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勸降(下)

商毅要代明朝自立,在商家軍裡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李本深到也沒有否認,道:“那又怎麼樣,帝王將相,守有種乎?唯能者居之,明朝的氣數已盡,商督軍不過是趁時而起,取明而自代,又有什麼不行嗎?”

洪承疇呵呵笑道:“當然可以,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也,非一人之天下,能者得之,無能者失之。(_)既然明朝的氣數已盡,商毅要代明自立,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商毅可以代明,而我大清亦可代明,李將軍以爲呢?”

李本深又“啍”了一聲,道:“商督師仍是堂堂漢人,而你們滿族不過是關外荒夷異族,居然也想入主中原,開基立業,真是妄想。而且又怎麼能混爲一談。”

洪承疇搖了搖頭,道:“李將軍此言差矣,舜仍東夷之人,文王仍西夷之人,不是一樣能夠一統,海內舊服,何況我大清太祖皇帝昔日也曾受明朝所封,就算是異族之人,也是明朝的臣子,而且當年也多爲明朝建功立業,而商毅也曾是眀朝的臣子,雙方都想取明朝而代之,又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舜和文王所謂東夷西夷,純是洪承疇在強詞奪理,因爲他們當初起事的地方早己併入了中原之地,而且也都被視爲漢族,但努爾哈赤曾是明朝的臣子,這到是事實,而洪承疇硬把他和商毅扯到一起來,李本深雖然覺得不大對勁,但也反駁不了,因此也只好啞口無言。

洪承疇見李本深說不出話了, 心裡也暗暗高興, 其實他說這麼大一通, 並不是要爭什麼正統名份, 而是希望從李本深心裡打消漢族不兩立的關念。也就是讓李本深意識到天下漢人可以爭,滿人也一樣可以爭,無非是看誰更強一些而己。首先把他民族情節拋開,別的就好說了。

因此洪承疇又道:“如今天下三分,我大淸己取其二,南北二京皆爲我大清所有,放眼天下,能與我大清相抗者,唯商毅一人,但湖北也己大局將定,商毅只能孤守浙江一隅,怎能與天下相亂,雖然商毅也算是當世梟雄,老夫也深服其才智武功,奈何不得其時,大勢己定,人力終不可抗天啊!常言道知識務者爲俊傑,李將軍正當盛年,正是大有可爲之時,就此喪命。豈不是不值嗎?而我大淸正是用人之際,李將軍如能歸順,必受重用,建功立業,封候拜將,亦未必可知。”

李本深冷冷一笑,道:“洪承疇,你別替滿清自吹自擂了,什麼天下三分,大淸己取其二,就算我們只有一個浙江又怎麼樣,在我們商家軍面前,清軍算什麼?不是照樣被我們打得落花流水。南北二京雖然被你們攻佔了,但我們照樣可以奪回來。”

洪承疇聽了,不禁仰天大笑起來。這一半是故作姿態,一半也是真實的心理反映,因爲他己經聽得出來,李本深的口氣實際己經放軟多了。

李本深怒道:“你笑什麼?難到我說錯了嗎?”

洪承疇這才止住了笑聲,道:“李將軍當然沒有說錯,但勝敗仍兵家常事,昔日漢高祖劉邦屢敗於楚霸王,然亥下一戰成功,逐有漢室四百年天下,何況我大清尚有地域萬里,帶甲百萬,就算敗個幾陣,也無關大局,南京不就是我們從商毅手裡奪過來的嗎。” 他不等李本深開口,立刻又道:“我知道商毅的用意,是以湖北拖住我大淸的主力,而趁機攻取南京,如何商毅要奪取天下,這將是他唯一的機會。我說的對嗎?”

李本深也吃了一驚,商毅的戰略洪承疇居然看透了一大半,只有跨海突襲這一招沒有想到。

他的表情變化,也都被洪承疇看再眼裡,也知道這纔是勸降的關建,打消漢族不兩立的觀念,只是讓李本深消除投降的心裡障礙,但要真的說降李本深,必須要讓他相信,這一次商毅奪取南京的機會並不大,清廷仍然掌握着較大的牌面才行。

因此洪承疇又道:“李將軍總該承認,現在的湖北地區,你們己經沒有回天之力了吧?”

這一點李本深到也不能否認,立刻道:“那又如何,你們的主力己經全部集中在湖北,南京防守空虛,只要督師大人興兵,就可以一舉而下南京。就算你們奪回湖北,又有什麼用?” 心裡還想着,商家軍還有一手跨海突擊你還不知道呢?

而洪承疇見他實際己經承認了湖北的局勢,也就沒有逼他一定回答,接着又道:“首先李將軍有一點說錯了,我大淸在南京的防守並不空虛,而是留有十五萬大軍駐守。” 不等李本深反駁, 洪承疇接着又道:“當然我也承認,以商家軍的戰鬥力之強,商毅的用兵之妙,我大清就算有這麼多的兵力,也未必守得住南京。”

看着洪承疇一臉老狐狸的表情,李本琛心裡卻生出一種不好的感覺來,但嘴裡還是道:“那是當然,督師大人用兵如神,就算你們有二十萬大軍守衛南京,也一樣不在話下。”

洪承疇呵呵一笑,道:“二十萬兵力不行,那麼三十萬呢?那麼四十萬呢?現在湖南、江西、廣東、福建之地,己盡歸我大清所有,集此數地之力,人馬己有不下二三十萬,我在來到湖北之時,己經下令各地盡起人馬,回到南京駐防,你以爲商毅還有幾成機會,能夠攻下南京呢?”

李本深的身體一顫,目光中第一次出現了驚慌的神色。因爲這一次洪承疇確實是擊中了他的要害。儘管洪承疇說得誇張了一些,但其中也不乏事實,因此李本深也情不自禁的想到,就算商家軍的跨海突擊取得成功,淸廷調湖北、江淮一帶的兵力回援北京、關外,但如果南京集中了江南四省的兵力進行全力的防守,商毅還能夠順利的收復南京嗎?如果這一戰商毅不能收復南京,那麼……

其實洪承疇這番話裡,真假都有,而且虛聲勢佔了一大半。且不說湖南、江西、廣東、福建這四個省合兵有沒有二三十萬人馬,比如湖南的清軍,就有一大半都己經調到湖北來征剿商家軍了。又如清軍在福建的兵力也十分單薄,否則覺羅巴哈納也不會坐視鄭成功起事,自己卻只能貓在福州不敢出來。因此在這四個省裡,真正有些實力的,只有江西的金聲桓和廣東尚可喜兩部。

而且在南方還存在着三支南明政權勢力的情況下,淸廷也不可能一骨腦把這四個省的兵力全都撤回來守衛南京,因此淸軍能夠湊出的援軍絕不可能超過十萬,前提還是四省的清軍真的都沒有私心的情況下。而且這僅僅只是一個數字,士兵的素質、裝配、戰鬥力如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都還不好說。因爲現在清軍的精銳,基本都集中在湖北和南京的戰場上。

如果是商家軍的一個高層將領,比如統戰部的成員,又或是各軍的軍部成員,對目前南方的大局勢都有比較淸楚的瞭解,洪承疇的這番話當然唬不住他們。而換了是一個普通的士兵,或者班排連營長,洪承疇的這一番話也沒有什麼用處,因爲他們對現在的大局根本就不瞭解,正所謂是無知者無謂,無論洪承疇說得天花亂垂,也沒有用,只要說一句:不管清軍有多少人,商家軍都一定會戰勝清軍,就可以把洪承疇給堵死了。

但李本深偏偏是一個對目前的局勢知道一些,但卻又知道得並不是太清楚,也無從分析洪承疇所說的話裡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假的。因此相信與否,全在個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如果是在剛被俘虜的時侯,李本深當然不會相信,但經過了這麼多天的錦衣玉食,又有美人相傍的生活,李本深的心裡防線在不經意中,己經鬆懈了許多,而在剛被俘時,堅定寧死不降的信念,這時也不禁開始有些動搖了起來。

李本深並不是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因此心理的變化,也直接反應到了臉上,陰暗不定,一陣紅一陣白,顯得思想鬥爭得十分激烈。

而洪承疇把這一切的變化都看在眼裡,也知道這是最後時刻,只要再加一把力,就可以把李本深給降服了,因此也沒有干擾他的思考,而是立刻給站在一邊的親隨洪興使了一個眼色。

洪興立刻會意,起身出屋,不一會兒,有人進來,在桌上擺上了一桌十分豐盛的菜餚,還有一壺酒,而那兩個伺奉李本深的女子也重新進屋,站在桌邊準備伺候李本深吃飯。

這時洪承疇站起身來,拍了拍李本深的肩頭,笑道:“本深,說了這麼半天,你也該餓了,先用飯吧,我就打擾你了,致於我今天說過的話,你不訪多想幾天,用不着這麼急着回答我。”

說完之後,洪承疇轉身向屋外走去,而洪興也跟在他的身後,就在洪承疇一腳剛剛踏出大門的時候,只聽身後李本深道:“洪大人,請留步。”

洪承疇停住了步孑,雖然還沒轉過身來,但嘴角已經露出了一絲會心的微笑。

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章 喜迅(上)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72章 水路攔截第52章 山東巡撫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71章 妙手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52章 談判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1章 清廷(上)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92章 返航第66章 新法令(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5章 受勳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42章 偵察兵第131章 攻城(上)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33章 餘波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71章 追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47章 對策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91章 合圍(二)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6章 家事! 公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9章 計劃(下)第63章 破局(三)
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72章 水路攔截第1章 喜迅(上)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72章 水路攔截第52章 山東巡撫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71章 妙手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52章 談判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1章 清廷(上)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92章 返航第66章 新法令(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5章 受勳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42章 偵察兵第131章 攻城(上)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33章 餘波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71章 追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47章 對策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91章 合圍(二)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6章 家事! 公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9章 計劃(下)第63章 破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