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連寨戰術(上)

清軍在東線攻取了黃梅、廣濟、宿松等地之後,向北進取羅田,首先就要攻取蘄水東岸的大同鎮,因此在轉入東線作戰以後,李定國也首先將人馬駐守在大同鎮一帶,等待時機。他以爲還是可以釆用以前一樣,運用大規模的轉移、運動來調動清軍,然後運用穿插分割等戰術,尋找殲滅清軍的機會。

但到達了大同鎮之後,李定國就發現,清軍的戰術己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大同鎮的外圍,這時建立起一個一個的堡壘軍寨,正在逐步的向大同鎮推進過來。

清軍的堡壘修建十分簡單,一般採用四方型,單邊的長度約在二十五到三十步之間,圍牆高度約爲一丈五尺左右,截面呈梯形,底寬六七尺,頂部寬爲五尺左右,就是用布袋裝土,打上木樁,築成壘牆的外圍,中間填上土石等物,每一邊會留一個城門出入,在四角均建有二丈多高的箭塔,中部建有烽火臺,用於傳遞消息。

這樣的一個保壘修建起來十分迅速,如屎出動五六百的人力,基本只用二三天的時間,就可以建成一座。每一個堡壘可以駐軍二百人左右,互相之間的距離一般不超過五六裡,有些相距僅僅只有三四里甚致小,如果中間沒有障礙物,天氣晴朗,甚致都可以互相看得十分清楚。遇到襲擊,就用烽火臺來互相示警。

而在一些關建險要折衝要路的地區,保壘的規模也會擴大到單邊六七十步長,駐軍可達一二千人。並且將沿途所有村落的人口、物資、糧食全部都近移進保壘中,能夠帶走的全都帶走,不能帶走的如房屋建築也全都拆毀,百姓們都被逐趕爲清軍建堡,而木料、石料、瓦片等物都運進保壘中,充防守所用。

同時洪承疇也下達嚴令,所有守衛堡壘的士兵,一率與堡壘同存亡,堡在人在,堡破人亡,凡是在商家軍進攻過來,有棄堡逃亡者,一率處斬。因爲有處斬劉澤清等人的先例,因此守堡壘的清軍對這道嚴令也絲毫不敢小視。

堡壘戰術本來是當初明軍用來圍困農民軍時,想出來的辦法,因爲農民軍居無定所,來去不定,又善於爬山越嶺,也令明軍十分頭疼,因此當時就想出這種辦法,在一些折衝要路修築堡壘,用來圍困農民軍。在早期與農民軍的戰鬥中,這個戰術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有幾次幾乎都將農民軍全都打散,擒殺了一些著名的農民軍首領,如李自成的老上司高迎祥。

但由於明朝對農民軍只是一味征剿,沒有盡力安撫,因此就是農民軍被打散了,在短期內,仍然還可以再拉扯起一支隊伍,不僅屢剿不滅,而且越剿越多,到了後期,農民軍的實力漸漸增大,能夠與明軍進行正面會戰,堡壘戰術也就失去了作用。

當年洪承疇就是征剿農民軍的得力干將,因此對堡壘戰術並不陌生,而這一次針對商家軍善於運動的特點,又把這一戰術給拾了起來,而且進一步發展到極致,無論是堡壘數量還是密集程度,都比當初征剿農民軍時大得多,目地就是要利用密集的堡壘,困住商家軍的手腳,限制商家軍的行動。

因此勒克徳渾的大軍一到蘄州,就開始修築堡壘,每取下一地之後,就立刻當地建堡,等到李定國率軍趕到大同鎮的時侯,清軍己經在西起蘄州,東到宿松,長達一百餘里的地帶上建起了五十多座小堡壘,三座大堡壘,縱深達十餘里。而且還在向北逐步推進過來。

清軍使用的這一戰術,確實也讓李定國等人十分頭疼,因爲無論商家軍怎樣出兵引誘清軍,但清軍就是不爲所動,仍然是按步就班的步步爲營,節節推進,層層包圍,步步進逼。行軍所至,立建堡壘,軍隊走到哪裡,堡壘就建到哪裡,三裡五里一推,十里八里一進,先鞏固陣地,然後再穩紮穩打。首先向大同鎮緩慢推進過來。

雖然李定國也試過向清軍的堡壘發動進孜,但一遇到商家軍的進攻,清軍就會立刻退回堡壘中防守待援。慢慢消耗商家軍的兵力,然後再次穩步推進。這樣一來,商家軍就無法調動清軍,更無法在清軍的堡壘中進行穿插分割,也就無法在運動中尋找戰機。

堡壘的結構雖然十分簡單,但卻頗爲堅實,而湖北地區的商家軍缺少重型火炮,因此對打開堡壘的圍牆十分困難,只能發動強孜。而清軍的守軍中會有一部份火銃兵和弓箭手,並且還準備了大量的標槍和飛斧等投擲性武器,以及大量的石頭瓦片等守壘用具。一般來說以這種堡壘爲依託,清軍致少能夠抵擋住同等兵力的商家軍進攻,而大量的部隊則集中在堡壘的後方,隨時準備圍殲進攻的商家軍。

儘管商家軍的進攻可以打破了清軍的幾個堡壘,因爲有洪承疇的嚴令,所有的守堡淸軍的抵抗得都十分頑強,就算是被商家軍攻到堡壘裡,也死戰不退,因此也讓商家軍受到了相當的損失。而且清軍的堡壘實在太多,只打破五六個根本沒有用,另外在清軍的堡壘羣中,商家軍也無法長期駐守,結果等商家軍一撤,用不了幾天,清軍就又可以把堡壘重新修好。這種損失清軍顯然也是耗得起的。

因此雙方互相爭奪了五六天之後,商家軍不僅沒有打破清軍的堡壘包圍,相反清軍的堡壘還是繼續向前推進着,一直逼進到了大同鎮的外圍。清軍的堡壘數量,也己經超也了八十個。同時清軍也對大同鎮形成了合圍之勢,商家軍也被逼得只有兩條可走,一是守在大同鎮,集中兵力和清軍進行決戰,二是放棄大同鎮,退守羅田縣,然後再尋找戰機。

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即使商家軍退到羅田縣,恐怕清軍也同樣會把堡壘一直修到羅田縣前,到那個時候,也就太被動了,因此李定國也決定,集中二個師一個旅的兵力和現在湖北戰區大部份的火炮,在大同鎮和清軍打一場會戰,側底打破清軍的堡壘圍困戰術。

這一場戰鬥,是由商家軍首先向清軍發動進攻。

九月十三日,九師的炮兵團開始投入戰鬥中,十門三寸六分口徑重型青銅野戰炮,和三十門中重型火炮被推上了陣地,同時向清軍的兩座堡壘發動了轟擊。

雖然黑火藥的爆炸威力並不強,但重型火炮和中重型火炮對這種土木結構的堡壘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由其是重型火炮發射的實心彈,往往只用幾炮,就可以將堡壘的護牆給擊塌,因此在幾輪炮火轟擊之後,兩座受到攻擊的堡壘護牆被火炮轟擊得泥砂亂濺,塌陷了多處。商家軍的士兵們立刻從塌陷的缺口衝進了堡壘中,與清兵展開了白刃戰。

儘管清兵受洪承疇的嚴令所迫,和商家軍拼死力戰,但失去了護牆的掩護之後,顯然就不是商家軍的對手,因此這兩座堡壘也很快就被商家軍攻破了,守堡的清軍大多都戰死在堡壘中,但也有一小部份逃跑。

在攻破了兩座堡壘之後,商家軍的兩隊人馬立刻向兩側展開,繼續向其他的堡壘發動進攻,而且仍然是由火炮開路,也是攻無不克,一連又端掉了四五座堡壘,於是在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裡。在大同鎮的正面,清軍的堡壘羣中,撕開了一個三十多裡的大口子。

商家軍的士兵立刻都殺入堡壘中,和清軍展開激戰,因爲每一個堡壘的面積並不大,守軍也不是很多,在轟開了護牆之後,只用派出一二個連的兵力出戰也就足夠了,投入再多的兵力,也無法展開,因此戰鬥也在多個堡壘中同時展開,儘管在有些堡壘的白刃戰還沒有結束,但商家軍己經立刻開始向縱深發展,這一次是兩路炮兵合併在一起,向清軍堡壘羣中的一個大堡壘發動了進攻。

這座大堡壘是這一次商家軍出擊的重點目標,按照李定國的計劃,攻破這座大堡壘之後,將作爲商家軍深入清軍的堡壘陣地的一個支點,然後堡壘羣的其他方向發動連續進攻,將清軍的堡壘包圍圈徹底打穿。

在一連串驚天動地般的炮聲轟鳴之後,砂石亂飛,不少泥袋都被打得飛了出去,大堡壘正面的護牆也被打開一個寬達二十餘步的大缺口,二個營的商家軍士兵立刻向堡壘裡的清軍發動了猛攻,而守在堡壘中清兵也立刻迎戰了上來,拼死堵住了缺口,寸步不讓,雙方立刻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槍聲、爆炸聲,吶喊聲,撕殺聲也響成了一片。

儘管清軍的抵抗非常拼命,但和商家軍相比,無論是在人數還是戰鬥力,都相差有相當一段的距離,因此也被商家軍殺得連連後退,不一會兒,缺口就有幾處地方被商家軍突破了。但這座堡壘也是清軍的堡壘羣中一個核心的地位,守軍有一千五百多人,其中包括一個滿州牛錄和一個漢軍牛錄,死守在堡壘裡面,商家軍的兵力雖多,但無法展開,一時也攻不下這座堡壘。

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60章 民心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35章 鄉鬥(下)第119章 海盜(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63章 破局(三)第34章 宣戰(上)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121章 狙擊手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59章 保薦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1章 婚姻(下)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37章 新武器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3章 反擊(一)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35章 追擊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86章 意外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28章 許婚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01章 守城第90章 合圍(一)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75章 架臨宿州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24章 南京使臣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6章 夜襲(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38章 軍歌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44章 新年(上)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67章 變數(三)
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60章 民心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35章 鄉鬥(下)第119章 海盜(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63章 破局(三)第34章 宣戰(上)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121章 狙擊手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59章 保薦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1章 婚姻(下)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37章 新武器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3章 反擊(一)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35章 追擊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86章 意外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28章 許婚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01章 守城第90章 合圍(一)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75章 架臨宿州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24章 南京使臣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6章 夜襲(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38章 軍歌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44章 新年(上)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67章 變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