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道州之戰(三)

不過童大勇使用雙斧, 到不是不講章法的一味亂砍,商毅教他的,除了一些基本的正劈、斜砍,反撩,削挑等手法之外,還有一些十分實用的招式。

其中最有效的一招,起手式爲左手斧高舉,而右手平置胸前,將右手斧藏在左腋下,人以弓步站立。在與敵人對戰時,左手斧向下直砍,右手斧側從左脅下向上斜削,敵人往往會被直砍而下的左手斧吸引,而忽視了向上斜削的右手斧。而右手斧在揮出的過程中,正好擋在自己的胸前一片,還可以保護自己,這一招雖然簡單,但卻是集攻守一體,十分厲害。由其是在羣戰中,十分有效。

童大勇爲人雖然有些木訥,學射擊十分吃力,到現在也十射有六七不中,但學起大斧到頗有幾分天份,將商毅教他的這一招反覆練習,就向士兵練刺擊一樣,練得純熟無比,而且在他身邊又有警衛兵保護左右,使他心無傍鷲,一意砍殺,將這一招反覆使用,竟然也無人能夠抵擋。只殺得西軍的士兵無人能敵。

當然商家軍也不是全靠他一人支撐,其他的火槍兵和長槍兵也絲毫不遜色,在個人武力上,他們獲許不如童大勇,但卻以班也單位,十人一排,組成排槍齊刺,每一次刺擊,都是十人一齊出手,動作,部位、速度都絲毫不差,就像是一個人一樣,以集體的力量來彌補個人的不足。

而且面對敵人攻來的武器,商家軍的士兵根本不躲不閃,不招不架,動作永遠都只有一個,就是刺擊。一來是因爲十人齊刺,敵軍基本無從還手反擊,二來也是商家軍的士兵所穿的胸甲十分精良,護住了大部份的要害,既使捱上一刀一槍,也都能夠擋下來,因此西軍的士兵那裡抵抗得住,雙方對戰的結果,幾乎全都是西軍的士兵倒地身亡。

西軍的士兵那裡見過這樣的軍隊,這才明白,商家軍並非只是靠火器犀利,就是真正拼白刃戰來,自己同樣也不是對手,於是鬥志頓時全無,被殺得紛紛向着另一則的谷口敗逃。

沈雲英使的是一口柳葉刀,帶領着自己的家丁,雖然也斬殺了幾名賊兵,但也覺得十分吃力,而看到商家軍這樣摧枯拉朽一樣的攻勢,也使她們看得目瞪口呆,心裡也在不住的感嘆,商家軍的戰鬥力實在是太強悍了,怪不得能將賊人打得落花流水。

沈雲英雖是女子,但她父親沈致緒是道州的守備,也算是出身將門,從小就耳濡目染,喜好弄刀舞劍,不愛女紅針線。而且又因爲她的母親早亡,沈至緒一直沒有續絃,又只有這麼一個女兒,難免有些由着她來,加上公務多忙,也管不上。

而沈雲英也常到軍營,觀看父親練兵,又讀過一些兵書戰策,平素到是以秦良玉爲自己的榜樣。等沈雲英長到十三四歲的時候,在道州城中教訓了一些地痞無賴,結果也小有名氣,誰都知道沈守備的大小姐可是練了一身好武藝。而正因爲如此,雖然沈雲英到了婚配的年紀,卻無人敢上門提親,等沈至緒這才發現的時候,但也爲時晚矣。一直拖到現在,沈雲英都十八歲了,還沒有定人家。這在明朝來說,都算大齡女子了。而沈無雙到不以爲然,沈至緒也無奈,只好自嘲:沈家養女如養兒。

這一次沈至緒兵敗之後,西軍乘勝前來進攻道州城。而這時整個道州城中一片恐慌,連知州都差一點都要上吊自盡,只有沈雲英挺身而出,立刻招集府裡的家丁百餘人,又彙集城裡剩餘的官軍三四百人,道:“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但爲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助我保衛家鄉。” 軍民人等也深受感動,齊心協力守城,終於力保道州不失。

但沈雲英到底還是年輕,缺乏軍事經驗,西軍撤退之後,沈無雙立刻領軍出城,想找回父親的遺體,結果被西軍打了一個回馬槍,團團圍住,如果不是商家軍正好趕到,恐怕早就全軍覆沒了。

不過現在看到商家軍的作戰時,沈雲英這才明白,什麼才叫做真正的無敵之師,父親過去練兵雖然也頗爲嚴格,但和商家軍相比,簡直就像是嬰兒與成人一樣,真不知道商家軍平時是如何訓練的,竟能練出這麼強悍的軍隊來。

而這時在另一側,也響起了密集火槍的射擊聲,原來是周少桓的那一支部隊也從另一則的谷口發動了進攻,這時西軍大都正向另一則的谷口逃跑,忽然發現這裡也有啇家軍守衛,頓時軍心大亂,而商家軍的人馬兩路夾去,將西軍殺待屍橫遍野,血染山林,剩佘的人一見情況不對,但兩個谷口都被商家軍守住,己經無路可逃,也只得都棄械投降。

童大勇和周少桓匯合之後,一面命人淸掃戰場,一面搜尋山谷,看看還有沒有殘留的西軍。

這裡確實是西軍的一個營地,不僅有一些臨護搭建的房屋,還儲藏着少量的糧食和生活品,以及十佘匹馬,並且在一處營地中還找到了幾十名被俘的道州明軍,他們都是沈至緒的部下,在兵敗之後被俘,原來都以爲沒命,就算不被賊兵殺死,也會受盡拆磨,結果沒想到這麼快就來了救兵,逃出了生天,因此不少人都喜極而泣起來。

周少桓在統計戰果,清理屍體,同時還收整俘虜的賊兵,而童大勇和沈無雙等人則在被解救出來的明軍還有俘虜的指引下,又找到了放置戰死的明軍屍體的地方,因爲戰事是昨天發生的,因此屍體暫時只堆放在一起,並沒有掩埋。而沈雲英在幾個家人的陪同下,在屍體中翻找,終於找到了沈至緒的遺體。

終於找到了父親的遺體,沈雲英也不禁撫屍大哭起來,而且沈家的幾個家丁也都陪着一起落淚。童大勇在一邊也不禁有些手足無措,想去勸她,但又不知該如何開口。

這時黃震跑了過來,對童大勇道:“怎麼樣,找到了沈守備的遺體了嗎?”

童大勇點點頭,道:“找到了,你看,這不都在哭嗎?”

黃震又道:“找到了就好,大勇,剛纔有人進山來傳令,將軍以經到了,就在山外扎兵,團長說了,讓我們收拾一下,趕緊出山去和將軍匯合。沈守備的屍體找到了,就帶回去吧,其他人的屍體暫時先留下來,等見了將軍之後,再來處理。你去勸勸沈姑娘,讓她們也準備一下,我們馬上就要出發了。”

童大勇怔了半響,才憋出一句話來,道:“怎麼勸她。”

黃震眨了眨眼睛,嘻嘻一笑,道:“這是你的事啊,我可管不着,總之是快點,我們馬上就要出發了。” 說着轉頭跑開。

童大勇呆了一會兒,只要又硬着頭皮,來到沈雲英身邊,心裡還想着,怎樣和沈雲英說。但這時沈雲英以經發覺,擦了擦臉上的淚水,轉頭對童大勇道:“這次能夠找回家父的遺體,全是靠着商家軍的各位大人相助,小女子感激不盡,請童大人受小女子一拜。”

說着跪倒在地,就要磕頭。童大勇趕忙抓住她的胳膞,道:“沈姑娘,不用這個樣。” 忽然覺得沈雲英的身子一顫,童大勇趕忙鬆手,道:“我可不是有意的。”

其實沈雲英心裡對童大勇也非常感激,剛纔就是童大勇帶兵解圍,才救了自己,在戰場也看見童大勇十分驍勇,後來又一直幫着自己找到父親的遺體,而且又知道他是商家軍的將領,現在是千總的官職,也算是年青有爲,雖然人顯得有點木納,但卻更覺憨厚誠懇,因此對他也頗有好感,也不禁臉上一紅,站起身來,低低聲音道:“千總大人有什麼事嗎?”

童大勇這纔想起正事,道:“我們的將軍以經到了,就在山外紮營,現在我們要馬上撤離這裡,和將軍合兵,你們也趕緊收拾一下,馬上準備出發。”

沈雲英到也是頗有些丈夫氣概,拿得起,放得下,聽了之後,也馬上擦乾淚水,帶領着家丁,找了幾塊布,將沈至緒的屍體包好,找了一匹馬馱上,其餘士兵的屍體,準備跟着商家軍一起撤退。也都暫時在原處放好,等出山之後,再來搬取。

於是衆人收集了一下之後,立刻整隊出發,押運着俘虜出山。

原來商毅在衡州府裡坐鎮,派人四下打探,但在其他方向,都沒有發現西軍的動向,因此商毅也估計進攻永州府的西軍應該就是張獻忠的主力人馬。

而兩天以後黃得功的人馬進駐了衡州城,於是商毅將衡州城移交給黃得功把守,自己率領剩餘的人馬,直奔永州府而來,因爲在沿路都收到了周少桓發回的報告,知道他們的進軍路線,因此也沒有多耽擱,一直趕到道州而來,今天正在行軍的時候,正好遇到了周少桓留在山外紮營佈置陣地的炮兵和騎兵。一問才知周少桓以經帶兵進山去攻擊西軍去了。

於是商毅也在原地紮營,同時又派人進山去通告周少桓,自己以經到了,讓他在戰鬥結束之後,馬上出山來與自己匯合,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61章 破局(上)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208章 哭諫(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242章 勸降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87章 人材(下)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138章 軍歌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34章 鄉鬥(上)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93章 遷移(一)第119章 投效(上)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96章 軍校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398章 國事(一)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章 清廷(下)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63章 破局(三)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
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61章 破局(上)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208章 哭諫(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242章 勸降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87章 人材(下)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138章 軍歌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34章 鄉鬥(上)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71章 大戰曲阜(二)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93章 遷移(一)第119章 投效(上)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96章 軍校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398章 國事(一)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章 清廷(下)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63章 破局(三)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