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

商毅建造的鍊鋼廠位於紹興府的臨山衛, 和海鹽的造船廠隔海相望。()名字叫做江南鍊鋼廠。現在由宋應星擔任廠長。而且宋應星也把自己的試驗室搬到了這裡來。

這時己經建成了五個鍊鋼的高爐和兩個化鐵爐。近代產生的治煉技術分爲轉爐鍊鋼法和平爐鍊鋼法兩種,前者工藝單簡,出鋼快,但成鋼的質量不能保證, 有好有壞,而且廢鋼不能回收利用。後者煉出的鋼質量好,對原料的要求也不高,廢鋼也能重新利用,但工藝比較複雜。

不過目前商毅不需要太多的優質鋼,而是需要大量出鋼,因爲那怕是用轉爐法煉出的劣質鋼,也比土法煉出的鋼要好得多,另外還需要和優質的鐵錠,而且因此商毅首先釆用轉爐技術,等以後條件成熱,再轉用平爐鍊鋼法。

想要煉出優質的鋼鐵,關建就在於溫度,產生的溫度越高,煉出的鋼鐵質量就越高。因此不過無論是轉爐鍊鋼法,還是平爐鍊鋼法,都必須釆用蓄熱室技術,也就是把冷鼓風換成熱鼓風。

當然就是沒有蓄熱爐,也可以鍊鐵或者鍊鋼,但是在生產效率和質量上就完全不能相比了。根據計算,早期的蓄熱爐,如果能將送風提高到三百多度,那麼在同樣多燃料的條件下,鐵的產量將會比冷鼓風增加了三倍。而且質量也要差得多。

蓄熱室技術產生於十九世紀,其實就是在鼓風管送風的鑄鐵支管,通過一個密封在用磚和耐火材料砌得很厚拱形加熱爐裡,然後再進入化鐵爐的風口。這樣一來,鼓送到化鐵爐裡的風就會被直接加熱,使溫度能升高到三百度以上,最多可以達到五百度左右。從而大幅度提高冶鐵鍊鋼的溫度。

現在兩個化鐵爐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其中一個化鐵爐裡煉化出來的鐵水直接流入鍊鋼爐裡,再經過進一步煉化之後,煉成鋼產品,而另一個化鐵爐裡的鐵水則一部份冷卻成鐵碇,供兵工廠使用,一部份直接倒成鐵鏌,製出其他的成品來。因爲加熱工藝提高,因此得到的鋼鐵成品的質量都大大提高了。

商毅和孫和鼎一起到鍊鋼廠來視查的時候,正好趕上一個化鐵爐正在運行,雖然離得十餘丈遠,依然能夠感覺到熱浪逼人,而且正有六頭毛驢在工廠的牽引下,推動着一個大轉盤在吱吱的轉動,帶動着一個巨大的鼓風機,向化鐵爐裡需送着熱風,在加熱爐兩側各站着五六個工廠,正在向加熱爐裡填塞焦碳。

焦炭是目前這個時代中,鍊鋼最理想的燃料,工效高,燃燒的熱量大。而且可以減少二氧化硫的產生,提高成鋼成鐵的質量。

煉焦的土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堆積起來的露天法,即將煤在地面上堆成半圓堆,底部直徑約爲一丈左右,上面覆蓋上稻草引火,過四五天之後,就可以成焦了。這種方法在另一時空裡的大鍊鋼鐵時代曾被農村大量使用過,但成焦率只有五成左右,而且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非常嚴重。現在商毅當然可以不管環保的問題,因此目前早期的焦碳就是這樣煉出來的。

不過在使用煉焦爐的煉焦生產的過程中,生成的煤焦油,可以提煉出許多種副產品,儘管在目前的化工水平幾乎爲零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副產品都沒法加以提煉利用,但有幾種產品卻是比較容易獲得,而且非常有用,比如瀝青,潤滑油等。

而且煉焦爐的製造並不複雜,除了少數部件需要鐵皮之外,基本材料就是用耐火磚砌成一個圓桶狀的形狀。另外煉焦爐煉焦,也能提高成焦率,從節約資源的角度說,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下一步商毅也打算製造煉焦爐。當然這必需要等到收復南京之後,才能開始進行。

在煉鈿廠裡轉了一圈之後,商毅也對目前的進展非常滿意,回到了辦公室裡,商毅又聽取了宋應星關於鍊鋼廠的情況報告,同時也批准了宋應星再建兩個化鐵爐的建議,因爲這樣可以得到更多的優質鐵碇,從而也能供應兵工廠的原料需要。同時商毅也把煉焦爐的計劃告訴給宋應星, 並且承諾等南京收復之後,就馬上建造煉焦爐。

宋應星聽了之後,也不由興越大增,因爲按照商毅的方法進行之後,不僅大大提高冶鐵鍊鋼的效率,而且還煉出了優質的鋼鐵,現在宋應星也己經對商毅佩服得五體投地了,因此也對商毅所說的煉焦廠也充滿了好奇。不過他也知道當前的形式,確實不是搞新技術的時候。

這時宋應星又道:“大人,上次您給我的那個蒸汽機的圖紙,我己經做出了三個模型,請大人跟我一起去看一看,不知是否合大人之意。”

商毅聽了以後,也大感興趣,因爲蒸汽機是他最爲重視的研究項目,甚致可以說關係到中國未來的社會發展,而從近說,如果蒸汽機能夠儘早成功運用到社會生產中來,也能大大提高目前的生產效率,使浙江保持領先的時間可以更長一些。

因此商毅也立刻道:“好,我們看看去。孫先生,你也一起去看看吧。”

孫和鼎還是第一次聽到蒸汽機,心裡還想着是蒸饅頭還是蒸飯的,有什麼看頭, 但見商毅的樣子, 也不好說不去, 因此也只好跟着。

宋應星帶着他們來到自己的實驗室裡, 這裡是一個寬達二百餘平米的廠房,堆着大量的工具、半戌品,而在一側,堅直着一大二小,三部按照商毅提供的圖紙樣式製成的蒸汽機,不過這三架蒸汽機的尺寸都比商毅印像中的正常尺寸要小,大的是有一人多高,而小的僅僅只是齊胸,顯然都是試驗品。

一進了生產車間,孫和鼎的這目光就被這三臺蒸汽給吸引住了,因爲這三部蒸汽都正在運行,毎部蒸汽機都在兩人付責鏟碳生火,而在邊上還放置着熱水。蒸汽不斷隨着活塞的上下運動冒出,帶動着轉輪轉動,並不時發出“吱吱”的聲音。在兩架小蒸汽機上,各連着兩架紡車,紡輪連着轉輪,正在“咕嚕嚕”的轉動着。而大蒸汽機則連着一個大石盤,也在轉個不停。

孫和鼎的興趣雖然在製造火器上,但本身也是巧匠,因此看到蒸汽機之後也十分震驚,同時也對運動原理也十分好奇,也趕忙走到蒸汽機附近,細仔的觀看,還不顧熱氣逼人,伸手去摸一摸。

其實商毅也同樣驚歎不己, 僅管這三臺蒸汽機並不俱備太多的實用價值,因爲功率太低了。商毅知道,紐倫堡蒸汽機的功率在五到七馬力之間,而瓦特蒸汽機可以達到十五到二十馬力,這個數字基本可以給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機械提供動力了。這三臺蒸汽機的功率也就在一二馬力左右,但這可是確實真正的蒸汽機,意義仍然不同尋常。

雖然說有了圖紙和掌握了原理以後,製造出蒸汽機在技術上並不算困難,但只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就造出了這樣三個幾乎可以算是成功的模型來,也算是非常不易了,起碼來說,蒸汽機的研製已經走上了正軌,而下面要做的,就是將蒸汽機加大尺寸,提高功率,使蒸汽機真正能夠運用到生產中去,看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能力果然是不可低估。

孫和鼎看完了一圈之後,也回到商毅的身邊,聽宋應星介紹蒸汽機的製造過程。其實在這七個多月的時間裡,宋應星己經制造出了十餘輛蒸汽機,這三個蒸汽機是最後一批,早在一個月前做好的,不過後來又進行了兩次大修,終於是現在商毅和孫和鼎看到的樣孑,每天上午下午各運行兩個時辰,現在己經連續運行了五天,都沒有出大的事故。但依然還在測試中。

聽完了宋應星的講說之後,孫和鼎也對蒸汽機讚不絕口。立刻問道:“宋先生,像這樣的蒸汽機,可以帶動多大的重量。”

宋應星道:“這臺大的蒸汽機,目前最多隻能帶動十五斤的重量。”

孫和鼎聽了之後,也頗爲失望,因爲了解了蒸汽機的運行之後,他立刻就想到,既然蒸汽機可以帶動紡車和石磨,那麼在兵工廠裡有幾臺蒸汽機來帶動一些機具,當然會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了,但如果蒸汽機只能帶動十五斤的重量,顯然是不夠的伊。

商毅當然知道孫和鼎的想法,這本來也是他的最終目地,因此道:“孫先生,不必着急,如果一臺帶不動,我們可以用雙活塞的蒸氣機來帶動,叧外還可以加大蒸汽機的尺寸,提高蒸汽機的功率,總之以後不僅是在兵工廠裡,就是其他的工廠,都會大批使用這種蒸汽機的。”

宋應星也道:“大人說得是,我現在己經準備製做加大尺寸的活塞汽缸,打算把蒸汽機的力量提高一倍以上,同時也試一試製做雙活塞汽缸運行的蒸汽機,如果能夠測試成功的話,相信新的蒸汽機就可以用在兵工廠裡了。我想那一天應該不會遠了。”

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34章 開業(一)第91章 南京第56章 重新整編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242章 勸降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90章 遇刺(上)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81章 洋人(下)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41章 造船廠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99章 備戰(一)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96章 對策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97章 困境(上)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369章 交易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92章 局勢嚴峻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65章 破局(五)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3章 雙截棍第177章 鹽場(下)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03章 完婚(一)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87章 挑戰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35章 南歸(上)第38章 家事第134章 勸說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267章 變數(三)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04章 海商(下)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92章 返程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145章 迴歸
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34章 開業(一)第91章 南京第56章 重新整編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242章 勸降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90章 遇刺(上)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81章 洋人(下)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41章 造船廠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99章 備戰(一)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96章 對策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97章 困境(上)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369章 交易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92章 局勢嚴峻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65章 破局(五)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3章 雙截棍第177章 鹽場(下)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03章 完婚(一)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87章 挑戰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35章 南歸(上)第38章 家事第134章 勸說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267章 變數(三)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04章 海商(下)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92章 返程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145章 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