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龍困淺灘(上)

這個時候鄭芝龍手下依然還擁有千餘艘各種戰船,軍隊十餘萬人,大體都駐紮在泉州府的沿海地區以及一些島嶼上。

儘管己經放棄了福建的絕大多數土地,但對鄭芝龍來說,並不算什麼,因爲鄭芝龍的事業一向都是在海上,而不是陸地。一但清軍真的進攻泉州,鄭芝龍也不打算和清軍硬拼,而且泛舟海上,暫避清軍的鋒芒,等清軍撤軍之後,再復歸陸地。或者是轉到廣東一帶去發展,反正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島嶼衆多,想找一個安身之地並不難,而清軍沒有水軍,對他也奈何不得。

正是由於這些情況,清軍對鄭芝龍依然不敢小視,因爲水軍仍然是清軍最薄弱的一環,因此洪承疇和勒克徳渾商議之後,立刻下令各路清軍都退後三十里,以表示清廷並不打算與鄭芝龍爲敵,而洪承疇又給鄭芝龍寫了一封親筆信,道:“吾所以重將軍者,以將軍能立唐王藩也。人臣事主,苟有可爲,必竭其力。力盡不勝天,則投明而事,乘時建功,此豪傑事也。若將軍不輔主,吾何用將軍哉?且兩粵未平,今鑄閩粵總督印以相待。”

收到了洪承疇的這封信,鄭芝龍異常高興,割據廣東、福建自立,正是鄭芝龍希望得到的結果,同時他也相信自己的海上實力作爲後盾,就算是改朝換代,自己依然能夠屹立不倒。不過因爲之前收到商毅的來信,使鄭芝龍並不能完全相信清廷,因此一面寫信給洪承疇,表示自己情願歸順清廷,但又列舉種種理由,不肯離開泉州,同時又在信中提到,洪承疇的母親正在泉州駐住,自己對其十分厚待等等。

洪承疇等人也知道鄭芝龍還心存疑慮,不敢輕易到福州來,因此也在商議,如何才能把鄭芝龍誘到福州來。就在這時,清軍第三次進攻湖北慘遭失利的消息,也從南京傳到福州

洪承疇、勒克德渾、覺羅巴哈納等人聞迅之後,也都無不震驚。甴其是洪承疇,幾乎都難以相信,自己在離開南京時制定好的三路進擊,分進合圍,出動了近七萬大軍,自覺得是萬無一失了,居然還被商家軍給打敗了。因此洪承疇也感到,必須要儘快結束福建的事情,自己纔好趕回南京,主持對湖北用兵的大局。

但想要儘快結束福建的事情,就必須打消鄭芝龍對清軍的疑慮,因此洪承疇決定冒險一試,親身到泉州去面見鄭芝龍。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打消鄭芝龍的疑心,達到誘其到福州來的目地。

當然洪承疇的這一舉動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並非一時衝動,因爲現在的情況,幾乎可以肯定鄭芝龍是有意降清,只不過是心存疑惑,這樣的想法,換了任何人也都會有,因此洪承疇雖然隻身去泉州,實際的危險性並不大。而另一個證明就是,洪承疇的老母,親屬依然被鄭芝龍奉養在泉州,這也說明,鄭芝龍並不打算和清廷撕破瞼,依然留有餘他。

果然洪承疇到達泉州之後,鄭芝龍也是興奮異常,這幾天以來,鄭芝龍心裡也十分緊張,因爲他也擔心自己的行爲惹得清廷不滿,從而徹底斷絕了和自己的談判,而且在鄭氏一族內部,對於鄭芝龍的降清打算,雖然有些人贊同,但也有許多人反對,鄭成功就曾對鄭芝龍多次苦勸,還有鄭鴻逵、鄭彩等人,也都認爲以鄭氏現在的實力,完全可以揚威海上,無人可敵,何必非要向清廷訖降呢?

而現在洪承疇隻身來到泉州,也讓鄭芝龍完全確信,清廷確實是真心和自己談判的,自然也就大爲安心,並且在泉州盛情招待洪承疇一行,同時也讓洪承疇一家團聚。而且知道洪承疇回家拜見母親時,遭到洪母的申訴打罵,責其降清之舉,有辱門庭,鄭芝龍還親自登門爲洪承疇分辯說情。洪承疇也感動得當場落淚,對鄭芝龍連連拜謝。

就這樣洪承疇在泉州住了三天,並且和鄭芝龍達成了降清的種種條件,鄭芝龍向清廷投降稱臣,清廷封鄭芝龍爲廣福總督,駐守廣東、福建之地。而鄭芝龍也必須聽從淸廷調遣,幫助清廷平定南方各地,由其是在淸軍對浙江用兵的時候,鄭芝龍要從海上出兵,配合清軍的進攻,當然還必須剃髮。

洪承疇開出的這些條件也都非常合理,鄭芝龍並不覺得意外,相反如果洪承疇什麼條件都不提,只是全部答應鄭芝龍的要求,鄭芝龍反而會覺得不對勁,而剃不剃髮對鄭芝龍來說,並無所謂,致於以後幫清軍征戰的事情,也可以在見機行事。因此也滿口答應下來。

隨後洪承疇才向鄭芝龍提出,讓鄭芝龍和自己一起去福州,辦理正式的降清手續。同時清軍也將退出福建,將地方都移交給鄭芝龍管理。

既然雙方己經談到了這一步,勵麼於情於理鄭芝龍也都應該到福州去一趟,而且這時的鄭芝龍己經完全相信洪承疇,完全相信了清廷,因此也欣然同意前進。

而這時駐守在金門島的鄭成功已經收到商毅的信,聽說父親要親自去福州和清軍商談投降的事宜,也親自趕回到泉州,跪地大哭,力勸父親道:“虎不可離山,魚不可脫淵;離山則失其威,脫淵則登時困殺。吾父當三思而行。”

但鄭芝龍這時己經什麼都聽不進去了,執意要親赴福州商談降清的事宜,同時還準備帶鄭成功和自己一起去福州,也表示自己降清的誠意。

鄭成功見勸不動父親,又想起商毅信中所說的話,於是連夜返回金門,靜觀事態的變化。並給鄭芝龍留下一封書信道:“從來父教子以忠,未聞教子以貳。今父不聽兒言,後倘有不測,兒只有縞素而已。”

第二天鄭芝龍不見了鄭成功,看到了書信,也不由大罵鄭成功是個逆子,滿紙狂悖之言,但這時鄭成功己經返回金門,鄭芝龍只得帶着幼子鄭渡,五百士兵,和洪承疇一起出發,前往福州。

到了福州之後,一開始勒克德渾還對鄭芝龍盛情招待,與鄭芝龍折箭立誓。鄭芝龍還以爲得計,也完全放下心來。連帶來的五百士兵也都遣散。

那知就在第三天夜裡,勒克德渾突然宣佈拔營返回北京,同時命令鄭芝龍隨軍北上。鄭芝龍大吃一驚,這才知道自已中計,但這時己被困福州身邊只有十幾名從人,根本就無力反抗,儘管鄭芝龍不甘心束手就擒,最後還努力一把,對勒克德渾道:“北上面君,本芝龍本願,但子弟多不肖,今擁兵海上,倘有不測,奈何?”還想借自己的兵力威脅一下勒克德渾,作最一搏。

但清軍對此早有定計,勒克德渾的回答是:“此與爾無關,亦非吾所慮也。”同拿來紙筆,讓鄭芝龍當面寫了幾封信,用以勸降鄭氏軍隊的主要將領。而這時的鄭芝龍己爲砧上的任人宰割的肉,只能按照勒克德渾的要求,給自已的親屬、將領寫信。讓他們都到福州來投降清軍。

鄭成功在金門收接到鄭芝龍的書信後,當即回信拒絕向清軍投降,道:“今既不能匡君於難,致宗社墮地,何忍背恩求生,反顏他事乎?大人不顧大義,不念宗祠,投身虎口,事未可知。趙武、伍員之事,古人每圖其大者,唯大人努力自愛,勿以成功爲念。”

與鄭成功同樣拒絕投降清軍的,還是踞守廈門中左所的鄭彩,金門的鄭鴻逵以及南澳的陳豹等人。但絕大多數的鄭氏將領、包括鄭芝豹、施天福、洪習山、黃廷、施郎等人都放下武器,帶着軍隊,向清軍投降,龐大的鄭傢俬人軍隊,在旦夕之間便瓦解了。而最後總計投降清軍的軍隊人數,競達到了十一萬三千餘人,戰船近六百餘艘。加上清軍前期在進攻江西、福建收降的南明軍隊,竟然一下子收降了各部明軍十五萬餘人。

而在此期間,清軍也攻佔了福建的最後一地泉州府,並且還殺入了鄭芝龍的老家安平,然後四處搶掠,鄭芝龍縱橫海上近二十年,積攢下來可以敵國的鉅額財富,也被清軍哄搶一空。

鄭芝龍己經被清軍嚴密看管,軟禁起來,福建也幾乎全都被清軍佔領,還掠奪到鉅額財富,雖然鄭傢俬人軍隊中還有少數殘餘勢力盤據在沿海一帶地區,拒不降清,但洪承疇和勒克德渾都認爲現在大局己定,這少許餘勢也戌不了大氣,因此這次自己南方之行的任務己經圓滿完成了,也準備返回南京。

在動身之前,洪承疇也招集清軍的主要將領,分派下一步任務。整個江西、福建、廣東的軍務都交由覺羅巴哈納來付責,並且駐守福建,清剿鄭氏的殘餘勢力;由金聲桓領軍,駐守江西,並且配合另一路人馬,進攻湖南;由尚可喜領軍,進攻廣東。同時把鄭芝龍部下的諸將也都分派到各人部下去效力。

隨後洪承疇和勒克德渾帶着鄭芝龍己及親屬人員,押運着掠奪來的鉅額財富,並且還帶了五萬大軍,返回南京去了。

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7章 行軍第267章 重逢(上)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66章 變數(二)第135章 天命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03章 海商(上)第59章 保薦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60章 民心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333章 對持(三)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48章 新政(一)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5章 受勳第55章 火船(一)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74章 清廷議事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42章 提案(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86章 人材(上)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95章 遷移(二)第403章 新年第180章 報紙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
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7章 行軍第267章 重逢(上)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66章 變數(二)第135章 天命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03章 海商(上)第59章 保薦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60章 民心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333章 對持(三)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74章 完成包圍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48章 新政(一)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5章 受勳第55章 火船(一)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74章 清廷議事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42章 提案(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86章 人材(上)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95章 遷移(二)第403章 新年第180章 報紙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