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

先頭船隊是在六月上旬從杭州出發,前往馬尼拉。

按照正常的航速,從杭州到馬尼拉需要十五天左右的時間,但現在是六月,也就是公曆的七月底,風向多以東南風爲主,少有西北風,因此船隊在多數時侯都是逆風而行,雖然到了這個時代,風帆船的技術己經十分發達,可以通過不斷轉換風帆的角度,在逆風的情況下,也能航行,但速度明顯就要慢了許多,而且需要付出大批的人力,僅靠船上的水手,很難讓船保持連續的逆風航行。

不過現在船上裝着都是士兵,人力是不成問題,在沿途也遇到了十餘艘從馬尼拉返航的商船,得知馬尼拉的局勢進一步緊張起來。因此在逆風的情況下,船隊仍然向菲律賓航行。但就是這樣,等船隊到達菲律賓的時侯,也用去了二十天的時間。

菲律賓是一個羣島之國,共計約有七千多個島嶼,不過現在有人定居的島嶼只有二三十個,主要的大島有十三個,以北部的呂宋島最大,東南部的棉蘭老島其次,加上西南的巴立望島,正好構成一個呈南北走向,北尖南寬的三角形。

呂宋島位於菲律賓羣島北部,三角形的尖瑞,總面積和浙江省相等,都是十萬平方公里左右,佔菲律賓羣島總面積的三成以上,大體呈一個南-北走向後長方形,南北長約七百四十公里,東西寬約二百二十公里,海岸線長達五千多公里,有衆多優良的海灣。也是現在菲律賓羣島的核心所在,西班牙殖民者的主要力量都在呂宋島上。

呂宋島的地勢呈北高南低,三分之二都是高地丘陵,基本都分佈在北方,因此適合登岸做港口的海灣地方,大部份都分佈在南半部份,馬尼拉就位於呂宋島南端的馬尼拉灣,巴石河的入海口。

因此到達呂宋島,也並不等於就是到了馬尼拉。船隊沿着呂宋島西北的海岸線又走了一天,到了呂宋島中部的林加延灣。有一條名叫阿諾河的大河在這裡入海,中國人一直稱之爲玳瑁港,是一個比較好的停泊地點,但離馬尼拉城約還有二百二十公里的路程。一五七四年,中國著名的海盜林鳳率軍進攻馬尼拉,就在這裡修城立寨,自立爲王,與西班牙軍交戰長達十個多月。終於後繼無力而退兵。

因爲連綾航行了二十天,船員士兵也都十分疲勞,因此宋協昌等人也商議決定,在這裡休息一天,然後再繼續向南前進。等他們駛進阿諾河的入海口之後,發現這裡還停泊着三艘中國商船。

張庚秋也前出打聽,原來這三艘中國商船的船主他都認識,分別是陳作偉,胡遠,趙銘、趙新兄弟,都是在馬尼拉經商的中國商人。

他們幾個人和張庚秋父子雖然沒有什麼深交,但也都認識,見張庚秋的樣子,似乎是要到馬尼拉去,也都問起來,張庚秋到也不敢說自己是和軍隊一起來的,只說自己確實是要去馬尼拉。

陳作偉是一個和張庚秋差不多大年的老人,聽到了張庚秋的確認之後,也不禁一拍大腿,道:“張老船主,您怎麼還敢到馬尼拉去,幹糸臘人又準備要殺我們華人了,我們幾個人是剛從馬尼拉跑出來,現在幹糸臘人己經把馬尼拉灣給封了,您現在還去馬尼拉,不是自投羅網嗎?”

張庚秋也嚇了一跳,道:“幹糸臘人己經動手了嗎?”

胡遠道:“那到還沒有,不過我看也差不多了,現在馬尼拉的土著己經公然開始搶劫巴里安的華人商鋪,打傷打死了不少華人,巴里安的華人總管張拓,向西班牙總督府提出了交涉,但查孔總督對此含糊其辭,根本就沒有作正面答覆。”

趙銘恨恨道:“什麼含糊其辭,他根本就是包庇土著,一個勁得要我們華人保持克制,交出武器,才能保證安全,簡直就是狗屁,交了武器之後,我們就完全沒有抵抗力量了,也就只能引頸受戮了。”

趙新也道:“還有馬尼拉大主教弗朗西斯科,則公開宣佈要懲罰異教衆,什麼異教衆,不就是我們華人嗎?有幾個傳教士還帶着干係臘士兵在巴里安區裡公開搶劫,這是什麼出家人,簡直就是強盜。”

陳作偉道:“張老船主,趕緊調頭吧,千萬別去馬尼拉了。”

張庚秋父子幾人互相看了一眼,張庚秋才道:“幾位,我也不瞞你們,我早就估計到幹糸臘人又要對我們華人動手,因此專程趕回中國求見南京的靖北王,請他發兵來保護我們馬尼拉的華人。”

趙氏兄弟眼裡閃出一絲興奮的光芒,趙銘道:“我們聽說了,靖北王爲了保護曰本的華商,曾經發兵去進攻曰本,這回一定會再發兵來馬尼拉。”

趙新也道:“最後靖北王把馬尼拉佔了,把幹糸臘人趕走,我們就可以安安心心在這裡做生意了。”

陳作偉搖了搖了頭,道:“我看未必,萬曆三十一年,不是一樣也有人稟報給萬曆皇帝了嗎?結果怎麼樣,也就是下了一道上諭,什麼都沒了,到了崇禎十三年干係臘人不是照樣又殺我們華人嗎?結果崇禎皇帝呢?連個屁都沒發一個,我們這些海外華商在朝廷眼裡就是賤民,死多少都不可惜。”

而胡遠道:“是啊,這年頭連皇上都靠不住,何況是一個王爺呢?你們這些年輕人啊,就別作白日夢了。”

其實趙氏兄弟也都是年過三十的人,按這個時代的標準,己經可以算中年人了,不過在張庚秋、陳作偉、胡遠幾個人面前,也只能算是小輩。

這時張宗華道:“幾位,你們都想錯了,靖北王可是和其他的皇帝不一樣,他不會放任我們這些海外華商不管的。現在我們就是和靖北王派來的伏波軍一起來的。”

張宗僑也道:“是啊,這一次靖北王正是要趕走幹糸臘人,佔領馬尼拉,讓咱們華人以後不再受洋人的欺負了。”

趙氏兄弟聽了,也都十分欣喜,趙銘道:“是真的嗎?那可太好了,我早就看這夥幹糸臘人不順眼了,這回也可以出一口氣了。”

趙新也道:“對,哥,咱們別走了,留下來幫伏波軍一把,我還想親手宰兩個幹糸臘人,那怕是幹掉幾個土著人也好。”

陳作偉看了他們兄弟一眼,搖了搖頭,道:“你們只不過纔來了六條船,能夠有多少人,怎麼可能打得過幹糸臘人呢?”

張庚秋道:“我們來的,只是先頭隊伍,大隊人馬還在後面,最遲一兩個月,就會到達馬尼拉了。”

胡遠哼了一聲,道:“就算是來了千軍萬馬又有什麼用,人家幹糸臘人有火炮火槍,厲害得很了,再者說了,人家干係臘也是一個國家,居說要比中國大上好幾倍,我們可以派兵來,人家一樣可以派兵來,說不定把人家惹急了,直接就打到中國去了,我們這些小民在裡面瞎攙和什麼,趁早逃走吧。”

張宗華,張宗僑兄弟的臉色都有些不好看,但張庚秋道:“幾位,大家都清楚,在馬尼拉的華人比干系臘人多十倍,雖然以前朝廷對咱們這些華人都不聞不管,咱們才老是被別人欺負,但如果所有華人真的都能夠團結起來,一致對付幹糸臘人,也不致於會被幹系臘人屠殺兩次,但現在有人來幫咱們,如果咱們自己還不爭氣,還不敢和幹糸臘人反抗,那就是我們這些海外華人太沒出息了。”

趙銘、趙新兄弟互相看了一眼,趙銘道:“張老船主,您是海外華商的老前輩,我們兄弟和您沒有深交,但您這麼老大年紀,還要趕回馬尼拉來,就衝這一點,我們也信得過您,這一次就跟您一起幹了,那怕是死在馬尼拉,也不後悔。”

張宗華,張宗僑兄弟立刻都迎上幾步,對他們表示歡迎,而陳作偉和胡遠一個擡頭看天,一個低頭盯地,都不說話。

張庚秋嘆了一口氣,道:“人各有志,我們也不強求,你們好自爲之吧。”

隨後他們帶着趙氏兄弟來見宋協昌,又將馬尼拉的形勢說了一遍。阿科尼亞等四傳教士聽了自己同行的行爲,也都十分尷尬,只好苦笑不語。而宋協昌等人聽說西班牙軍封鎖了馬尼拉灣,也都十分焦急,不知到商館的情況怎麼樣了,而且如果商船無法停泊進港,也就無法抵達商館。另外萬一在海上遭到攻擊,商船可沒有多少抵抗之力。

因此衆人也展開了緊急協商,最後決定,在玳瑁港留下三艘船以及相應咐人員,在這裡修建城寨,然後從陸路向馬尼拉進發,而自己帶着另外三條商船,繼續從海路前進,兩路並進,總有一路可以抵達商館,而且萬一商館己經失守了,也可以爲自己留一條退路,退守到玳瑁巷來,繼續等待援軍。

商議決定之後,衆人立刻分派,留下張宗華,張宗僑兄弟在這裡上岸引路,而張庚秋和趙氏兄弟則隨船隊繼續前進。趙氏兄弟的商船停泊在玳瑁港,船上的船員和伏波軍的水手一起在這裡建寨。

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198章 廷議(上)第97章 僱傭兵(上)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87章 人材(下)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46章 身世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236章 隱密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66章 建設(上)第184章 襲擊(上)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24章 天像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38章 家事第203章 夜奔(下)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81章 佈置(二)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84章 夜襲(二)第87章 人材(下)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46章 亂攤子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83章 下獄(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6章 家事! 公事!第236章 隱密第406章 國策(下)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54章 激戰(下)第186章 出獄第2章 清廷(下)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63章 烈火焚城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3章 雙截棍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11章 規剗未來
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198章 廷議(上)第97章 僱傭兵(上)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87章 人材(下)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46章 身世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236章 隱密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66章 建設(上)第184章 襲擊(上)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24章 天像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38章 家事第203章 夜奔(下)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81章 佈置(二)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84章 夜襲(二)第87章 人材(下)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46章 亂攤子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83章 游擊戰(二)第183章 下獄(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6章 家事! 公事!第236章 隱密第406章 國策(下)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54章 激戰(下)第186章 出獄第2章 清廷(下)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63章 烈火焚城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3章 雙截棍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11章 規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