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

一般來說,在這個時代白刃戰開始,往往意味着戰鬥才進入實質性的階段,但在穆陵軍來說,到了這個時候,戰鬥實際以經是接近尾聲了。

儘管這個時候,清軍還剩下七八百人,在過去淸軍和明軍的戰鬥中,七八百人擊敗三千人並不是稀奇事。在崇禎七年(1634年)皇太極第三次率軍攻明,就曾誇下海口:明朝出兵一萬,我只要用一千人迎戰,明朝出兵一千,我只用出兵一百就綽綽有餘。

但這一次情況卻大爲不同了,因爲淸軍之中精銳的滿八旗披甲兵以及輔兵幾乎全都以經戰死,現在剩下的這七八百人幾乎全是漢軍、跟役、包衣這樣的人,戰鬥力大打折扣。而更爲重要的一點是,雙方的心氣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穆陵軍士氣正旺,興頭正足,而清軍在遭受了強烈的打擊之後,士氣大跌,誰都無心再打下去了。

這樣心態的兩支軍隊相遇交戰,而且兵力又相差的懸殊,結果還有任何懸念嗎?兩軍甫一接觸,清軍就被穆陵軍殺得大敗,只得紛紛向臨朐縣的方向敗逃。而商毅立刻下令全軍追擊,決不能放走了清軍,而且趁着勝勢,一舉奪回臨朐縣,達到這一次出兵的目地。

戰場的局勢又一次顛倒了過來,清軍居然還有狼狽的被明軍追着打的時候。沈揚等人這才都長長出了一口氣,儘管還沒有到穆陵關去檢查首級,但沈揚等人以全毫不懷疑,商毅的捷報絕對是真實的。看看這一次打敗清軍,斬首的數量己不在上一次捷報之下了。

而在沈揚心裡,也安心了不少,不僅僅是因爲察實了商毅的戰功是真的,錦衣衛這次立下了大功,而且結果也絕對能讓皇帝感到高興。而根據這幾年的經驗來看,皇帝一高起興來,往往會對有功者大嘉獎勵,說不定就能重新重用錦衣衛,風光的日子也許就會來了,而這個商毅,對自己絕對是一個有用的人,一定要把他拉隴住,錦衣衛能否翻身,或許就在他的身上了。

因此沈揚也對商毅施了一禮,道:“商千總,恭喜恭喜,你又打了一個大勝仗,擊敗了韃子,又收復了臨胊縣,這份功勞可不小啊!”

商毅心裡想着,這一仗算什麼大功,真的大功你還沒見到呢!不過見他說得客氣,也對他多了幾分好感,回了一禮道:“上差過講了,這一仗饒幸獲勝,全賴皇上派來幾位上差在此督戰,託幾位上差的虎威,又仗着皇上的鴻福,我們穆陵軍方纔打敗了韃子。”

沈揚哈哈一笑,道:“商千總不必客氣,皇上的鴻福自然是有,但我們那來什麼虎威,不過就是在一邊看了看,什麼力也沒有出過,打蠃這一仗,還是商千總的功勞。”

沈揚當官這麼多年,那還聽不出商毅話裡的意思,這是要把這一場勝利和自己幾個人分亨,只需要在捷報上加幾筆,沈揚等一衆錦衣衛就都有功勞了。不過現在錦衣衛並不需要這份功勞,只是需要商毅立功,越大越好,那就行了。

這時周威在一邊道:“我看商千總方纔打敗韃子,多半是靠使用火銃。”

商毅點點頭道:“不算,韃子善於騎兵,作戰驍勇,甲厚馬快,唯有使用火銃,纔能有效打擊韃子,因此我穆陵軍作戰,一貫以使用火銃爲先。”

周威道:“我大明軍隊,使用火銃的軍隊也並不爲少,爲何麼不見他們也能如商千總這般,能以火銃破敵呢?”

商毅苦笑了一聲,這可是一個很深奧的問題,在後世也引發了許多專家或業餘愛好者的爭論,爲什麼明朝擁有先進的火器,卻始終打不過清軍呢?答案當然是多種多樣,各有說法。而在商毅看來,主要原因很簡單,就是政治腐敗了,有先進的武器也沒有用。戰爭實際是政治的延續,從歷史上看,絕對沒有一個政治上腐敗無能的國家,能在軍事上取得勝利。

不過商毅也知道,自己要是這麼說了,只怕馬上就會被錦衣衛抓起來,以大不敬的罪名砍頭。因此只好道:“回稟上差,這是由於練不得其法,用不得其道,因此才無法發揮火銃的最大作用。”

他的這個說法其實也不算錯,火器的產生,代來的是一場戰術的革命,如果還是用冷武器時代的那一套戰術,自然不會發揮火器的最大作用。

因此周威聽了,也覺得說得頗有道理,沉呤了一會兒,才道:“如果讓你來訓練朝廷的人馬呢?你願意嗎?你是否能夠把他們也訓練成和穆陵軍一樣,善於使用火器呢?”

商毅心裡想大明朝現在就是苟延殘喘,根本就沒得救了,練出一二支新兵有什麼用。就好像後來的清朝,海軍也練了,鐵甲艦也買了,洋教官也請了,怎麼樣?是照樣被小日本打得滿地找牙嗎?何況現在的大明朝廷,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只有一幫會爭權奪利的官員,就算自己有這個心,也沒這個力量,而且在崇禎手底下幹活是好玩的嗎?鬧不好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除非自己穿越以後,附身在崇禎身上,直接掌握這個帝國的權力,或者還能把大明朝挽救回來。

但嘴裡卻說道:“爲朝廷盡力,仍是做臣子的本份,因此只要朝廷需要,下官自然不會推辭,必當盡心竭力,爲朝廷盡職盡責。”

周威顯然對他的回答頗爲滿意,嫣然一笑道:“好,如今大明天下,正是需要商千總這樣的人。你日後必有大做爲之時。”

她這一笑,兩邊臉頰上立刻出現了兩個小酒窩,而且女子神態必露。商毅見了,心裡也不由一蕩,想到這個小姑娘的年紀和葉瑤瑱其實差不多,如果換上女裝,也不會比葉瑤瑱遜色多少,只是不知道她到底是什麼身份?不過和錦衣衛混在一齊,不會是普通人。

沈揚是何等的眼光,一看商毅的神情,就知道他以經看出周威的女兒身份,乾咳了一聲,把話頭接了過來,道:“商千總,我們還是馬上趕到臨朐縣去吧,我想現在人馬應該以經追到了臨朐縣?”

商毅也點點頭,道:“好,我們馬上出發。”

穆陵軍一路追着清軍,一直追到了臨胊縣,順勢就殺進了縣城,淸軍抵當不住,只能棄城而逃,結果三千清軍,逃走的還不足三百人,而穆陵軍也順利的奪回了臨朐縣。

這時的臨朐縣裡,老弱病幼多半都被清軍殺死,只剩下少青壯年男女,也被清軍關押起來,同時也還關押着不少從附近村莊裡擄掠而來的百姓,共計約有三萬餘人。只是好在清軍佔領臨胊縣的時間並不長,才二三天,因此百姓們到還沒有受多少罪。同時還屯集了大量錢糧物資。

商毅和沈揚等一行人等進了臨胊縣之後,立刻就下令,將被抓的百姓全都放出,本縣的居民全都放回家去。不是本縣的居民,也都另外安排住所,因爲這時誰也不敢出城去。同時也對商毅感激涕零,紛紛向他跪拜磕頭不止,並且還懇請商毅不要走。而商毅也將跪拜的百姓一一扶起,同時好言安慰,並且保證穆陵軍一定守住臨朐縣,不會離開。

到了下午的時候,這一戰的戰果統計也以經出來,這一戰一共斬首兩千三百三十七級,另外生擒三百四十二人。不過生擒的清軍中,絕大多數都是漢軍,滿八旗兵大都以經戰死了。

而這一戰的收穫是鐵甲五百一十七件,鎖子甲四百四十三件,棉甲八百二十八件,皮甲五百七十三件。大旗十二杆,背旗四十六杆,帳蓬三百八十五件。刀槍武器二千七百六十餘件。大小車輛七十六輛,戰馬三百二十六匹,死馬四百餘匹,家禽牲畜一千五百餘隻,米三萬八千餘石,麪粉五千六百餘石。

另外還有黃金一千一百兩,白銀九萬五千兩,綢絹三千八百餘匹,其他器皿一千七百佘件。

這一仗在軍器方面收穫不大,但錢糧物資卻極爲豐富,主要是因爲清軍攻了的是一座縣城,不僅搶到了所有縣城裡的物資,而且連附近村莊的物資錢財也都集中在臨朐縣裡,因此物資豐富,遠勝過歷次戰爭的收入。

不過縣裡可有二三萬人口,可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商毅決定,把糧食、家禽牲畜和白銀拿出一半來,平均分散給居民,讓他們好度日。剩的一半除了銀錢以外,也全部留在臨朐縣內入庫,以做備用。並且留下週少桓和童大勇帶一千士兵守住臨朐縣,同時讓人立刻回穆陵關,把周少卿調來,負責處理縣裡的民政事務。又派人到青州府去報告知府盂宏恭,穆陵軍業己收復了臨朐縣。

第二天一早,商毅才帶領着剩下的士兵,帶着繳獲的軍器物資、馬匹、首級、俘虜等等,連同沈揚等一干錦衣衛人員,返回穆陵關。

而肖文軍和韓志兩人也都要返回登州,向曾化龍報告這一段時間裡,兩人在穆陵關的所見所聞。因此也就在臨朐縣分別。

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47章 對策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32章 對持(二)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2章 應對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205章 北上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400章 國事(三)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5章 強盜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34章 宣戰(上)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95章 遷移(二)第43章 拿人墊吧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61章 飛剪船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309章 宣戰(下)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4章 反擊(二)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91章 逼宮第31章 碧華軒(上)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93章 遷移(一)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2章 應對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78章 力挽狂瀾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44章 新年(上)第208章 哭諫(下)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135章 天命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
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47章 對策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32章 對持(二)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2章 應對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205章 北上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400章 國事(三)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5章 強盜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34章 宣戰(上)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95章 遷移(二)第43章 拿人墊吧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161章 飛剪船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309章 宣戰(下)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14章 反擊(二)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91章 逼宮第31章 碧華軒(上)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93章 遷移(一)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2章 應對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78章 力挽狂瀾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44章 新年(上)第208章 哭諫(下)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135章 天命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