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

其實中華軍的陸軍打得要比海軍輕鬆得多,自身的損傷微不足道,當然中華軍殲滅的敵軍也並不多,前後累計只有約七千餘人,而俘虜的敵軍多達一萬七千餘人,包括有馬打蘭士兵一萬二千餘人,土著僱傭兵二千餘人,荷蘭士兵二千七百餘人。而荷蘭軍其餘的一萬餘人中,除了少數逃進加裡曼丹島的內陸地區,都是死於荷蘭軍自己的內戰當中。

但最終中華軍在海上陸上都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在中荷的南洋之戰中,也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不過由於中華軍的海軍也遭受到了不小的損失,還有幾十艘大小戰艦都要維修,而且彈藥的消耗量也很大,有不少戰船的炮彈都打光了,因此現在中華軍也需要有一段時間來修整。

商毅也下令,中華軍的海軍駐紮在文萊城修整,而陸軍分爲兩部,一部份留守文萊城,一部份駐守在蘇卡納達,把荷蘭軍的俘虜們全部都留在蘇卡納達,因爲商毅己經打算,把蘇卡納達做爲以後中華軍在加裡曼丹島的據點和軍事港口,因此也有必要對對這個港口城市進行一番全面的改造,而這一批俘虜也就有了新的用武之地。這可是一批很好的勞動力。同時商毅又派人到呂宋去催促下一批物資儘快運來。

而中華軍的勝利,也讓文萊蘇丹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鬆了一口氣,因爲中華軍打到了文萊,雖然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舉國投降,但在文萊國內,還是有不少人對中華軍並不服氣,而且還想再投靠到荷蘭人那邊去,於是也經常在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耳邊吹風,說荷蘭的實力強大,中華軍肯定打不過荷蘭,而一擔中華軍失敗,文萊必然會遭到荷蘭方面的報復,因此現在必須要一些將功拆罪的事情,主張文萊起兵反對中國,重新再投奔荷蘭。

由其是中華軍全軍出動,從海陸兩路向荷蘭軍隊發動進攻,中華軍在文萊的駐軍十分空虛,於是更是有人向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建議,文萊應該立刻起兵,首先逐驅駐守文萊的中華軍,然後出兵進攻中華軍的陸軍背後,配合荷蘭軍前後夾擊中華軍,一舉徹底擊敗中華軍。

應該說,文萊國中持這種觀點的人並不算少,主要是國內的年輕一代,他們和中國的接觸不多,這麼多年以來,一直都在和荷蘭打交道,在潛意識裡,對荷蘭的技術優勢、實力強大方面的印像也十分深刻,因此都本能的不看好中華軍,那怕是現中華軍已經連續滅掉了馬京達努、蘇祿兩國。另外也有一些人是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有利益來往,因此也都希望能夠趕走中華軍,緱護自已的利益。

不過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畢竟是己經當了五十多年蘇丹的人,當然看得出來,這些說中國不如荷蘭的理由也過於的主觀,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可不會因爲這些毫無根據的推斷就盲目的起兵反中國。他到不是不想反對中國,但畢竟滋事體大,文萊夾在兩個大勢力之間,必須要慎重,一但弄不好,首先倒黴的可是自己這個蘇丹。

因此無論別人怎麼說,但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就是舉棋難定,遲遲下不了決心,而那些唆使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起兵反中的人,也只是說上的本事,勸別人動手是頭頭是道,但要自己動手,也都一個個縮手縮腳,誰也不敢這個頭。結果也就沒有行動。

但隨着中華軍在海陸兩線都取得了全面的勝利,文萊國內的反中呼聲也都基本消聲滅跡,畢竟在這個時候如果還說荷蘭會反敗爲勝,再打敗中華軍,估計只會被人當成白癡了。而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也暗自慶幸,好在是自己忍住了,沒有輕舉妄動,要不然中華軍回過頭來,就立刻滅了自己。

結果在此以後,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也對商毅更加的恭敬,差不多就把商毅也恭爲太上皇了。對於中華軍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甚致不等中華軍提出要求,就主動的做了不少事情,比如爲中華軍提供了大量的大夫、藥物、以及工匠。另外這一次海陸兩戰,中華軍總計抓住了近兩萬的俘虜,而要維持俘虜的基本生存,以及維持他們的體力以便於做工出力,也需要大量的糧食。而這些糧食,自然也都該文萊供應。

當然商毅也不會白拿文萊的這些糧食,也向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表示,等新的蘇卡納達城建好之後,將把抓住的馬打蘭土著士兵全部都送給文萊。因爲現在整個南洋國家都是地廣人稀,人口才是最爲重要的資源。因此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也十分欣喜,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果然還是中華軍好。而在支援糧食的時候,心裡也舒暢多了,畢竟現在都是給自己的子弟吃的。

其實商毅把這些俘虜贈給文萊,也是有一份用心,因爲中國現在還沒有吞併南洋諸國的能力,還是需要這些南洋國家來支持,另一方面也要扶持親中的勢力,這樣就不能讓這些南洋國家聯合起來,因此將這些俘虜送給文萊,一來是可以向文萊示好,把文萊扶持成爲中國在南洋的勢力;二來也是破壞了文萊和馬打蘭之間的關糸,也是一舉兩得。

而就在商毅留在文萊修整的時候,荷蘭東印度公司果然向文萊派出了使者,表示願意和中國方面進行談判。

原來自從荷蘭艦隊敗退回了巴達維亞之後,一百一十五艘艦船隻剩下了四十餘艘,連司令官特朗普也生死不知,而時渡海登陸加裡曼丹島的荷蘭與馬打蘭聯軍也全軍覆沒,而荷蘭東印度公司裡立刻炸開了鍋,隨後現任的巴達維亞總督馬特索科尓也十分緊張,立刻招開董事會,所有的董事成員全部參加。

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共有七十名董事成員,但實際的權力集中在其中主要的十七名董事身上,稱爲十七董事團,公司的重大決議都是由這十七董事團決定。而在董事會上,衆董事們也吵成了一團,互相指責,有一些當初反對與中國開戰的董事也都來了精神,紛紛指責那些主戰的董事,不該冒然的發動戰爭,而是應該和中國談判;而也有一些董事則是責備十七董事團,不該追求速勝,強迫艦隊出擊到加裡曼丹島出迎戰中華軍,而是應該聽特朗普的議見,在巴達維亞與中華軍決戰。

當然受指責的董事也都不服,因此也紛紛爲自己當初的決定辯護,發動戰爭是迫不得已,因爲中國的態勢咄咄逼人,你不打他也會打你,就是談判也是再打完之後才能談啊;而強迫艦隊出擊,也同樣是沒辦法是事情,三四萬軍隊留在巴達維亞,這人吃馬喂的,巴達維亞那能負擔得起來,速戰速決也是必須的。

於是衆董事們紛紛脣槍舌劍,互相指責、質問,一個個都爭得面紅耳赤,還都互相不服氣。當然董事們這樣爭吵,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爲了逃避自己的責任。畢竟國內派來的龐大的艦隊,在南洋敗得這麼慘,荷蘭議會肯定要過問,而且荷蘭東印度公司還能不能在亞州立足,也都還很難說,東印度公司可是荷蘭重要的收入來源,這麼重大的責任,誰敢來擔。

當然反對出兵、反對冒進的董事,也都找到正當的藉口,而當初主張出兵動武,迫使艦隊出戰的董事也極力爲自己分辯。因此董事們的爭吵,也是再拼命推御自己的責任。結果整個會場也變得亂哄哄的,像菜市場一樣。結果一天就在這樣的爭吵中度過去了。

第二天當然是接着開會,但在開會之前,總督馬特索科尓首先宣佈,今天的會議不討論以前的決策誰對誰錯,畢竟誰對這場戰敗付責,誰擔責任這些事情,可以等到以後再談,當務之急是眼前的局勢怎麼辦。因爲在取勝之後,中華軍是肯定會來進攻巴達維亞,而巴達維亞怎樣應對中華軍的進攻,是打,還是逃?如果選擇打,能不能守住巴達維亞,當然現在衆董事們都已經不奢望能夠打敗中華軍了,如果是選擇逃,那麼是逃到那裡,是到斯里蘭卡,還是逃回到荷蘭去,回去之後,又怎樣像議會交待。

而這一下衆董事們都不作聲了,因此現在董事們都知道,現在巴達維亞的戰艦不足五十艘,士兵不足八千人,這樣的兵力是肯定打不過中華軍的,而巴達維亞也是肯定守不住,但如果是要逃走,無論是逃到斯里蘭卡還是逃回國內,都是逃不掉的責任,在國內的議會上是肯定會進行嚴厲的問責,因此現在誰提撤走,那麼將來到了國會上,恐怕就是主要的問責對像。

結果衆董事們大眼瞪小眼,誰也不說話了。於是第二天的會議,就在這樣一片冷冷清清中度過去了。

馬特索科尓的腦袋上也是一頭的包,但都不說也不行,現在中華軍己經兵臨城下,不管是打是撤,總要有個說法,因此在第三天,馬特索科尓仍然招集衆董事,繼續開會。

而這一天的會場,仍然是冷冷清清,衆董事都沉默寡言。馬特索科尓連點了六七個董事的名,讓他們發言,但也都是唯唯喏喏,不知所云。

第196章 軍校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1章 深夜靜思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63章 破局(三)第72章 清廷進京第63章 破局(三)山東戰役二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34章 宣戰(上)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95章 遷移(二)第380章 總結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38章 軍隊調整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89章 交易(下)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38章 軍隊調整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96章 遷移(三)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83章 佈置(四)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406章 國策(下)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一章 真像第8章 蒐羅人材第8章 軍備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35章 南歸(上)第29章 授藝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51章 調兵第35章 鄉鬥(下)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80章 洋人(上)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章 喜迅(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224章 洞房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20章 新武器(一)
第196章 軍校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1章 深夜靜思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63章 破局(三)第72章 清廷進京第63章 破局(三)山東戰役二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34章 宣戰(上)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95章 遷移(二)第380章 總結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38章 軍隊調整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89章 交易(下)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38章 軍隊調整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96章 遷移(三)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83章 佈置(四)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406章 國策(下)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一章 真像第8章 蒐羅人材第8章 軍備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35章 南歸(上)第29章 授藝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51章 調兵第35章 鄉鬥(下)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80章 洋人(上)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章 喜迅(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224章 洞房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20章 新武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