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局中之局(三)

龍嘯大明

濟南與青州相隔只有二百餘里的路程,按照以往的習慣,周少桓身邊山東的封疆大吏,理應真自到日照去迎接商毅的一行,才能表示出自己對商毅的恭敬和忠心,但現在正是戰時,而濟南又是第一線,周少桓自然不能輕易離開;商毅當然也不在意這種形式上的恭敬,因此按照商毅的行程計劃,和山東方面的接待安排,周少桓都是留守在濟南,等候商毅的到來.而由唐鎮代替他在穆陵關迎接商毅的一行。

周少桓在濟南也做好了充份的準備工作,只等着商毅到達濟南。但就在這時,青州發生的商毅在館驛中遭到襲擊的事情也逐漸傳到濟南,當然既然是傳言,自然也就會有多個版本,衆說不一,但有幾點卻是所有版本都是一致的,一是在這次青州的襲擊事件中,出現了許多對周少桓不利的證據;二是商毅己經認爲,這次襲擊事件,是由周少桓策劃佈置的。

而其他的就什麼都有了,有說商毅受了重傷,有說商毅已經遇刺身亡,也有說商毅這時已經離開了青州,返回南京,還有說商毅正準備派人到濟南來捉拿周少桓,在青州的周世奇和唐鎮,都己經被商毅抓起來了。

雖然周少桓一開始並不太相信這些流言,但連續三四天時閘,流言越傳越多,而且按預定的計劃,商毅的一行人馬,在這個時候,也應該到達了濟南,但現在還不見蹤影,也沒有接到任何的通知,這至少說明,商毅的一行人馬,確實是出現了意外的事故。另外就在今天,從一些由青州趕到濟南的商人、腳伕、車主等人口裡也得到了證實,商毅在館驛中遭到襲擊的流言,確實是真的。

不過對於那些對自已不利的流言,周少桓到真沒太在意,一來是自己根本就沒有做過事情,問心無愧;二來周少桓也相信商毅,會秉公而斷;三來是周少桓也認爲流言往往是誇大其辭,並不足信。 ~但如果商毅遭到襲擊是真的,那麼周少桓做爲山東地區的最高軍政官員,自然也有不可推御的責任,因此周少桓也立刻招集留守濟南的高級軍官開會商議,濟南方面應該怎樣應對目前的局面。

衆人一致認爲,現在的當務之急,應該是立刻了解清楚,在青州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商毅遭到襲擊的經過如何,商毅現在的安全情況,以及部隊的損失,還有就是對濟南的下一步指令,商毅到底還來不來濟南了。周少桓對此也沒有異議,立刻決定,派出第四軍二旅,立刻趕去青州,瞭解情況,如果商毅平安無事,則留下來保護商毅。如果有其他事故發生,則立刻通告到濟南來。

散會之後,周少桓也回到自己的府邸,心裡也頗不安寧,畢竟商毅在自己管轄的地方出了事情,這是可以確定的事實了,另外周少桓也同樣但心自己的父親和岳父的安危,他的妻子唐絹見周少桓回府以後,一直愁眉不解,長吁短嘆,也趕忙帶着兒孑周嗣繼出來,道:“相公,看你愁成這個樣子,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而周嗣繼也拉着周少桓的衣角,道:“爹爹,嗣繼要爹爹抱抱。”

這時周少桓已娶了一妻兩妾,生有一男一女,唐絹所生的周嗣繼是長子,今年己經四歲了,另有一個女兒周雯,是一個妾室所生,纔剛剛一歲。

周嗣繼長得到是十分活潑可愛,如果是平時,不管周少桓心裡都多煩躁,見了兒子也會笑一笑,然後抱着兒子親一親,逗他玩一玩,但今天卻全然沒有那個幸致了。只是苦笑了一聲,拍了拍兒子的小腦袋,正要說話,就在這時,家人進來報告,副官周元輝求見。周少桓聽了,也立刻讓人去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周元輝進來,見了周少桓,施了一禮,道:“大哥。”又對唐絹道:“嫂孑。”

周元輝也是周氏的宗族,算是周少桓的一個遠房叔伯兄弟,爲人到是頗爲精明,現在的軍銜是中尉,擔任周少桓的副官,他的年紀要比周少桓要小兩歲,因此在私下裡,叫周少桓爲大哥。

唐絹也向周元輝還了一禮,笑道:“元輝這時來,一定是有事,你們先聊,我帶嗣繼去準備午飯,等一會吃了飯再走吧。”

周元輝趕忙道:“有勞嫂子了。”

唐絹母孑離開之後,房間裡只剩下他們兩個人,周少桓這才道:“元輝,你來找我,有什麼事情嗎?”

周元輝道:“大哥,就是剛纔開會的事情,只是在會上當着那麼多人,我不好說,現在只有咱們弟兄兩,我才能對你說出來。”因爲他是周少桓的副官,有資格傍聽會議,但沒有發言權。

周少桓到並沒有在意,道:“你有什麼說,搞得這麼神神秘秘的?”

周元輝把聲音稍稍壓低,道:“大哥,這回你可危險了,弄不好身家性命可全要搭進去了,做弟兄的可不能不提醒你呀。”

wωw¸tt kan¸c○

周少桓道:“大王在山東遇刺,我確實有失職之罪,但最多也不過降職削官罷了,至於身家性命,你也說得太玄乎了吧?”

周元輝道:“大哥,你也太大意了,難到你沒有聽說嗎?現在都謠傳這次刺殺大王的行動,是你安排的,就是想取靖北王而代。”

周少桓搖了搖頭,道:“這些不過都是流言而己,我又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問心無愧,又有什麼好擔心的。”

周元輝也有些着急了,道:“我的大哥,你難道就沒有想一想,無風不起Lang啊,萬一流言是真呢?”

周少桓呆了一怔,這纔有點會過意,其實周少桓也是非常精明的人,但一來是他掛記着商毅、周世奇、唐鎮等人的安危,二來又覺自己根本沒做過,因此也坦坦蕩蕩,並沒往心裡去,但被周元輝這一提酲,也終於有所發覺,這些流言確實是對自己不利。

周元輝見周少桓的注意力終於被引到這些流言上來,立刻又道:“大哥,靖北王在你的轄區遇刺,而現在有不少的證據都證明,這次刺殺行動是由你指使的,而且證據確鑿啊,假如以後真的落實到了你的身上,這可就是抄家滅門的死罪啊。”

周少桓這纔有些意識到,自己似乎是落進了一個圈套裡,周元輝所說,可並不是沒有道理,因此遲疑了一下,道:“靖北王英明神武,而且處事向來公證無私,我看他必然會秉公而斷,絕不會讓我無罪受罰。”

周元輝道:“大哥,我知道不是你,你也知道不是自己,但有什麼用呢?我也相信靖北王向來公證無私,但現在證據都十分眀顯了,刺殺靖北王的人使用的是咱們山東軍區的武器、穿的是咱們的軍裝,人都招認是你派遣俯,就算你確實沒有做過,但是空口無憑,你讓其他人怎麼相信你呢?如果換了是你來當這個主審官,你會認爲這是有罪還是無罪呢?”

周少桓的心底突然生出了一股寒意,仔細一想,這確實沒有錯,現在所有的證據都已經把自己吃得死死的,就算商毅給自己辯解的機會,但自己根本就沒有辯解的餘地,正如周元輝所說,如果自己是主審官,恐怕也會認爲自己有罪,那麼這個圖謀不軌,刺殺君主的罪名,自己恐怕是背定了。

想到這裡,周少桓的身體也不由自主的顫抖了一下,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這個後果確實是不堪設想,抄家滅門,恐怕也不是不可能的。但自己分明就是冤枉的,就這麼被定了罪,怎麼也不能甘心。

周少桓的反應也都被周元輝看在眼裡,心裡也十分高興,又道:“大哥,現在能夠救你的,只有一個辦法了……”

說到這裡,他故意的停了一停,而周少桓立刻追問道:“什麼辦法?”

周元輝湊到周少桓的近前,故音壓了聲音,道:“造反。”

周少桓的身體一震,臉色也變得慘白起來,道:“你說什麼?”

周元輝把兩手一攤,道:“大哥,靖北王絕不會放過你的,除了造反以外,你現在還有別的路可走嗎?”

周少桓下意識的擺了擺手,道:“不,不,這絕對不行。靖北王對我,還有我們周家有天高地厚之恩,我寧死也不會背叛靖北王。如果這次靖北王一定要殺我,那我就以死相報吧。”

周元輝道:“大哥,如果事情是你做的,挪麼就死了也就認了,但分明不是你做的,這樣死個糊里糊塗,難道不冤枉嗎?再者說了,你到是以死報達靖北王的知遇之恩,這到也沒什麼,但你也要爲嫂孑,還有嗣繼想一想,嗣繼才四歲啊,你忍心讓他也陪你掉腦袋嗎?”

提了妻兒,周少桓心裡也不禁顫動了一下,至少在這一刻,周少桓確實是有些動心了。

就在這時,只聽大門口有一個衛兵大聲道:“報告。”

周少桓看了他一眼,有氣無力道:“進來吧,有什麼事情?”

那士兵看了周少桓一眼,對周少桓精神狀態也十分意外,但還是答道:“靖北王從青州派出使臣,已經進了濟南地,請司令快去司令部迎接。”

第14章 反擊(二)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7章 行軍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198章 廷議(上)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94章 遷移(二)第236章 隱密第37章 進攻南陽第209章 進京(下)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346章 親情第402章 北境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4章 趕集(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406章 國策(下)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02章 備戰(四)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10章 婚姻(上)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333章 對持(三)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94章 撤兵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36章 開業(三)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252章 對持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288章 計劃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25章 作戰原則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71章 不解第61章 破局(上)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
第14章 反擊(二)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7章 行軍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198章 廷議(上)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94章 遷移(二)第236章 隱密第37章 進攻南陽第209章 進京(下)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346章 親情第402章 北境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4章 趕集(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406章 國策(下)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02章 備戰(四)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10章 婚姻(上)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333章 對持(三)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94章 撤兵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36章 開業(三)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252章 對持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288章 計劃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25章 作戰原則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71章 不解第61章 破局(上)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