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

葉瑤瑱搖了搖頭,道:“銀子當然是還有,但剛纔給林姑娘支了八萬多,而在先前,造船廠支去了五萬,兵工廠又支去了三萬,再加上這個月的其他開文,現在整個帳面的的白銀以經只有八十多萬了。幸好這次打敗干係臘人的獎賞免了,否則連八十萬都沒有了。”

商毅道:“有八十多萬也不少了啊? 起碼夠支持一年的吧?就算不夠,至少也夠九、十個月了。”

葉瑤瑱笑道:“那有那麼容易。我以經算過了,從開年以後算起,毎個月的軍餉開支大約需要八萬兩白銀,而兵工廠、造船廠、還有印刷作坊的人工開支大約需要一萬兩。這兩項相加差不多就快十萬了。而且兵工廠和造船廠的消耗毎個月至少還要五萬兩。也就是說毎個月的開支在十五萬兩白銀左右,你自己算吧,八十萬兩白銀還能用幾個月。”

商毅也不禁有些吃驚,道:“這麼說連半年也不夠支持了?”

葉瑤瑱道:“到也不能這麼算,我們離開山東時,帳面上還有六十多萬兩白銀,那邊的開支不大,明年至少可以勻出五十萬來,加上明年四五月間,絲綢廠應該可以有收入了,因此把明年支撐過去應該問題不大,不過這還不算每個月購買的米、鐵、銅這些物資的開支。而且還不知道軍隊會不會擴充,還有沒有別的大事,比如造船廠、兵工廠之類的。”

商毅想了一想,道:“現在以經儲備了多少物資。”

葉瑤瑱從書架上取下一個帳本,翻開道:“主要有米二十二萬石,麪粉七萬石、粗糧八萬石、雜糧十二萬石,共計是四十九萬石,不過這些糧食到是可以一百萬兩銀。另外還有銅三萬二千斤,鐵十二萬五斤。”

因爲在中國古代,米麪一類的糧食都具有充當貨幣的功能,而現在江南的糧食價格也在上漲,一石米的價格以經超過了二兩白銀,因此葉瑤瑱說這些糧食可以充一百萬兩白銀,並不是假話。但商毅一直都是把糧食當戰略物資來儲備,不到萬不得己,是不能當貨幣使用。

按商毅原來的預計,現有的白銀應該是足夠支撐兩年左右,等到兩年之後,自己經營的產業以經開始正常運行,而且在自己的地盤內也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稅收系統,這樣就有正常的收入來源。但現在才發現,自己的預計錯了,主要是自己擴張得太快了,僅商家軍的規模,比剛南下時,幾乎擴大了一倍,再加上現在又有造船廠和兵工廠這兩個吸金大戶,才弄成現在資金面臨短缺的局面。不過究其原因,還是在於自己一直都缺少穩定的收入來源,這纔是最大的問題。

其實商毅一直在尋找收入來源的渠道,雖然說自己以經開辦了絲綢廠,但從生產投產到有收入還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就算是開始有收入,以目地絲綢廠的規模,一個月自己最多隻有五六萬白銀的收入。

而另一個待建的產業玻璃廠尚在募備之中,到能夠有收入至少也要好幾個月,而且就算玻璃廠建成,規模也不會太大,因爲玻璃器皿在這個時代的中國,屬於中高檔消費品,因此銷量也不會太大,毎個月的收入也不會超過絲綢廠的一半。也就是說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每個月的進帳也不會超過十萬,還是遠遠的收不敷出。

雖然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把明年對付過去或許還問題不大,但後年怎麼辦,到是一個大問題。關建就在於明年一年能否建立起穩定的收入來源。儘管現在有一年的準備時間,但也不能大意, 因爲一年的時間, 很快就過去了。

這樣算下來,商毅也不禁覺得十分鬱悶,在自己的記憶中,好像別的穿越者都沒有遇到過缺錢的問題,只要隨便開一個廠,銀子就像浪打的一樣滾滾不絕,個個立馬都有百萬、千萬的身家。爲啥自己就沒有這麼好的福氣,按說自己搶到的白銀也不少了,爲什麼現在還是捉襟見肘呢?

不過抱怨歸抱怨,但現實還是要來面對,至少從現在就要開始想辦法了。

當然辦法無非就也是開源、節法兩種,從商毅心裡來說,自然是傾向於開源,但這個源怎麼開呢?開發賺錢的商品,自己正在做,但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賺錢啊。發展海外貿易,當長途倒爺也是一個方法,可惜現在中國的海外貿易以經被鄭芝龍給壟斷,而自己的海軍在未來兩年內,估計都不具備挑戰鄭芝龍的實力。不過浙江沿海的商業倒是很發達,收取商業稅也算是一個辦法。但效果能有多大也還不好說,一來只有浙江加收商稅,而其他地區沒有加收,有可能會破壞浙江的商業體系,把商人都趕到其他地方去了,而且如果清軍在明年如期入關,將會對江南的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對商業行爲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也會影響到商業稅的收入。

那麼現在只剩最後一個辦法,就是收取農業稅,也就是田稅,這是最穩定也是最可靠的辦法,當然也是商毅最不希望使用的辦法,因爲這會使商毅失去許多爭取人心的機會,但如果最終還是沒有別的辦法,也只能適當收取一些農業稅了。

既然開源的辦法不多,那麼就想想結流吧,能省就省一點,這樣也能維持得更久一些。

不過商毅仔細想了一想, 發現手頭上的項目能放棄的並不多,士兵的軍餉是不能減少,工匠的工錢也不能苛扣,糧食物資儲備也不能停止,兵工廠和造船廠的建設也不能停下,報紙也還是要辦下去,玻璃廠和服裝廠的投資還是要投,這樣算下來,甚致可以說能放棄的幾乎就是沒有,相反還有許多待建的項目,如:軍校、木工廠、冶金廠等等,似乎都是勢在必行。

因此商毅也越想越頭疼,葉瑤瑱見了他這個樣子,也不禁有些心疼,道:“哥哥,你也不要太着急了,總會想到辦法的。” 頓了一頓,又道:“我到是想了一個辦法,不知行不行?”

商毅道:“你有什麼辦法,快說來聽聽。”

葉瑤瑱道:“開礦啊,現在整個浙江都歸你管,可以在浙江開礦,就像在山東時一樣,這樣就不用花錢買銅買鐵了,減少一些支出,相反還可以買出一部份,增加收入。”

商毅怔怔的看了她一會,猛然大叫了一聲:“對呀,我怎麼就沒有想呢?這到是個好辦法。” 說着忍不住一把抱住葉瑤瑱,在她臉上親了一下,笑道:“你可真是我的賢內助,能想到這個好辦法來。”

其實在兵工廠裡提出了這幾項大小目標之後,商毅就已經有在本地開礦的想法,因爲製造武器需要大量的金屬礦產,由其是鐵礦、銅礦、錫礦等。在山東的時候商家軍以經實現了鐵礦的自己自足,但目前商毅的重心轉到了浙江,而且山東在未來一定會成爲一個戰場,因此靠山東的供應這些資源,顯然是不行的。

而雖然現在商毅到是購買了一些銅、鐵,能夠使用一段時間,但長期靠購買,可不是辦法,同時兵工廠還將會需要大量的石油和煤,因此還是要想辦法形成自給自足。由其是銅礦,更是要儘快實現開採。不過剛纔一着急,就忘了。但讓葉瑤瑱一提醒,馬上就想了起來。

因爲以前商毅查過資料,知道中國的銅礦雖然開釆難度大,但卻分佈極廣極普遍,幾乎毎個省都有一定的銅礦資源,浙江省就有好幾個小型銅礦,因此商毅也打算不管用什麼辦法,也要弄到幾個銅礦。

不過商毅也知道,浙江省的資源特點就是金屬礦產和能源礦產短缺,而非金屬礦產比較豐富,對商毅來說,現在需要的主要是金屬礦廣,非金屬礦產暫時沒有太大的利用價值。而金屬礦產中,浙江只有紹興漓渚鐵礦較爲重要,煤礦浙江到是也有一些,主要分佈在長興、建德等地,這些都是商毅正急需要的。不過從總體來說,想靠本地來供應足夠的資源,是很困難的。

不過與浙江相鄰的江蘇和江西兩個省到是蘊藏着比較豐富的金屬礦產,如江蘇的宜興和揚州莉有石油和煤礦,南通有煤礦和鐵礦,而且這些礦產的地點都靠近浙江,開釆運需起來也比較方便。

而江西更是中國的金屬資源大省,其中金、銀、銅礦都居全國首位,靠近浙江的地方,有德興的銅礦、金礦,鉛山的銅礦,貴溪的銀礦等等。假如能夠開釆一個銀礦或是金礦,可就能夠解決大問題了。當然這些礦產的分佈,都是後世以經探明瞭的,在這個時候,有些地方以經開採了,而有的地方還沒有探明,另外受現在技術條件的限制,有些地方的礦產在這個時代根本不可能開釆得出來,因此還是要仔細的尋找。

不過雖然開礦面臨着一定的難度,但必竟是有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因此商毅的心裡,也放輕鬆了許多,不再像剛纔那麼着急了。

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77章 鹽場(下)第278章 回航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202章 夜奔(上)第35章 南歸(上)第187章 講和(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45章 內外夾攻第246章 身世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77章 火炮對攻第398章 國事(一)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8章 朱印船(下)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97章 困境(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35章 天命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62章 破局(二)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8章 朱印船(下)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52章 山東巡撫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65章 雨戰(一)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05章 北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章 安撫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1章 山東大捷第79章 救急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
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77章 鹽場(下)第278章 回航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202章 夜奔(上)第35章 南歸(上)第187章 講和(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45章 內外夾攻第246章 身世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77章 火炮對攻第398章 國事(一)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8章 朱印船(下)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97章 困境(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35章 天命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62章 破局(二)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6章 皇室私密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8章 朱印船(下)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52章 山東巡撫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65章 雨戰(一)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05章 北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章 安撫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1章 山東大捷第79章 救急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