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

不過在雙方舉行談判的第一天,中國方面就讓葡萄牙人的希望徹底破滅,中方的談判代表李格非直接告訴費蘇沙,中國將收回澳門的主權,不再將澳門繼續出租給葡萄牙。

費蘇沙當時就大驚失色,立刻拿出了與明朝簽定的租借協議,企圖據理力爭一番。但李格非看都沒有這些文件,告訴費蘇沙,那是葡萄牙與明朝簽定的協議,與中華帝國無關,要想分辯就去找明朝分辯,但中華帝國必須收回澳門的主權。

費蘇沙只好又東扯西拉,說什麼葡萄牙在澳門經營了近一百年,投資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才把澳門建設成現在的國際城市,而且現在在澳門還有大量的葡萄牙居民,一但中國收回澳門主權,必須賠償葡萄牙的損失,以及葡萄牙居民的搬遷費用。

但李格非逐一反駁了費蘇沙提出的要求,雖然葡萄牙人對澳門的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毎年也從澳門賺取了大量的收益,早就己經收回了當年的投資成本。因此賠償損失的事情不用再討論。

不過考慮葡萄牙確實爲澳門做出過貢獻,因此中國可以把澳門設爲葡萄牙的專用貿易港,並允許葡萄牙在這裡建商館,進行貿易活動,甚致可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而葡萄牙在澳門的居民,仍然可以留在澳門定居,從事各種職業。但澳門的主權中國必須收回。當然考慮到中葡兩國的傳統友誼,中華帝國希望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澳門的主權問題,不過如果葡萄牙方面執意不想歸還澳門主權,那麼中國方面就會考慮收回澳門的其他方法。

談到了這一步,費蘇沙那還聽不出潛臺詞,因此也無言以對,只能推說這樣的事情自己做不了主,必須請示葡萄牙國內。

當然這到也是事實,李格非也不能強迫費蘇沙立刻答應下來,因此也給了葡萄牙三年時間,在三年之內,必須給中國一個明確的答覆。否則中國就視葡萄牙挋絕歸還澳門主權,那怕就將釆取其他方法。

而葡萄牙的失望,也導致了天主教會的失望。

其實天主教和中國更沒有利益衝突,隨着中國的重新統一,被分爲南北兩方的教會也重新統一,並且取得了在中國自由傳教的權力,而且這次中國訪歐,又解決了呂宋教區和教徒祭祖的問題,因此教會上下也都鼓足了幹勁,準備在中國大幹一番,開創出一個新的局面。這次天主教總部派出使團訪問中國,完全是一次打醬油的經過,最多是加強一下羅馬教庭和中國的聯繫來往。

但只有耶穌會才能在中國傳教,而中國己經決定,三年之內必須收回澳門的主權,在澳門還有方濟各會、奧古斯丁會、多明我會和聖加那女修會,那麼這些教會是否會被中國驅逐呢?

對此中國的回答是,在澳門的其他教會可以繼續保留,但必須尊守中國的法律,合法傳教,沒有宗教特權,另外必須取消宗教審判庭。這也就意味着天主教會在東方的唯一一個特權區也將消亡。

不過天主教會現在沒有任何能夠與中國討價還價的資本,因此也只能接受中國的條件,不管怎麼說,中國還保留了各教會在澳門的傳教資格,沒有全部驅離,只是取締天主教會在澳門地區的特權,嚴格來說,天主教並沒有損失什麼。畢竟天主教的神權喪失,己經是大勢所趨,這一點除了教會的極少數頑固狂熱份子以外,其他人都看得十分清楚。

當然葡萄牙、教會雖然都有種種失意,但也畢竟還是有所收穫,並非一無所得,另外向瑞典、丹麥這些國家純粹就是來打醬油的,根本就沒和中國進行任何談判,當然也就無所謂失望了。

而在所有國家中,最失望的,當然非荷蘭莫屬。這次荷蘭派出使團到中國來,是希望重新與中國修復關係,因爲現在中國與荷蘭斷絕了貿易來往之後,雖然荷蘭還可以從其他國家,主要是英國那裡獲得中國的商品,但畢竟是轉了一道手的,因此也給荷蘭東印度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在另一方面,在以前的亞州是荷蘭一家獨大,基本控制了歐州與中國近八成的貿易量,但現在商毅一面擴大與歐州的貿易來往,一面又將歐州其他的國家也引入中國的貿易圈裡,由其是和英國基本己經形成緊密的貿易關糸,也使荷蘭在亞州的壟斷地位不復存在,這也是荷蘭在歐州不敢與英國輕易開戰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現在荷蘭也急需要恢復和中國的貿易來往。而且還需要是和英國一樣的最惠貿易國關係。

但中國對荷蘭的態度卻和其他的歐州國家不同,因爲荷蘭曾經幫助過清廷,因此中國要求荷蘭方面給予賠償,才能恢復與荷蘭的貿易關係,但不給荷蘭最惠貿易國的待遇,只能和其他歐州國家一樣,而作爲對等關係,荷蘭東印度公司必須允許中國在巴達維亞和荷蘭本土建立商館。

不過荷蘭只同意對中國賠款,但拒絕中國在巴達維亞和荷蘭建立商館,而且就是賠款,也不能超過五十了,因爲荷蘭方面不承認自己是幫助清廷,而是正常的貿易來往關係。

荷蘭和英法等國不同,在亞州由其是東南亞地區,荷蘭有很大的勢力,己經將馬來半島和加裡曼丹島地區視爲自己的勢力範圍,並不需要用其他的利益去中國交換。另外經過了三十年戰爭的勝利之後,荷蘭人的心氣也很高,仍然還希望繼續壟斷亞州的貿易。因此和中國的目標有根本性的衝突。

結果雙方一連談了五天,都沒有談隴,最後荷蘭人只能敗興離開中國。

其實在中原大戰期間,荷蘭對清廷的幫助並不算大,也就是像徵性的派出了幾條戰船,而且也並沒有和中華軍直接交戰,說起來和日本、朝鮮直接出兵參戰要好得多,而且商毅也並不是抓住這一點不放,只是現在商毅的海洋戰略是將中國的勢力擴展到整個南中國海地區,控制馬六甲海峽,讓中國來主導整個東亞、東南亞的事務。而目前在這一地區唯一能夠挑戰中國的, 就是荷蘭。

而荷蘭又是一個純粹的海上國家,海洋貿易是國家的基礎,當然不會放棄在亞州的利益,因此雙方的矛盾其實基本是不可調合的。最終只能用戰爭來解決。

――――――――分割線―――――――――分割線――――――――

就在中國和歐州各國進行緊張談判的同時,商毅也下令在南京舉行了一次大型的展覽,將這次訪歐使團在歐州購買的物品對百姓進行免費的展出。

這次訪歐使團把在歐州銷售貨物的資金全部都用來購買了歐州的各種物品。當然其中也分爲兩部份,一部份是計劃在中國進行銷售的商品,另一部份是用於贈送其他官員,或者是一些有記念價值的物品。前者即是展出,同時也是一次促銷活動,而後者基本只是展出,只有少量會標價出售。

同時展出的還有歐州各國君主王室贈送給中國或者是商毅的物品,這些物品大多都是價值不菲的寶物或藝術品,其中有相當一部份是歐州各國君主的肖像畫,這就是東西方的文化不同,歐州君主都喜歡將自己的肖像畫當禮物送人,而中國絕計不會。另外就是隨團的畫匠在歐州各國,以及沿途繪畫的風景、人物圖畫。雖然畫功一些,但在沒有照相技術的古代,這是唯一能夠形像展示異域風貌的方式。

因此展覽開始之後,也吸引了大量南京市民來觀看,因爲經過了七八年的宣傳、商貿來往和潛移默化,現在南方的中國人基本都已經有了一個大體的世界觀概念,知道中國並不是天下唯一的國家,在大洋彼岸還存在着不少其他的國家也基本深入了人心。

不過雖然中國和歐州各國已經通商,但基本都是歐州各國來買中國的啇品,帶到中國來出售的商品並不多,主要是鐘錶、鼻菸壺、玻璃製品和金銀製品。因爲一來中國現在還是小農經濟爲主,自己自足,對外來品並不需要,二來也是東西的觀念不用,歐州人也不知道中國人喜歡什麼,來往一趟不容易,因此也不敢瞎帶。

而現在中國第一次派出的訪歐船隊迴歸,帶回來大量的異國物品,千奇百怪,各種各樣,再加上宣傳也十分到位,因此三教九流,無所不有,絕大部份百姓也都想來看個熱鬧。也有人是有目地而來,商人多半是盯着各種歐州的商品,揣摩它們的價值、銷售的空間和利潤,還有許多學者對海外世界非常有興趣,希望更爲直觀的瞭解海外世界,雖然說帝國以前也做過不少的宣傳,但大多是以文字爲主,而這次不僅有大量實物,還有大量的圖畫,當然可以滿足不少人的心願。甴其是學生,也成爲這次展覽的主力。

結果一連十天,毎天來觀看展覽的人都絡繹不絕,有人幾乎是天天都來,反覆觀看,還有不少人是從南京周邊,甚致是其他省趕來的。

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52章 山東巡撫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3章 震盪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73章 福臨登基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381章 喜迅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84章 開戰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63章 破局(三)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147章 制度(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6章 皇室私密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14章 優勢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80章 洋人(上)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66章 變數(二)第399章 國事(二)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68章 重逢(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35章 鄉鬥(下)第178章 工匠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04章 完婚(二)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91章 南京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20章 投效(下)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308章 宣戰(上)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
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52章 山東巡撫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3章 震盪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73章 福臨登基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381章 喜迅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84章 開戰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63章 破局(三)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147章 制度(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6章 皇室私密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14章 優勢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80章 洋人(上)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66章 變數(二)第399章 國事(二)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68章 重逢(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35章 鄉鬥(下)第178章 工匠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04章 完婚(二)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91章 南京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20章 投效(下)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308章 宣戰(上)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