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組建海軍

第二天,商毅便率人馬,帶領吳全福一家,以及張庚秋、安德烈等人,同時還押着俘虜的海盜,着離開了昌國衛,返回杭州。繳獲的兩條海盜軍也由也沈壽崇派人架駛,送到杭州附近的海面上停泊。

這次到昌國衛一行的收穫遠遠超出了商毅的預料,不僅僅得到了昌國衛這一支還算不錯的軍隊,而且連商毅一直希望建立的海軍,也跨出了堅實的一步,海軍最關建的造船技術,以經得到了基本的解決,而下一步的兵源問題,也初步有了着落。而下一步,也就開始搭建海軍的框架。其實就連商毅也沒想到,組建海軍會這麼快就提上了議程。

因此回到了杭州之後,將其他事情都做了處理,商毅立刻招集留守在杭州的二團和五團團部的全體成員, 另外加上偵察營的營長吳漢生, 以及從蘇州趕到杭州向商毅彙報工作的三團副團長成鋼,開會協商商家軍的人調整和安排。另外還有海軍的籌建工作。

在商毅離開杭州期間,商家軍又組織了一次選拔,有二千五百多名預備軍通過了考覈,成爲正式的士兵,可以編製成三個團。各團的各級軍官人選都耍進行安排,另外現在商家軍在杭州己有了六個新營,以經可以組編成一個新團,那麼團部的成員爲要確定。另外經過了這次選拔之後,商家軍的預備軍只剩下五百多人了,是否需要繼候擴招兵源。

首先商毅說出了組建海軍的打算。不過因爲受這個時代的影響,周少桓等人都沒有認識到海軍的重要性,因此商毅首先廢了不少口舌,又把葡萄牙、荷蘭這兩個國家的發展史儘量詳細的向他們作了一番解說,甚致把當年鄭和下西洋的例子列舉出來,證明建立一次強大海軍的重要性,結果再一開始花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幾乎都給他們補上歷史課。

其實所有人對商毅要組建海軍的想法都沒有異議,這到不是說他們聽懂了商毅的話,認識到海軍的重要性,而且基於“商毅的決定是沒有錯的” 這種思維慣性。這也令商毅覺得很受傷。因爲一直以來,關於商家軍的規劃,以及自己集團的發展走向,基本都是商毅一手包辦,其他人都只管按他的要求來做就行了。商家軍能一步一步走到現在,也證明了到目前爲止,商毅所制定的戰略發展路線是十分正確的。

南下之後,在許多戰鬥中商毅都改變了過去親力親爲的做法,而是充份放手讓手下的將官獨力指揮戰鬥,,一方面是因爲南下之後遇到的對手都不強,藉此機會充份煅練他們獨當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商毅要在總體規劃上花費大量的精力。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商毅的良苦用心還是有了相當的回報,在南下的戰鬥中,周少桓和成進都表現出相當不錯的獨立指揮作戰水準,但頂多也只能算是一個能夠獨領一軍,進行衝鋒陷陣的大將,離獨當一面的統帥還有相當的距離。

統帥和大將在戰場上的區別或許並不大,而是主要體現在戰場以外,因爲身爲統帥不僅要考慮各種戰術、還要考慮整個戰略的大局觀,全軍的後勤供應,士兵平時的訓練生活,以及對軍隊的規劃,甚致還包括對駐地的行政能力。現在也要開始陪養他們這方面的能力了。因此商毅才改變了以往自己一手包辦的做法,開始以會議的形式,讓主要的將領參與討論。

不過定性思維的改變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另一方面多少也給他們灌輸了一點海軍的意識,等海軍組建起來,並且發揮的作用之後,他們慢慢也就會越來越多的認識到海軍的用途。

於是商毅進行下一個環節,問道:“那麼你們中間有誰願意出任海軍的統領?”頓時沒有人願意說話,會場也一下子冷淸了起來。

在坐的八個人基本都可以算是商家軍的主要戰將,而海軍畢竟是一個剛剛成立的軍隊,目前的全部家當就是徼獲的兩艘海盜船,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一窮二白。因此自然誰都不想轉到海軍去。那怕是轉到新團裡去,起碼也有現成的兵可帶。

出現這個場面也基本在商毅的預料之中,他之所以一定要堅持從團級軍官裡選出海軍的主將,一方面是因爲團級軍官各方面的經驗都要多一些,另一方面也是要顯視出自己對海軍的重視,因此商毅道::“各位,剛纔我說了那麼多,不知道你們都聽進去了多少,總之一句話,別看海軍現在纔剛剛組建,但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在我們商家軍的未來,海軍的重要性絕對不會小於陸軍,甚至還會超過陸軍。因此現在希望你們中間有人能夠主要站出來,爲我們商家軍承擔這個重任。”

其他人聽了,也都有一些動容,他們都沒有想到,商毅會對海軍這麼看重,因此也有人動了心,畢竟現在商家軍裡還沒有人敢懷疑商毅的話。但一時誰也不願搶先開口。

又過了一會,成鋼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道:“將軍,我願意試一試。”

商毅點點頭,道:“很好,但還缺一個人,還有沒有人願意出來。”

他剛一說完,黃震也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道:“將軍,我也願意到海軍去。”

商毅笑道:“好吧,那麼就是你們兩個人。” 同時也馬上正式任命,成鋼爲海軍統領,而黃震爲海軍副統領,並且在會議結束之後,和他們再單獨商談組建海軍的事情。

海軍統領的人選確定之後,接下來就是新營後整編,這一點到還是和以前一樣,營長由老兵出任,而連排級軍官則主要從老兵中選拔,新兵中成績突出者也可以出任。這方面二團的團部在考覈士兵的時候,以經做好了一些人選的推薦,其中李定國就因爲考覈成績突出,被推薦爲連長。只是不知道沈雲英該怎麼處理,按成績,她到是有資格當個排長,不過畢竟是個女孑,因此還是要讓商毅也決定。

商毅點點頭,基本同意周少桓的推薦,其他軍官的缺口,由二團、三團和五團推薦。而沈雲英則被商毅安排擔任二團團部警衛班的班長,兼團部文書。衆人也都清楚沈雲英的物殊身份,因此雖然鬨笑了一陣,但也都認爲商毅這樣的安排非常合適。

接下來商毅又做出決定,從六個營中選出四個新營,組成一個新團,團長由五團的副團長劉伯濤擔任、副團長由五團的參謀長趙拓擔任,團參謀長則在五團的營裡選出。因爲成鋼和黃震調到了海軍之後,二團和三團的團部不能再動了,新團的團部軍官只能從五團裡來選拔。而其他各團團部的缺口,都由各團內部進行選拔,把名單交給商毅就行了。

商毅又做出決定,在二團、三團、五團中各選出二百名老兵,一名連長,新兵中選出五百名士兵,做爲海軍的第一批士兵,選擇權交給成鋼和黃震,各團必須無條件配合,無論是選中了誰,都必須放人。

成鋼和黃震也不禁喜形於色,紛紛擦拳磨掌,準備大幹一場。而周少桓和羅遠斌則都提心吊膽,生怕把自己團裡的得力干將給選走了。

不過在二十年之後,放棄出任海軍統領的六個人中,除了晉升爲元帥的周少桓和童大勇之外,其他四人都後悔不巳,都說當年自己怎麼就鬼迷了心竅呢?把這麼好的機會讓給了成鋼和黃震。

散會之後,商毅把成鋼和黃震單獨留下來,進行交待。

商毅道:“從現在開始,你們兩人就是海軍的軍官,雖然我把選人的權力交給你們,但海軍不同於陸軍,因此選人的標準也不是以個人的武技高爲準,首先一點,儘量要選會游水的士兵。”

成鋼笑了,因爲他還會幾下狗刨,但黃震卻裂了嘴,道:“將軍,我可不會水,而且我們山東的老兵大多都是不會水的。”

商毅笑道:“不會就學呀,沒有人是天生就會游水的,這是當海軍的必須條件,而且游水並不難學會,因此這也是你們選好士兵之後,首先要開始訓練的。我會找人來教你們。”

黃震點點頭,道:“好,我保證儘快學會游水。”

商毅接道:“第二是要年輕,儘量挑二十上下的,二十五歲以上不用,爲人聰明機靈,最好還要認識幾個字的人。”

成鋼到有些不理解,道:“將軍,這又是爲什麼?”

商毅道:“當海軍要掌握的東西,要遠出陸軍多,就說這駛船,不僅要會掌舵、扯帆,下錨,上纜,而且還要學會看海圖、用六分儀,打旗語。這些東西都需要學習,因此必須要年輕機靈,而且識字。同時在當上海軍之後,不識字也要馬上學習識字,還要學習識數計算,包括你們兩個在內,都要給我認真的學習。”

成鋼吐了吐舌頭,道:“我的娘啊!當個海軍原來這麼麻煩嗎?”

商毅點點頭,道:“記住,你們這一批人不僅僅只是海軍,而在是我們商家軍未來的第一批海軍軍官,基本都會在你們中間產生,因此你們必須掌握這些知識。”

這一點黃震又比成鋼就強得多,他在家裡可是紮紮實實上了五年私塾,至少基本的字都能認識,因此道:“將軍,請放心啊!我們會按你的要求去挑選士兵的。”

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91章 勸進(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307章 民意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84章 游擊戰(三)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57章 火船(三)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34章 鄉鬥(上)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87章 講和(下)第74章 清廷議事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81章 洋人(下)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87章 等待消息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84章 襲擊(上)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48章 皇太極(上)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2章 李巖入鄂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5章 反擊(三)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34章 收尾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66章 變數(二)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406章 國策(下)第75章 架臨宿州第93章 勸降(上)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73章 勸進(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78章 力挽狂瀾
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91章 勸進(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307章 民意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84章 游擊戰(三)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57章 火船(三)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34章 鄉鬥(上)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87章 講和(下)第74章 清廷議事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81章 洋人(下)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87章 等待消息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84章 襲擊(上)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48章 皇太極(上)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2章 李巖入鄂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5章 反擊(三)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34章 收尾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66章 變數(二)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406章 國策(下)第75章 架臨宿州第93章 勸降(上)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73章 勸進(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78章 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