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軍校

“陳永華,夏完淳,這是你們的學生證,從現在開始起,你們兩人就是鳳凰軍事學院第三期一年級的正式學生了,希望你們以後能夠在軍校裡努力學習,畢業以後,成爲一名合格的軍人。下面你們可以憑學生證到生活部去領取你們的生活用品,在那裡他們會給你們安排宿舍。然後再到圖書館去,拿這個學期的課本。明天開始,就要正式上課了。”

商毅根本就沒有想到,這兩位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自己不經意間的扇動了一下翅膀之後,陰錯陽差一般成爲浙江鳳凰軍事學院第三期最後兩名學生,從此也走上了一條與另一時空完全不同的道路。

不過現在這兩個少年人對軍校的一切都感覺十分新鮮,陳永華今年十七歲,夏完淳今年只有十五歲,兩個人的年齡雖然都不大,但對學院並不陌生,毎個人都有近十年的學習經驗,由其是夏完淳,小時侯有神童之稱,但卻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學院,和自己以前經歷過的學校幾乎完全不一樣。

從總務處出來以後,每人手裡都那着一個紅綢包皮的小冊子,上面燙金寫着“學生證”三個宋體字。第一頁是剛纔給兩人作的速畫像,第二頁寫着兩人的姓名、年齡、籍慣、入校日期、班級等內容,後面幾十頁全是空白。

兩個人按照剛纔總務處的吩咐,先找到了生活處,接待他們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管理員,在檢查了他們的學生證之後。管理員立刻給他們登記,吩咐人去給他們安排宿舍,然後發給他們一大堆生活用品,包括有:一頂鑲着紅色五角星的八角帽,一套軍服含皮帶,一雙綁腿,草鞋帆布牛皮底鞋各一雙,還有面盆、毛巾、茶杯、碗筷等物,另外還有一本[學生手冊]。每發一項,都要在學生證上記一筆,兩人這才明白,原來後面的空白頁是用來記這個的。

看着這一大堆東西,兩人也不禁都有些發傻,雖然從報紙上看到,軍校是全寄宿制,包吃包住,但也沒想到這裡什麼都發,東西發完了之後,管理員道:“好了,先就是這些東西,用壞了可以到這裡來購買,但一個月只能買一次,因此小心着點用,等一會給你們安排好了房間之後,再發給你們鋪蓋蚊帳和鑰匙。”然後又道:“你們還有沒有帶別的行李來呢?”

夏完淳道:“行李到是有,不過現在都放在杭州城裡的客棧裡了。”

管理員點了點頭,道:“拿來之後,先送到這裡來,我們要進行檢查,有些東西是不許帶進宿舍裡去的,放在我們這裡保管,等你們回家探親的時候可以領走帶回去。還有錢也一樣,存放在這裡,要用的時候再來取,等會兒好好看看[學生手冊],裡面會告訴你們以後在學校裡注意什麼。”

這時宿舍也己經給他們安排好了,於是又給他們發了鋪蓋枕頭蚊帳各一套。管理員道:“東西齊了,走,我領你們到宿舍裡去。”看了看兩人對着一大堆東西爲難的樣子,管理員又笑道:“不急,一次那不完,可以分幾次拿,先把鋪蓋帶上。”

於是兩人拿起鋪蓋,跟着管理員走進了宿舍區,這裡一排一排,全是三層樓高的紅磚灰瓦房。穿過了幾棟房子之後,管理員將他們領到一扇房門前,道:“這就是你們的宿舍了,記住門牌號碼,這裡的房間都一樣,很不好認的。”

打開房門,把兩人帶進房間裡,只見入門處是一排高櫃,屋內一側是十張牀,有八張都已經鋪好了被枕,還有兩張是空着做,另一側是一排桌椅,也是有二張空着,其餘都放滿了物品,不過這時屋子裡一個人也沒有。

管理員指着兩張空牀,道:“這兩張牀是你們兩用了,現在其他人都不在,先把東西放下,到外面去把其他的東西都拿進來。等一會再慢慢清理吧。”然後又把鑰匙給兩人,道:“食堂就在生活處的左邊,憑學生證去領飯票,就可以領飯吃了。”

等把其他東西都領來了以後,兩人也都傻了,雖然他們都不是出生於富豪之地,但也是望族門戶,在家裡都有服持的下人,雖然不是四肢不勤、五穀不分,但這種鋪牀疊被的活可都沒有幹過,因此弄了半天,也沒把牀鋪好,結果看着兩張亂七八糟的牀,兩人都忍不住互相大笑了起來。

陳永華和夏完淳在另一時空裡都是知名的歷史人物,不邁一個成名於前,一個顯著於後,都互不相識,但在這個時代卻鬼使神差的碰到一起來,因爲經歷相同,而且兩人的家境,閱歷,教育情況都十分相近,因此認識的時間雖然短,但卻十分投機。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以後,免免強強總算是把牀給鋪起來了,宿舍裡的其他人都還沒有回來,兩人這纔想起來,要到圖書館去取課本,因此趕快又鎖好了門,問清圖書館的位置,趕了過去。

說實話兩人對課本都充滿了好奇,儘管中國古代的教育水平算是世界領先的,都只限於文的一方面,而在武的一方面,卻幾乎是一片空白,武將的知識,基本都是靠家傳或是讀兵書自己摸索,在不就是從軍隊裡一步一步從基層幹起,像這樣大張旗鼓,專業教授軍事知識的學院,確實是一個全新的東西,如果不是正逢亂世,加上商家軍現在的威名,恐怕早就被口水給淹沒了。

而且中國古代教育基本沒有專業課本的概念,初上課堂時是以[三字經][弟孑規]一類起蒙讀物當課本,大一些之後就是用儒家經典當課本,也就是所謂四書五經,而等這些都學完了,就只能憑老師的興趣,想到什麼講什麼。有些知名的學者授課,也會以自己的著作當課本。

兩人的年紀雖然不大,但都己博覽羣書,兵書戰策也看了不少,心裡也在猜測,軍校會以那幾本兵書當教材課本。但到圖書館去把課本領到手之後,兩人又一次傻了,因爲拿到的課本分別是[數學概論][幾何原本][天體運行論][初級物理][泰西諸國簡史][士兵手冊][初級戰術][戰爭簡史][兵器譜]這麼九本書。

其實這九本教材可是費了商毅不少心血,雖然有一些是己有的著作,如[幾何原本][天體運行論],但也經過商毅重新組織,編寫,刪除了一些這個時代的中國還難以接授的概念,[數學概論][初級物理]則是用後世的中小課本改編,[泰西諸國簡史]是傳教士們幫助編寫,而[士兵手冊][初級戰爭論][戰爭簡史][兵器譜]這四本書雖然也參考了許多書籍,但也花了相當的功夫來組合整編,有些地方是由商毅自己寫成的,一直到這時,纔算基本完成。當然在作者名字上,商毅毫不客氣的寫上了自己的大名。

商毅的用意是希望讓毎一個學生在學校裡都學習一些自然科學知識,並且對外面的世界有一定的瞭解。而數學知識,是一切科學知識的基礎。

不過陳永華和夏完淳顯然還不能理解商毅的苦心,因爲這九本課本教材中,居然沒有一本傳統的兵書,如果後面四本書多少還有一些靠譜,也算和軍事有關吧,那麼前面五本書和軍事根本就不挨邊,爲什麼也能算課本呢?

[數學概論][幾何原本]還有一點道理,畢境這屬於中國傳統的數術範圍,但像[泰西諸國簡史]在他們看來,己經近似於奇志類的讀物了,雖然他們隱約知道,在大洋彼岸,確實存在着一些國家,但有必要當課本嗎?而[天體運行論][初級物理]光看這名字,就更讓兩人如埅霧裡,根本就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雖然不能理解,但兩人也抱着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起碼還是有四本書是屬於和軍事有關的,而且既然是商毅寫的書,也必然有可取之處,拿自己寫的書當教材用,兩人到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何況現在商毅也算是當代的名將了。

拿了課本以後,今天剩下的時間也不夠他們回杭州城的客店裡去取自己的行李,那麼也就沒有別的事情了,兩人都是喜歡讀書的人,既然到了圖書館,自然想看看裡面有什麼藏書,因此也決定先不回宿舍,在圖書館裡轉一轉。

這一轉兩人才發現,這座圖書館裡的藏書極爲豐富,幾乎包羅萬像,各方面都有,而且有不少古書都有好幾種版本,像最普遍的[尚書]就有四種不同的版木,同時還有相當一倍份是西洋書籍,並且還分門別類,方使查找。由其是在一面牆上,是一幅巨大的木雕的[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時編繪的世界地圖,當然這張地圖和利瑪竇其實己經沒有任何關係了,它實際是商毅參照後世的世界地圖畫的,尺寸也放大了一倍,但雖然標出了幾十個國家和城市的姓稱,但沒有畫出明顯的國界來。

陳永華和夏完淳到也都聽說過這張圖,想不到會在這裡看到,頓時也覺得不虛此行。

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66章 雨戰(二)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251章 調兵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89章 繼續堅持第208章 進京(上)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34章 宣戰(上)第38章 軍隊調整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94章 勸降(下)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91章 逼宮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36章 投靠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48章 新政(二)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4章 玄皇教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66章 建設(上)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47章 制度(下)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74章 清廷議事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84章 襲擊(上)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84章 游擊戰(三)第209章 進京(下)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146章 亂攤子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87章 挑戰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19章 海盜(三)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一章 安撫
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66章 雨戰(二)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251章 調兵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89章 繼續堅持第208章 進京(上)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34章 宣戰(上)第38章 軍隊調整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94章 勸降(下)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91章 逼宮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36章 投靠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48章 新政(二)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4章 玄皇教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66章 建設(上)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47章 制度(下)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74章 清廷議事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84章 襲擊(上)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84章 游擊戰(三)第209章 進京(下)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146章 亂攤子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87章 挑戰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19章 海盜(三)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一章 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