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重逢(上)

北方的冬天要比南方來得早一些。【雖然這時纔是十月下旬的時候,但北京的天氣己是十分寒冷,北風撲面,已有凜冽的寒意,而大街小巷滿地都是落葉,人們也都換上了厚厚的棉衣。不過北京繁華熱鬧卻沒有因氣候的變化而改變,相反而更勝從前。

這時中華軍佔領北京己有近八個月的時間,北京城裡的生活秩序已經完全恢復了,由於中華軍的軍紀嚴格,秋毫無犯,同時又取消了滿人的特權,也少了少了許多惡奴家丁,紈絝弟孑在北京城裡胡作非爲,橫行無忌,因此社會生活也更爲安定。而且滿人後包衣、跟役都恢復了人生自由,還有逃跑,或是被滿族貴族挾持到遼東的百姓,也都陸續回到北京安居,這座古老的城市,也在慢慢的恢復着自己的元氣。

另外斷絕了十餘年的南北交通也重新開放,南方的稻米、蔗糖等食物,還有絲綢、綿布、瓷器、玻璃等等各種貨物都通過運河和海路陸續運到了北京,不僅爲北京提供了豐富的物資,同時也促進了北京的經濟恢復,各門市買賣也越來越多,酒樓瓦肆的生意也日漸興隆。雖然說還沒有達到北京的全盛時期,但在近十餘年的時間裡,己經算是很不錯的局面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中華軍攻佔北京之後發生的變化,因此北京的百姓對中華帝國的統治,和商毅到北京巡視,都十分歡迎。而隨着新年的逐漸來臨,許多北京人也都希望,在連續經歷了三四個慘淡的新年之後,北京城也終於可以迎來一個熱鬧喜慶的傳統新年。

這時,就在北京什剎海邊的鴨兒衚衕的大道上,行駛着一輛用二匹高大的棕色駿馬拉着的裝飾華麗的四輪馬車,而在馬車的前後兩側,還有二三十餘名策馬揚鞭,各自佩刀懸劍的從人護衛。

數百年以來,北京就是天子腳下,大邦之都,達官貴人,王候將相多如牛毛,因此北京的百姓們見過的世面自然也要比其他地方的人多一些,大多數人都練就了一番察顏觀色的本領,一看就知道是大富大貴之家的出行隊伍。因此也不用驅趕,就自動的向道路的兩側避讓。

同時也引起了不少人駐足側目觀看,紛紛議論“這是那一家的馬車”,“拉車的馬都是這麼大的個子,真是夠氣派的”,“我看這麼好的馬車,至少是個貝勒家”,“什麼貝勒,現在都是中華帝國了,那還有貝勒,我看不是候爺,就是王爺。”

因爲清廷滅亡之後,滿人的特權被取消,老一批的權貴早已經煙消雲散,而新一批的權貴還在形成當中,北京的百姓們還需要時間來熟悉北京城裡新的變動和格局。

其實這一行車馬的行進速度並不快,從廣化寺門前走過之後,在一家綢緞莊鋪門前停了下來。騎士們紛紛下馬,駐守在綢緞鋪門前,一個騎士來到車邊,道:“夫人,己經到了。”

話聲剛落,車門打開,首先從車中下來二名待女,隨後是一名身披着一件猩猩紅的鬥蓬,帶着氈帽的年青少婦,雖然只是氈帽上帶着面紗,看不清容貌年紀,但也讓人覺風姿綽越,氣韻高貴,而在她的身邊,還跟着一個穿着大紅綿襖,帶着虎皮帽的小女孩,看年齡也就在四五歲的樣子。

下車之後,那少婦看了鋪面一眼,對護衛們道:“辛苦你們了。”說着,邁步踏上了綢緞莊鋪的臺階。

綢緞鋪的掌櫃夥計都是有眼色的人,一看這個架式,就知到來的人絕非尋常之輩,掌櫃帶着兩名夥計,趕忙迎了出來,掌櫃向少婦躬身施了一禮,滿瞼笑容,道:“這位夫人光臨小鋪,實在是歡迎之至。請進,請進。”

少婦牽着女孩,隨着掌櫃走進了綢緞鋪裡,兩名待女跟在她的身後,而隨行還有八名護衛,一起進了綢緞鋪。而在鋪孑裡西,早有夥計準備好了桌椅,在椅子上還鋪着一層椅墊,請她坐下。

掌櫃才恭恭敬敬道:“夫人光臨小鋪,不知想要些什麼,不是小人誇口,在這北京城裡,小鋪的綢緞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如果小店……”

他的話還沒說完,只見從裡房的門簾一逃,出來了一名侍女,道:“徐掌櫃,你不用說了,大娘着我出來,請這位夫人到內室說話。”

那少婦聽了,也笑道:“看來是不用我說明來意了。”

說着她站起身來,兩名待女立刻過來,幫她解下鬥蓬和氈帽,露出了裡面穿着的一身淺淡的橙紅顏色長襲紗裙,外套玫紅錦緞長袍,用一條橙紅色段帶圍在腰間,中間有着鑲嵌着一塊上好的和田美玉,在段帶左側,還佩帶有一塊上等琉璃佩玉佩,懸掛在腰間。

而掌櫃和夥計這時也纔看清了這少婦的相貌,見她大約二十餘歲的年紀,清絲墨染,雲髻峨峨,插着一枝金鑲珠石鳳簪,眉如柳葉,眼若秋水,瓊鼻蓮口,肌膚賽雪,容貌生得極美不說,特別是她身上那種高貴典雅風韻,雖然令人自覺相形見絀,但卻不感難以接近,而且還自然流露出一股親切和藹的氣質,讓人生出願意與她親近接觸的感覺來。掌櫃和夥計們也都看得呆住了。

那待女向少婦施禮,道:“夫人,請隨奴婢來。”

少婦微一點頭,道:“有勞你了。”轉頭又對兩名待女,還有護衛們道:“你們就在這裡等着。”說完才牽着小女孩,隨那待女進到了裡房。

等她們的身影消失在裡間之後,夥計才如夢初醒一般,小聲對掌櫃道:“我的天,這是那來的女人,我還以爲這世上己經沒有比大娘更好看的女人了,想不到她竟然比大娘還要動人幾分。每天能見上她一面,這輩子也就夠了。看來大娘認識她?”

掌櫃的在他頭頂上拍了一記,道:“小聲一點,當心被人聽到,這樣的女人,能是一般人家的人嗎?”看了外面站着的護衛,又道:“要是被人聽見了,你這條小命還耍不要了。”

待女領着少婦和女孩進到裡間,在一間房間的門口停住,道:“夫人請進,大娘就在裡面等着呢?”

少婦牽着女孩進到屋中,只見在房屋的正中,一個身穿紫色衣裙的女子,正端坐在一張八仙桌邊,少婦嫣然一笑,道:“玲瓏姐姐,我們又見面了。”

紫衣女孑苦笑了一聲,道:“瑤瑱,都到了現在這一步,你還來找我做什麼?”

來訪的少婦正是葉瑤瑱,她帶着的小女孩自然就是女兒商莞,而綢鍛鋪的女子,當然就是紫玲瓏。

聽到紫玲瓏略覺哀怨的語氣,葉瑤瑱笑道:“知道玲瓏姐姐在這裡,我又怎麼能不來見姐姐呢?離上一次相見,己經是過去了快六年了吧。”

紫玲瓏嘆了一口氣,道:“我就知道怎麼也躲不過二師伯去,坐吧。”拿起茶壺,替葉瑤瑱倒了一茶杯,道:“這是剛沏好的碧螺春,聽說你要來,我才特意拿出來的。”

說着,葉瑤瑱來到八仙桌前,在她對面坐下,笑道:“有勞姐姐了。”又對商莞道:“莞兒,快叫紫姨。”

商莞道:“紫姨。”

看到了小商莞,紫玲瓏的臉上才露出笑容,道:“這是你和他的女兒嗎?都已經這麼大了,叫什麼名字,幾歲了。”

葉瑤瑱微微一笑,道:“是啊,她叫莞兒,己經過了五歲。”

紫玲瓏向商莞招手,道:“莞兒過來,讓紫姨好好看看你。”

在葉瑤瑱的示意下,商莞走到紫玲瓏的身邊,紫玲瓏拉着商莞,上下打量,嘆道:“活脫脫就和你當年一模一樣,當初我們相識的時候,你也就莞兒這般年紀呀。”說着把商莞抱起,坐在自己腿上,從手腕上褪下一個玉鐲,道:“莞兒,這個玉鐲是紫姨從小時就帶着的,就送給你了。”

商莞看了看玉鐲,又回頭看了看母親,葉瑤瑱笑道:“紫姨送給你的禮物,快接着吧。”

商莞這才接過了玉鐲,道:“謝謝紫姨。”隨後還在紫玲瓏的臉頰上親了一下。

其實這是在皇宮裡亞莉桑徳拉教她的,用親吻向別人表示自己的親近或感謝,而其他人都歡喜商莞活沷可愛,加上她年紀尚小,因此也沒有阻止她,今天也自然而然對紫玲瓏用上。

而紫玲瓏心裡也十分激動,雖然她比葉瑤瑱年長,但仍然還尚未許人,因爲商莞是葉瑤瑱的女兒,因此在紫玲瓏心裡,也本能的對她產生好感,又見商莞對自己表示親近之後,紫玲瓏也禁不住對她泛起一股疼愛之情,將商莞抱在懷裡,也在她的小臉上親了幾下,道:“好可愛的孩孑。”

然後纔看了看葉瑤瑱,道:“我們上次相見的時候,你們還沒有孩子,想不到現在莞兒都己經這麼大了,時間過得確實是太快了。”說着,紫玲瓏放下了商莞,又道:“光顧着說話了,喝茶吧,這回放心吧,茶裡沒有放百日醉。”

葉瑤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道:“姐姐還對上一次的事情耿耿於懷嗎?”

紫玲瓏瞪了她一眼,道:“忘得了嗎?那一次本來還以爲是你中了我的套,誰知其實早就被你算計了。”

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21章 狙擊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55章 火船(一)第197章 困境(上)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57章 火船(三)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80章 放棄青州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332章 對持(二)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8章 計劃(上)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90章 武昌擴軍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2章 李巖入鄂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05章 完婚(三)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45章 迴歸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26章 夜襲(上)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332章 對持(一)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05章 北上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91章 勸進(上)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78章 工匠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82章 佈置(三)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56章 火船(二)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52章 談判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
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87章 等待消息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21章 狙擊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55章 火船(一)第197章 困境(上)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57章 火船(三)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80章 放棄青州第83章 游擊戰(二)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332章 對持(二)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8章 計劃(上)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90章 武昌擴軍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12章 李巖入鄂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05章 完婚(三)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45章 迴歸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26章 夜襲(上)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332章 對持(一)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05章 北上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91章 勸進(上)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78章 工匠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82章 佈置(三)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56章 火船(二)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52章 談判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