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備戰(二)

以前穆陵軍的主力兵力共分爲六個步兵隊,一個弓箭手隊,一個騎兵隊和一個偵察隊,兵力總計爲一千六百九十六人。

現在六個步兵隊,每隊二百人的編制依然都保留。而弓箭手隊擴大爲兩個隊,毎隊一百八十人,均爲一百二十名長弓手和六十名短弓手。騎兵隊爲擴大到一百八十人。偵察隊擴大到一百二十人。各隊的隊長依然由原來的把總擔任。只是騎兵隊的隊長不在由唐鎮兼任,由楊武丞擔任,同時他還兼任士兵的槍術教師。另外增設的火槍隊一共爲四百五十人,其中包括五十名炮手。由羅遠斌擔任隊長和教官。

這樣整編之後,穆陵軍的主力兵力共計是二千三百一十人,基本都是十八至三十五歲的靑年男子。而十四至十八歲的少年有二百八十七人,編爲三個小隊。

從箕厔村遷移到穆陵關的居民一共有三百二十七戶,共計一千0八十七口人,男子六百二十三口,女子四百六十四口。成年男子四百三十八人,其中十八至三十五歲的靑年男子爲二百四十一人,三十五至四十五歲的壯年男子爲二百0七人。十四至十八歲的少年有九十五人。

因爲箕屋村的團兵經過楊武丞的訓練,基礎還比較好,因此有一倍份成年男子被抽調到騎兵隊裡,商毅將剩下的成年男子編成兩個隊,少年編成一個少年隊。

這樣一來,穆陵關的總兵力達到了三千多人,實力以經非常可觀了。

隊伍整編完畢之後,商毅立刻下令,全軍開始進行訓練。

其實從原來組建民團時開始,到升格成爲穆陵軍,士兵們一直都在按照商毅的要求,進行着嚴格的訓練。而這一次訓練的重點,是剛剛加入穆陵軍箕屋村的士兵。首先當然還是從隊列訓練開始。

和這個時代的大多數武將不同,商毅建軍的第一指導思想是士兵尊守紀律,服從命令的關念習慣,而不是士兵的個人戰鬥能力。在這樣指導思想下,穆陵軍的士兵個人的戰鬥力或許不算強,但作爲一個團隊,整體的作戰能力卻不容小視。隊列訓練就是加強士兵尊紀服從觀練的最好方法。

不過來自箕屋村的新兵顯然對這種枯燥乏味,又極爲勞神費力的訓練非常不適應,加上大多數人都是農民出身,在一開始的時候,和當初的士兵一樣,跟本就分不淸左右。

現在訓練隊例這樣的事情也不用商毅再親力親爲,都由穆陵軍過去的老兵付責,這些老兵自然也秉承了商毅的打罵訓練法,一但新兵做錯了動作,就會立刻被老兵們罵了個狗血淋頭,“這麼簡單的事情也不會,都是幹什麼吃的,”“練了幾天也記不住,就是這個樣子,上了戰場也是送死的貨” 一邊罵着,還一邊舉着棍子,打了過來。

結果幾天下來之後,新兵們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掛上了幾條血印,不過商毅雖然不禁止他們責打士兵,但也不許訓練他們的老兵下重手,更不許打要害部位,基本都是朝肉厚的地方下棍子,因此捱打的新兵雖多,但都沒有傷筋動骨。

但儘管如此,因爲新兵們大多都是剛從農民轉化,以前那裡受過這種折磨,也弄得叫苦不迭。有不少人都大覺吃不消,於是也有人開始耍小聰明,打歪點子,想法偷懶、磨蹭時間等等。

但商毅對訓練的監督十分嚴格,一但發現有人偷懶、磨蹭,完不成訓練量,也毫不客氣,立刻就拖出去打軍棍。在最初的一段時間,幾乎毎天都有新兵被拖出去捱打。

不過商毅也知道剛柔湘濟的道理,正所謂是打一巴掌之後,還要給個甜栆吃。大棍也需要胡蘿蔔來配合。因此在責打完士兵之後,就會立刻讓軍醫來給他們上藥,化於消腫,每天還親自看望士兵,弄得城裡的郎中也納悶,要是千總大人真的心疼這些士兵,爲啥又要打他們呢?

而且訓練雖然是苦了一點,但士兵的飯食卻一點也不含糊,老兵就不用說了,既使是新兵,每餐也是一大碗白米飯,外加兩個黑麪野菜餅子,隔一天還可以吃到二兩肉,不時還會餎個白麪大餅什麼的,給調劑一下。許多新兵就是過去在家裡,也吃不到這樣的飯萊。

同時商毅也知道,對士兵的思想教育也絕對不能放鬆,因此也安排了一些年紀稍長的老兵,在休息的時候去和新兵談天,做他們的思想工作。

新兵們覺得訓練累,訓練苦時,老兵就會告訴他們:“這也叫累、也叫苦嗎?當初咱們跟着商大人組建民團的時候,那才叫累才叫苦呢?在大太陽底下一站就是一個時辰,一動都不能動,就連要拉屎撒屎都憋着,毎天排着隊伍要走十幾里路,一步都不許錯,訓練完了以後,人就在地上一躺,動都不想動了,幾天下來,整個人都要被扒了一層皮。你們現在這個樣子,以經算是享福了。”

“再都說了,嚴格督促你們訓練也是爲了你們好啊!現在雖然是苦了一點,但練好了本事,等上了戰場以後,就會明白訓練的好處了。想在戰場上活下來,就得靠平時苦練,到了那個時候,說不定你們還會怪教官們平時對你們管得還不夠嚴呢?”

“啥?練走路沒啥用?要練就練長槍大刀?呵呵呵!小夥子啊!這你可就不懂了,這個不叫走路,叫那個啥?哦!這叫隊列訓練,可是重要着的呢?當初商大人就是這麼訓練的我們,結果怎麼樣呢?你們好好想想,自從咱們商大人從創辦民團的長槍大刀時候開始,那可真就叫戰無不勝,什麼青狼峰啊!殺虎溝啊!還有什麼改世王、興世王啊這些個亂七八糟的流寇,那個不是在咱們穆陵軍手底下吃了大虧的。”

“你沒看見嗎?就是咱們這些老兵,到了現在每天也還要練一練隊列呢?所以說你們別以爲這個隊列訓練沒用,練好了作用可大了呢?”

“長槍大刀當然也是要練,但凡事總有個先後吧,先把隊列練好,到時候大人自然會教你們練長槍大刀的,那句怎麼說來着,走都還沒學會,就想着要跑,那怎麼行呢?”

“要說現在你們的日子真算不錯了,雖然訓練累了點,苦了點,但不愁吃喝啊!頓頓都能吃飽不說,隔一天還有肉吃,就連你們的家人也能吃上飽飯吧?就是在家裡也沒有這麼好的日子吧!更別說還要時時擔心賊兵啥時會打來,天天提心吊膽的!”

“什麼?離開穆陵關?哼!年輕人,話是容易說,要是離開了穆陵關,上那兒去找咱們商大人這麼好的人了!再說現在韃子都以經打到山東來了,一出關準保馬上沒命。而且就是出了穆陵關,你又能那兒去?除了咱們商大人,誰還會對你們這麼好?你們要是還不好好訓練,對得起商大人嗎?對得你們每天吃的這些飯嗎?”

經過了老兵們的思想工作之後, 新兵們的情緒也漸漸穩定了下來,訓練的主動性也大大增加,也更認真該苦了。

而除了訓練新兵之外,商毅對老兵同樣也沒有一點放鬆。當然現在的老兵訓練的重點以經不再是隊列了,而是實戰能力。毎天商毅都會帶着老兵,出關去拉練,進行埋伏,衝鋒、佈陣、拒馬、撤退、箭陣、遭遇、渡河、搜索、紮營、夜戰等等實戰的演練。由其是專門訓練山地叢林的作戰技術和演練。

因爲穆陵關位於沂山、峿山、箕屋山等數座大山的包圍內,叢林茂密,山路複雜,都是不利於清軍的騎兵,重甲步兵作戰的地形,卻正是用兵埋伏的大好地區。

商毅是特種兵出身,本身就是山地叢林戰的好手,甚至可以說在這個時代,論山地叢林戰術,無出其右者。而且他又是接受辻現代軍事理論教肯,同時也對共和國當年的游擊戰術、運動戰術十分推崇。深知以我爲主,牢牢把戰場主動權的道理。因此雖然是有關城可守,也絕不能一味的消極閉關死守,而是堅持將陣地戰和運動戰相結合,守中帶攻,攻守兼備。

正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那麼穆陵關周邊的地區如果能移加以有效的利用,不僅會對淸軍造成極大的麻煩,說不定還會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因此商毅在訓練士兵們山地叢林戰術的同時,一面也派人去勘測山路,繪製詳細的山地地圖,瞭解那裡能藏身,那裡能儲備,那裡能用兵,那裡能埋伏,那裡是死路,那裡能死裡救活等等,做到心裡有數。

而在這個時候,傳教士阿科尼亞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自從跟商毅一起到了穆陵關之後,由於現在世局不太平,因此洋和尚暫時放棄了北上進京的想法,留在穆陵關裡。同時也利用自己擅長的醫術,在穆陵關裡充當一名醫生,這一段時間裡,也給不少人治過病,而中國農民對出家人都帶有幾敬意,而會醫術的出家人,更是受人尊重。加上阿科尼亞爲人和藹,又不呆板,雖然是個洋和尚,也很快和居民們熟悉起來。

而阿科尼亞也趁機在居民中間傳教,商毅雖然打算限制阿科尼亞的行爲,但在這種非常時刻,有一個宗教人士的幫助,也有利於穩定居民的情緒。而且歷史也證明,中國農民不會那麼輕易就被上帝忽悠,因此也沒有對阿科尼亞加以阻攔。

同時阿科尼亞不禁精通西式繪畫技術,而且也懂地圖繪製,因此也幫着商毅,勘測地形,丈量尺寸,繪製了一份穆陵關一帶方圓數十里的詳細地圖。

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94章 遷移(二)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90章 遇刺(上)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55章 火船(一)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5章 作戰原則第381章 喜迅第24章 天像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87章 等待消息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88章 交易(上)第36章 林家會議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85章 襲擊(下)第94章 撤兵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51章 撫平青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245章 獻投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55章 插曲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8章 軍備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57章 火船(三)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119章 海盜(三)
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94章 遷移(二)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90章 遇刺(上)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55章 火船(一)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5章 作戰原則第381章 喜迅第24章 天像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87章 等待消息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88章 交易(上)第36章 林家會議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85章 襲擊(下)第94章 撤兵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51章 撫平青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245章 獻投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55章 插曲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8章 軍備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57章 火船(三)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119章 海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