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撤兵

?其實阿濟格被中華軍包圍的消息,尼堪和韓岱很快就巳經得知了。-_他們這一支人馬的任務就是跟在阿濟格部的後面接應,但兩人在奪取了陳州之後,離阿濟格部略遠了一點,這時正駐紮在項城一帶,離息縣大約有二百三十餘里的距離,原以爲阿濟格部在前一階段打得還不錯,因此也沒太在意,沒想到突然之間發生了逆轉,阿濟格部被中華軍包圍了。因此兩人也不敢怠慢,立刻組織兵力,準備來援救阿濟格部。?

而且兩人的行動速度也相當的快,根本就不像耿仲明援救碭山縣時那麼拖沓,當下由尼堪率領二萬人馬立刻出擊,而韓岱率領剩餘的三萬人馬,隨後接應,這樣的安排,也是怕中華軍的圍點打援戰術,一但前部遇到中華軍的襲擊,後部也可以馬上趕來救援。?

尼堪的進軍速度很快,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競走一百八十餘里的路程,由項城一直趕到了真陽縣。在真陽縣休息了一夜之後,尼堪馬上又出兵趕奔息縣。?

這一次走了還不到三十里的路程,就遇到了中華軍的阻擊人馬,尼堪立刻下令,向中華軍發動進攻。而這裡離息縣己不足三十里的距離了。?

付責阻擊清軍的是中華軍淮南軍區的第十一軍,這個軍爲第七、二十兩個師,而需要阻擊的道路不止一條,因此軍長程培經分出三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分別守住三條主要的道路,剩餘的一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做爲預備兵力,隨時支援各個防線。同時又派出大量的偵察兵,打探清軍的動向。而現在清軍進攻的,正是其中的一個防線。?

尼堪、韓岱部的人馬是平定了甘肅的叛亂之後,趕到中原戰場來的,全軍裡沒有新軍,火銃兵只有六百餘人,另外還有二十餘門小型火炮,因此全軍的火器實力相當的弱,但到了這一步,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就算是拿人向上墊,也要攻開中華軍的防守陣地。?

於是在尼堪的指揮下,清軍冒着中華軍猛烈的火力,集中了步兵、騎兵,弓箭手、火銃兵,向中華軍的陣地發動了潮水一樣的進攻。而中華軍同樣也接到了命令,一定要守住陣地,絕不能後退一步,因此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攻防對戰,清軍的進攻被打退一輪之後,馬上又發起了一輪新的攻勢,而中華軍以各種火器,組織成一道嚴密的火力網,不斷的打擊清軍的進攻,收割着清兵的生命,等清軍突入中華軍的陣地後,立刻展開白刃作戰,始終牢牢的守衛着陣地。?

戰鬥在雙方的反覆爭奪中進行着,一直打到下午五時左右,清軍付出了傷亡近四千人的代價,仍然無法攻開中華軍的陣地。?

尼堪見狀,也只好下令收兵,而這時韓岱也帶領着後隊的人馬趕到,兩人商議了一夜,決定明天一面繼續進攻,一面尋找其他的道路,爭取能夠繞過中華軍的防線,去救援阿濟格部。?

但就在第二天一早,兩人聚集人馬,正準備再出擊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收到開封的多爾袞發來的急令,要求兩人見令即行,不可耽誤。兩人趕忙接過了急令,撕開火漆,打開一看,只見寫着:全軍撤退,返回開封,十萬火急,不得遲誤。?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都覺得有些不理解,如果在這時全軍撤退回到開封去,也就意味着阿濟格部將陷入徹底無援的困境中,難道多爾袞打算放棄阿濟格部了嗎。如果阿濟格部被中華軍殆滅,也就意味着清廷基本己經輸掉了這次中原大戰,不過這個念頭是隻一閃而過,兩人很快就明白過來,多爾袞當然是不會扔下阿濟格不管,這一定是開封那邊發生了重大變故,多爾袞纔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來,而開封發生了什麼重大的變故呢??

想到了這裡,兩人也不禁心裡一顫,甚致不敢再想下去了,這個後果實在是太嚴重了,因此趕快下令全軍,撥營起寨,立刻轉向北行,返回開封。?

原來多爾袞收到阿濟格被中華軍包圍的消息之後,雖然有些吃驚,但也並沒多少緊張,早在出兵以前,多爾袞也預計到了會有這一點,安排尼堪韓岱部跟在阿濟格部身後,也正是預備這一點的。而且現在也可以肯定,中華軍集中了主力大軍,準備在汝州府南部圍殲阿濟格部。如果在這個時候,清軍能夠再集中一支大軍,趕去救援阿濟格部,然後裡外夾擊,一舉擊敗中華軍。?

因此多爾袞也立刻開始計算,現在尼堪、韓岱部有五萬人馬,自己在開封府一帶大約還有十六萬左右的兵力,分別在大名府駐守五萬人馬,在歸徳府駐守着四萬人馬,開封府還有七萬多的兵力,那麼現在還能夠抽出多少兵力,投入到豫南戰場中去。?

就在這時,一份告急發到多爾袞的手裡,中華軍的山東軍區己經攻克了大名府。?

這一下多爾袞也不禁大驚失守,滿頭都是冷汗,原來中華軍在這裡還留着一手。大名府是清軍北返的退路,大名府這一失守,那麼清軍在中原地區的三十幾萬大軍將徹底被切斷了歸路,極有可能全軍覆沒。這麼看來商毅的目地並不是只想打嬴這場中原大戰,或者是圍殲阿濟格部,而且要將所有的清軍全都一網打盡。現在清廷可以說是集傾國的精銳之兵在中原戰場,一但全軍覆沒,那麼大清也確實就是亡國滅宗不遠了。就算是逃回關外也沒有用,因爲清廷己經沒有可以禦敵之兵了。?

而且就算現在自己出兵去救援大名府,那麼勢必將放任阿濟格部的人馬被中華軍圍殲,如果阿濟格部就這麼被中華軍殲滅了,對清廷來說,也同樣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也就意味着清廷在中原戰場徹底失敗,就算多爾袞能夠救回大名府,並將剩餘的人馬都帶回北京,清廷也一樣元氣大傷,情況和比清軍被全殲在中原戰場,也好不到那裡去,不過是五十笑百步而已。到時候商毅再揮師北伐,清廷同樣難以抵抗。只不過是把清廷的滅亡推延幾年時間罷了,總之一句話,無論怎麼樣,清廷離全面失敗,都只有一步之遙。?

想到這裡,多爾袞心裡也禁不住生出一種恐懼的情緒,?當年大清初入關時,是何等的威風榮耀,平定北方,完全就是一付摧枯拉朽之勢,彷彿平定天下,建立新朝都指日可待了,但卻沒有想到,商毅在南方橫空出世,竟硬生生的擋住了清廷的前進步伐,僅僅只過了六年多的時間,清廷竟然被商毅逼到了亡國的邊緣,這麼看來,當初清廷入關,是一個極大錯誤嗎?或者說在清廷平定了北方之後,根本就不該急於發動南征,還是這一次自己根本不該發動這場中原大戰,而是聽從洪承疇的意見,放棄中原,退守京師。?

多爾袞也不禁越想越後悔,越想越窩火,一時怒火攻心,忍不住嗓子一甜,噴出了一口鮮血,然後兩眼一黑,昏了過去。?

左右的幾名親隨人員見了,也嚇了一跳,趕忙過來搶救,七手八腳的把多爾袞扶到牀榻上,然後又趕着去請軍醫來給多爾袞把脈調治。?

過了好一會兒,多爾袞才慢慢緩醒過來,軍醫已經給他症完了脈,連藥方都開好了,只說是因爲勞累過度,以致於精力衰竭,只要好好休息,慢慢調養,就會康復起來了。多爾袞聽了,也苦笑了一聲,喘了幾口氣,擺了擺手,道:“我沒事的,你下去抓藥去。”?

軍醫離開之後,多爾袞才命人去請洪承疇來。?

等洪承疇來到多爾袞的住處之後,也不禁嚇了一跳,道:“攝政王,您這是怎麼了,昨天還好好的。”?

多爾袞重重吐了一口氣,道:“我死不了。”?說着將放在枕邊的那份急報遞給洪承疇,道:“你自己看。”?

洪承疇接過來一看,也不禁嚇得臉色蒼白,怪不得多爾袞一下子就又病倒了,然後又小心翼翼道:“攝政王,現在……”?

多爾袞苦笑了一聲,道:“老洪,當初沒有聽你的話,纔有現在的結果,別的都不說了,你認爲我們該怎麼辦纔好呢?”?

洪承疇也不禁苦笑了一聲,多爾袞這是把自己當救命稻草了,當初自己給多爾袞獻三策的時候,明明把拒守中原定爲下策,但多爾袞偏偏就選中了這個下策,現在又來向自己問計,但自已又不是神仙,還能有什麼回天之力,而且仗打到現在這一步,就是真的大羅神仙來了,恐怕也沒有辦法了。?

但看看多爾袞的樣子,洪承疇又有些不忍心,畢竟多爾袞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因此想了一想,道:“攝政王,唯今之計,只能先集中兵力,復奪大名府,將現在還剩餘的大軍撤回京師,這樣尚有一線之機。”?

雖然洪承疇沒有直說,但意思己經十分明確了,就是放棄阿濟格部,盡力保住現有的人馬。同時洪承疇也打定了主意,如果這次能平安回到京師,自己話什麼也要辭職不幹了。?

多爾袞閉着眼睛,沉默了半響之後,才道:“下令,調尼堪、韓岱回開封。”?

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26章 夜襲(上)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65章 變數(上)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57章 火船(三)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35章 南歸(上)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72章 水路攔截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271章 妙手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381章 喜迅第186章 講和(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183章 下獄(下)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0章 婚姻(上)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309章 宣戰(下)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45章 貨幣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8章 立威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章 喜迅(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55章 插曲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171章 追擊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87章 挑戰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209章 進京(下)
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26章 夜襲(上)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65章 變數(上)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57章 火船(三)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35章 南歸(上)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72章 水路攔截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271章 妙手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381章 喜迅第186章 講和(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183章 下獄(下)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0章 婚姻(上)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309章 宣戰(下)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45章 貨幣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8章 立威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章 喜迅(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55章 插曲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171章 追擊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87章 挑戰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209章 進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