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會見左良玉

就在張獻忠得知,自己以經被明軍包圍的時候,商毅正在和另一支趕來夾擊西的明軍主將左良玉會談圍剿張獻忠的事宜。

原來商毅收復了漢陽府之後,坐鎮廬州的吳甡就意識到,現在正是全力消滅張獻忠的大好時機,因此立刻下令黃得功和劉良佐兩部人馬從黃州渡江,協同商毅,圍剿張獻忠。同時又下令駐紮九江府的左良玉,立刻率大軍北上,堵住張獻忠南下的路線。

商毅等人與李自成在德安府、黃州等地展開激戰的時候,吳甡曾五次下令,命左良玉從九江出兵,進攻武昌府,牽制張獻忠的兵力,當時左良玉根本就沒當一回事,只派遣部將金桓聲帶領一萬人馬,進駐興國州,算是像徵出兵了。好在當時張獻忠也不想遭惹左良玉,因此兩人才算相安無事。

而等吳甡的第二次催左良玉出兵的命令傳到九江府之後,左良玉仍然不當一回事,但很快他就得知,商毅渡過長江,攻克了武昌府,把張獻忠打得大敗,看樣子到是有幾分要將張獻忠徹底打殘的架式。左良玉這纔有些坐不住了,立刻率領四萬大軍,以及兒子左夢庚,部下的盧光祖、***、徐勇、郝效忠等大將,從九江趕到了興國州,與金聲桓合兵,參與圍剿張獻忠。

左良玉一直是明朝的剿賊干將,現在以經是掛平寇將軍印總兵,並受封寧南伯,但自從在崇禎十四年(1641年)在朱仙鎮一戰被李自成擊敗之後,左良玉部下的精兵強將損傷大半,退守到襄陽府休養,但也以經元氣大傷。而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進軍湖廣,雖然這時左良玉自稱又有二十萬大軍,但不復從前之勇,被李自成打得大敗,從襄陽一直逃到了九江府,纔算是暫時穩定了腳。

現在商毅把張獻忠打敗,左良玉也覺得有機會了,於是也響應吳甡的將令,從九江出兵,也趕來摘果子。

與金聲桓合兵之後,左良玉率領着四萬人馬,號稱十萬大軍,趕到了咸寧,因爲這時黃得功和劉良佐還未趕到咸寧,因此商毅首先和左良玉碰頭,商議怎樣圍剿張獻忠的安排。

兩人會面的地點到不是在各自的大營,因爲兩人以前都沒有見過面,誰也不願意到對方的大營去,因此在營外選擇了一個空開的地方,紮下帳蓬,鋪下幾張桌子,算是雙方進行會晤了。商毅帶去了成進、成鋼、楊武武丞、段鵬等人,而左良玉帶着文書盧光祖、兒子左夢庋,部將***、徐勇、郝效忠等人。

左良玉五十左右歲年紀,身材頗高,赤面短髯,到是個猛將的形像,但目光陰沉,閃爍不定,顯得頗有心機。而他的兒於左夢庚的年紀在三十左右,眼眉上挑,並不正眼看商毅,一臉傲氣,一看就知是自以爲是,驕傲自負,眼高於天的樣子。

衆人見面之後,因爲商毅要比左良玉低上二級,因此首先由商毅向左良玉施禮,道:“末將見過左帥。”

左良玉看了商毅幾眼,才皮笑肉不笑道:“不敢當,商副將太客氣了。商副將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成就,真應了那句話,叫後生可畏呀,曰後這大明的天下,還是靠商副將這樣的年輕人來支撐了,我們這些老傢伙,只怕都要進棺材去了。”

來到這個時代之中,商毅以經見過了不少歷史名人,因此見了左良玉,也以經沒有什麼新鮮感,而且商毅對左良玉也沒有多少好感,不僅是因爲左良玉私心太重,往往爲一己之私,而置大局於不顧,還由於左良玉的軍隊軍紀極差,可以說比張獻忠跟本就好不到那裡去。

щщщ● ttka n● C○

在左良玉放棄襄陽,路過承天府,曾想在承天府裡駐守,但湖廣的巡按李振聲勸巡撫宋一鶴,道:“左軍太多,以何糧給之,何況左軍素無軍紀,留之反爲府城之害,即使有糧,也不如養承天之民自守。” 因此宋一鶴拒絕左軍入境,左良玉大怒,下令在城加搶劫一空,然後才率兵揚長而去。後來退到了武昌府,守軍同樣也不接納,左良玉又搶劫民船,這才退到九江。可見左軍軍紀之差,以經是非常出名。

這幾年來,左良玉打仗的本事沒有多大提高,但有兩手能耐卻是玩得出神入化,一是養寇自重,二是虛張生勢。左良玉心裡十分清楚,有寇可剿,自己纔有幹活,才能立功,朝廷才離不開自己,還得事事牽就自已。因此剿寇雖然是必須,但其中的分寸可是一定要拿捏好,既能立些功勞,又不能一次打寇全剿光了。所以在關建時刻,左良玉往往都會無故撤軍,放流寇一條生路,讓他們再招兵買馬,東山再起。

而虛張主勢則是針對朝廷,給朝廷造成自己兵多將廣的印像,因此想動自己,也要多考慮一下後果。如現在左良玉不過才七八萬人馬,就號稱二十萬大軍。而且商毅還知道,到了南明的時候,左良玉的牛皮也越吹越大,明明只有十幾萬人馬,卻敢號稱有八十萬。不過牛皮吹起來之後,效果也十分顯著,因爲整個南明朝廷都不敢得罪左良玉。進封爲他“寧南侯”。左良玉的部屬黃澍,也敢仗着左良玉的勢力,大罵馬士英。

現在見左良玉對自己冷嘲熱譏,商毅自然也不客氣,而且他對左良玉的底也清楚,根本就不怕,因此道:“左帥太過講了,在下不過盡武將之責,盡力盡心,僥倖打了幾個勝仗,纔有今日之位。又豈敢自以爲事。何況我大明諸事,皆有皇上爲主,我等不過是聽命於朝廷而己,用誰不用誰,可是都是皇上說了算啊。”

左良玉“哼”了一聲,也聽得出來,商毅是在譏刺自己這幾年跟本就不聽朝廷的命令,心裡也不禁有些發怒,但話頭是自己挑起來了,而商毅的話也佔了大名份,因此也不好發火,道:“別得就不說了,如今張獻忠以經退守剄了咸寧,吳督師令我等圍剿,商副將又有何打算呢?”

商毅淡淡一笑,道:“張獻忠以經被我打得落花流水,人馬損傷大半,早己不復當年之勇,自然是應該立刻進軍,不使其有喘息之機,一鼓破之,永絕後患。”

左良玉越聽越不是味,道:“商副將也未免太小看張獻忠了,他縱橫天下十幾年,當年他起兵造反的時候,商副將只怕還是個娃娃,又豈是好對付的。別看你僥倖打了幾個勝仗,但張獻忠現在還有數萬人馬,又有城可守,我坐擁二十萬大軍,尚且不敢輕敵,何況商副將部下的人馬不足萬人,千萬不可大意啊!”

商毅也不客氣,道:“兵貴多而不貴精,將在謀而不在勇,否則縱然擁兵十數萬,卻一味畏敵不戰,只會苟且偷生,保存己力。又有何用處。我軍一共只有一萬數千餘人,但在歸德依然將李自成的百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再戰張獻忠,同樣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漢陽、武昌二府不是同樣取下來了嗎?張獻忠這區區數萬殘兵敗將,我視其如蟻蟲,一個咸寧小縣,即刻就能踏平。左帥若是不敢出兵也就罷了,我自領商家軍出戰,如果需要左帥一兵一卒相幫,就算是攻下咸寧,也不算有功。”

左良玉當然聽得出商毅是在譏諷他退守九江,不敢與李自成、張獻忠交戰,也不禁勃然大怒,道:“誰說我怕張獻忠了,別以爲你打敗了張獻忠,就能把他捉住。張獻忠別的本事沒有,但逃跑的本事,如果他敢稱天下第二,就沒有天下第一。你的人馬不足萬人,能夠困得住咸寧嗎?就算你能攻開咸寧,但張獻忠早就以經逃走了。等他躲進深山之中,你在上那裡去找他。相反我有十萬大軍,圍困一個咸寧縣易如反掌,因此不如讓我來打這一戰吧。我一定能夠活捉張獻忠。”

商毅聽完之後,不禁笑道:“原來左帥說來說去,是想要生擒張獻忠的這份功勞。”

左良玉見他把話攤開了,也就不瞞着,直截了當道:“不錯,商毅,你以經大敗了李、張二賊,收復了歸徳、武昌、漢陽三府,這功勞也不算小了,日後也足夠你升到總兵,也該知足了,你想一個人把所有的功勞全都立完了嗎?功勞可不要一個人都佔全了,還是要分一些給其他人爲好。”

商毅想了一想,道:“好,生擒張獻忠的功勞,我可以讓給左帥,但如果左帥攻不下咸寧,又當如何呢?”

左良玉哈哈大笑,道:“區區一個縣城,又有何道哉,三天之內,我一定攻下咸寧,如果三天未能破城,那就任你去取,張獻忠,我也就讓給你了。”

商毅也點點頭,道:“好,我守住咸寧的東北兩面,把西南兩面讓給左帥,再給左忇三天的時間,不過如果張獻忠從東北兩面逃走,撞到了我手裡,那就只能怪左帥運氣不好了。”

左良玉也點了點頭,道:“就這麼定了。”

商毅這才起身,道:“那麼,左帥,咱們就此告辭,三天之後,再見分曉。” 說着帶領着手下的人離開。

看着商毅離開之後,左夢庚才道:“爹,你看這個小子也太狂妄了,簡直就是目中無人。應該好好教訓他一頓纔好。”

左良玉“哼”了一聲,道:“教訓他是遲早的事情,不過在這之前,還是要先把大事辦好,在此之前,不要節外生枝,等完事之後,我們再慢慢收拾他也不遲。商毅啊商毅,你想生擒張獻忠,立下大功,簡直就是癡心妄想。可惜你沒有想到,我自有我的想法。”

第24章 天像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章 清廷(下)第185章 襲擊(下)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56章 火船(二)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章 安撫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04章 海商(下)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72章 求和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56章 奪船(上)第163章 通商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34章 勸說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65章 出兵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86章 意外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4章 趕集(下)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7章 行軍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84章 四徵湖北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45章 迴歸第61章 破局(上)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247章 營救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05章 完婚(三)第145章 規則(下)第202章 夜奔(上)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45章 迴歸第180章 報紙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112章 豪格逃亡
第24章 天像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章 清廷(下)第185章 襲擊(下)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56章 火船(二)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章 安撫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04章 海商(下)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72章 求和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56章 奪船(上)第163章 通商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34章 勸說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65章 出兵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86章 意外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4章 趕集(下)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7章 行軍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84章 四徵湖北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45章 迴歸第61章 破局(上)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247章 營救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05章 完婚(三)第145章 規則(下)第202章 夜奔(上)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45章 迴歸第180章 報紙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112章 豪格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