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

雖然這次巡視北京是完全走的陸路,但大體還是沿着運河行走,因爲隨軍供應的糧食、物資以及運用的火槍、火炮等物資還是都通過水路來運送。這樣也能夠減輕部隊的付擔。

商毅的一行人馬從南京出發,在金川門渡過了長江,然後一路北行,在鳳陽渡過了淮河,在徐州渡過黃河,進入到山東省地界,然後經過濟南,從徳州進入河北地界。

儘管大隊人馬都是沿着官道而行,但在大部份的路段上還是在田野和鄉村之間穿行,這時正值八月底九月初的季節,正是豐獲之際,因此在沿路的田野裡,都是己經生長成熟的稻米小麥,以及在農田裡辛苦收割的農民,而沿路的村莊十分密集,都是房屋整齊,青堂瓦舍,青煙嫋嫋,隨處都可以聽到雞鳴犬吠之聲,不少小孩還追着隊伍跑跳歡呼。

由其是在江蘇、山東省境內的時候,由於商毅己經在這些地區統治了多年,官道兩側的村莊田野,大多都是這樣的影像。而且官道也都是經也重新修整,路面平坦而寬闊,馬車行走得十分平穩。而且在大隊人馬行走的同時,還有不少車輛行人在大隊人馬的兩側來往穿行,互相併不打攪,同時還有不少人駐足觀看,有些人知道這是皇帝的車仗行鑾,還在路邊焚香膜拜。

這一次出行,商毅並沒有騎馬行走,而是輪流陪着葉瑤瑱、亞莉桑徳拉坐在馬車裡,逗弄女兒,觀看大道兩側的田園風光,也看得頗爲欣憵,因爲這些地方經過了自己數年的治理之後,確實呈現出了一片安居樂業、國泰民安的景像。而隨行的官員,以及沿路迎接商毅的地方官員們,當然也對商毅大唱讚歌,稱讚商毅是聖明之主。

但隨着人馬進入到河北境內之後,道路就變得明顯狹窄,在兩側保護的衛兵甚致都要在官道以外行走,路面也是坑坑窪窪,崎嶇不平,既使是四輪馬車,也顛簸起伏不定,有一些路段還需要人預先填墜,馬車才能通行。

而且官通兩側的景像也明顯荒涼了許多,有大塊田原無人耕種,長滿了野草,村落稀疏,房屋也破敗不堪,雖然也有不少農民在田間勞作,但幾乎不見雞犬之聲。在官道兩側不時還可以看見乞丐的身影,偶爾還可以見到死在大道兩則的百姓屍體。而在有些地方甚致幾十裡不見人煙,偶然幾次,還可以看見有犲狼出沒。

因爲河北地區本來社會經濟生產就相對南方要落後得多,而且這些地方以前都是清廷的統治區,也是早年八旗圈地的主要地區,在八旗貴族圈完地之後,也做了一些恢復生產,開墾種田的工作,但由於年年戰爭,清廷又沒有海外貿易的收入,只能依靠徵稅、加派、加耗等手段,來把壓力分攤到百姓的身上,也使不少百姓承受不了沉重的稅賦逃亡。由其是在中原大戰之後,清廷對各地的控制力都大大下降, 在鄉村裡基本都處於無政府狀態, 而八旗貴族忙着向關外轉移資產, 同時也將大批的漢族包衣都席捲到關外,因此對農業生產的破壞性相當大。大部份荒廢的農田都是這樣造成的。

而中華軍佔領這些地方的時間並不長,因此雖然做了一些恢復生產,招募流民定居的工作,但從現在看來,依然還是十分荒涼的樣孑。

商毅坐在車裡,對葉瑤瑱道:“古人說一葉而知秋,但如果不是這次北京巡視,朕所看到的,恐怕都是在江蘇和山東的景像,也許永遠都不會看到這些樣子,而且這還是在官道的兩側,如果是那些遠離官道的偏遠地方,還不知荒廢成什麼樣子,看來想使中國真正富強起來,還有很的路要走啊!”

葉瑤瑱微微笑道:“皇上還記得嗎?當初皇上在山東沂水村裡辦民團的時候,也比這個樣子好不了多少,而現在的山東,卻己是一片民豐物足的富饒景像,這些地方纔是剛剛收復過來,百姓尚未安居,農業生產都還沒有恢復,等過二三年之後,皇上再來看這裡,臣妾保證,一定會大變樣子。”

商毅苦笑了一聲,道:“這裡道理朕當然都明白,不過看這些地方的樣子,朕確實有些急不可耐了,想朕花了近十年的心血,雖然說是讓南方的一些地方生活安穩,百姓富足,平時到也頗爲自得,但現在才覺得,和整個中國相比,那不過是一小部份而且,原來我們中國的大部份地區仍然十分貧苦落後,因此以後還任重道遠,不可有半點自鳴得意、滿足之感。”

葉瑤瑱道:“皇上心糸天下,實在是萬民百姓之福,但治理天下之事,又豈是能夠一蹶而就的嗎?只能慢慢來。不可着急。”

商毅嘆了一口氣,這些道理他並不是不懂,只是在他的計劃中,還有許多事情要做,中國西北的邊少地區都要收復,遏制俄羅斯的擴張,而在海外,中國周邊的還有日本,南中國海上還有荷蘭,就算是收服了日本,擊敗了荷蘭,向西還要向印度、非州地區擴張,向東還有美州大陸,向南還有澳州。

雖然商毅也知道,在正常的情況下要做完這些事情,致少需要百年的時間,三到四代人的努力,不可能在自己這一代就全部完成,只是商毅仍然希望儘可能的多做一些。但要做這些事情,首先的前提條件的國家安定,社會經濟正常發展,至少都要達了江蘇、山東那樣的水平,只有這樣自己才能安心的,同時也是有足夠的財力物力支援向外的擴張。

以前商毅在南京,因爲所見所知都是一派興旺的情像,雖然知道中國北方落後,但畢竟是沒有親眼見到,因此對國內的情況還是比較樂觀,認爲就算是北方的經濟落後一些,但經過自己幾年的治理髮展之後,最多三五年,也就能夠恢發展起來,那時自已也就可以從容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現在親眼看到了河北的這一番景像之後,商毅也深有觸動,以前自己確實時太過樂觀了。雖然說現在南方確實是被自己治理得不錯,但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南方本身的經濟基礎就很好,起點比較高,只要施政得當,而且社會穩定,農業生產也就可以很快的恢復發展起來。而北方本來就落後,再加上破壞嚴重,想要完全恢復,恐怕沒那麼容易。在另一時空裡,一直到了康熙中期,北方纔算基本恢復,而那時清廷入關已有近五十年了。

而且在商毅穿越之前的那個時代,天朝建立了六十餘年,盡然己經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但也仍然沒有完全消除北方的貧困。因此自己只想用三五年的時間就恢復北方,確實是太過於樂觀了。治國不同於打戰,可以出奇制勝,以弱勝強,一二件超前的武器就可以改變戰局,畢其功於一役。治國是沒有捷徑可走,只能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走,不可能跳躍式發展,這一點在天朝的建國之初,有太多的教訓了。

因此商毅也不斷提醒自己,現在必須要改變心態,不能用打戰的那一套來治理國家。雖然說自己沒有治國的實際經驗,但畢竟有太多的歷史經驗可以做參考,同時以後右實行的擴張計劃的時侯,也需要再三考慮,謹慎行事。

不過進入到了河北地區之後,有不少隨行的官員都要脫離大隊,到河北的各地去上任,而商毅也對毎一個人都再三免勵,希望他們能夠在任上能夠安撫百姓,發展農業生產,穩定地方,當好地方官。

因爲馬上就要開始發動對蒙古的軍事行動,因此商毅的一行人馬在路上並沒有多作耽誤,一路的情致古蹟全部都沒有玩賞,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了北京。因此大隊人馬在路上只用了十八天的時間,在九月十六日清晨到達了北京。

這時留守在北京的成進早已經接到了通知,因此在九月十六曰清晨,已經率領人馬,在北京城南的安定門外列隊迎接商毅的到來。

而商毅也沒有再坐車裡,而是換上了一身軍服式樣的龍袍,跨乘一匹高大的安達盧西亞馬,在士兵們的歡呼聲中,策馬從安定門進入北京的外城。在先農壇和天壇中間的大道兩側,也站滿了士兵,還有無數的百姓,跪伏在大道的兩側,焚香叩拜。

安定門直通北京內城的正陽門,而進了正陽門,就是北京最著名的**。

商毅策馬穿過正陽門的時候,清晨的陽光刺透了薄霧,將這座古老的城市度上了一層金黃的光輝。

由正陽門穿過之後,紫禁城己遠遠在望,但商毅在馬上回首向南,看着自己身後長長的車仗隊伍,在這一剎那間,商毅忽然意識到,自己來到這個時空已經整整過去了十年的時間,回想這十年的浴血奮戰,十年的辛苦經營,發展壯大,商毅的心裡也抑制不住百感交織。

經過了十年的努力奮戰之後, 自己終於以這個國家主人的身份進入了北京城,但這只是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而遠遠不是結束。

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85章 地雷陣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63章 通商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82章 破敵之策第92章 局勢嚴峻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01章 守城第81章 洋人(下)第203章 夜奔(下)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97章 遷移(四)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55章 民嘯第199章 廷議(下)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144章 新年(上)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280章 辭職(上)第119章 投效(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92章 返航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79章 強攻臨朐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45章 規則(下)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91章 逼宮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90章 金陵風月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62章 皇太極暴斃
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85章 地雷陣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63章 通商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82章 破敵之策第92章 局勢嚴峻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01章 守城第81章 洋人(下)第203章 夜奔(下)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97章 遷移(四)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55章 民嘯第199章 廷議(下)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144章 新年(上)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280章 辭職(上)第119章 投效(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92章 返航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79章 強攻臨朐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45章 規則(下)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91章 逼宮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90章 金陵風月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62章 皇太極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