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

大西軍的第一次進攻,連三十分鐘都沒有維持下去,就退了下來,損失的兵力,接近兩千。而衝得最遠的士兵,離中華軍的防線還有二三十步的距離。而且中華軍連火炮都沒有用,完全是靠火槍的火力,就把大西軍給打退了。

雖然這只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但敗得這麼快,也這麼幹脆,也確實大大出乎了大西軍的三員主將的意料之外。聽了白文選和馮雙禮的回報之後,雖然三個人心裡都有準備,中華軍比七年前更厲害,但畢竟只是想像,親眼在戰場上見到之後,三個人才知道,七年以前的中華軍,和現在相比,幾乎就像一個小孩和大人比一樣。

而這時三人也對自己一直寄以厚望殺手鐗的信心,也開始動搖起來。連孫可望都有些後悔,早知是這樣,就不該向中華軍下書挑戰,而是退守普安州。但現在人馬都己經拉出來了,隊伍也亮像了,總不能就這麼收手吧,而且對面的中華軍也不會容自已從容的撤軍。

孫可望看了看劉文秀和艾能奇,道:“怎麼樣,還打不打?”

劉文秀轉頭看了看中華軍的方向,道:“大哥,到了這一步,不打也不行了,就拼一把吧!”

艾能奇也點了點頭,道:“是啊大哥,如果我們一退,中華軍隨後追殺,我們必敗無疑,只能拼一下,說不定還能夠機會。”

孫可望聽了,也咬了咬牙,道:“好吧,是成是敗,就在這一舉了。”說着,把手中的令旗一擺,大喝道:“出擊。”

孫可望等人離得雖遠,但他們的動作表情都被羅遠斌用望遠鏡看得十分清楚,雖然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但也能猜出幾分來,見孫可望最後晃動令旗,羅遠斌也知道,大西軍又要發動進攻了。

而就在這時,只聽大西軍陣中傳來無數“昂——昂——昂——”的怪異叫聲,與馬嘶大不相同。而大西軍正中的方陣前列的士兵忽然向兩邊讓開,從陣列中衝出了無數的龐大動物,向着中華軍的陣式,猛衝了過來。剛纔發出叫的,就是它們。

羅遠斌也不禁大吃一驚,和身邊的王信交換了一個眼色,道:“這就是大象嗎?”

王信點了點頭,道:“應該是的,聽說這是雲南特有的動物,想不到被大西軍用上了。”

象軍,就是大西軍最後的王牌。

在大西軍進入雲南,平定沙定州叛亂的時候,沙定州的叛軍根本不堪一擊,唯有象軍,給大西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大西軍的士兵都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動物,見它們身軀龐大,力大無窮,而且皮糙肉厚,扎幾槍砍幾刀根本都不在乎,但給你一下子就受不了,因此大西軍在沙定州的象軍手上吃了不少苦頭。

不過沙定州擁有的象軍並不多,一共也只有二三十頭象,並不能改變大局,最終還是被大西軍所滅。但象軍的悍勇,卻是給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因此在平定了沙定州之後,三人都一致認爲,應該組建一支象軍,可以大大提高大西軍的戰鬥力。

於是三人也下達,在雲南大肆捕象,並請象奴訓練,兩年以來,到是組建起了一支二百多頭規模的象軍,同時還用雲南的山間老藤編織藤甲,作爲大象的護甲。當然孫可望等人並不是不想用鐵甲,而是鐵甲的成本太高,用不起。一頭大象用的鐵甲,足可以夠七八匹馬用了,而且給大象穿戴鐵甲,也是一件極端麻煩的事情,需要兩三個人一起動手,才能擡得動。

但藤甲的防禦力也相當可觀了,大象本來就皮糙肉厚,一點輕傷小傷都不在乎,穿上了藤甲之後,也更是如象添翼,可以在戰場上橫衝直撞,刀槍不入,十幾個人都攔不住一頭大象,經過幾次測試,在正面交戰的情況下,一百頭大象組成的軍隊,足以擊敗一支二千人左右的軍隊。如果再和其他的兵種配合,更是威力倍增。

在這一次出滇作戰,大西軍一共出動了戰象一百八十頭,每路各有九十頭,分爲三個小隊,作爲大西軍的王牌隊伍,而且三個人都對這支象軍寄於了很大的期望。

因此在白文選和馮雙禮敗陣之後,孫可望第一反應就是出動象軍,可以抵抗中華軍的火槍,因爲大象皮糙肉厚,又穿着藤甲,正好可以蔽擋子彈,而且就算挨幾槍也沒事,而一但大象衝進了中華軍的陣地裡,中華軍的火槍也就沒有用了,大西軍的士兵再跟在大象後面進攻,就可以一舉擊敗中華軍了。

不過在剛纔親眼見到中華軍猛烈的火力之後,三個人的信心也都有些動搖,因爲這火力實在太猛,一頭大象挨十槍八槍,甚致挨二三十槍都可能沒事,但挨二三百槍呢,大象再猛,也是血肉之軀,並不是刀槍不入,藤甲雖然善避刀槍,但也不是絕對的。常言說得好:蟻多咬死象。而且現在象軍是大西軍唯一的希望,如果象軍也失敗了,或者是雖然勝了,卻損失慘敗,對大西軍來說,都不是好結果。

但現在收兵撤退已經是來不及了,只要賭一把了,另外三個人對象軍也還是有一定的信心,那怕是把這一支象軍都賠進去,如果能夠打嬴這一仗,也算是取得了一場勝利。因此最終還是把這支象軍給派了出來。

於是一百八十頭大象,殺出了大西軍的陣中,一邊發出“昂——昂——”的叫聲,一面向中華軍的陣式猛衝了過來。毎頭大象上還有兩名大西軍的士兵,操控大象。而在象軍的身後,跟着一萬名大西軍的士兵,各自舉刀舞槍,向中華軍衝殺而來。

其實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對大象這種動物並不算太陌生,因爲像[三國演義][西遊記]這樣的小說已經很普及了,沒看過書的,也聽過書,絕大多數人都有這麼一種動物,長得有什麼特點。另外以大象也題材的雕塑也很有多,由其是在寺廟裡,大多都有騎象文殊菩薩像,因此有不少人對大象的樣子也不算陌生。

但真正見過活物的,其實沒有幾人,再親眼見到大象,又是這樣的龐然大物,中華軍的士兵們要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當然主要還是因爲這傢伙的個頭太大,那怕是遇到一隻獅子或老虎,給士兵的心裡衝擊也要小一些,因此有許多士兵心裡也在打鼓,火槍對這樣的大傢伙有用嗎?

好在是羅遠斌等主要的指揮者還能夠沉得住氣,立刻大聲道:“慌什麼,還離這麼老遠呢?先給它們幾炮,我到要看看這大傢伙有多厲害,抗不抗得住炮彈,給我用實心彈轟。”

中華軍的士兵畢竟都是見過大陣仗的,心裡雖然有些發毛,但手腳卻都還能穩得住,因此接到了命令之後,炮兵們立刻開始校準目標,填裝火藥、鐵球等等。

“轟——轟——轟——轟——”

在中華軍的陣中,響起了震天的火炮轟鳴聲,立刻壓到了大象的嘶叫。

幾十發炮彈隨着爆炸的聲音,呼嘯着飛向敵軍,有的正好落在大西軍的陣中,有的落在大西軍的前面,在地上彈起,又繼續向前飛馳,也有的直接從大西軍頭頂飛過。

由於這次使用的是實心彈,因此殺傷力有限,但至少有四五頭大象被炮彈擊中,因爲這傢伙的塊頭太大,目標當然也十分明顯,雖然被放在縱隊裡面的,都是中小型火炮,重型火炮放在整個隊伍的後面約四十步的地方,而且都調成了仰角。但中型火炮發出的炮彈也同樣不是血肉之軀能夠抵擋得了的,有兩頭大象正好被擊中要害部位,發出淒厲的象嘶,轟然倒地,其他幾頭中彈的大象雖說還能撐得住,但發出的叫聲也聽得出來,十分痛苦。

雖然這一輪炮擊只擊倒了兩頭大象,但大部份中華軍的士兵心裡都有底,原來這個大傢伙也不是打不死的呀,那還有什麼好怕的,炮彈能打死,槍彈也一樣能打死。

羅遠斌見了,也鬆了一口氣,看來火炮是有效的,因此立刻又下令,改用開花彈試一試。

於是隨着中華軍的第二輪炮轟,在大西軍的陣中,產生了無數的爆炸聲,士兵的傷亡也陡然増加起來,而大象中彈的也有不少,發出的叫聲也都十分明顯的帶有痛苦的感覺。

而且雖然這些大象都是經過作戰訓練,但大西軍是不用火槍火炮的,因此大象們都沒有經過這方面的訓練,動物的本能都是怕火、怕巨響,因此儘管這一輪炮擊似乎沒有一頭大象倒地,但不少大象被爆炸聲所驚嚇,開始在隊伍裡亂竄起來。而騎在象背上的士兵也在竭力的控制住大象,不過有一些騎象的士兵己經受不住大象的折騰,從象背上摔落了下來。

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1章 婚姻(下)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9章 催促出兵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66章 忽悠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10章 婚姻(上)第236章 隱密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197章 困境(上)第145章 迴歸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64章 破局(四)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77章 鹽場(下)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54章 激戰(下)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56章 火船(二)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39章 吳甡督戰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33章 餘波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245章 獻投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0章 婚姻(上)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91章 合圍(二)
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1章 婚姻(下)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9章 催促出兵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66章 忽悠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10章 婚姻(上)第236章 隱密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197章 困境(上)第145章 迴歸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64章 破局(四)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77章 鹽場(下)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54章 激戰(下)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56章 火船(二)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39章 吳甡督戰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33章 餘波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245章 獻投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0章 婚姻(上)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91章 合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