇伯父沒有多少印像,但對南京朝廷也充滿了期望之情。

但商毅知道,在另一時空裡,南京的南明朝廷只存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但從成立之初起,內部就一直鬥爭不斷,各方勢力爲了爭權奪勢,紛紛粉墨登場,如同羣魔亂舞一樣,正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等幾個月之後,南京朝廷顯出了原形,朱媺娖心裡只怕又會大失所望了。

大概是看到商毅的樣子,朱媺娖也不禁道:“夫君,你是怎麼了,到像是有些不高興的樣子。”因爲朱媺娖早己把商毅視爲自己的丈夫,因此在私下裡,兩人都以夫妻相稱。

商毅道:“現在韃子己經入關,恐怕會得隴望蜀,揮師南下,因此南京雖然成立了新朝廷,但也不能說是從此天下太平了,稍有不甚,只怕就會重蹈南宋的覆轍。”

聽了他這句話,朱媺娖也不禁有些警然,道:“夫君說得是,崖山之敗,確實是我們大明的前車之鑑。不過我想有夫君在,必不會使南宋的覆轍重現。”

商毅也不禁笑道:“你對我這麼有信心嗎?”

因爲心情大好的緣故,朱媺娖也主動倚在商毅的懷裡,道:“在媺娖心裡,夫君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天下沒有夫君做不到的事情。因此中興大明,全在夫君身上。”

商毅一手摟着她的腰,另一手在她身上大肆活動,道:“那麼媺娖是不是該給我一點鼓勵呢?”

朱媺娖雖然被商毅做怪的手弄得頰染紅霞,全身無力,但從心裡來說,還是十分享受商毅的愛撫,因此聽了他的話之後,雖然知道商毅是有意逗自己,但也微合雙眸,下巴向上擡了一擡,小嘴也微微嘟了起來,嬌俏可愛,卻又欲拒還休的少女風情,自然令商毅難以拒,立刻低下頭去,吻在她那芬芳的櫻脣上。

經過了這幾天商毅的精心教導之後,朱媺娖己不再是不通風情的懵懂少女,只會被動地淺嘗輒止,因此當商毅的嘴脣剛剛接觸到她的櫻脣時,朱媺娖馬上主動摟住了商毅的脖子,熱烈的迎合起來。

脣分之後,兩人都不禁有些呼吸急促,而商毅的手也早己伸到了朱媺娖的衣服裡,在她胸前盈盈一把的嬌挺上輕輕的撫弄着,朱媺娖雖然沒有抗拒,但這時早已羞紅了臉頰,小嘴裡也發出若有若無地呻吟聲。撫弄了一陣之後,商毅感覺到手心裡的小小蓓蕾漲也挺起來,而朱媺娖雙腿絞纏着,呼吸急促、緊緊閉着雙眸,臉頰似火一般紅熱起來,卻是另有一番充滿了誘惑力的動人風情。

商毅也苦笑了一聲,如果再繼續下去,自己只怕也控制不住了,因此也慢慢鬆開,將手抽了出來。而朱媺娖這是更是不濟,不敢和商毅的目光對視,將頭扭到了一邊。商毅也被弄得心頭火起,但偏偏又不能下手吃掉朱媺娖,也想着是不是等一會找個藉口到“海上玫瑰” 號去,找亞莉桑德拉來降火。

而現在也不能馬上就把朱媺娖扔下不管,因此爲了抵抗朱媺娖的誘感,商毅也只好在房間裡四處張望,好轉移自己注意力,目光一轉,看到在對面牆壁上掛着的,正是崇禎在臨死前賜給朱媺娖的那把一柄長劍。

這柄劍身長達四尺有餘,是用黃金鑄柄,吞口是一個鳳形,護手兩側各鑲着一粒散發濛濛清光的夜明寶珠,顯得十分華麗。不過商毅一直覺得這柄劍很眼熟,像是什麼時候見過一樣。這時腦袋中靈光一閃,突然想了起來,忙道:“媺娖,這柄劍?”

朱媺娖也睜開眼睛,扭頭看着牆壁上掛着的寶劍,有些不解道:“這柄劍怎麼了。”

商毅道:“我想起來了,去年我第一次進京朝見先帝,正好遇到有刺客進入皇宮刺王殺駕,有一個人使得劍就和這柄劍一樣,不有一點不同,他用的那柄劍的吞口是一個龍形,其他地方都一樣,看樣子應該是一對雄雌劍,先帝不是說,這柄劍的事情你都知道,是嗚?”

他這麼一說,朱媺娖也想起來了,點了點頭,道:“是,這本來就是一對雄雌劍,那一柄叫‘乘龍’ 而父皇賜給我的這一柄,叫‘御鳳’, 名字都在劍鄂上刻着。”

商毅道:“那麼‘乘龍’ 爲什麼會到了刺客手裡呢?”

朱媺娖苦笑了一聲,道:“這本是皇室的一個秘密,不過夫君也不是外人,因此讓你知道也無訪。”

其實商毅並不是喜歡打聽皇室隱密的人,但現在是要找個新話題來轉移注意力,另一方面商毅多少也有些好奇,“乘龍” 劍怎麼會落到玄皇教主的手裡,因此也聽着朱媺娖說下去。

朱媺娖嘆了一口氣,接着道:“這一對劍本來是我大明開國之後,太祖高皇帝請能工巧匠鑄造而戌,當作我大明的鎮國之寶,流轉後世。‘乘龍’ 留在宮中,爲歷代先帝專用,而‘御鳳’ 則是賜給戎邊的藩屬,以示權威,在洪武年間,成祖皇帝奉命出征蒙古,太祖高皇帝就將而‘御鳳’ 賜給他配帶,就一直沒有收回。”

看了看商毅一付恍然大悟的樣子,朱媺娖點了點頭,道:“後來的事情你也猜得出來吧,靖難之後,‘乘龍’ 和惠宗皇帝一起失蹤了,而成祖皇帝也將‘御鳳’ 做爲歷代先帝的佩劍,不再賜給藩屬。”

商毅聽完之後,也不禁苦笑了一聲,也明白了玄皇教是怎麼一會事,八成就是建文帝的後人建立的一個組織,而玄皇教的教主估計應該就是建文帝的直系後人,怪不得他們會主動介入爭奪天下的亂局中,而且還會入京刺殺崇禎。當然也不排除是有人在偶然之間,得到了“乘龍” 劍,以爲奇貨可居,借建文帝的名號,而顯實自己的野心。

而且商毅也知道,玄皇教雖然被自己打敗了,但在江浙一帶,還有不少暗中的勢力,南京的醉杏樓,就是其中之一,而這次蘇州的生絲價格大戰,背後也有玄皇教在搗鬼,而現在南京朝廷成立,玄皇教也絕不會甘於寄莫,看來南京的局勢比表面上要複雜得多。

朱媺娖見商毅的樣子,也不禁問道:“夫君,怎麼了。知道‘乘龍’ 的秘密之後,好像有心事啊。”

商毅也嘆了一口氣,把玄皇教的事情簡單的告講給朱媺娖。

聽完之後,朱媺娖也吃驚不小,想不到建文帝的後人居然真的還在,而且還打算奪取天下,因此也忍不住道:“夫君,那可怎麼辦?他們如果真的是建文帝的後人,那到真是個大麻煩。”

其實商毅纔不管玄皇教是不是真的建文帝后人,是又怎麼樣,建文帝都過去了二百多年,多舊的黃曆了,如果還要算正統的話,那麼老趙家、甚至更遠的老李家、老劉家是不是都可以以正統自居呢?

正要安慰朱媺娖幾句,這時門外忽然傳來王德化的聲音:“商總兵,海上有事情。”

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27章 夜襲(下)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264章 調兵第181章 出兵(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278章 回航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89章 交易(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20章 投效(下)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62章 破局(二)第84章 夜襲(二)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92章 返程第9章 安慰公主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62章 剃髮令(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章 清廷(下)第8章 軍備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97章 決議南征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180章 出兵(上)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333章 對持(三)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247章 營救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6章 家事! 公事!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2章 李巖入鄂第59章 保薦第93章 遷移(一)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74章 清廷議事
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27章 夜襲(下)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264章 調兵第181章 出兵(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278章 回航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89章 交易(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20章 投效(下)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62章 破局(二)第84章 夜襲(二)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92章 返程第9章 安慰公主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62章 剃髮令(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2章 清廷(下)第8章 軍備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97章 決議南征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180章 出兵(上)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333章 對持(三)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247章 營救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6章 家事! 公事!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2章 李巖入鄂第59章 保薦第93章 遷移(一)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74章 清廷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