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救援蘇州

“只有這個辦法,纔有可能在一個月以內,收復杭州府。而杭州府現在是叛軍的核心,一但收復,叛軍也就不攻自破。那麼平定這次浙江叛亂,也就指日可待了。只是南京這邊,恐怕會有些議論,事關重大,因此還請督臣盡力相助。”

吳甡點了點頭,道:“你說的這個辦法不錯,我看確實可行。至於南京這邊,自然有我來周旋,你不必但心,儘管放手去做吧!”

商毅點點頭,道:“多謝督臣。”

吳甡呵呵笑道:“都是爲朝廷效力,又何談謝呢!”

到了第二天,吳甡纔開始和商毅研究平定浙江的方案。目前叛軍兵分兩路,一路進攻蘇州府,一路進攻南京。商毅認爲,南京城堅地險,城中也還有數萬人馬,沒有十萬大軍,以及充足的攻城器具,根本就無法攻克南京。因此叛軍進攻南京是虛,進攻蘇州纔是他們的真實目地。於是商毅也向吳甡建議,先派出一部份兵力,守衛蘇州,等着商家軍的後隊人馬到了,再設法收復杭州。從而一舉平定整個浙江的叛亂。

吳甡也這個計劃也十分贊同,當即就讓商毅依計而行。不過吳甡這次南下,督師的範圍一開始是河南、四州、湖廣、江西等地,後來河南劃給了孫傳庭,而又給吳甡曾加了南直隸,但就是不包括浙江。而現在上報北京朝廷,然後等着北京批示下來,不知要荒費多少時間,吳甡對朝廷的辦事效率是深有體會的,因此也只能事急從權,先斬後奏了,只要是平定了叛亂,一切都好說。

那麼在沒有總督、督師的情況下,想要進入浙江用兵,就需要南京兵部出具公文。也就是要史可法來配合,才能行事。當然現在史可法正需要他們保衛南京,也一定會全力配合,又有吳甡去和史可法溝通聯繫,到是不用商毅操心。

這時商毅又道:“督臣,我還有一事,請督臣幫忙。”

吳甡道:“什麼事情?”

商毅道:“我部南下以來, 歷次作戰,火銃火炮的損壞近半,因此還請督臣上奏朝廷,從南京軍器局、兵仗局中暫時拔調一些火銃火炮,以供我部使用,另外還需要火藥、以及一些鑄炮、火藥技師。”

南京是明朝的留都,又是江南的政治經濟核心,因爲也設有軍器局、兵仗局等軍器製造儲存機構,也有一大批技師。其由是南方的冶鐵技術高於北方,因此火炮、火銃等火器大多都是在南方製造,然後再送到北方,供邊軍使用。當然在南京的軍器局和兵仗局,也會存留一部份。

在北京時,商毅可是狠狠搜刮了一通,一共捲走了三千多支火銃,這次既然來到了南京,商毅當然也不能錯過,而且現在南京正需要自己,有這麼一個好機會,那能不充份利用呢?

因爲受這個時代的技術限制,加上保養也不得當,因此火銃火炮的損壞率確實很高,而商家軍又以火器爲主,要求補充也是正常,不過商家軍有專門的火器保養規定,同時還有一批隨軍的火器工匠,每次戰鬥結束之後,都會檢查火銃火炮,及時更換零件修理,損壞率要比明軍低得多。商毅完全是找藉口再弄一批火器。

吳甡雖然也認爲商毅的要求有過份,不過也有幾分是實情,而且看樣子,如果不給他們拔調一些火銃火炮,恐怕商毅也不會出兵。不過等到上奏北京,再等北京的朝廷回覆下來,只怕連黃花菜都涼了,現在還是隻能事急從權,只要是平定了浙江的叛亂,其他的一切都好說。於是吳甡道:“現在軍情緊急,上奏朝廷,只怕是來不及了,先從南京的軍器局、兵仗局借調一部份,暫時應急,等朝廷的批閱下來之後,再正式拔調給你。”

商毅點點頭,道:“這樣也好,就依督臣。” 心裡也佩服,中國人果然是最聰明的民族,一下就找到了變通的辦法,在朝廷沒有批示下來之前,先以借的名議解決,等朝廷批示下來之後,如果同意,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如果不同意,在想辦法補齊庫存也就行了。

吳甡又道:“不過想先從軍器局、兵仗局借調,還需要由南京守備和鎮守太監的同意,不過相信他們不會駁本官的面子,但你也要有所準備纔是。”

商毅明白,就是要給他們一些好處,道:“這個道理末將明白,需要多少打點銀子,請督臣和他們去商量着辦吧!不過也不能甴他們獅子大開口啊!”

吳甡雖然覺得商毅說得過於直白,不過還算是上路,那麼事情就好辦了,他也知道,這次商毅南下,也得了不少好處,從張獻忠那裡搶了一批,又搞了左良玉一筆,在長沙和衡陽,從幾位藩王那裡也弄了不少,雖然吳甡不知道俱體的數目,但也不會少。

於是兩人又商量了一下平叛的方案,吳甡將南京西南的江寧縣拔給商毅,作爲暫時駐軍,存放錢糧之用。然後商毅才告辭離開。

南京兵部尚書主管整個南方地區的軍務;而南京守備主管南京的防務軍備,一般都是由勳臣擔任,而南京鎮守太監,則是監管南京六部的所有官員。現在的南京守備是忻城伯趙之龍,而南京鎮守太監是韓贊周。想要先借出軍器,自然耍這兩個人的配合才行。

吳甡辦事到是很有效率,下午就有了迴應,兩個人同意從南京軍器局、兵仗局借調鳥銃八百支,魯密銃二百支,紅夷大炮四門,各類佛朗機炮共二十門,虎蹲炮二十門,並拔調火藥一萬斤,鑄炮技師五十人,火藥技師五十人。當然費用是兩人各一萬兩白銀,同時還要抵押二萬兩白銀。等歸還火炮火銃時,再退還給商毅。

商毅當然知道,所謂抵押,其實也就是肉包子打狗,不過他也不再意,不過就是四萬兩白銀嗎?現在手頭上寬裕,多弄些槍炮,纔是最實在的事情。因此也沒有推辭,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吳甡急着讓商毅出兵,而商毅也想早點把槍炮弄到手,好在雖然是先頭人馬,帶也隨身攜帶了五萬兩白銀,因此都不想多耽誤,立刻就交錢提貨。

趙之龍和韓贊同辦事到也痛快,一收到銀子,就立刻批下了條子, 讓商毅去這兩司, 挑選自己所用的火銃火炮。

有了北京的經驗,商毅這一次也十分老練,事先就準備好了大量的銀包,給看守的太監官員人人有份,然後又有轉人陪着他們聊天喝茶,其餘的人進倉庫去挑選火銃。既然花了錢,商毅自然也不會客氣,只要是質量全格的火銃,全都拿走。當然高家軍拿走的都是鳥銃或魯密銃。

南京的兵仗司的儲備雖然沒有北京那麼多,但也有二三萬支火銃,不過和北京一樣,仍然是以三眼銃居多,鳥銃只有五六千支,魯密銃更少,還不足一千支。而且多半質量不過關,或是年代久遠,老化掉了。經過了商家軍的精挑細選,結果挑選出鳥銃一千七百二十七枝,魯密銃五百八十四支。

雖然商家軍搬走的火銃比批下的多了一倍多,就算不用點數也能看得出來,但一來是都收了銀子,少說也是一百兩一包,二來也是不願在多事,因此守庫門的太監官員們也都睜一眼閉一眼,全都一起裝糊塗。任商家軍將火銃搬走,誰也沒有吱一聲。

隨後商毅又來到了火炮的庫房,這一次同樣也是有白銀開路,無往而不利,又拖走了紅夷大炮八門,一號佛朗機炮十門、二號佛朗機炮十門、三號佛朗機炮十五門、四號、五號佛朗機炮各二十門,虎蹲炮五十門。

四號、五號佛朗機炮都是小型火炮,長不過三四尺,重也不過百五十斤,射程也僅比虎蹲炮略遠。起初商毅嫌這兩種炮的威力不足,看不上它們,也就沒有在商家軍中裝配。但在這次南下的戰鬥中,商毅發現了這種小型火炮只要運動得當,同樣也能發揮大作用,也開始重視起小型火炮來。而且佛朗機炮是分子母銃,填裝速度比虎蹲炮要快一些,在戰場上同樣會有用武之地。因此也弄了一批。

雖然這兩處地方的打點費用又差不多花了一萬兩白銀,但先後又弄到了二千多支火銃,一百四十多門各種火炮,其價值至少也在十萬兩白銀以上,因此這一次仍然可以算是收穫巨大。並且還拔下了一萬斤火藥和一批技師,只花了五萬兩白銀,簡直就是賺大了。

拿到了所需的軍器物資之後,商毅也馬上下令,命成進立刻帶領三團,趕去蘇州駐守。不過這一次三團的火炮營所有的火炮只有十二門虎蹲炮、四號、五號佛朗機炮各十門,三號佛朗機炮八門。其他的重炮全都不帶,檢驗一下輕型火炮在戰鬥中的運用。

成進帶軍出發之後,商毅立即又下令,把所得的火炮、火銃還有物資工匠全部起轉移到江寧縣去, 只等後隊的人馬到達。

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89章 交易(下)第94章 遷移(二)第405章 國策(一)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74章 完成包圍第49章 收復青州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08章 哭諫(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78章 步兵進攻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121章 狙擊手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9章 政治平衡第198章 廷議(上)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48章 新政(二)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46章 亂攤子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0章 婚姻(上)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97章 決議南征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193章 雷汞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267章 重逢(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267章 變數(三)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93章 遷移(一)第80章 進攻黃州(一)
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89章 交易(下)第94章 遷移(二)第405章 國策(一)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74章 完成包圍第49章 收復青州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08章 哭諫(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78章 步兵進攻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121章 狙擊手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9章 政治平衡第198章 廷議(上)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48章 新政(二)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46章 亂攤子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0章 婚姻(上)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97章 決議南征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193章 雷汞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267章 重逢(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267章 變數(三)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93章 遷移(一)第80章 進攻黃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